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470

  “冯大,你他娘的找死啊,老子反应慢一点儿你就归西了。”
  见安有福皱着眉头似乎颇有些气愤,冯彪却现出了一脸的坏笑。“嘿嘿,安跛子,你这是想哪家姑娘了,快说出来听听。”
  听到了“安跛子”这个称呼,安有福的面上登时浮现出了怒意与无奈交织的神色。这个外号是眼前的这个家伙起的,很快其他相熟的同袍也开始如此称呼。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在四明山殿后战中崴了脚,前些日子在东阳县迎战金华清军留守部队的战斗中再度崴脚,如果算上那次拖着崴了的脚参加比试的事情,就已经出了事不过三的传统,所以他拿这些相熟的同袍也没什么办法。
  “想你妹想,老子在琢磨着怎么把马进宝那厮抓来献给大帅,也能像林忠孝那厮一般弄个哨长、局总当当,好离你这张破嘴远点。”
  去年因为林忠孝的疏忽,在陈文受刑后,安有福和林忠孝以及那些起哄的兵士们也承担了责罚。那件事情中由于没有被归到了“攻击军法官”的范畴中,他侥幸保住了性命。此后不只是再没跟林忠孝过过话,就连他自己平日里也尽可能压着脾气少说些怪话,只是憋得很难受罢了,尤其是和这个更加伶牙俐齿的冯彪搭伙之后,更是如此。
  闻言,冯彪哈哈大笑,继而说道:“得了吧,马进宝那可是鞑子那便的大帅,打仗时还能不骑马?你个一上阵就得把脚崴了的笨蛋能追的上才怪呢。再者说了,就算你有林局总担任过镇抚兵的经历,又生擒过鞑子知县也没用,最起码你也得从那个排行榜上下来才行。”
  知道斗嘴皮子肯定不是冯彪这个家伙的对手,安有福一副没好气地问道:“冯大,你不在火器队的帐子里好好呆着,跑我这来干啥?”
  “呃,光顾着逗你玩了,把正事都忘了。还有不到半个时辰大帅就要点兵了,你安队头不检查下大伙的兵器、装具吗?”
  半个时辰?
  听到这话,安有福连感慨于时间过得真快的心思都转瞬即逝,连忙跑出去检查兵器、装具是否完好,随后以便于向本哨的哨长报告。这是军法中的规定,任何执行不力的军官都会被冠以谋杀麾下士卒的罪名处死,绝不会姑息的。
  ……
  半个时辰后,出征的将士们已经在校场上完成了列队。站在点兵台上,看着这些即将启程的部下们,陈文在完成了相应的祭祀活动后,便开始了他的演说。
  “自数千年前的三代之时,我华夏的列祖列宗在三代圣王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将曾经的不毛之地,逐步建设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所生存的膏腴之所在……”
  三代之治乃是儒家政治思想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师法三代本身就是儒家借没有信史记载的过往来阐述其政治思想。而三代之治,无论是夏商周,还是尧舜禹,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早已深入人心,当陈文提及三代之治时,场下的将士们纷纷流露出了儿时记忆中关于那个完美时代的憧憬。
  与象征着文明的华夏相对着的便是蛮夷,北虏、南蛮、东夷、西戎皆是华夏对于周边的那些与文明沾不上半点边的蛮夷的称呼。随着历朝历代的扩张和开发,很多曾经被蔑视为蛮夷之所的地区成为了华夏子民赖以生存的膏腴之地,其中就包括浙江。
  “三代之后,人心不古。是故,暴秦、强汉有五胡乱华,盛唐、五代则燕云沾染胡腥。至弱宋之时,先有女真侵中国之半壁,后有蒙元亡华夏之天下……”
  可是每当汉家王朝衰落,总会有蛮夷大举入侵。后世言历朝皆以弱亡,唯汉以强亡,其实蜀汉过后数十年便是五胡乱华,半壁江山沦为鬼蜮。此后到了盛唐之时,前有万国来朝,后有长安数度被蛮夷攻陷,关中也逐渐残破,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南移动。
  所谓弱宋不能自守,以至华夏陆沉,这是明朝人的一贯看法。也正是因为宋亡于暴元,文明亡于野蛮,明朝在对外政策上亦是坚定的保持强硬。
  “我皇明太祖高皇帝倡义帜,驱逐暴元,光复汉家旧地,更是重建衣冠文明,使我华夏子民不至髡发左衽,与蛮夷同类……”
