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70

  读过宋明的历史,文官监军是陈文所无法容忍的,不仅仅在于他那个武将的身份,更多还是由于文官领兵的愚不可及实在让始终在满清的压力下如履薄冰的他不敢报哪怕一丝的信任。
  当初王翊还在时,他便曾经一度准备在击破了清军针对四明山的围剿后南下金华,开创新的根据地;而王翊被俘后,也是在王江出于四明湖之战惨败以及四明山殿后战的大捷所造成的鲜明对比下选择了不干涉军务的情况下,他们二人才能合力坚持下来。
  只是关于文官监军的问题,陈文暂时还不打算去挑战这个潜规则,但是监军的人选首先要如同王江一般不干涉军务,还会竭尽全力支持他继续收复失地。他相信,只有如此这支本应在去年就被淹没于四明山血海中的明军残部才能继续在金华府坚持下去,甚至收复整个浙江,乃至南北两京。
  正因为如此,无论沈调伦是否会前来,陈文都已经打定了主意,向鲁监国上表保举孙钰为浙西兵备道,作为他手中这支仅存的浙江明军的监军文官。
  至于老营的文官集团,以分驻各县为名进行分解,这些比孙钰资格更老的文官们在距离产生的“美”面前用不了多久就会融入到新兴的“浙江明军”之中,而不再是单纯的“大兰山明军”的一份子。
  既然如此,那么上表的时间便无须急于一时。因为在他的记忆中,鲁监国好像是永历六年三月在厦门去监国号,宣布奉永历为明王朝正统的。只要赶在这个时间点之后,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挂上已经被清军赶到了贵州的永历朝廷的线,而不至于招来距离浙江更近的鲁监国系统文官集团的干涉。
  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他眼下就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整顿兵马、训练士卒以及为这些事情做钱粮、情报等方面的准备上面了。
第四章
新桃(一)
  推荐一本同为南明题材的作品——《重生南明当皇帝》。
  主角魂穿永历天子朱由榔,当朱跑跑不跑了,在整合内部的同时与满清刚正面,这个汉家儿郎于绝境中反击的故事便开始了。
  ……
  永历五年腊月二十九,明天便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可是即便到了这时,吊着一条胳膊的陈文还是在案前忙碌,和吴登科、尹钺、李瑞鑫、楼继业以及顾守礼、齐秀峰这两个最早在他军中出任幕职的文官一起为年后开始进行的改组做准备。
  仗着甲好,胳膊上的伤仅仅是骨裂罢了,不过按照陆老郎中和其他军医的说法,骨裂若是不重视的话,即便伤口愈合了,也会容易导致裂纹骨折的再移位,到那时就不好办了。
  于是乎,陈文只得郑重其事的上上夹板,每天这样吊着处理公务,即便是睡觉也不能卸下,实在别扭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是涉及己身,便不敢轻视,营里的军医们除了陆老郎中外也几乎每天都会来看一看,身边也有作为亲兵队长的张俊带着几个新来的亲兵鞍前马后的伺候着,仿佛他是在重症监护室里面等着下病危通知书一般。
  接受着封建社会的干部病房待遇,虽说远远达不到标准,至少没有侍女服侍,但是这样的日子却让陈文感到了一丝的不真实。因为从地理上看的话,浙江清军的两支主力现在一部分在杭州、另外一部分则在衢州,更有被赶到了衢州的马进宝卯足了气力等着回来报仇。
  威胁近在咫尺,岂是可以安枕无忧的时候?!
