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470

  所幸的是,这些年的财货没有白花,总督、巡抚甚至是巡按对他也一向是百般回护。此番陈锦任命他为南线清军的主帅,无非是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那么他又何必把所有功劳全部揽在身上,平白的得罪那些陈锦的亲信部将呢。
  随着两军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双方哨骑之间的交战越加的频繁和激烈了起来,趁着这期间,马进宝按照此前的计划,与清军各部的将帅们重新变更了阵型,以迎战明军。与此同时,由于距离逐步接近,清军的大致动向也逐渐被明军所洞察到。
  得知清军正在向明军的方向前进,陈文立刻下令全军作战前的准备工作。随着清军各部将旗的位置为陈文所知晓,他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军队基本上还是要靠旗帜和金鼓来指挥作战,弄清楚将旗的位置,基本上就能够弄清楚对手列阵时各部的位置。
  明军的哨骑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所以清军完全可以在动向没有被明军所了解前重新列阵。既然眼下清军以督标营面对战场北侧的义乌营、以金衢严处四府绿营兵面对南塘营,那显然是抱着用这些较弱的绿营兵牵制住作为主力存在的南塘营的同时,寄希望于督标营能够率先压垮义乌营这个装备和编制上都无法得到完善的新兵营。
  而且问题还不仅仅是那么简单,此地较孝顺镇于义亭镇要近上很多,地势平坦,有限的几个高不过一两丈的小丘和几条浅浅的溪流也相距甚远。
  这样的地形之下,陈文已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大肆借助天然或是人造的地形来牵住清军的优势骑兵了,唯有面对面的硬刚下去。
  “马进宝,你就如此相信督标营能够赶在南塘营击溃你之前压垮我的新营头吗?”
  此刻,从陈文的目光所及,清军的主力还只是浮现于地平线的一片灰蓝色的渲染,按照此前的训练,赶在清军进入战场前进行一定量的调整也不非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像清军这种由多支部队组成的大军,协调上本就不及尽皆由陈文这一个主帅亲手打造出来的明军,重新作出调整的速度也不可能比明军更快。
  只不过,此刻的陈文却也不打算再玩什么花样,既然清军想要玩那套田忌赛马的把戏,那就让他们玩好啦。战争中,借助于天时、地理等客观因素,以诡计、诈术获取优势,皆是兵家惯常的伎俩,无可厚非。
  可是说到底,战场之上,谁胜谁负却还是要看临阵厮杀时哪一方的力量更大,能够将对手的阵型撕扯开来,从而奠定胜局,而这才是陈文寄希望于在浙江对抗处于绝对优势的清军所赖以成事的根本所在。
  冬日里的金华府晴冷干燥,清军以步兵作为主力的阵型在进入战场后,很快就完成了披甲,在进行最后的一番调整后便凭借着其处于数量上绝对的优势率先向明军发起了进攻。
  但是在彻底看清了清军所表现出的意图后,陈文放弃了防守反击的惯常手段,而是直接命令他手中的两个营向他们各自面对的清军发起进攻,只留下了骑兵和那一个局的步兵作为预备队。
  既然是刚正面,那么就干脆刚到底!
  在南塘营指挥参将楼继业和义乌营指挥副将吴登科的率领下,明军的步兵以纵队踏着坚定的步伐向清军前进,就连炮兵也放弃了此前挖掘好的炮兵阵地,借助于炮车或是以着炮手、装填手们的一双双大手将明军的那些门火炮向前移动,试图以此跟上南塘营队列的行进。
  让火炮顶着对手的长枪开火,这一招是李荣曾经用过的,而陈文则毫无顾忌的学了过来。只不过,此刻的清军和陈文之间却仿佛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来个徒弟一般,同样是靠着辅兵来将火炮推上前去。
  明清两军尽皆抱着必胜的信念踏入战场,此刻更是毫无顾忌的将双方借以摧垮对方坚阵的血腥獠牙露了出来。
  可是此时此刻,清军凭借着火炮数量的优势,将那些火炮平均分散于各部之中,试图以此对明军进行全方面的打击。而明军则是将所有的火炮全部置于南塘营队列之中,而新番号的义乌营却没有哪怕一门!