  洪武、永乐不谈,英宗土木堡战败被俘,大明朝廷即便是另立新君也要继续战斗下去。被文官视之为昏君典范的正德皇帝更是在战场上奋力厮杀,打掉了那时蒙古人对中原的觊觎之心。即便是到了崇祯年间,议和也是被明朝人认为是与秦桧无异的事情。
  甚至到了南明,除去“借虏平寇弘光帝”和“一片仁心潞佛子”这对难叔难侄外,鲁监国、隆武、绍武、永历等历位南明天子也始终保持着对满清的强硬态度,坚定的同蛮夷以及蛮夷的仆从战斗到底。
  “舟山一战,监国鲁王殿下统领王师大败鞑子水师,然而留守舟山的主帅荡胡侯意外身亡,致使舟山陷落,监国鲁王殿下被迫南下福建……”
  此刻的鲁监国尚在温州三盘,只是陈文很清楚,鲁监国此时的存在感已经为零了。由于舟山陷落,将士们的家属或死或俘,舟山明军已经再无一战之力,陈文能够指望的也只剩下他自己了。
  “太史公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是浙江境内最后的一支王师,拯救父老、收复失地的重任也彻底落到了我们的肩上……”
  “此番出征,务求全胜。若是不能战而胜之,诸君慷慨殉国之日,浙江彻底为夷狄侵占之时,我陈文绝不独活。此言此誓,若有违背,天厌之,天厌之!”
  历史上,舟山明军失败后,虽然借助于郑成功的力量三入长江,一度收复舟山,但是浙江的抗清大局已经彻底败坏,整个浙江只剩下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武装和部分抗清人士继续为抗清奔走,只是于大局已经无能为力了。
  陈文选择留在浙江,便是为了从这里开始逐步收复失地,改写那段历史。可若是这一年来竭尽全力发展和积累出的这支力量都无法完成使命的话。那么对于他来说,即便活下去也再无任何意义可言。
  从激发自豪感,到引出使命感,牺牲便拥有了意义。而当陈文当众立誓,不胜利毋宁死之时,发现愿意为之牺牲的不仅仅只有他们的时候,明军的士气彻底被陈文的演说激了起来。
  这支最后的浙江明军高呼着万胜的口号依次列队自军营走出,向着义亭镇的方向前进。而当清军发现明军已经出发之时,清军连忙收敛作恶于当地的军官士卒,试图越过孝顺镇迎战明军。
  永历五年十一月初六,四明山殿后战时隔整整一年的时间,这场决定金华府归属的决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第五十八章
破围(一)
  自从五天前明军从义乌出兵,很快就进驻到义亭镇一带。抵达义亭镇后,陈文并没有急着向府城进发。
  明军在骑兵和水师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在地理上唯一能够得到一些帮助的只有东阳江的走向,所以他并不打算太过于急着深入清军占领区,而是充当此前已经进驻此地的明军骑兵的后盾,稳步驱逐清军的斥候,将战线一点儿一点儿的向府城方向推进。
  此前与清军斥候的试探中,明军骑兵虽然数量占优,但是由于骑术等方面大多略逊一筹,只能始终在和清军反复的争夺义亭镇周边地区的控制权。而自陈文引领主力抵达后,凭借着步兵与骑兵互相配合,明军才终于成功的将清军驱逐了出去。
  可是好景不长,清军在得知明军已经从义乌出发后,迅速集结了人马,在从府城、兰溪、汤溪等地征发的民夫的协助下,很快就越过了塘雅镇,进驻到义亭镇以西的孝顺镇。
  孝顺镇与义亭镇相距不过二、三十里的路程,清军在陆陆续续抵达后便在镇东扎营,由此依托着西面的孝顺镇和南面的狗头山向义亭镇方向派遣出更多的斥候进行观察和骚扰。
  虽然今年上半年时有着陈国宝率领部分平冈明军和大兰山明军左右两营残部的加盟和回归,再加上进攻东阳县时杨开的灵机一动,以及出发前俞国望又派来了他仅有的那几十个骑兵,原本麾下不过数十骑的陈文也拥有了一支接近四百人的骑兵队。
  只不过这些骑兵在骑术、武艺以及作战经验上大多与清军中那些久历战事的骑兵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最终也只能借着步骑协同作战来驱逐清军的骑兵。可是等到清军主力进驻孝顺镇后,随着本来还占据优势的数量也被清军反超,明军的骑兵便只得向义亭镇的明军主力靠拢,收缩防线以免出现更大的伤亡。
  但是随着防线的收缩,明军靠着斥候获取到的情报也越来越少,得知清军主力已经陆续抵达孝顺镇,本就没有太多粮草的陈文也不打算继续等待下去,在召集随行众将进行了一次军议后,便于今天一早自义亭镇外的军营出兵,向孝顺镇方向前进。
