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455

  至少,此时的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对自己国家的未来前途感到很有信心。
  前不久,鉴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舰队都已经在瘟疫中基本覆灭,他索性强行驱逐了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收回了位于君士坦丁堡市区的两处租界——反正眼下的地中海贸易已经基本断绝,各地不是成了无人区,就是从商品经济退化到了自然经济,留着这些商人也再无用处,反倒会对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现在,东罗马帝国终于成为真正只属于他的国度了——虽然面积实在是太小了一点。
  而且,跟周遭的绝望世界相比。这个浴火重生的千年帝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生机勃勃。
  ——此时,正值金秋时节。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的原野一片金黄,空气中飘荡着葡萄酒的气息,农夫们忙着榨橄榄油和收割庄稼,渔民们则把成筐的海鲜运到市场,到处都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得益于圣索菲亚大教堂敞开供应的“圣饼”、“圣水”和“圣油”,瘟疫的阴影似乎已经远离了这片土地。
  而帝国朝廷颁布的无偿分配土地的政令,也大大提高了农夫们开垦耕作的积极性。虽然具体的土地分配过程之中。多多少少会有些问题,但许多曾经一度抛荒的田地,还是又被重新开垦出来。
  巡视着郊外恢复了繁荣的乡野。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君士坦丁十一世不由得颇为自豪。
  在他之前的几代东罗马皇帝,其实也尝试过革新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加强军队建设、扶植商业贸易、整顿金融财政等等,想要凭借这些措施来恢复国力。但问题是。在上千年岁月的积淀之后。东罗马帝国的朝政已是积重难返,社会矛盾发展到了完全无法调和的程度。哪怕是再微小的一点改革措施,都会无一例外地遭到大官僚和大贵族的极力反对,然后在中央和地方保守势力的一致破坏之下,被迫半途夭折。
  面对这样一个衰朽庞大的古老帝国,不管想要着手进行什么改革,基本上都会阻力重重。
  可是到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的手里,整个帝国只剩了一座孤城。昔日的大贵族不是投靠了土耳其人,背叛信仰变成了穆斯林。就是灰心远走,到意大利城邦去当寓公……
  总之,东罗马帝国在丢光了所有疆土的同时,也丢光了所有的包袱——国家都快没有了,在内部阻挠改革的官僚权贵,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就像是所谓的饥饿疗法,当人快饿死的时候,病灶也差不多完蛋了。
  而当一个国家濒临灭亡的时候,原本寄生在这个国家躯体上吮吸养分的各种腐朽阶层,也都要么一起饿死,要么投靠到敌人那一边去了——既然都已经投敌了,那么自然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杀光了。
  因此,在东罗马帝国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之后,土地改革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或者说,一旦扑街到了极致,只要能够活着熬过这一关,那么往往也就是时来运转的开始。
  具体的土改措施,基本上是把从穆斯林地主手里没收来的大片土地划分成小块,分配给东罗马帝国的臣民耕作,让他们从无产者再次恢复成自耕农,同时承担兵役与徭役,有些类似于东罗马帝国过去的“蒂玛”军区制,谈不上很超前——在瘟疫和战乱的连番扫荡之下,如今东罗马帝国的两万平方公里疆域之内,只有大约三十万人口,因此现有的田地就已经足够分配,甚至还能绰绰有余。
  此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他还让人尝试着种植了土豆、番薯、玉米等新作物。
  ——在很多穿越小说之中,玉米、番薯和土豆这些源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简直就是爆粮食爆人口的超级金手指。但实际上,这些新作物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推广的——譬如说,种植玉米需要足够的日照和积温,在俄国这种高纬度的地方就很难推广,曾经让赫鲁晓夫因此深感苦恼。而土豆和番薯虽然耐寒耐旱,但也需要足够的肥力才能长得好,或者轮替种植大豆和苜蓿来恢复地力。