  若是算上义乌营眼下还只能靠着弓箭手作为步兵的支援的话,那么双方的火力差距已经开始无限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天壤之别了,而且随着彼此距离之间的逐步缩短,造成的杀伤也会在差距上也会越来越大。
  陈文本打算以此将督标营的前排打散,再靠着南塘营的步兵破阵,而只要能够击垮督标营,那么那些在他眼中只是些土鸡瓦狗般的地方绿营就根本不在话下了。可是随着督标营被分派到战场的北线,南塘营所要面对的反而是清军拿出了同样战术的下驷,而清军的上驷在配上了车马炮之后则对上了他们眼中明军只有小卒子的下驷。
  战场的上空可谓晴空万里,不带有一丝的云朵,可是阳光照耀下的大地上却沉闷得仿佛黑云压城一般。明清两军的士卒们不断的接近,却没有任何一方如往常般在远距离进行炮击,只是在进入鸟铳和弓箭的射程后以此干扰、压制对手的行进。
  很快,两军接近至不足百米的距离时,督标营的炮兵终于将火炮安放在阵前,装填的工作完结,随着督标营中军副将张国勋的一声令下,闽浙总督标营率先打响了孝顺镇之战的第一炮。
第六十章
破围(三)
  眼见着清军拿出了一模一样的战术,陈文暗暗的叹了口气,似乎他还是低估了“散财童子”马进宝的学习能力。
  经过了那次迎着提标营火炮抵近射击的冲锋,陈文在痛定思痛之后,便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战术学习了过来。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既然这一手当初险些将南塘营的战阵撕裂,那么用在清军的身上想来效果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只是没有想到,此前马信为了破俞国望那个半成品的西班牙方阵而使用的战术就这么被马进宝学了过来,此刻更是用在了他的身上,这让陈文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偏离轨道的荒谬感觉。
  可是荒谬归荒谬,既然此前他已经接下了这场“田忌赛马”的对决,那么就必须设法抢在督标营压垮没有火炮作为支援的义乌营前击碎马进宝指挥那一路由四府绿营兵所组成的清军右翼部队。
  随着早年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影像片段浮现于眼前,陈文在思虑了刹那之后,便命令身边的传令兵将作战命令告知负责南塘营指挥之责的参将楼继业,而他则将注意力转向到了即将面临督标营抵近炮击的义乌营身上。
  义乌营成军不过月余,其中作为主力部队的义乌营第一局的那些步兵队中老兵比例很高,而另外三个局则采用了以同乡、同族为纽带进行组编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战斗力。
  只不过,由于每个步兵队下设一个鸳鸯阵杀手队和一个火器队,陈文便以多有武艺在身的义乌籍士兵组成鸳鸯阵杀手队,而大半地区处在山区之中以致会使用弓箭人士较多的东阳籍士兵组成持步弓的火器队。如此一来,每个步兵队之中既可以得益于同乡、同族的感情来提升作战时的韧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互相牵制的效用。
  义乌营第二局辛哨第三十一步兵队中,鸳鸯阵杀手队全部由倍磊陈家的子弟组成,其队长叫做陈岚,乃是此前参与过围剿南塘营的团练兵首领之一,由于其在乡邻中颇具人望而被陈文任命为本队的队长。
  与陈岚那支鸳鸯阵杀手队同在一个步兵队的火器队则是清一色由东阳县籍贯的士卒组成,基本上都是由专职猎户或是平时种地、闲时打猎补贴家用的农户组成。这其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曾经的横店镇冯家的家奴,在东阳县守军被明军击溃后逃出辗转到义乌投军的张益达。
  自从通过了戚宅里的初选,张益达便进入到了义乌西城门外的新兵营中参与训练。
  一如南塘营历来的训练安排,每天一早起来先要练戚家军的军体拳,待吃过早饭后则开始个人武艺的训练,随后便是午饭和短暂的午休,到了下午则是队列训练以及在训练后期才开始进行的那个劳什子的“纵队抗压训练”,而到了晚上,除去为了保证自身不会被战兵营淘汰而进行的加练外,还要在军官和镇抚兵的传授下学习那些繁复的军法条例。
  新兵训练很辛苦,但是比起在冯家时那种屈辱的生活却还让张益达感到了幸福二字的起笔是何等模样的。
  在军中,虽然军官和军法官、镇抚兵都很凶,而且还时常因为触犯条例而被当众鞭笞、杖责,但是这些军法条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甚至张益达还听那些军官、老兵们满脸骄傲的提及过那位连战连捷的陈大帅在军法条例面前也没有例外的故事。