  此时已是永历五年的十一月初六,距离南塘营初战告捷的那场四明山殿后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只是此前有着文官监军的存在,陈文不好估量王江的容忍程度,所以他原本计划中的那个“四明山殿后战纪念日”的纪念活动也只能暂时作罢。
  此番,既然清军大队正好赶在了这个当口抵达孝顺镇,陈文自然也不打算错过这个有助于提升士气日子。当昨天得知了清军于前日在孝顺镇完成集结,开始进行战前的休整,他便毫不犹豫的决定今天自义亭镇出发,与清军决战。
  十一月初六,这个日子对于明军有着不错的口彩。而得知明军一早便从义亭镇出发的消息,作为此番围剿清军的主帅,马进宝在聚将进行军议时也拿出了另一个故事来激励下士气。
  “本帅在金华也有段时日了,对于此地的一些掌故还算有些了解……”
  此番清军南线兵力光是战兵就超过了七千,这样的数量级,再加上督标营随行的同时,抚标营也在北线施加压力,本来也是应该由陈锦作为主帅协调各部的。
  不过眼下舟山战事刚刚结束,收尾的工作还没有完结,而舟山明军主力虽说是逃离了舟山的范围,却进驻了此前平夷侯周鹤芝的驻地——温州三盘。继续追杀的清军已经派出,但同时兼顾两方面的战事,陈锦就显得有些分身乏术了。
  考虑到鲁监国在浙江的威望,以及大兰贼陈文的彪悍,陈锦便决定留守衢州,以方便协调两方面的清军。唯有临战指挥的工作,还是交给了那位“招财进宝的散财童子”去做,并且派出了督标营中军副将张国勋从旁协助,也算是给马进宝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崇德八年年底,东阳县的一个叫做许都的诸生起兵作乱,到第二年的年初已聚众十余万人,随即向府城进发。许都的大军抵达孝顺镇时,明军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集结,很快就搓动了许都的兵锋,只是由于许都兵力过多才逐步后退到府城,而这期间各地的援军也抵达府城。于城下一战将其击溃,平定了这场乱事。”
  “眼下大兰贼陈文麾下不过数千人,占据的地方也不过是义乌和东阳两个县而已,与那许都相去甚远。而我浙江绿营官兵则两倍于敌,更有抚标、绍兴绿营在北线进行牵制,此战必能消灭大兰山贼寇,阵斩陈文。届时,东阳、义乌二县,本帅与列位共之。”
  此时此刻,马进宝所讲述的许都之乱的故事迅速引起了清军众将的响应,尤其是最后那一句“届时,东阳、义乌二县,本帅与列位共之。”的话,更是激发了清军众将屠戮、劫掠的欲望。
  这些日子以来,但凡是前来此地的援兵,都收了马进宝不少的财货,再加上劫掠金华本地百姓的收入,以及此番行军途中的收获,可谓赚得满盆满钵。此间马进宝既然已经放下了话,那么等到击溃明军后,自然是要屠城以惩戒当地从贼的士绅百姓,并且借以震慑潜在的反抗者。
  又是一大笔财货即将入账,清军众将自然士气大振,而挡在他们眼前的也不过是兵力强强超过南线清军一半的明军,而且据说大多还都是新兵。除了那个为首的明军武将听说倒是有些悍勇,但是在优势清军面前想来也未必有一战之力。
  距离过年还有小两个月的时间,此刻击溃明军,待完成善后工作也能够赶上回返驻地过个肥年。在斥候传来了明军已经启程出发的消息,清军也连忙动员部下出兵迎战,力争一战击溃明军。
  ……
  与此同时,借着高昂的士气,以及民夫的协助,陈文率领着明军以着极快的速度向孝顺镇进发。
  此刻已经到了中午,路途也已经近半,若是不出意外,傍晚便可以抵达孝顺镇。而在陈文看来,兵力占据优势的清军势必会出兵迎战,以缩短与义乌县城的距离,方便他们在击溃明军后完成后续的清剿工作。
  可是由于清军骑兵数量和质量尽皆占优,明军的斥候始终撒不出去,只能通过零星的信息来推测清军的动向。这种睁眼瞎的感觉让陈文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所幸这其间地形较为平坦,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设伏的地形,也免去了陈文的一丝不必要的担忧。
  与麾下士卒一般就着葫芦里的水将干粮下肚,休息了片刻后,陈文便率军继续向孝顺镇前进。
