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12

  可是,你让赵维莽起来一点问题没有,可这种外交上的事儿,顺嘴说瞎话,陪脸色的活,他真干不了。
  “你行吗?”他不行,就只能看赵晔的。
  结果,璐王一听让他去...做梦!差点没把脑袋摇下来。
  “我不行。”
  “嚓!”赵维大骂,“什么都特么指望不上你。把崖山救难的名头还我哈,你不配!”
  赵晔一听,“还你就还你,你当我愿意要似的!”
  就因为这个英雄之名,害得他回来送死,赵晔都恨死这名头了。
  “其实,也没有两位殿下想的那么难。”
  这时,随队回宋的谢明开口了。
  “时下北条得宗家的执权北条时宗极是亲宋,对我朝尤为友好。”
  赵晔摇头,“谢将军想的简单了!国与国之接,哪来的敌友之分?说不定真不敌大元那一天,就把大宋卖了。如今因为大宋祸引东瀛,北条时宗不见得还像以往那般友善。”
  说到这儿,似乎更坚定了心中的判断,对赵维道:“要不,算了吧?就当不知道,全速过去就是了。”
  不想,赵维拧着眉头,“不行啊,这一面还非得见不可。他娘的,要不上岸先抓个舌头吧?看看元军到底拿没拿下东瀛。要是还没打到这边,再说?”
  两位在这纠结,谢明实在看不下去了。
  “二位殿下,真不用这般谨慎,北条时宗必然盛情以待!”
  赵维、赵晔:“为啥?”
  谢明:“这么说吧,时宗除了身体里流的是得宗家族的血,其它任何方面都看不出是个东瀛人。从小到大,身边的佛僧、老师、谋士皆是宋人。”
  “其实十几年前,元朝遣使到东瀛劝降的时候,得宗家族的执权就死咬大宋才是中原正统,誓不降元的志向不放。殿下丝毫不用怀疑。”
  ......
  其实,赵维陷入了一个误区。
  受后世甲午战争,尤其是侵华战争的影响,赵维始终认为日本人靠不住,对鬼子更没什么好感。
  实则不然,至少在镰仓时代和之前的平安时代,东瀛人更多的是可爱。
  对中原王朝的态度,也已经不能用仰慕来形容了。
  说句不好听的,比亲儿子还孝顺!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别看日本历史恨不得写到几十万年前,天照大神都得放正史里。
  可实际上,在南北朝之前,日本就和蛮荒野人没有什么分别,其文明程度可能还不如美洲的印第安人。
  是自南北朝之后,中原文化陆续进入三岛,不但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冶炼工艺、礼教律法,彻底开化了东瀛,也把汉人思维带到了那里。
  从南北朝开始,一直到明朝前期,东瀛学习中原可以说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从建筑到冶炼,再到政治经济,连货币用的都是宋钱。
  这使得东瀛人对中原王朝的好感是自然形成的,在所有称臣的番薯国中,最为牢固。
  第二,是来自地理上的原因。
  不单单是东瀛孤悬海外,不受中原战争威胁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东瀛除了内战,对外战争的首要敌人是朝鲜半岛的高丽人。
  之前说过,朝鲜半岛从来就是墙头草,谁强就跟谁。自己强一点就得嘚瑟一下,然后被爸爸教训。
  隋朝时,跟“杨家二爷”叫板,气的二爷三征高丽,把江山都赔进去了。
  高丽一看更觉得行了,又跟世民哥瞪眼珠子。
  世民哥能惯你那毛病?
