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2

  赵维在那边振振有词,忽必烈瞪圆了眼珠子。
  心说,这是这浑人能说出来的话?有理有据,考古观今,水平不低啊!
  可是,赵维那边还没背完呢!
  继续道:“如今,元帝继汉统,乃得天下。然,终究不得面面俱到。尔等听此论,当系于心,却要慎言慎行。需合适之机方可上谏天听,否则恐大祸加身......”
  忽必烈:“......”
  一脑门子黑线,原来是想多了!
  还以为这混小子深藏不露,原来是照本宣科?
  特么连一个字都不换的吗?你倒是改成你自己的话啊?
  无语苦笑,“小子,你这是从哪听来的?”
  赵维那正背的起兴,一听忽必烈发问,顺嘴就冒了出来,“谢先生讲的!”
  说完才知口误,“不是不是......”惊慌摇手,“我可没害先生的意思哈,老爷子你当没听见!”
  “谢先生......”忽必烈凝重起来,“谢叠山!?”
  要是赵维说出这番不喜跪礼的话,他也就当一个乐儿,但是谢叠山...那就要另说了。
  看着赵维,“那先生还说什么了?”
  “没了。”
  “真没了?欺君可是死罪!”
  “有...有还不行吗?”
  “说!”
  赵维一脸委屈,“先生还说,说...说大元彰显国威,起用跪礼,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却用错了地方。”
  “什么意思?”
  “先生说,说...跪拜之仪只在于形,却失于心,让臣子觉得屈辱,非汉人天子之德。”
  忽必烈瞪眼,“天子代天理政,与天同,怎么就成了屈辱?”
  “老爷子......”赵维语重心长,“我们汉人吧,都讲究一个谦虚。代天理政,可千万别真把自己当成是天,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嘿!!”忽必烈这回是真怒了。
  蹬鼻子上脸是吧?不跪不称陛下也就算了,这还咒我早死!?
  腾的就站了起来,指着赵维,就等一声令下把这混人砍了。
  “你你你,你!你坐下!”
  赵维皱着个鼻子,“坐下!”
  忽必烈更无语,你还命令起朕来了?
  “你大胆!”
  结果,赵维,“怎么就听不出个好赖话儿呢?”
  “你......”
  赵维那边也豁出去了,“老爷子,你知道天地鬼神在我们汉人眼里是干嘛的吗?”
  忽必烈指着赵维僵在那里,仿佛时间静止。
  既想马上就砍了赵维,又不由得顺其所言,思考起来,天地鬼神是干啥的?
  “说!!”
  赵维神秘一笑,“是特么拿来利用的!”
  一脸嫌弃,“你还想当天?以为是什么好事呢吧?”
  噗!!
  忽必烈和阿丹都喷了,“拿来利用的”?这真是头一回听说。
  可是,怎么就那么有道理呢?
  细想一下汉人对天地鬼神的态度,可不就是拿来利用的吗?顶多算是个契约关系。
  上到君王,下到百姓,谁不是有事求神,没事儿远之?
  国有大灾,祭天祈福。民有大难,拜神求运。
  色目人祭神是日夜祷告,蒙古人拜萨满也是时时在心。就特么汉人,用着你了,三香六贡;用不着,庙门都不带进的。
  “老爷了啊!”赵维继续苦口婆心。
  “中原这块地,从来都是人!人!人!到底是天命难违、还是人定胜天,全凭实际情况,按需取用。
  汉人真正敬重的是人,所以我们敬祖宗,敬师长,敬君王。
  你要真把自己当天了,那就和随意取用的天地一个命了。
  你好你强,我怕你跪你。你恶你弱,那就去你姥姥的棉裤裆,反手就是一个人定胜天给你看!”
  “......”
  忽必烈可以说是如雷灌耳,噗通一声跌坐龙椅,半天都回不过神了。
  赵维近乎粗鄙的一席话,却是点醒了忽必烈,道出一个他读多少汉学典籍都不一定能悟出来的真理。
  人!人...人!
  一撇一捺,顶天立地!
  赵维看忽必烈呆在那儿,一时半会儿也缓不过来了,试探开口,“要不,老爷子先歇着?晚辈就先告退了?”
  忽必烈无力地挥了挥手,意思,你走吧!
  赵维那边一见,那还等什么,扭腚就跑,连汉礼都不给一个了。
  而忽必烈根本也不在意他是不是少了个程序,满脑子都是:
  错了?彰显蒙古之威,意喻征服的跪拜错了?
  那是不是...之前他在北方汉地屠戮的那些城池,南方旧宋抓来的那些农奴,也错了?
  还有...文天祥、王应麟,真能杀吗?
  ......
  无意抬头,就见书房之内空空如野,就他和阿丹两个人。
  忽必烈一怔,随口问道:“那混小子呢?”
  阿丹心说,这陛下是真让那混蛋给说晕了不成?
  苦声回话,“不是陛下让他走了吗?”
  “走了!?”忽必烈瞬间回魂,“怎么让他走了?正事还没说呢,给朕叫回来去!”
  他奶奶的,忽必烈只觉不可思议,他居然让一个混人给聊懵了,倒忘了正事。
  想到这儿,不由苦笑一声。
  不过,说起正事,忽必烈却是有了一丝与之前不同的想法。
  也许...让王应麟死在海外,有些草率了。
  ......
第90章
太突然了
  殿前人臣、降元汉官,是不会说出赵维那一番掉脑袋的话的。
  而且,所谓汉家典学,无不是包裹于重重修饰之下的隐晦道理,更不会把如此直白、功利的东西放在台面之上。
  所以,忽必烈初闻,在震惊的同时,也不由思考其中深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