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612

  “想来那八斤图鲁,短时间内,不会再骚扰女儿。”
  “哦?”王应麟一怔,“为何?”
  “他....他被人打伤了。看样子,没两三个月绝难再出来寻咱们的晦气。”
  “这么重??”王应麟却是没想到,“怎么回事?”
  于是....王瑜把巧遇赵维,那混人再次色起,暴起伤人的事一一说明。
  “爹爹放心,是赵维打的人与女儿无关,元帝怪罪也是去宁国侯府寻晦气。至于他的那些疯言疯语....”
  “只要女儿不答应,他又不是元人,自是不会如愿!!”
  王应麟听的哭笑不得,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沉默良久,怒骂一声,“孽障!!真是孽障!!赵宋亡之有因,怎么净出些败类!!”
  先有赵孟禧,现在又来了个赵孟梁!!
  王瑜在一旁听着,知道父亲这是恨赵家不争气,诺大的江山,拱手送人。
  轻声安慰,“也非都是赵孟禧、赵维这样的不堪之人.....女儿听说,表哥赵晔近年在沿海颇为活跃,屡败元军呢。”
  “哼!”王应麟冷哼一声,“有什么用!?官家都跑了,让他一个年青璐王跑回来又有什么用?”
  “只敢飘于海外,半步不得寸进,有什么用?”
  一连三个有什么用,却是说出了王应麟,还有一众爱国之士的心声。
  随后,王应麟不再多言,思量起来....
  此事表面上看是赵维犯浑,可是细想之下,结合城中传闻,赵维想出使东瀛,老爷子又觉得没那么简单....
  ————————
  另一边,大宁宫中....
  忽必烈正于书房接见两位臣子。
  而这两个人还不是别人,正是谢叠山和王积翁。
  单独召见两人,也是另有要务,是忽必烈要求二人举荐贤能。
  要知道,元朝没有科举,汉人、南人想入元廷为官,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举贤制,一般情况由翰林院学士,也就是忽必烈的秘书们举荐能者,由忽必烈选拔之后择职任用。
  说明白点,为什么元朝没有科举。实在是汉人无论南北,都跟开了挂似的,对考试这个事儿太擅长了。
  如果真的用科举选官,那蒙古人和色目人在朝堂上就得绝种了!!而且,根据元朝的阶级实情,汉人的地位确实是最低的,有大把的贵族官员反对科举,只能禁掉。
  可是问题来了,禁止科举,那汉人当官的通道就没有了。怎么办呢?
  不得不说,忽必烈这个皇帝当的不容易,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家构成面前,做到平衡更不容易。
  翰林院的这个举贤制,便是平横汉人官员的手段....
  这么说吧,翰林院六学士都是汉人,也就等于说举贤是汉人专属。使得官员体系之中汉臣不至于绝迹。
  如今谢叠山是翰林直学士,自然也有举荐之责。
  至于王积翁这个户部尚书为什么也在....这当然还是忽必烈的平衡手段。
  之前在朝议东瀛军务的时候,王积翁被伯颜、阿术那帮粗人怼的不轻,其实王积翁也是好意,都是为朝廷着想。被人骂了一顿,自然心里委屈。
  忽必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叫他来共行举荐之务,等于是事后褒奖和安抚。
  对此,王积翁自然是心怀甚慰,但也没被冲昏头脑。忽必烈的意思是湖广行省军政务空虚,参政史权调回京了,上个月又把大半水军调到了高丽。正是大小官员空虚之时。要二人举荐汉臣五人,补充湖广军政事。
  王积翁只举荐了两个人,之后就不言语了。剩下八个都交给了谢叠山。
  这元帝给他五人额,是恩宠,他一个户部职官举两人也就行了,不能越权。这是分寸。
  而且还有一层好处,那日在朝上是谢叠山给他解的围,这份人情得记下,现在是还的时候了。叠山先生举荐八人,那这八人就都是他的门生,是他在朝堂上的底蕴。
  叠山先生对此也是轻车熟路,这是为官的基本默契,他还是懂的,也不扭捏,连举八人交差。
  忽必烈认真看过,觉得这十人都没问题便降旨任用了。
  也正在这时,阿丹跟着拟旨大监进了书房,静立一旁显然是有事....
  王积翁知道这位色目大监是干什么的,用后世话说,那就是忽必烈的特务头子。
  与叠山先生起来告退,出得书房。
  “说吧....什么事?”
  忽必烈头也不抬的发问。
  “启奏陛下....今日在汗八里台太子府长史之子八斤图鲁宴请王应麟之女,被宁国侯打了。”
  忽必烈一怔!!“你派去的?”
  “正是...八斤图鲁约王应麟之女,正是陛下吩咐的那桩要务,逼王应麟出使。”
  “宁国侯怎么在那?”
  “听说是和恩阳侯又闹起来了,约在汗八里台一决生死....”
  “胡闹!!”忽必烈大怒!!“越发的不像话了!!坏事坏到朕的头上来了!!”
  “陛下息怒....奴婢这就去惩治了宁国侯。”
  “朕让你惩治了吗?”
  “这....”
  阿丹额头见汗,“全听陛下吩咐....”
  只见忽必烈眉头紧皱,“惩治是要惩治的,朕突然不想留着这个宁国侯了....”
  阿丹眼前一亮,心说好小子,你的命到头儿了。
  “对了....那小子不是和赵孟禧约架吗?怎么还扯到八斤图鲁身上了?”
  “这....”阿丹犹豫一阵,实话实说,“他....他看上王应麟的那个女儿了。”
  “噗!!”忽必烈气乐了,感叹道:“倒是没让朕失望!!真是色胆包天!”
  阿丹陪笑,“陛下不知,奴婢查过了,那小子与王瑜是早有渊源,尚在临安之时,就曾当街调戏。”
  “还被王瑜的表兄赵晔,给收拾的不轻呢。”
  “赵晔?”忽必烈对这个名字却是尤为感兴趣,“就是近年于海上袭扰的那个旧宋璐王?”
  “当是....当年崖山力挽宋亡的也是他。”
  “呼....”忽必烈一叹,“是个少年人物啊....不说他了,你去办吧!让这个赵维在大都消失!朕不想再听到他的名字!”
  “喏!!”阿丹欢快的很,那小子终于要遭报应喽!
  回身之时多了句嘴,“陛下此举也算为民除了一害,尤其是王应麟当对陛下感激不尽呢....说不定,就势归顺也无不可。”
  忽必烈当他是恭维废话,头也不抬的看着奏报,无心一问,“是吗?为何感激啊。”
  “陛下不知,那小子当街叫嚣,要迎娶王瑜,现在却好,死期将至,看他还怎么娶。”
  “嗯!?”忽必烈一愣....脑子里嗡的一声....
  眼见阿丹已经走到了门口,“回来.....”
  喝止阿丹,忽必烈沉吟半晌,眼神渐亮,“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去!”看向阿丹,“把宁国侯给朕带到这来,“朕要....见一见那小子。”
  嘎?
  阿丹有点懵,“不,不杀了吗?”
  忽必烈一瞪眼,“朕说要杀了吗?”
  “没....没....”
  阿丹暗自瞥嘴,刚才也特么不知道是谁说的,让赵维在大都消失....
  怎么转个脸,就不杀了?还要见他?
  ....
  这里面的门道,阿丹是肯定想不通的。也只有忽必烈这种一代雄主,方能灵光闪现的做出非常之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