大穿越时代(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630

  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的是,在二战时代的诸位列强领袖之中,温斯顿·丘吉尔是出身最为显赫的。
  丘吉尔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马尔巴罗公爵,曾经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中屡次取得战役胜利,为打败不可一世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粉碎波旁王朝称霸欧陆的野心,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当时英国的安妮女王为了表彰和嘉奖马尔巴罗公爵,特地赏赐给了他一座皇家行宫——位于牛津附近的布伦海姆宫。
  在英国的历史上,并非皇室出身却能够住在宫殿里的,丘吉尔的家族是空前绝后的独一份。
  所以,论血统之高贵、门第之显赫,丘吉尔的家族在近代英国贵族之中都是最顶级的,足以傲视同时代的流浪画家希特勒、小报记者墨索里尼和鞋匠家出身的斯大林,哪怕是同样出身于美国政治世家的罗斯福,若是论家世底蕴,跟丘吉尔也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放在中国历史上,至少也是东晋王谢两家的水平。
  温斯顿·丘吉尔小时候就是在布伦海姆宫生活和成长的,并且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当身败名裂、疲惫不堪的丘吉尔,重新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之后,心中最急切的渴望就是回家去看看。
  虽然这个废墟般的国度里,应该已经没有了他的亲人,但至少还有一个能够被他曾经称为“家”的地方。
  遗憾的是,尽管怀着这样急切的渴望,远行归来的游子温斯顿·丘吉尔,终究还是没能踏进家门……在布伦海姆宫的门外,丘吉尔一行人居然遭到了十几杆步枪的集火狙击!所幸人和汽车都没受什么重伤。
  而更让丘吉尔感到震撼和愤怒的是,曾经奢华典雅、雍容大气的布伦海姆宫,不仅已经变得远比温莎堡还要更加破破烂烂,还被改造成了一座丑陋、狰狞但却坚固的堡垒:行宫的外围被挖了一圈又宽又深的壕沟,沟底还戳了许多削尖的木桩。行宫本身的一部分建筑物被推倒,利用它们的砖石和泥土、杂物,构成了一道类似于街垒的防御墙。主楼的屋顶还被吊上去了一门小口径反坦克炮,俨然成了一座简易炮台……
  ——很显然,在英国沦为混乱之地的这段时间里,曾经属于丘吉尔家族的布伦海姆宫,已经被一股不知来历的武装流民,或者说匪帮所占据了。而且,对方的敌意很高,显然不是什么可以和平交流的存在。
  于是,胳膊被子弹擦伤的丘吉尔,只好悻悻然地掉头返回——亏得吉普车没有被打坏或者漏油,而且那个盘踞在布伦海姆宫的武装团伙,也没有出来追击丘吉尔一行人……更糟糕的是,在返回温莎堡的途中,丘吉尔又不幸淋了一场大雨,结果一行人刚刚回到温莎堡,这位有家难回的胖老头就病倒了……
  ——长期抽烟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战败亡国的巨大精神打击,颠沛流离满世界逃亡对健康的损害,有家归不得的郁闷,还有就是年岁不饶人……最后以负伤和淋雨为导火索,身体里的所有问题都爆发了出来!
  结果,丘吉尔这一病就倒下了,虽然并没有患上什么绝症,仅仅是普通的感冒,但因为身体太差,愣是在床上躺了足足三个月……幸好在温莎堡得到了御医的诊治,还有苏联人留下的一些药品,再加上亲信仆人的精心照料,这个胖老头总算没有一命呜呼。但等到他能够下地走动的时候,也已经是第二年的二月了。
  ——————————————————————————————————————
  虽然这场大病差点儿要了丘吉尔的老命,但利用躺在病床上的这三个月时间,他也想清楚了许多事情。
  或者说,是丘吉尔自认为想通了很多事情。
  首先,丘吉尔不得不承认,在经历过这场浩劫之后,不列颠肯定是无法再恢复到过去的模样了,旧日统治阶级的权威,早已被践踏进了泥里。爵位和门第再也不会被任何人当做一回事。像他这样的名门贵胄,肯定会跌落凡尘,但这也是身为统治阶层的他们咎由自取,既然打输了战争,就该接受最严酷的惩罚……
  所以,哪怕被抢走了祖传的庄园和产业,在这种背景之下,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凡是在这场浩劫中活下来的英国人,都是最强壮,最坚韧,最宝贵的幸存者,他们将肩负起复兴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重任……如果他们不表现得彪悍和暴力一些,又如何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
  与英格兰的未来希望相比,区区一座布伦海姆宫的归属,根本就不算什么。而对于他这个打输了世界大战的罪人来说,也是应得的惩罚……如此一想,丘吉尔也就渐渐地心平气和了,而身体也开始有所康复。
  然而,又过了一段时间,当大病初愈的丘吉尔披着大衣,拄着一根拐杖在温莎堡的庭院里溜达的时候,却偶然注意到,不远处原本空空荡荡的温莎镇,不知何时居然有了些人气,还有炊烟在袅袅升起。
  这个……莫非是联合王国散落各处的忠心臣民,听说女王归来,所以前来温莎侍奉王室和寻求庇护了?