  此番陈文出动了南塘营和义乌营两个战兵营,以及部分预备部队。其中南塘营的兵力有两千余人,而义乌营则只是个纯粹有四个局的步兵队组成的新营,兵力也不过是一千六百余人。再加上那四百作为预备队存在的步兵和俞国望赞助的不到两百名鸟铳手,明军的兵力也超过了四千之众。
  可是相对的,自斥候打探来的消息,清军出动了衢州、严州、处州三个协的各一个营,以及马进宝的金华镇标营过半的残部,还有浙闽总督标营的三千余兵,总计应该在六千五到七千之间。而包括金衢严分守道的那两百绿营兵在内的清军则留守府城和清军占领区的各县,以策万全。
  四千对抗七千,明军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不过对此陈文早已习惯了,一年多的时间,到现在他好像只有和俞国望围攻天台县城时有过那么一次兵力占优的经历,其余几乎每一战斗要面对处于兵力优势的清军。
  而眼下的局势也不容许陈文抽调太多的兵力参与南线的作战,没有战略纵深的不利之处在此显露无遗,他也只得如此行事。
  行军还在继续,明军主力部队的行进速度很快,但是由于骑兵在数量和质量上皆处于劣势,陈文也只得禁止斥候与清军发生交战,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如此一来,明军就仅仅能够借着主力部队的威势勉力保持一定的情报搜集、遮蔽范围,以供交战前主力部队进行披甲。
  只是随着清军的行进,双方的斥候交锋也愈加的密集化。察觉到清军主力已经不远,陈文立刻下令全军停下脚步,开始做战前的准备工作。
  列阵、披甲、检查兵器、火种盒、为鸟铳和火炮进行装填工作、为炮兵阵地挖掘壕沟和掩体……
  当明军开始进行最后的一波士气激励之时,清军的主力也出现在了陈文的视线之中。随着斥候不断传来消息,陈文通过那一面面将旗的位置对清军的部署进行了一番分析,只是当他理清其中的头绪后,还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马进宝,你就如此相信督标营能够赶在南塘营击溃你之前压垮我的新营头吗?”
第五十九章
破围(二)
  和此前的几次作战一样,由于对手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优势,陈文指挥的这支仅存的浙江明军主力依旧是缓缓而行,并不打算提前耗费太多的体力。
  只不过,不论是携带若干干粮急行军作战,亦或是如陈文这般缓缓而行,清军在骑兵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使其始终保持着对于孝顺镇至义亭镇之间情报获取和遮蔽方面的优势。
  陈文自义亭镇出发片刻后,清军抵近观察的哨骑就发现了明军的大致动向,等到他们快马加鞭将消息传了回去,位于孝顺镇左近的清军主力也迅速集结人马,向着明军主力的方向前进,试图一举将明军击溃。
  明军的大致动向不断传递到清军主帅马进宝的面前,而双方的距离也在不断的接近。明军的两个营齐头并进,并非是他此前预料中的由南塘营作为主力占据中部,而那个新营头分配在两翼。
  虽说比起明军,马进宝总是能够更快的得知对手的大致动向,不过随着首战击溃提标营,又与今年台州和金华的大乱有着间接或是直接的关系,陈文这个名字在浙江清军将帅的圈子里也算的上是个小有名气的了。
  马进宝虽然一向骄横,但是此战之前他的镇标营在陈文的暗算之下损失着实不小,除了他带去台州的部队,留守金华的部队很多都被彻底打残,一时之间很难恢复元气。所以,此次作战他还是打算利用骑兵上存在的优势,以及督标营的力量去击垮情报中陈文那个新建月余的新营头,再配合金衢严处四府的绿营兵合围那支在浙江已经颇有些名气的南塘营,从而消灭掉这支流窜至此的明军的主力部队。
  如此一来,即便击溃了明军,最主要的破敌之功也势必会由督标营取得,但是对于马进宝而言,却也只能如此了。
  这些年马进宝给陈锦、萧启元等人,乃至是那些他能够挂上勾的满清高层和朝臣的孝敬都是其他武将无法想象的。是故,金华大乱的事情靠着这些交情完全可以轻松的压下去,但是此前兵进舟山,这不仅仅是东南清军的头等大事,更加为满清的高层所瞩目,他摄于后路可能被断的可能没有及时发兵,这约期不至的罪责可并不是那么容易洗脱得了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