  只是刚刚占据了这一片根据地后,钱粮的问题很严重,尤其是刚刚发放了春节的加赏之后,用孙钰的话说库房里的老鼠已经开始搬家了。所幸这个问题陈文已经有了办法可以暂时应对一下,只是一旦实行开来的话阻力不会太小,所以还需要和孙钰进行最后的商议。
  除了钱粮之外,军队的编制和训练也需要提上议事日程。首当其冲的便是此前因为急于应对清军围剿而使用的那种以同乡、同族为基础的组编方式,这样的组编方式确实可以快速的形成凝聚力,但是后遗症太大,所以陈文决定以战功升迁为由将涉及到的部队全部重新打算。而这件事情他已经交给了顾守礼来做,想来这个经验丰富的老童生应该不会让他失望。
  这个问题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甚至包括陈文打算组建以南塘、义乌、东阳三个战兵营外,将其余的部队彻底改编为地方守备部队,驻扎在一些要地实现军事上的实际控制,其实也只是各守备部队军官的人选问题。但是相对而言,军队的作战编制问题就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了。
  去年由于在四明山殿后战中,老南塘营在与提标营对抗的过程中远程兵种不足导致了在肉搏战开始前很难对清军的阵型进行有效的破坏。所幸鸳鸯阵在那样的地形威力实在惊人,通过肉搏战中惊人的交换比成功的压垮了清军。
  于是乎到了今年,陈文便将编制改为了戚继光在北方守边时那种一个鸳鸯阵杀手队和一个步兵队合编为一个步兵队的编制,只是由于骑兵数量的不足所以还是继续使用四四制。这个编制期初效果很好,面对处于优势兵力的清军留守部队时战斗几乎只能用碾压来形容,可是当面对督标营这样的精锐时,这个编制肉搏兵种过于单薄的问题就显露了出来。
  而且这里面还存在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个是清军的火炮,而另一个则是清军为了降低狼筅的压阵效果而拿出来的那种超长的长矛。
  这两个问题对于使用鸳鸯阵的陈文而言虽然称不上致命二字,但是也一样值得他重视起来,因为他所使用的鸳鸯阵在战场上面对宽阔地形下的优势清军一旦无法快速的突破清军的阵型,就很容被清军耗死。尤其是当得知王升已经在开始复制他的编制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对于这个问题,陈文并不是没有设想过使用西班牙大方阵来应对,但是在浙江使用西班牙方阵来与清军周旋,军队受到地形的限制太大。无论是山区,还是水网交错纵横的盆地、平原,西班牙大方阵就显得过于臃肿了,远没有鸳鸯阵那么灵活。
  所以,陈文还是打算在鸳鸯阵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第一步就是解决清军长矛手在单位地形下比鸳鸯阵的狼筅手数量多的问题。
  清军拿出的长矛手列阵降低狼筅的压阵效果,想法很是不错,效果也很好,但是清军显然还没有适应这种打法。每个长矛手之间依旧留着一定的距离,这不仅仅是出于习惯,同时也是为了后一排的刀盾兵随时换到前排来应对明军长牌和藤牌手以及长枪手的突进。
  陈文觉得,这样的不适应恐怕持续不了多久,清军迟早会想到如俞国望在台州战场上使用的那种彻底放弃了突进攻击的大盾牌手,尤其是曾经与俞国望交锋的马进宝,更是如此。可同时陈文通过推理,觉得马进宝未必会将阵型密集起来,毕竟俞国望的半成品西班牙方阵被火炮彻底轰碎,而明军在孝顺镇之战时也拿出了类似的办法。
  既然如此,鸳鸯阵那种在单位地形下相对密集的战阵就变得更加合理了,但是现在使用的那种七八尺的长枪就不足以完成全队主力刺杀的任务,毕竟你若是连够都很难够到对手的话,那么实现足以导致对手丧失战斗能力的有效杀伤就更加困难了。
  于是乎,陈文决定将长枪手所使用的那种七八尺的长枪换成一丈五尺左右的长矛,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长矛与狼筅的长度相同,那么狼筅的很多招式在相对密集的鸳鸯阵就很难施展,而另一个则是长矛过长,导致了一旦被敌军突进的话很难自保。
  眼见于此,陈文只得废除狼筅手这个编制,将其变更为长矛手;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长矛手,陈文则干脆将最前排的藤牌手也改为长牌手,而镗钯在面对清军刀盾兵的突击时表现远远比不上他们在戚继光时代用以对抗使用双手倭刀的倭寇时那么好用,所以这个编制同样被废除,只是更换成什么兵种还有待商榷。
  只不过,这个变革计划刚刚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吴登科和楼继业的激烈反对,就连尹钺也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只有李瑞鑫还是保持着那副“老子是骑将”的心态坐在那里将这个问题听下去。
  “大帅,孝顺镇之战是王师胜了,那些新兵也都见识过了战场,甚至更有亲手杀过鞑子的。只要利用这段时间将新兵彻底操练起来,完成如天台山上练兵时的训练任务,到时候鞑子肯定不会是王师的对手。”