  感到好奇和兴奋的丘吉尔,便带着他的贴身男仆,兴冲冲地来到镇上一探究竟。结果,他却发现,温莎镇上目前的情况,跟他作出的猜测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原本被彻底废弃的温莎镇,确实是又一次兴旺了起来。一些基本完好的房屋已经有人入住,另一些破损的房屋也被粗糙地修补起来。还有人利用残存的墙根和地基搭建起了窝棚,虽然显得简陋而凌乱,但至少是让这里不再死寂,多少有了些生气。
  然而,这些温莎镇的新住户,明显并非是大不列颠岛的传统居民——新近出现在温莎镇的新住户之中,有一小半是黑人,一大半是白人,但即使是那些白人,也都跟传统英国人的容貌体征相差很大,说着一些丘吉尔根本听不懂的语言,而且内部还分成几个小团体,彼此之间泾渭分明,互相隐约有些警惕和敌视。倒是那些黑人,有不少会说英语,可惜口音很古怪,丘吉尔一时间也听不出他们的来历。而看着这些黑人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模样,再看看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已经吃亏过一回的丘吉尔,也不敢随便凑上去打听。
  ——————————————————————————————————————
  正当他一头雾水、满肚子困惑的时候,却突然看到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这家伙正站在镇子的路口,跟一名脸色傲慢的苏联军官比比划划地交涉着什么。于是,等到苏联军官走后,丘吉尔就凑了过去,试图从汤因比的口中,获知温莎镇上这些异邦人的来历……随后,他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温莎镇上这些人的身份?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斯大林的流放犯!”汤因比臭着脸如此说道。
  “……流放犯?”丘吉尔瞪圆了眼睛,“……可他们明显都不是英国人啊!”
  “……他们当然都是异邦人,光是在温莎镇上,就有土耳其人、阿富汗人和北高加索的车臣人,都是反抗苏联统治的‘阶级敌人’。那些黑人则是被俘获的大英帝国殖民地土著部队士兵,在大战结束之后,原本是想要遣返南非的,可是南非当局拒绝接收,于是苏联人把他们也一起丢到大不列颠岛上来了!”
  汤因比一脸没好气地解释说道,“……被流放到温莎镇上的这一千多人,只是这批流放犯之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流放犯被安置在了英国的其它郡县。其中除了我刚才说过的这些民族,还有阿拉伯人、印度人、南洋土著,以及苏联和东欧国家被判了无期徒刑的重刑犯!凡是苏联当局不想要的混账家伙,都统统被丢到大不列颠岛上来啦!真是见鬼了!一想到以后要跟人渣败类和野蛮人做邻居,我都没法安心睡觉了!”
  “……这……这……上帝啊!斯大林把大不列颠岛当成什么了?他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事情?!”
  丘吉尔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胸口好像抽风箱似的一起一伏,“……这又不是他的西伯利亚!这是我们的祖国!这是属于我们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土地!他怎么可以……他怎么可以……”
  “……呵呵,斯大林当然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已经战败了!这个岛国已经不再属于我们!”