  回想起身边那些写满了不可思议的面容,张益达滋生出的那一点零星的腹诽也瞬间烟消云散了。
  陈大帅,那可是蓬莱戚家的女婿,监国殿下钦命的挂征虏将军印的总兵官,明军兵进金华的主帅,这样的大人物都愿意服从军法,他又有什么理由对这些军中的法度规范心怀异议呢。
  再者说了,听那些曾在其他明军中当过兵同袍提及,明军的军法严酷非常,动不动就要施以肉刑,这支明军的规矩虽说多得吓人,但也基本上都是鞭笞和杖责而已,远比其他明军要温和得多了。
  驱除了心理负担,每天都有一个肉菜,到了晚上更是能在学习军法条例的同时听那些军官和老兵们讲述那支老南塘营的光辉事迹,尤其是每天在营区外跑步训练时,那些义乌百姓艳羡、嫉妒、赞赏的目光,让张益达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满足。
  尊严,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个词,但是从第一天感受到这种感觉后,他便开始了发了疯一般的训练,甚至每天晚上他都会进行高强度的加练,为的就是能够成功的留在战兵营之中。
  所幸这世上,至少在这军中还信奉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理,原本从未使用过弓箭的张益达凭借着这期间发了疯一般的苦练,也总算是勉强通过了新兵训练结束时的考核。
  虽说他的射术和队中其他人相比还要差上很多,但是最基本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都已经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肌肉记忆。在动作上也较为标准,再加上平日的苦练也被负责考核的军官和镇抚兵们看在眼里,所以他才能够侥幸的被分配到了义乌营中。
  正式成为了这支明军的战兵,身穿着军服,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已经俨然是一副勇士的模样,但是入营后的训练也从未停止过,甚至比在新兵营中时更加的辛苦。可是在张益达看来,至少在这里他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不似他曾经那段身为家奴的过往中,一切的对错得失全要看主人的脸色,全然没有任何的公平可言。
  训练还在进行,但是清军围剿的阴云却始终在围困着明军。直到那一日,陈大帅决定誓师出征,在点兵台上立誓愿与将士们同生共死,这样的主帅他从未听说过,哪怕是在说书先生的口中也是如此,但是张益达愿意相信陈文的话,因为正是陈文的出现改变了他作为家奴处境,也终让他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严。
  恍恍惚惚中从回忆中醒来,眼前的清军距离一箭之地已经不远,甚至对方军中的一些火铳已经激起了阵阵的硝烟。随着军官的一声令下,张益达和同袍们迅速抽出了箭囊中的箭矢,凭借着已然融化到了肌肉中的记忆拉动过弓弦,开始向清军的阵线仰射。
  明军开始射击的同时,清军也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展开还击。漫天的箭雨在晴空中交错,不断有箭矢在空中撞击而耗尽动能掉落在地,但是更多的箭矢则在划过一条抛物线后径直的飞向目的地。
  在纵队抗压训练中常常被皮鞭抽得只能趴着睡觉,张益达不敢去做任何躲闪的动作,因为躲闪就会造成阵型的混乱,所以他只能低下头,靠着头顶上充当笠盔的大斗笠来抵挡清军的抛射,随后继续前进并拉弓还击。
  明军的披甲比例很低,这支在战场上仅仅是起到辅助作用的义乌营更是如此。没有甲胄,甚至连头盔都是用竹子编织的大号斗笠暂代,义乌营的士兵在这不断前进的对射过程中,伤亡远远大于全员披甲的督标营。
  比起前排有藤牌和长牌掩护的鸳鸯阵杀手队,火器队几乎每一轮的抛射结束后都会有士卒在清军的箭雨中倒下。前进的号令还在继续,可是看着那些倒在地上哀嚎或是干脆没了声息的同袍,张益达的双脚还在机械性的前进,但是双手却已经开始了轻微的发抖。
  他不想死,可若是如曾经那般生活在屈辱之中,他却更是不愿去想象。双方的距离还在不断的接近,而张益达则依旧在听从着军官的号令拉弓射击。
  很快,在这压抑的忍受中,义乌营和督标营的前锋已经接近到了不足百米的距离。这时,随着督标营中军副将张国勋的一声令下,清军的辅兵立刻抬着火炮奔到阵前开始装填,而整个阵型了停滞了下来。
  火炮正在装填,这一切看在了所有的义乌营将士眼中,恐惧开始如传染病般弥漫开来,而那些更有经验的军官们则在吴登科的指挥下没有停下脚步,在前排以纵阵较小受打击面的同时,命令后排的火器队保持对清军阵前炮兵的射击压制。
  只要将清军的炮手们射死,他们就没办法开炮了,这个思路瞬间使得张益达已经开始僵硬的动作重新灵活了起来。
  抽出箭矢、搭箭、拉弓、瞄准、射击!