  见吴登科说完,楼继业连忙将话茬接了过去。“大帅,王师现在身处于水网纵横的浙东,使用戚少保在南方抗倭时的鸳鸯阵是最好不过了。鞑子的长矛手无非是用来降低狼筅的压阵效果,只要王师的狼筅手技艺更为精擅,他们想遏制鸳鸯阵的威力是不可能的。”
  “楼参将说的很有道理,大帅,鸳鸯阵乃是戚家军战阵体系的核心,不光是步兵营,车炮营和辎重营也都有用以在偏厢车上使用的改良版鸳鸯阵的存在,即便是骑兵营中除却轻骑鸟铳手的编制外也都是以鸳鸯阵为基础,只是骑在马上作战而已。”
  二人絮絮叨叨的又说了一大堆,总而言之就是不同意陈文对戚继光的鸳鸯阵进行修改,因为按照陈文的修改方式,步兵营的鸳鸯阵就很难再称之为鸳鸯阵了。毕竟鸳鸯阵不仅仅是一队持着长短兵器搭配在一起的集合,其更重要的还是在战场上面对各种情况时的变阵。一旦按照陈文的方法改完,鸳鸯阵中的很多变化就再难施展,这个阵也就彻底变了味道。
  听完这段话,陈文颇有些感触,不仅在于这些戚家军后人对于鸳鸯阵的热爱,同时也有对吴登科的一些全新的看法。
  一年半以前,陈文在孙家的小院里与吴登科相识,那时的吴登科就是一个大嘴巴的文盲,纯粹的粗人一个,而且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速度远逊于他的那些同袍。可是从陈文被任命为大兰山游击,吴登科也领到了一个千总的军衔后,他几乎每天都比其他军官睡得晚,因为当别人睡觉的时候他还在温习休沐时学写的字和需要诵读的文章。
  这一年半下来,原本贪杯的吴登科现在已经很少喝酒了,唯有庆功宴时会浅尝辄止。这样的习惯源于他每天的时间都很充裕,甚至是紧张,没有必要为了喝酒去浪费学习的时间。
  而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吴登科不仅能够书写一些作为军官需要经常使用的文字,甚至已经读了一段时间的兵书,他口中对于戚继光各兵种战阵体系的理解便是他此前与陈文探讨时琢磨出来的,此刻能够完美的用在了这里让陈文很是感叹于梦想这两个字是何等的伟大。
  后世有句话,说是一个人需要有梦想,万一它实现了呢?
  可是在陈文看来,梦想的实现最重要的便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奋斗,机会总是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的。从获得了游击将军的官职到现在只在和黄中道、毛明山畅谈时休息过半日的陈文很清楚,对于战争仅仅只有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所表达过的概念的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远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而吴登科也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
  只不过,感动归感动,鸳鸯阵的改良工作还是要进行,因为这不仅事关明年与清军的战事,更重要的是当清军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试图复制他的成功经验的时候,他必须设法加以克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没有战略纵深,且兵力必然处于劣势情况下以最少的损失消灭更多的清军,完成驱除鞑虏、光复华夏旧疆的使命。
  眼见于此,陈文便再度拿出了摆事实讲道理的那一套手法。当年做销售时他凭借着这套手段获得了高于同侪的成交率,来到这个时代后,靠着这套手法也说服过很多人。如王翊、王江那样的文官,亦或是俞国望那样的武人都曾经被他的三寸不烂说服过,而今天他便需要再度给这几个部下洗洗脑,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快的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
第五章
新桃(二)
  改良鸳鸯阵,在明朝,至少在陈文军中的这些祖上曾经作为戚家军一员存在的军官眼里基本上是连想都不敢去想象的天方夜谭。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戚继光和鸳鸯阵的赫赫威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陈文麾下这支明军自成军以来凭借着微调过的南方抗倭和北方戍边的鸳鸯阵在肉搏战上几乎鲜有败绩,哪怕是在侧面战场上以新兵面对优势清军也可以勉力坚持一定时间,为发起进攻的部队争取击溃当面对手的时间。
  鸳鸯阵攻守兼备的特点使得陈文麾下这支明军在肉搏战中获益良多,但是清军既然已经开始试图找出克制鸳鸯阵的办法,而且已经注意到了狼筅的作用,那么他就需要为此提前做出准备。
  “吴兄弟、楼兄弟,你们二人的族里甚至是祖上都有过追随戚少保的先人,而且还坐到过不低的职务,那么戚少保为什么会发明鸳鸯阵想必也很清楚吧?”