  在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除了军马场附近和人口稠密的城郊地带,恐怕很难收集到足够的肥料。
  所以,在目前的东罗马帝国,上述这些美洲高产作物,还有辣椒、南瓜、花生等等新鲜玩意儿,都只是处于实验性栽培阶段,距离真正的推广还很遥远。
  虽然眼下的这个国家还有着各种不足之处,但是望着遍地的金色麦穗在微风中摇摆,还有农夫们充满期望的面孔,感受着那股蓬勃向上的闪耀生机,再回想起昔日君士坦丁堡城内那种凋敝,荒凉和冷漠的氛围,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忍不住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在胸中洋溢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和喜悦。
  除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建设之外,各项兵役动员制度、民兵制度也都在被逐步恢复。虽然比较像样的军事学校一时间还办不起来,但是在农闲时节对农夫们的定期军训,在今年就已经开始实施。
  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检验,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已经很明确地认识到了,军队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但可以用钱买到的军队虽然素质较好,但多半不太靠谱。他们只是为了钱才为国家服务,却没有为国牺牲的责任感,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只忠于自己的指挥官,而不是国家的统治者。
  所以,他想要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公民兵制度,训练出一支真正能够为国而战的军队来。
  当然,根据目前的社会现状,想要建立一支公民兵军队还有不少麻烦,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困难重重,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君士坦丁十一世觉得自己应该能让古罗马军团在这个世界上再次复活。
  唯一让他感到有些郁闷的是,虽然那个跨越时空的虫洞,依然悬浮在他那座简朴宫殿的御用祈祷室内,但来自现代世界的时空穿梭者们,在最近这几个月里却已经很少来访。就是偶尔向这边运送各种现代抗生素消炎药品,并且从他手上换取金银、宝石、雪花石膏等贵重物品的时候,也是来去匆匆,甚少停留……这让皇帝感觉有些郁闷——在想要向他们夸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之际,却总是找不到人……
  最后,既然眼下外敌已经肃清,而国内形势也还算不错,皇帝就开始打算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了。
  ——为了让皇室血脉不至于断绝,君士坦丁十一世准备在最近几天迎娶一位年轻的新皇后……
第八十五章
皇家婚礼
  金红色的太阳缓缓落下,洒落下温暖的余晖,给云朵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芒;而在被淡红色晚霞覆盖的苍穹尽头,万点星辉已经在快乐地眨着眼睛。黄昏时分的凉爽海风,吹过波涛汹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掠过君士坦丁堡的古老街巷,给劳作了一天的市民们带来略含海盐的湿润。
  按照中世纪的生活节奏,此时原本已经到了让市民回家休息的时刻,但今天这个日子却与众不同。
  为了举办一场多年未有的盛大庆典,在今天的街道上,到处悬挂着鲜亮的彩旗和彩带,还有用野花装饰的花篮。一阵阵优美的音乐和歌声,伴随着酒水和食物的香味,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前方的广场上缓缓飘来,让整个君士坦丁堡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在这一天,东罗马帝国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的第十二代君主,君士坦丁·帕里奥洛加斯皇帝,或者说君士坦丁十一世,将要举办他的婚礼,迎娶一位来自于格鲁吉亚王国的公主。
  同时,这也是庆祝皇帝的五十大寿,以及东罗马帝国的又一次复兴,顺便还有丰收祭的意义。
  ——帝国刚刚复兴,财力极为有限,各项庆典也只能因陋就简,尽可能都一起办了。
  事实上,皇帝的这场婚事已经酝酿了很久,早在穆罕默德二世苏丹着手对君士坦丁堡布置围攻,甚至是某位倒霉师范大学生白斯文穿越附体到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身上之前,一支携带了聘礼的外交使团。就被派往黑海彼岸的格鲁吉亚,跟格鲁吉亚国王商讨婚礼事宜。