  按部就班的做完这一切,张益达的箭随着他松开弓弦的刹那间便飞了出去,直奔着那个给正对着他面前方向火炮装填的清军炮手飞去。
  只不过,弓箭远不比火铳,飞行的距离决定于弓体本身的材质和拉弓的力道,而非火药的伎俩。张益达的一箭确实飞了出去,但是刚刚恢复灵活的动作在力道上一时没有找到感觉,飞到那个炮手近前时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见其在动能耗尽后插进了那炮手近前的泥土之中,连点儿泥土都没有激起来。
  火炮还在装填,张益达不敢有丝毫的犹豫,连忙抽出了下一根箭矢,向清军的炮手射去……
  督标营火炮装填的同时,弓箭手和火铳手则依旧保持着射击,以干扰和压制明军前进的步伐。很快,一门门火炮完成了装填,随着军官的一声令下,炮手们纷纷将火把按在了引信之上。
  引信点燃的瞬间,如受了惊的草蛇般迅速的钻入了炮体之中,只留下了一条条灰白色爬行的痕迹。炮体尾部的滋燃声丧尽,一声声轰轰的雷声响起,橙红色的炮火裹挟着硝烟自炮口喷吐而出,而在硝烟喷出的瞬间,炮弹、石子、铁砂之类的装填物后发先至,穿越了火光向明军的阵线飞去。
  抵近的直射,在命中率上自然也会高上很多,即便如义乌营这般运用纵阵来减少受打击面也无法避免伤亡的产生。
  盾牌抵挡不住火炮的射击,义乌营的前排在炮火的轰击下只是这一瞬间就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作为倍磊陈家的子弟,陈岚从小就是在戚家军那些饱含着夸张的交换比的故事中长大,可是眼前的这一幕却彻底颠覆了他内心中鸳鸯阵无敌于世的概念。
  炮火之下,第一排的每一个队几乎都被打残了建制,倒在血泊中的有士兵,也有军官,有拿着长牌的伍长,也有负责压阵的狼筅手。这些人有的已经没有了声息,而更多的则是躺倒在地上痛苦的哀嚎。就连他负责指挥的第三十一步兵队也有数人受了或轻或重的伤势,其中更有他的一个亲弟弟。
  在新兵训练时,他曾经无数次听那些军官和老兵们提及老南塘营在四明山殿后战中迎着清军炮火前进的故事,可是当亲眼看到这一切时,陈岚却完全的蒙了,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全然不似他每每听到那个故事时幻想着如陈文那般带队冲锋的壮烈。
  鸳鸯阵是一种强调配合的阵法,所以按照陈文军中的规定,在这等情况下受创而无法保持阵型完整的鸳鸯阵杀手队将作为其他人员完整的队的补充存在进入战斗。
  阵后的鼓声响起,第二排的各个鸳鸯阵杀手队迅速的越过第一排,并在鼓声响起的瞬间高呼了一个字。
  “虎!”
  发起攻击时的呼喝点燃了熟悉的节奏,陈岚在脑海中被炮声和哀嚎声统治了片刻后,只在这一瞬间便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兄弟们,证明我等绝不比那些老兵差的时候到了,冲上去,杀光鞑子,为乡亲们报仇啊!”
  战场上,清军的炮手放弃了第二轮的装填,逃到了严阵以待的军阵背后。而此刻,义乌营完成了前后位置调换后,已经身处于最前排的鸳鸯阵杀手队随着将旗的摆动迅速变幻出了利于进攻的小三才阵,而那些受创的各队则纷纷紧随其后,共同向兵力、火力尽皆占据了绝对优势的督标营扑去……
第六十一章
破围(四)
  不足百米的距离,按道理清军的炮手完全有时间如提标左营在四明山南部之法炮制,再进行一次炮击。
  可是出于对上一次作战时远程支援能力的不足,陈文在修改编制时提高了射手的比例,虽说眼下义乌营中的射手还都是以步弓作为武器,但是这区区不足百米的距离之间,明军弓箭手对于清军炮手的干扰和杀伤实在让负责指挥督标营的张国勋难以承受。
  炮手被撤回,而火炮则被遗留在阵前作为障碍物干扰明军的阵型。面对着督标营严阵以待的大阵,义乌营最前排的各个鸳鸯阵杀手队以着在接近五十米左右的时候迅速的展开,变幻为更加利于攻击的小三才阵。
  义乌营的火器队和督标营的火铳手、弓箭手还在步兵的掩护下进行着似乎永不停止的抛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彼此战阵的接近射击速度也愈加的慢了起来。
  督标营,全名浙闽总督标营,乃是清军在浙江、福建两省用以镇压各地反抗势力的机动部队。这样的精锐在战斗力上自然要比普通的地方绿营高上太多,至少在浙江除了杭州驻防八旗外,也只有提标营能够与之比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