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612

  而赵维看着一群猥琐的文人,也是冷笑连连
还笑?还有心思笑?你们也不比武人好到哪去。
  抬眼看向工部侍郎王仲林
调侃道:“王侍郎,最近
挺累的吧?”
  王仲林一愣,下意识回答
“是不轻松。”
  “呵呵。”赵维干笑
“放心,很快就轻松了。”
  “哦?为啥?”
  “因为,你快被罢官了。”
  “噗!!”王仲林一口老血喷出来,依旧是那句
“为啥啊?”
  赵维
“你累,是因为你已经力不从心了。你手中各业匠人无数,百业百态,你当还是原来,坐在衙门里指点江山就可以了?让谁谁谁去造点这个造点那个?”
  “这是个变革的时代
这是个技术大爆发的时代。”
  “想整合好工部百业,你王仲林不说百业皆通
你起码得了解,得入门。只有这样
你才能得心应手的,调整布局
分配资源。”
  “否则
把你王仲林拆了按斤卖
也不够用!”
  “你还指着半部论语、四书五经就把一个工部管好了?你也落伍了!”
  王仲林...如丧考妣,冷汗连连,落伍了吗?
  好像是...那这么一说,他不比张世杰轻松啊?
  “还有你!”
  赵维那还没说完呢,瞪着陈宜中,“您老这个行长干的也不咋样!现在就一个总行,没有一家分行,还不趁机摄取经验?还有心思在这看热闹呢?”
  “等到奇布查各行开起来,等到银行遍布扶桑,几十家分行等着你调配,到时,你知道有多复杂吗?”
  陈宜中也在下汗,“多,多复杂?”
  赵维,“我就说一点,玛雅的利率和奇布查一样吗?阿兹台克的物价和库斯科差多少?这中间有多少门道?一步错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误差,你这个银行怎么办?”
  “嚓!”陈宜中爆了粗口,真够吓人的。
  “走了!!”调头就走,可不在这儿提心吊胆的。
  而一众官员听到这儿,都要疯了。
  他们也得学?而且...好像比武人要学的更多,更复杂。
  可不更复杂?
  赵维又指着曹庆熏和兵部侍郎,“户部、兵部、礼部、吏部,哪一个轻松?”
  “新的户籍制度,有多少需要斟酌,需要结合当下民情的?兵部比太尉还要艰难,因为你们不但要学太尉学的东西,你们还有别的任务。新战法、新时代下的后勤保障,军民协调,这都是要你们重新去学的。”
  “而且,你们不但要自己学会了,还要总结出经验,让后来人少走弯路。”
  最后,把目光对向苏刘义、陆秀夫等人。
  结果,这几位非常有自知之明,“不用说了,我等身边朝廷肱骨,要学的更多!”
  “没错!”赵维心中大赞,很上道嘛。
  苏刘义和陆秀夫却快哭了,任务好重,好难受。
  他们要学,要总结的东西确实更多。
  而且,他们意识到一个大问题,赵维这是在干什么?
  他在分割士大夫阶层!也不是他有意分割,而是时代使然。
  时代变了,原本只说圣人学说,便可治天下的时代似乎要过去了。他们每个人都要改变,不光武人,文人改变的更多。
  他们要依照自己的职务进行改变,从而产生无数个分支。
  是的,是无数!
  将来,兵部的文人与军中的将领一样,要学治兵之道。
  户部的文人要学户籍之法,还有工学之道等等。
  这不是赵维逼着他们分割,而是时代在逼着他们。
  不改,则失。
  不改,就要被淘汰。
  如此一来,将来哪还有文人和武人?更别提文武之争了。
  当然,相应的,可能会产生一些专业家族。
  比如,专业兵道的武勋世家?专于户籍的世家?工学世家?
  也会有矛盾,也会有斗争,但是,之于将半璧江山都玩没了的文武之争,那还算事儿吗?
  “诸公...各位!”赵维在一片蔼然沉思之中突然发声。
  “也许各位心有戚戚,觉得又被本王算计了。其实,不是的!不变何以战蒙古,不变何以复天下!?”
  “况且,借天倾之机,借在列诸公都有共同复宋的宏图大志,把那个旧疾缠身的大宋抛掷身外,以新宋之姿扬帆起航,这不好吗?”
  “......”
  “......”
  “......”
  “这不好吗?”每个人都在扪心自问,“不好吗?”
  好!!
  非常好!!
  三百年顽疾,要是借倾灭之机剔除,那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好吧,相公们就是一时转不过这个弯儿来。
  我们士大夫三百年啊!喷了皇帝三百年,压了武人三百年,主宰天下三百年,突然就要没了?心里有点空捞捞的呢!
  这些赵维都看在眼里,自然也知道,有些利益让人就这么放下那不现实。
  咳咳!!
  清了清嗓子,把众人心思都吸引过来之后,却是漫不经心地往前走。
  走出好几步,才蹦出一句,“各位要是真的愿意学,愿意总结新经验的话......”
  说到这儿,又顿了,气的大伙想骂娘。
  直到众人忍无可忍,赵维才继续,“那也算是各学各政的开山祖师了吧?”
  “啧啧啧。”赵维砸吧着嘴,“名传万世,还福泽子孙呢啊!我都动心了,要不...我也来一个?”
  大伙儿一听,眼珠子狂瞪,似乎...听懂了。
  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新的户籍之学也好,工科管理也罢,又或新兵学、新这新那,谁是第一人?在场的都会是第一人!
  史书留名,某某于大争之世,大变之机,创某某管理治世之总结。
  然后就是,新的经验谁最受益?废话,当然是谁跟我一个姓,谁先受益。
  对嘛!!
  赵维看着相公们眼神变幻,就知道又忽悠瘸一波儿。
  当然,也不算忽悠,这是必然。
  必然会是这个结果。
  其实,他不说这些,这些人也能随着他的心意做出改变。
  因为他们是忠臣,不光忠于大宋,忠于信仰,更忠于这个时代。
  士大夫的荣光在他们心中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或者说,没有家国重要。
  但是,只靠忠诚得来的变革,那不长久。
  利益!
  让人放弃一项利益的同时,再抓住另一项利益,做到利益交换,那才是能持续下去的根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