  汤因比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目光中蕴藏难以言喻的谴责、悲哀和绝望,“……失败者是没有任何权力的!丘吉尔先生!无论斯大林准备把大不列颠岛变成流放地还是垃圾桶,我们都只能默默忍受。就像当年的殖民地土著一样……再说了,首相先生,大不列颠岛之所以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还不是全都拜你所赐?!”
  他收起了最后的礼貌,伸手指着丘吉尔的鼻子,冷哼着呵斥道,然后戴上帽子,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着汤因比消失在街道的尽头,丘吉尔拄着拐杖茫然地转过身,却恰好看到几个新来的阿富汗流放犯,正在拆掉一座废弃小教堂顶上的十字架。而另外几个黑人,则在把一根橡木房梁雕刻成奇怪的图腾柱……这些发现,似乎是让他受到了什么刺激,表情变得十分怪异,嘴角更是一阵接着又一阵的哆嗦。
  “……为什么会是这样?帝国崩溃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蛮族入侵吗?上帝啊,接下来还会发生些什么?!一切都结束了,罗马的天空下,举目却是说着异国语言的人群,大地与海洋翻天覆地……”
  又站在原地呆愣了半响之后,丘吉尔一边在嘴里如此喃喃自语着颠三倒四的词句,一边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转身朝着温莎堡往回走。只是,他还没能够走出几步路,就突然间脚下一滑,仰天跌倒在地。
  忠心的贴身男仆赶紧奔了过去,试图把丘吉尔搀扶起来,仔细一看,却发现他的这位老主人已经是嘴眼歪斜、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喉咙里“呵呵”出声,可是怎么也说不出话来……顿时不由得大惊失色:
  “……夭寿啦!首相中风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于世界大战的总结报告(上)
  《关于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战对地球人类社会造成的损伤的初步调查报告》
  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战损失清算调查委员会,1950年4月提交。
  前言
  从1939年9月1日到1949年10月10日,持续了十年零四十天的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漫长,最激烈,最血腥的冲突之一。这十年之间,各方军队彼此厮杀的战场几乎遍布全球,包括号称永久中立的瑞士,在第一次大战中远离战乱的美国和加拿大,乃至于常年与世无争的黑非洲和拉丁美洲。只有南极洲的冰雪世界,在这十年之间总算是没有受到战火和硝烟的污染。
  这一系列规模空前的惨烈战事,殃及了全球绝大多数人口,在造成了难以统计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还造成了全球政治经济版图的颠覆性变化,甚至对地球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能忽视的深刻冲击。由于大量使用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各种新型大威力武器,这两次世界大战对地球的毁灭效果堪称是空前绝后。
  除了战争本身的破坏之外,三战期间的冰岛火山大喷发及其造成的全球异常低温气候,还有随之而来的农产品大面积绝收和全球性大饥荒,也是这十年间导致全球人类文明社会遭遇摧残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绵延十年的惨烈战争之中,全世界人口从二十二亿降低到了十二亿,其毁灭性的后果远远胜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许多较小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在战争之中被直接抹掉了。在战后的多极格局之中,苏联、中国和日本在大战之中实力相对增长,最终成为了主宰战后格局的主要力量。而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核心——西欧和北美,则在世界大战之中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实力和影响力几乎清零,甚至已经很难维持自身的存在。
  与此同时,作为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的遗留物,摆脱不列颠帝国统治的南非当局,同样通过十年战争和原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大毁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发展,并且成为了战后秩序的重要得益者之一。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内,这个在世界大战之中摆脱了殖民地身份的非洲国家,将会成为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后堡垒。就如同古罗马帝国崩溃之后遗留的拜占庭帝国一样,成为旧世界的最后遗产。
  从本质上说,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人类发展道路上由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引发的不平等和其他危机不断积累的结果。在大战落幕之后,虽然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诱发大战的最主要因素,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国际不平等这两大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
