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612

  “哦?”
  赵维一怔,突然脑中有了一丝清明。
  蹦出一句,“你们说,咱们能不能在大战之前,给蒙古人弄出点麻烦?别等人家摆好了阵势,咱们再傻乎乎的往上撞啊!”
  众人一滞,“什么意思?先发制人?”
  ......
第221章
提亲
  “先发制人?”
  众人不解看向赵维,“四哥的意思是......?”
  只见赵维皱着眉头,“我的意思是,干嘛要等蒙古汗国打过来呢?我们虽然在国力上处于被动的劣势,但是在战略上,也许可以主动一点。”
  赵孟禧想了想,“也对。等到蒙古人打过来再见招拆招,确实太被动了。”
  “而且......”赵孟禧凝重起来,“忽必烈也好,几大汗国的统帅也罢,可都不是善茬子。论经验和水平,比我们只高不低。”
  “就怕等人家来了,不按咱们设想的那么打,咱们不就一点退路都没有了吗?”
  “有这个可能。”海娃也道。
  “远的不说,忽必烈此番进兵扶桑的时间表咱们不就预料错了吗?咱们以为他会全力进军,可是他不,他让太子和晋王先到,明摆着是要稳扎稳打。这是咱们没想到的。”
  “谁知道等几大汗国聚齐,人家又有什么新策略?所以,不能一再被动。”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都很认同赵维的想法。
  赵维也不废话,让下人拿来世界地图,这可比忽必烈那份要详细不少。至少在欧洲、非洲,还有南北美东岸这片区域,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当然,这是赵维凭自己的记忆强加上去的,没有任何精度可言。
  大伙儿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赵维也是敷衍说,是从加勒比土人那里得来的。倒是没人有工夫去深究真假。
  “你们看!”赵维先指着北欧,“现在已经确定了,钦察和窝阔台联军会在维京出海,他们应该在这里登陆。”
  指着后世加拿大东岸的地区道:“就是这里。他们已经按照维京海盗的路线过来,但对咱们威胁不大,毕竟还是北方。”
  “可是......”又指着地中海的位置。
  “可是,伊尔汗是从地中海进军,出了地中海之后,他们怎么走呢?是直接横渡大洋,还是沿海岸向北走钦察汗的维京路线呢?”
  众人一看,不由凝重起来。
  马小乙沉声,“伊尔汗要是走维京路线还好说,要是真愣头愣脑地横插过来,可就麻烦了!”
  当然麻烦。因为只要往下偏一点,就撞到北美偏南的东岸上,离大宋非常近。
  海娃抽气,“这么说来,不是应该,而是必须!咱们必须着手准备,就算无法在整个东岸布防,起码也要知道伊尔汗到底走的是哪条路。”
  “是啊!”赵孟禧一叹,“要是能在地中海那边安插一些眼线就好了,最好把这个口子给他封上,让伊尔汗出不来!”
  他说的是直布罗陀海峡。
  要是能占领直布罗陀海峡,把炮架过去,那就能封锁整个地中海。
  可是,也只能是想想。
  一来,没那个实力。
  防守北美,大宋已经是在蚂蚁吞大象了,更别说把手伸到欧洲去。
  二来,大宋就算有实力把直布罗陀占了,那不用等蒙古人,神罗的人就先得炸,那可是欧洲的命门。
  一直没说话的王胜看着地图,终于出言道:“那应该怎么先发制人呢?”
  此言一出,所有人一滞,却是没人说话了。
  因为,还真没办法。
  东岸的港口还没建起来,绕行过去的船队还没到东岸,现在说什么都早。
  “唉!”赵维良久一叹,“归根结底,还是实力不够,手上的棋太少了。”
  把地图推到一边,“等着吧,先不急!等东岸的水军成形,再等收拾了周边的土人部落。到时,就有余地了,再想不迟。”
  说完,干脆不再提这个茬子,让人去备下酒菜。
  大伙儿好不容易聚齐,今日要放纵一回,来个不醉不归。
  席间,海娃说起他后天就起航回转大宋,把调川军出川的消息尽快带给文天祥,却是被赵维拦住了。
  “你别走了,也该休整休整了。”
  海娃这几年应该是几人之中最累的,几乎就是脚不沾地,往返于大洋两岸。
  有的时候,水手船员可以轮岗休息,海娃却是歇不着。
  像是上次,把赵维等人接到扶桑,海员上岸休整,他却要领轮岗的海员继续出海。
  这次也是,今天船到岸,因为不用保养船只,那后天就又要起航。船员倒是换了一批,但海娃依旧不歇。
  这回,赵维是真不让了,“再缺人,也不缺你一个,在岸上休一年吧!”
  海娃已经有三分醉意,却是摇头。
  “不行!四哥不知道,这,这新航线啊...危险....别人带队....咱不放心!”
  “不放心也得放心!”赵维瞪了眼,“还知道我是你四哥啊?那就听我的,歇一年,顺便把媳妇娶了。”
  “啊?”一听娶媳妇,海娃傻眼了,“哪能说娶就娶?哪找去咱都不知道。”
  赵孟禧却是不高兴了,“你四哥都给你找好了,驸马杨镇的外孙女!奶奶的,可是不赖!”
  说完,赵孟禧还淬了一口,“呸!”
  “......”
  把海娃弄的有些不知所错,怎么就,就这么大气性呢?
  好吧,他哪知道,兔爷怨念大了去了。
  本来呢,赵孟禧也是老光棍儿一条,福王赵与芮也发愁,趁着儿子到了扶桑,想赶紧给他寻一门亲。
  可是,现在朝中适龄的贵女真没多少了。毕竟是逃难过来的,家眷跟过来的少。
  到扶桑倒是生了一批,可惜,都没断奶呢!
  比较合适的,只有两个。
  一个,就是陈宜中的女儿。不过岁数大了,和赵孟禧几乎同龄,都二十大几了。
  另一个,则是杨镇外孙女,十四,还算凑合。
  哦,对了还有一个——王瑜。
  可那是宁王妃的不二之选,谁也动不了。
  赵与芮二选一,当然选杨镇的外孙女。亲自去找杨太后,让帮忙说和,杨太后也同意。
  可就在这个时候,陈宜中贱兮兮地跳了出来。
  “杨镇娶的是先帝(度宗)之妹,瑞国公主啊!他的外孙女那可就是先帝的外孙女,不就是赵孟禧的表妹吗?这...有点不太合适吧?”
  不合适吗?
  也算不上,拐了好几道弯呢!
  可是,合适吗?
  要真较真儿的话,还真不合适,刚刚好搭了一个五服的边儿。
  要是陈宜中不提,也就过去了,非常时期嘛,谁让缺货呢?
  可是,陈宜中提出来了,那就没办法了,这事儿就成不了了。
  结果,让赵维捡了漏,给海娃提了亲。
  海娃别看出身不好,可现在也是大宋水军都统制。细算下来,和张珏平级,官可是不小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