  不过,首先是因为外交上的讨价还价耽误了行程。其次是土耳其人的围攻阻断了信使往来的通道,所以导致这场政治婚礼差一点流产——很多格鲁吉亚人都认为,按照土耳其人这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架势,恐怕新娘尚未启程,君士坦丁堡就已经沦陷了……而这也确实是在真实历史上发生的情况。
  而等到东罗马帝国在毒气和核废料的协助之下,奇迹般地实现了绝地大翻盘之后,在军马倥偬之际。君士坦丁十一世又完全忘了有这么回事……由于信息不畅,他一直以为这支使团已经不知去向了。
  所以,当这帮早已被遗忘的求婚使臣。终于把一位格鲁吉亚公主带到了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君士坦丁十一世当真是惊讶得好半天都没能说出话来……他都已经基本不记得这事儿了。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新娘子都已经带来了,君士坦丁十一世也觉得自己是该结婚了。
  ——由于之前的一系列变故。如今统治东罗马帝国的帕里奥洛加斯皇室只剩下了他这一根独苗。而他也已经五十岁了。如果再不能抓紧时间娶个女人生小孩的话,那么这个王朝恐怕还真是要绝嗣了。
  此时正值秋收时节,而今年又是他的五十大寿,皇帝就决定把各种值得庆祝的事情,都一块儿庆祝掉。
  不得不说,让一位妙龄少女嫁给一个五旬老翁,怎么看都有些残酷。但在这个政治婚姻流行的时代,倒也算不得稀罕——别说是老夫少妻。就是少夫老妻和近亲结婚也比比皆是。经常有十几岁的贵族少年为了政治交易,而不得不迎娶四五十岁的寡妇……对方的亲生儿女。说不定都比这位小丈夫更大了。
  相对来说,像这种老夫少妻的配对,恐怕还算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类型。
  “……轰隆——轰隆——轰隆——”
  伴随着远处城墙上传来的一阵阵礼炮声,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外的广场上,一场盛大的露天晚会终于开始了。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天空正在逐渐变得阴暗,但人们却在广场上点起了一堆堆嫣红的篝火,各色各样的灯笼和蜡烛也一同亮起,将君士坦丁堡的黑夜照得有如白天一般明亮。
  宏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内,在无数蜡烛吊灯的照耀下,这个微型帝国的官吏贵族、头面人物们济济一堂——为了让婚礼能够热闹一些,不至于看上去太冷清,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完全打破了常规,不仅是官员、教士和贵族,就连一些稍微有点身份的市民也被邀请入内,观瞻皇帝的婚礼现场。
  而这些人群的最中央,是穿着紫袍、头戴金冠,还特意染了头发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以及穿着长裙和彩色丝绸斗篷,并且浑身缀满鲜艳首饰的格鲁吉亚公主海伦娜。
  为了沿袭古罗马时代的风俗,这场婚礼跟日后所谓的西式婚礼很不一样:没有婚纱,也没有红地毯,更没有交换戒指和放飞白鸽……总的来说,婚礼本身很简洁,几乎没有什么繁文缛节。
  ——在众目睽睽之下,首先是一位修女用托盘呈上一根黄金腰带,然后是东正教大牧首格里高利捧着圣经走到两位新人面前,按照传统方式,向在场宾客连续三次询问对这桩婚姻是否有异议。
  在确认全部来宾都没有异议之后,格里高利大牧首就把这条黄金腰带浸入圣水盆中,向这对新婚夫妇轻轻挥洒圣水。再接下来,被邀请为证婚人的帝国海军司令卢卡斯大公,从大牧首的手里接过这条黄金腰带,把它缓缓的绑缚在两个人的手腕上——至此,婚姻宣告成立,所有人向着这对新人发出欢呼。
  “……我以上帝的名义宣布,这两人从此成为夫妻!”
  “……皇帝万岁!皇后万岁!”
  惊天动地、连绵不断的呐喊声,犹如海潮一般,从教堂内一直传到教堂外的广场上,引发出一阵“嗡嗡”的回声。他们之中或许有人确实是对君士坦丁十一世复兴帝国的伟绩感到钦佩,并且真心地为皇帝的婚事祝福。但更多的人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免费豪华大餐感到垂涎欲滴——他们对这顿饭早就期盼已久了。
  果然。在他们兴奋的欢呼声中,一桶桶的葡萄酒和啤酒,装在箩筐里的蔬菜和鸡鸭。还有刚刚捕捞的海鱼,都被流水般地抬了上来。市民们兴奋地举着陶杯和木头杯子,凑到酒桶边大口畅饮。而鸡鸭和海鱼则被当场宰杀放血,清理干净,由厨师们直接架上火堆,烧烤得金黄酥脆……
  总之,面对着丰盛的酒食。市民们一边喝得晕晕乎乎,吃得满嘴流油,一边口齿不清地称颂着皇帝的慷慨。而被政府临时雇来的舞女、乐师和杂耍艺人。也开始了各自的表演,让广场上充斥着一片嘈杂声。甚至还有不少妓女在这个时候出来卖弄风骚,似乎是准备趁着庆典的机会大捞一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手持大葱的修女和神父。按照之前“神迹”的场面。在教堂前面跳着甩葱舞。