  在此,委员会根据目前已获得的资料,对十年大战给人类文明世界造成的创伤和毁灭,作出了一个较为粗略的总结。而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统计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一、欧洲
  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作为当今世界文明中心的欧洲大陆,也成为了随后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并且遭受了包括大规模核爆和持续性饥荒在内的,恐怖程度远远胜过一战的惨烈浩劫。当上述这一切宛如炼狱的灾难全部结束之后,欧洲文明的灯光纵然不能说是完全黯淡,至少也已经熄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作为昔日欧洲第一强国的英国本土(仅包括大不列颠岛上的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三地,被爱尔兰收回的北爱尔兰地区不算在内),是大战之中全欧洲承受了最多的核爆,被摧残得最严重的地区。虽然二战时期的不列颠空战,仅仅对这个国家造成了轻微的损失。但在接下来的三战之中,英国全境几乎所有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城市,都在三战初期的核打击遭到毁灭。少数幸存下来的中小城市,在接下来的战争岁月里,因为不列颠农业连续三年几乎绝收,还有海外贸易停摆而导致的粮食供应危机,也相继在骚乱和动荡中被废弃。
  当持续十年的世界大战正式宣告落幕之后,整个大不列颠岛上,已经不再有能够被称之为“政府”的存在。根据红军侦察部队的报告和航空拍摄的照片分析,目前的大不列颠岛在相当程度上恢复到了蛮荒状态,已经找不到任何存留一万以上人口的聚居地,百分之九十八的耕地被抛荒,工矿业基本彻底毁灭。
  战前仅仅在本土就拥有四千六百万人口的英国,如今在大不列颠岛上只剩下了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五十万的幸存者,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南部的沿海地区,依靠屡次被天灾打击、产量极不稳定的原始种植业和海洋渔业为生。而在英国的内陆,幸存者只能依靠狩猎、采集野生植物、畜牧业勉强度日,几乎成了野人。
  但是,冰岛火山喷发造成的全球异常低温气候,同样严重干扰了大西洋暖流的正常运转,导致在灾情最严重的四七年、四八年之中,北大西洋海域的渔业捕捞量,一下子骤减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使得英国渔民在这几年里的生活同样极为艰难,大规模饿死的情况时常出现,许多渔港和渔村在战后都变得空无一人。
  根据斯大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目前的英国“已经不再具备资格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岛屿将会取代西伯利亚,成为苏维埃祖国安置各种罪犯和坏分子的流放地。中央目前已经启动第一个流放计划,准备从红军近年来作战的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以及苏联国内在二战期间爆发过叛乱的高加索地区,还有国内的几个重罪犯惩戒营里,流放五十万阶级敌人到大不列颠岛上去。同时,红军和各国友军在战争时期俘获的十五万名黑人战俘,由于南非白人当局拒绝接受遣返的缘故,也被释放到了英国本土。此外,那些要求返乡的英国白人战俘,还有无处释放的印度战俘,同样正在陆续遣返回大不列颠岛的途中。
  除此之外,基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共享原则,克里姆林宫还决定针对全世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向大不列颠岛流放死刑犯、重罪犯和政治犯的权力。但是,似乎是由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目前整个欧洲只有法国政府向不列颠流放了一百多名触犯严重盗窃罪的吉普赛人。总之,有理由相信,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如此大批量的人力资源补充之后,不列颠的全面荒废状况将会迅速得到扭转,再一次被人类开发起来。
  社会科学院的同志还表示,目前这种状态下的大不列颠岛,已经成为了一个绝妙的世界人种博物馆,一个观察各个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诸多民族,在杂居情况下能否实现和睦共处、互相融合的社会科学实验基地。该实验显示出的结果,对全世界各国的未来建设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另外,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五日,曾向克里姆林宫正式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在大不列颠岛上获得一块土地,建立一个犹太自治城邦,用于安置那些习惯了欧洲的生活,不适应巴勒斯坦严酷气候的犹太人。对此,克里姆林宫在研究考虑之后表示,可以把英格兰的约克郡划给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建立一个自由市。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更希望获得辐射污染较少的康沃尔半岛,目前该问题仍在反复磋商之中。