  当年戚继光在南方抗倭时,面对的敌手是使用双手倭刀、竹枪、鸟铳的倭寇,倭寇之中多是海盗和浪人,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而明军却由于卫所制败坏,兵不能战,面对倭寇往往一触即溃。
  鸳鸯阵攻守兼备,同时形成了在单位区域长短兵相交、互相配合的作战体系,而倭寇中赖以摧坚陷阵的勇士长于单兵作战,需要空间来挥舞兵器,这样一来在战场上就会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而单兵作战的倭寇就算再武勇,以一敌二、五、甚至是十二人,也势必会死于乱刃之下。
  陈文麾下的这支明军之所以能够在肉搏战中即便面对经验更加丰富的清军也能够实现压制,说到底还是因为清军现在的战阵中和倭寇一样,靠着那些所谓的勇士以个人武勇来破阵,其结果就是每兵之间必须存留间隔,以方便挥舞兵器,而鸳鸯阵相对密集的战阵正是此等对手的克星。
  听到陈文的问话,吴登科和楼继业很自然的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说什么,而是等待着陈文接下来想要说的事情。因为他们很清楚,陈文对于那支传奇军队和那位盖世名将的了解甚至比他们还要深刻,只是不知道陈文的那些知识来源于何处罢了。
  “戚少保在南方抗倭时,针对倭寇擅长单兵作战的特点发明了鸳鸯阵,以众力凌寡敌,是故无往不利。等到了前往北方戍边时,由于蒙古鞑子的作战方式与倭寇截然不同,所以戚少保决定改用步兵营、马营、车炮营和辎重营组成多兵种联合作战体系,而且鸳鸯阵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是故依旧无往不利。”
  明朝中后期,蒙古人的作战方式依旧保持着元帝国时代的样子,轻重骑兵互相配合,只是远没有他们的祖先玩得那么明白。这样的情况下,戚继光在蓟镇面对的蒙古人往往是以骑射破坏阵型,随后以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彻底将阵型撕扯开来,从而实现胜利。
  对手作战方式改变,应对方式也势必将发生变化,这在古今中外的兵家中都是极为正常的,戚继光也同样做出了应对。戚继光的车炮营和辎重营以偏厢车保护车后的步兵,以弗朗机、虎蹲炮、鸟铳之类的火器实现杀伤,再以同样大规模使用火器的骑兵发起进攻,从而击溃对手。
  即便是偏厢车的车阵被破,阵后的步兵也可以列改良后的鸳鸯阵,靠着火器队的火器以及鸳鸯阵杀手队所使用的弓箭、标枪、枪棍、大棒之类的兵器抵御蒙古骑兵的攻击,再由骑兵反推,所以戚继光在蓟镇往往靠着几千人就能将数万蒙古骑兵击溃,甚至是消灭。
  “在四明山殿后战,以及此后的连番作战中,我们所面对的鞑子虽然结阵进攻防御,但是想要摧坚陷阵还是要靠那些持着刀盾的锐士。由于兵器挥舞需要空间,所以每兵必须间隔距离,而这也就给了鸳鸯阵以多打少的机会,就像当年的那支戚家军面对倭寇时那般。”
  “可是到了一个月前的那场孝顺镇之战,鞑子已经意识到了鸳鸯阵的威力,开始试图以长矛来遏制狼筅的压阵效果和阵中各兵进攻的势头,最后靠消耗战来击溃王师。虽然那一战我们胜了,但是鸳鸯阵已经不再如此前那般无往不利,若非南塘营以火炮抵近轰击加速了四府绿营的瓦解,义乌营恐怕未必能够坚持到南塘营纯以步兵破阵吧。”
  听到这话,吴登科立刻起身下跪,口称死罪。而陈文其实也并非是要追究责任,便连忙将他扶了起来,继续向在座的众人将他的话语说下去。
  “如果隆庆年间,戚少保上书要求全国各地卫所前往蓟镇轮训的计划得以实行,面对我皇明上百万人计的鸳鸯阵,只有数万男丁的建奴本不足持。可是这世上并没有如果二字。”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复制戚少保成功的经验来取得成功,但是戚少保已经不在了,当鞑子发现了并试图复制或是克制戚帅成法,那么我们就必须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进行更为深化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最终的胜利。”