  “……阿拉擦擦呀哔哔拉哔哔-拉哩邦兵砰邦连恩邦波-哇哩哩哩-哩哔哩哔哩哔哩苏点点邦波-呀丙囔点囔点阿波-哇拉鲁布鲁布鲁布鲁布爹耶不-皿皿囔点囔波-哈哈啪啪啪啪噗噗点呀不……”
  ※※※
  上述这些喧闹景象,只是一般庶民的休憩与享乐,而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内,贵族们则有着更好的享受。
  ——事实上,像这样世俗性质的婚宴,按道理应该是在皇宫内举办,而不是在教堂里酗酒暴食。
  但问题是,君士坦丁堡城内那座破败得仿佛废墟一般的旧皇宫。光是打扫就要几个月时间,还被拆了屋顶。眼下根本无法待客。而金角湾旁边那个迷你型的新行宫,不仅外观简陋,也塞不下这么多人……于是,无可奈何的皇帝陛下,就只能凑合着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充作宴会厅了。
  虽然这种做法似乎对上帝有些不敬,但初看上去,这次婚宴的场面倒还算颇为气派。
  在临时摆设的餐桌上,铺着雪白的亚麻桌布,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种类繁多的水果或蜜饯,香喷喷的白面包和烤薄饼,还有用香草调味的烤鸡,撒了胡椒粉的烤牛肉,用蜂蜜腌渍后煎炸的海鱼,以及整只的烤乳猪,分别被摆到漂亮的青花瓷餐盘之中,在周围的灯光中散发着闪烁的光芒。
  摇曳昏黄的烛光下,乐队演奏着舒缓愉悦的轻快曲调。身着华服的年轻贵族们举着酒杯低声交谈,说着一些琐碎的趣事,同时寻找着中意的女性“猎物”;花了大半天功夫精心打扮的美丽少女们,则一脸羞涩地看向那些心仪的俊俏男子,期望着他们会过来邀请自己跳舞。
  至于那些上了年纪的帝国权贵,则更习惯于待在偏僻的角落里,彼此交流一番对当前时局的看法。
  “……真是想不到啊,这种名叫“土豆”的作物只要三四个月就能收获,而产量也很高。就是不晓得能不能推广——如果能够成功推广种植的话,我们应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必担心粮食问题了吧!
  唉,随着瘟疫的不断蔓延,地中海的商业也是萎缩得厉害,威尼斯和热那亚商船在今年已经很少过来了,君士坦丁堡的粮食都没处进口了啊!”
  国务秘书弗朗茨用叉子从餐盘里插起一块烤得金黄的土豆,咬了一小口,然后表情轻松地如此说道。在这块烤土豆的上面,洒满了碎果仁、香料和蜂蜜,以中世纪的调味品价格,应该算是很奢侈的美食了。
  “……即使没有这些新作物,帝国也早就摆脱粮食危机了。咳咳咳咳……哦,这是什么玩意儿?”
  刚刚当完证婚人的帝国海军司令卢卡斯大公,好奇地用叉子戳了一根最新从苗圃里收获的辣椒,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结果立即就被呛得涕泪直下,“……咳咳咳咳……刚才说到哪儿了?虽然如今这个世界到处都在闹瘟疫,难得再有商船往君士坦丁堡输送粮食,但国内也没有那么多张吃饭的嘴了。”
  他抓起装满苹果酒的瓷杯。往嘴里咕噜咕噜灌了几大口,这才稍微缓过了一口气,“……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达尼尔海峡。整个帝国的版图之内,如今只剩下最多三十万人口。先是在战争期间杀了不少人,等到土耳其人撤退之后,皇帝又下令屠杀所有改宗伊斯兰教的帝国公民,也不管他们是贫民还是贵族,曾经有着怎样的地位。一时间杀得尸横遍野,不知有多少历史悠久的家族因为血脉断绝而灰飞烟灭……
  光是由我经手处决的家伙。姓科穆宁的就有十四个,至于拉斯卡利斯家族、杜卡斯家族的人就更多了(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顶级权贵家族,类似于中国南北朝的门阀士族)。真的是完全没把他们当贵族看待……”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传统贵族后裔,对于上述这些百年豪门的毁灭,卢卡斯大公虽然很清楚他们都是咎由自取,在亲自主持屠杀剿灭的时候也从未手软。但到了事后。还是忍不住心有戚戚然。
  “……如果他们还是基督徒的话,那么帝国确实有必要遵守贵族之间的法则,不能对他们擅自屠戮。”
  对于卢卡斯大公的叹息,弗朗茨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可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上帝的子民,也不是留着荣耀之血的贵族,而是背弃了帝国和信仰的异教徒!甚至起了阿拉伯风格的新名字!难道我们还要让一群穆斯林担任帝国的官职和爵位,分享圣母玛利亚的恩泽?卢卡斯。你的信仰和虔诚都到哪儿去了?”
  听了这话,卢卡斯大公顿时不由得噎住了。随即便讪讪地无言以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4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