  作为英国的邻居,爱尔兰虽然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依旧受创惨重。地面战争的破坏,原子弹的核打击,气候异常导致的粮食绝收,还有海洋渔业的大幅度减产……英国人在这几年经受的各种浩劫,爱尔兰差不多同样也经受了一遍。等到战争最终结束的时候,即使算上了新收复的北爱尔兰地区人口,爱尔兰全国的总人口依然减少到了二百万左右,而且至少有超过一半的幸存者存在着营养不良。
  但无论如何,在战争时期的爱尔兰,至少有一个政府能够调配资源、避免浪费、组织生产自救运动,并且能够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口一些食品和争取少量援助。相比于同一时期完全陷入孤立锁国和无政府状态的英国,爱尔兰的情况还是要好得多。到一九四九年的时候,爱尔兰已经初步恢复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并且重建了覆盖所有国民的食品配给制度,基本可以保证国民不再大规模地被饿死。
  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战后规划,中央将大不列颠岛的威尔士地区划归爱尔兰负责占领和管理。但由于爱尔兰当局的财政极度窘迫,国内百废待兴,这一占领计划目前依旧停留于纸面,爱尔兰军队仅仅在马恩岛和威尔士西南部的米尔福德港分别象征性地驻扎了一个营,然后大肆宣传,以此来稍稍提振民心和士气。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三个低地国家,在战争之中同样损失惨重,著名的荷兰拦海大堤被炸开,水都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遭遇核爆。六百万人死于战乱、核爆和饥荒,四百万人被迫迁移到西伯利亚。虽然如今已经进入了战后重建阶段,但光是在荷兰就有至少四万公顷的耕地、牧场被海水浸没和盐碱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遭受核污染,农田水利设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战后的农牧业恢复生产工作也是阻力重重,即使在疏散和迁徙了如此之多的人口之后,低地国家迄今的食品自给率依然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作为跟英国并驾齐驱的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强国,法兰西共和国在经历了十年战争和革命,以及两年多的灾荒之后,国内总人口从战前的四千一百万跌落到了大约两千一百万,一百多万人逃亡南非和美洲,三百多万人迁徙到了西伯利亚。包括首都巴黎,重要海港波尔多、马赛和土伦在内的一系列大城市被夷为平地。全国工农业生产陷入崩溃,铁路、航运、通讯几乎完全停摆。地方上普遍匪徒四起、流民遍地、治安崩坏。社会主义法国的临时政府目前滞留于意法边境的尼斯城,仅能勉强对全国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领土进行有效统治,其余地区豪强林立、军阀混战,俨然一副中世纪领主割据的模样,战后重建工作迄今举步维艰。
  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参加二战,三战的硝烟烽火也仅仅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弥漫了很短一段时间。但问题是,西班牙在二战爆发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一场极端残酷的内战,被形容为“半个西班牙已经死了,杀死它的是另外半个西班牙”。之后在三战之中,西班牙又遭遇了马德里核爆等惨剧,所以人口损失的比例依然相当巨大。按照统计,如果从西班牙内战算起,截止到三战结束,西班牙境内大约有一千三百万人死于战乱和饥荒,一百多万人流亡海外。葡萄牙经历的战争时期比西班牙更加短暂,但由于里斯本核爆和全球异常低温气候接踵而至,酝酿之中的新政权尚未建立便已流产瓦解,使得这个国家有整整两年时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在此期间,大约有两百万葡萄牙人出逃海外或死于战乱。目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全国性新政府,已经分别在格拉纳达和波尔图成立,国内秩序也初步得到稳定,但战后重建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
  在欧洲各个传统强国之中,意大利在这十年战乱之中的损失算是最轻微的。但也有六百万意大利人在此期间战死或死于严寒和饥荒,一百多人逃亡海外,另外一百多人迁徙到西伯利亚生活。意大利国内的公路铁路交通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秋天,也就是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才初步修复。而该国的工业生产依然处于大规模的破产倒闭状态,农业倒是基本恢复了正常,到一九四九年秋天之时,已经有能力向国外出口少量食品。
  曾经的永久性中立国瑞士,虽然在二战时期得以保持超然的中立地位,并且通过在交战双方之间做生意而牟取了暴利。然而在接下来的三战初期,因为其不自量力地企图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最终招致了毁灭性的核打击,首都伯尔尼和苏黎世被核爆摧毁,逃到日内瓦的瑞士政府被迫无条件投降。但不甘心失败的瑞士顽固派,又继续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妄图以游击战争的方式驱逐红军,并且确实促使了苏联红军的主动撤出:因为随着战线的推进,这片土地已经不再具备战略价值,而其它的战场更需要追加投放兵力。
