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612

  怎么越弄越玄乎呢?
  仔细一想,怕个毛线!?这从河里到岸上,再到山上,都是张珏的拥趸,一个和尚还能把他怎么着了。
  干脆支起身子,“我便是赵维,前边带路!”
  王胜和马二爷一看,也是站了起来,“陪你去。”
  和尚一看,叫一个出来仨儿,也不拒绝,而是让赵维安心。
  “殿下放心,一指山上的二佛寺,要见殿下的人就在寺中。”
  说完,前方带路,向山上走去。
  一前三后,四人拾级而上,来到二佛寺山门前。
  只见已经有两个僧人在此等候,见赵维到了,赶紧打开山门。
  随着木轴转动的吱吱作响,那个神神秘秘要见赵维的人便也露出真容。
  结果就是,无论赵维,还是马二爷,又或王胜,看清那人长相,无不开怀大笑。
  真是...真是喜事连连啊!
  “杨国舅!你怎么在这儿!?”
  没错,寺中站着的,正是大宋国舅,杨亮节。
  赵维急走几步迎了上去,“国舅怎会于此?还弄的神神秘秘的?”
  与赵维两年未见,李亮节也是欣喜异常,笑道:“早就听到了岸边呼喝,哪敢去信真的你们?只得让高僧相助,前去探查,亮节也没想到真是你们!”
  赵维抓着杨亮节的肩膀,也理解他小心之举。
  “快说,怎会在此?不是说好让你们在南川等候吗?”
  杨亮节却不急回答,“带我去见文公与张将军!”
  说着话,已经迫不及待地越过赵维,向山下冲去。
  其实,杨亮节早就想下山,实在是不知真假,不敢妄动。
  一群人俯冲下山,本来文天祥、张珏等人也累了两天准备睡下,却闻赵维离着老远便嚷开了。
  “文相!!谢师父!!福皇叔!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厚斋先生!也出来看看啊!”
  文天祥本来在船舱里,听了赵维鼓噪,出来一看,登时大喜。
  “国舅!?”
  此时谢叠山、赵与芮,还有王应麟也出来了。
  赵与芮见了杨亮节,更是不顾跳板已经撤了,扑通一声涉水上岸。
  “明义兄!?是明义兄吗?”
  谢叠山和王应麟也是急步而来。
  登时,文天祥、谢叠山、王应麟,还有赵与芮和杨亮节,五个“老人家”在众人瞩目之下抱作一团。激动莫明。
  没一会儿,哭声传来,五个老小孩儿...哭上了。
  “啧啧啧...”赵维砸吧着嘴,“至于吗?”
  马二爷摇头,“至于吧?”
  赵孟禧也被引了过来,“哭的好伤心呀!”
  ......
第129章
土豆是何豆?
  能不伤心吗?
  赵与芮、王应麟与杨亮节乃是临安城破那一年,两个北上受俘,一个携二王南逃。从此天各一方,一辈子都没可能再见。
  文天祥则是泉州蒲昌寿作乱之后,就再没有了杨亮节的消息。
  唯独谢叠山好一些,虽然也是多年未见,但起码两年前跟赵维入大都的时候,知道杨亮节已经找到了,而且另有要务。
  但是,任谁去大都敌穴潜伏两年,也会生出恍如隔世之感。再次相见,自是亲切。
  而且,又是国破家亡的乱世,就算曾经不是朋友,以五人的身份再聚首,也值得哭一鼻子。
  但是话说回来,杨亮节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这得分两段儿来说,赵维决定入大都救文天祥之后,就再没提过杨亮节,包括由谢明带领、从美洲回来的那三千精锐禁军。
  连去东瀛捡漏的时候,杨亮节和谢明也都没出现。
  甚至大都雪夜那么凶险的局面,赵维都只调动了血头的一千印第安战士,而没有用那三千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人和那三千精锐去哪了呢?
  如果再细心一些,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没交代。
  那就是,从美洲万里迢迢运回来的那几百吨的白银和黄金,包括带回来的美洲粮种,也没了踪影。
  是的,那几百吨金银和粮种,其实就是杨亮节和谢明的去处。
  二人虽然没有进大都犯险,但他们的任务却一点都不比赵维轻松。
  他们要带着金银和粮种,走一条无比艰难的长征之路。
  自安南,也就是后世越南登陆,背负着这些重要物资,钻进中越边境的茫茫雨林之中,进到云贵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
  一直向北,向北,没有路,便开出一条路。
  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放行最好,不放行就买过去,打过去,冲过去。
  最后的目的地,是重庆府所瞎的南川山区。在那里潜伏下来,等待赵维入蜀。
  这么做的目的,一来,是把那批金银和粮种运进四川;二来,则是为以后做准备。
  因为杨亮节和谢明开辟的这条通路,将是赵维入蜀之后,唯一与外界保持联络的生命线。
  没错,忽必烈断言,赵维进了四川就等于跳进了坑里,出不去了。
  而实际上是,还没进大都,赵维已经在铺后路了。
  也不想想,选择入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赵维怎么可能放弃与海上的联系?怎么可能放弃与美洲大宋的联系?
  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探路!
  有了这条从重庆南穿过云贵高原,一直到越南的通路,他才能在四川待的踏实。
  “其实,半年前,我们就已经穿过罗雄部、越祖部、于矢等数个侬人部落,在南川的一个侬人寨子藏了下来。”
  激动过后,众人终于坐下来,听杨亮节讲述他为什么在这儿。
  “虽然三千兵卒,有一半都扔在了深山老林里,但幸不辱命,终于还是到了。”
  “一个月前,重庆府周边的元军开始收缩,退到重庆府便不出来了。”
  “我和谢明都觉得这是个机会,反正最后都是要把东西运到合川来的。便一起借侬人的身份,一路摸过来探路。”
  “十天前到的涞滩,谢明带人折返,亮节则是留了下来。我料定你们会从剑阁入蜀,走水路过来。没想到,真让咱堵了个正着!”
  众人闻之哈哈大笑,气氛甚是热烈。
  但王应麟显然有点文人义气了,听闻杨亮节为了点黄白之物,还有粮种就跋山涉水,损失了一半的兵力,不由摇头。
  “这又何必?巴蜀天府之地,不缺上好粮种,至于金银......”
  无语摇头,在老先生看来,金银还不如粮种,有点不务正业的意味。
  招来的只是赵维尴尬苦笑,“厚斋先生啊,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这批金银可不是个小数目。”
  文天祥一听,也生好奇。
  之前在路上听赵维说过,有一批自扶桑运回来的金银。只是文相公也没当回事儿,更没问具体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