  他比杨二爷莽不说,还比二爷阴的多。
  结果来了个瓷实的,一巴掌把高丽拍死,再也没爬起来过。从此高丽成了乖宝宝,开启认爹之旅。
  唐强就尊唐为父,契丹发迹就认契丹为爹。后来辽朝被女真人击败,转头就给金国尽孝。等到横扫欧亚的蒙古一来,自是比谁都跪的快。
  但跪的快有跪得快的好处,小弟这么孝顺,不借蒙古人的手除了心腹大患,都对不起直不起来的膝盖。
  所以,自从认了蒙古爹之后,就开始怂恿忽必烈打东瀛。
  也正因为高丽依附元朝,那做为宿敌的东瀛就更不能降元。否则论资排辈,他在高丽后头,以后的日子必不好过。
  第三,也就是谢明说的,北条得宗家受汉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身边全是宋人,而且都是忠于赵宋的贤僧良士。
  首先,这个时期的东瀛正是佛教大兴的时代,得宗家族更是虔诚的禅宗信徒。
  而所谓的高僧,要么是从中原“留学”回来的东瀛人,要么就是从中原请回来的汉僧。
  得宗家自掌权开始就一直修建寺院,里面住的大德法师都是宋人。
  其次,北条时宗本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汉文化教育,一共拜过三个老师,无一例外全是宋人。而且现在又是时宗执权的首席幕僚,是他的执政大脑。
  你就说,被这么一帮宋人围绕着,还都是不忘故国的宋人,他对元朝能有好脸色才怪。
  事实上,北条时宗也是这么做的。
  东瀛年号文永五年(1268年),元使第一次来劝降,时宗直接就给怼了回去。
  文永八年(1271),时宗不但给怼了回去,而且诏令三岛开始备战了,铁了心和蒙元大干一场。
  文永十一年(1274),元朝第一次攻打东瀛,时宗先败后胜,顽强抵抗。
  文永十二年(1275),元朝第三次来劝降,结果时宗不耐烦了,把使臣给宰了。
  原本的历史,弘安4年(1281),元朝第二次攻打东瀛,不幸遇到台风,把数万军队扔在东瀛,狼狈而逃。
  时宗怒了,抓了好三万的俘虏。而且以牙还牙,学蒙元的政策将俘虏分为四等。
  一二三等的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全部处死,四等的南方汉人免死为奴。
  在这个时空虽然已经没有了弘安之役,但张弘范追击大宋到了日本外海,北条时宗比原来更狠,追出去打。俘虏元军数千,也是分为四等,一二三等剁脑袋。
  让谢明这么一解释,赵维、赵晔恍然而悟,“这么...这么够意思的吗?”
  赵维捋了捋光光没毛儿的下巴,“那确实得去见见啊!本王亲自去,好好谢谢人家!”
  赵晔一听,“要不....我去吧?我觉得本王的形象比你好,更显大宋天威。”
  “滚!”赵维暴喝,“都特么让人撵出去好几万里地了,还特么天威呢?丢不丢人?”
  “再说了,你刚才不是说不去吗?现在又装什么大尾巴狼!?”
  赵晔一听,有些委屈,“刚刚也不是谁说的,他也不去来着。”
  ......
第51章
相迎
  镰仓幕府,是东瀛幕府时代的开端。说白了,就是武将专权把持朝政的开始。
  而所谓幕府,原指将领的军帐。自镰仓第一代将军‘源赖朝’开始,就成为东瀛武将组织的代称。
  最开始,源赖朝以天皇赏赐给他个人的“关东御领”(500座庄园)为根本,收拢武将大行分封,形成军事集团,从而巩固了在东瀛军界的地位。
  其后,担任幕府执权的北条时政,又从天皇手中争得“关东进止所领”的权力。
  幕府可在很多庄园和公领中设置地头、领主,把权力从军界扩展到了政界,进一步压缩了皇权相权。
  幕府势力也正式成为东瀛实际掌权的中央机构,从而标志着持续近700年,以武将为核心的幕府时代来临。
  赵维要见的北条时宗,便是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权,东瀛三岛的实际掌控者。
  自北海道起航,船队沿本洲岛东岸航行数日。其间于一处名叫铫子的海滨小城停靠一次,告知东瀛人有宋使来访。
  最后船队驶入相模滩海域,于镰仓靠岸。
  镰仓是地名,因幕府设于镰仓,遂称镰仓幕府。大概位置就是后世的神奈川。
  对于赵维来说,这里的印象仅限于樱木花道和赤木晴子,还真不知道它还当过东瀛的政治中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