  但是,瑞士顽固派还没来得及庆祝他们的所谓胜利,随之而来的冰岛火山大喷发和全球异常低温气候,就对这个素有“欧洲屋脊”之称的高原国度施加了致命一击。在连续两个“无夏之年”的农牧业绝收和持续三年的大雪灾之中,某些瑞士村镇在大雪里埋了整整三年都没有融化,居民无处逃生,只能在自家的屋子里饿死冻死。而其它瑞士人也必须面对着没有燃料,没有食物的绝望处境——瑞士的周边邻国也同样处于毁灭性的灾荒之中,无法向瑞士提供富余的燃料和农产品。更何况,瑞士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早已彻底崩溃,即使能够从国外花大价钱买到物资,也很难运进瑞士境内。最后,在苏联红军不堪承受游击战的骚扰,主动撤出瑞士国境之后,整个欧洲社会主义阵营都对瑞士进行了贸易封锁。虽然依旧无法彻底杜绝某些非法商贩的小规模走私,但在这个全欧洲都陷入饥馑的时代,瑞士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搞到足够养活几百万人的粮食。
  就这样,日内瓦的伪瑞士政府最终在叛乱和骚动之中被颠覆,全世界红十字会总部的所在地,在这个残酷的时代连自己都救不了。当三战结束的时候,瑞士已经损失了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全境陷入无政府状态,在欧洲各国之中,下场之凄惨仅次于英国。对于接下来是否还承认瑞士的国家地位,亦或是跟大不列颠岛一样,将其作为全欧洲乃至于全世界公用的罪犯流放地,目前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还在商讨和协调之中。
  作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中欧的德国承受了战败的可怕反噬。当柏林陷落,纳粹政权覆灭之际,整个德国已经损失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铁路、公路、工厂、港口全数被破坏殆尽。之后,虽然德国的社会主义新政府并没有真正地出兵参加过第三次世界大战,但美国战略空军的核爆和轰炸却依然没有放过这个早已满目疮痍的国度。接下来的全球低温异常气候,又给了尚未恢复元气的德国农业以致命一击。
  到一九四九年的秋天,在战前曾经拥有六千六百万人口的德国,共计有两千两百万人死于战争和饥荒,一千万人为谋生而迁徙到了中亚和西伯利亚。但是相对于德国那两个老对手法国和英国的现状,德国人在这十年毁灭性浩劫之中的处境,相对来说还不算是特别惨的,大约只能说是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
  作为日耳曼人统治的另一个国家,奥地利在二战之中同样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到了三战时期又挨了核爆,之后的全球异常低温气候,或者说“无夏之年”,同样给希特勒的故乡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当世界大战和灾荒终于结束的时候,战前拥有七百万人口的奥地利,现有人口已经减少到了四百万,工农业和交通运输陷入崩溃,社会面貌跟德国相差无几。而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灾情比奥地利稍弱,食品配给制度一直能够维持,战后恢复的状况也更好一些,目前已经展开了各项重建工作。
  从德国再往东,东欧和东南欧各国虽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却没有遭到太多破坏。尽管同样遭受了全球异常低温气候的侵袭,但也能够得到苏联政府的就近接济。经过五年的恢复和建设,战争的痕迹已经被逐渐抹去,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基本都接近了战前水平。
  总的来说,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的人口损失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下,保加利亚甚至只死了不到五十万人,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即使是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波兰,如果不考虑战后变更国界线,导致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人民重新变成苏联公民的话,也只有百分之十八的波兰人在战争和灾荒之中死亡。
  但让人感到困扰的是,尽管纳粹德国已经覆灭,但因其而掀起的排斥犹太人风潮,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各国依然没有完全消退,其中以波兰的状况最为严重。许多刚刚被释放出纳粹集中营的波兰犹太人,又遭到了波兰人的私刑拷打甚至杀害。由于民族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其中一部分波兰犹太人选择前往巴勒斯坦,到筹集之中的以色列国定居。另一些犹太人虽然也觉得在欧洲大陆实在待不下去,但又自认为难以适应中东沙漠的严酷气候,希望能够继续在欧洲生活,于是就有了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犹太人自由市的提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