  陈文的演讲或是辩论一向会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同时以着更为激动人心的话语来加强煽动和说服的效果,后世的很多演讲都存在着类似的模式,对陈文而言只是听得多了所以习惯了而已。
  只是陈文所讲述的事实和道理也确确实实的引起在座众人的一些思考和共鸣,以至于在接下来反对就再没有之前的那么坚决了。而陈文对于鸳鸯阵的改良也并不是彻底的,至少在改良版得出成绩前原版的鸳鸯阵还是需要有所保留的。
  “此次改良鸳鸯阵,暂时仅限于战兵三营,各个守备部队鸳鸯阵杀手队保持不变。而且每个哨的四个步兵队中也要保留一到两个老版的鸳鸯阵杀手队。”
  陈文的各个守备部队很多都需要驻扎在城市或是险隘之处用以,以便于实现军事上的实际控制。这些并非以平坦地形野战为目的建立的军队使用老版的鸳鸯阵效果应该会比改良版的更好,毕竟改良版的从本质上也是用以加强战阵的厚重和密集,以便在对抗优势清军的消耗战中取得优势,而不是像老版本的鸳鸯阵那样追求全能。
  “大帅,那火兵的尖头扁担?”
  “继续保留。”
  听到这话,楼继业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而吴登科则只是点了点头,看样子则是已经在等待下一个议题了。
  “鸳鸯阵杀手队的问题已经不存在异议了,那么本帅便继续说下去,下一个便是火器队。”
  陈文最初的计划中,从属于各步兵队的火器队全部装备鸟铳,但是鸟铳本身的口径比较小,还属于那种轻型火绳枪的范畴之中,对于身披布面甲的清军杀伤效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所以陈文打算折腾出些别的东西,但是距离装备部队还有些遥远,只能暂时这样讲究着。
  火器队的事情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毕竟新装备听起来杀伤效果更好,而且他们对于鸟铳也没有如鸳鸯阵那样的情节在,所以很快就被顾守礼记录在案。而接下来的炮兵和水营还需要相关的军官前来继续探讨,所以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唯有骑兵还是引发了一些问题。
  回师援救义乌县城的过程中,陈文一度率领骑兵队与抚标营的骑兵亲身肉搏,虽说是付出了一定的伤亡,甚至就连他的胳膊也被打伤,但是总体伤亡却远远小于清军。
  这与陈文此前的作战计划有关,同样也少不了李瑞鑫长久以来的训练,至少据陈文所知,李瑞鑫在训练骑兵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尤其是在四明山殿后战之后更是如此,甚至一些家传技法也毫不吝啬的进行传授,只有那个用脚射箭的神技没有外传。
  陈文很清楚李瑞鑫为什么会如此积极,也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只是经过了上一次的骑战,陈文觉得以五人或是十人为一组与数量不等的清军骑兵交锋,对于明军更为有利,那么还不如干脆根据戚继光的马营来组编骑兵,从思路上也是保持鸳鸯阵那一套以多打少的原则。只是……
  “大帅,以戚帅成法组建营属骑兵队的办法末将没有异议,只是我部火铳数量不足,还要就着火器队使用,戚少保的铳骑编制很难完成。”
  李瑞鑫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而陈文也想好了解决的办法。“铳骑中的鸟铳骑兵取消,骑兵队按照马营左右两部马队编制,只是具体使用三眼铳还是骑弓,这些东西待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