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470

  按照计划,驻军会以县为单位进行扩编,而战兵营则会一口气从三个扩编至六到七个。届时,他的这支浙江明军的兵力将会扩张将近一倍,达到惊人的两万大军!
  其中一部分会由诸如镇直属营和参加过神塘源之战的那四个步兵局作为主干,另外还会从前三个营里抽调部分军官士卒,总要让这几个新营头尽快形成战斗力。打散老部队的事情还不着急,陈文计划先把应募的新兵放进新兵营去进行基础训练,随后再逐步进行混编,以防在这期间被清军钻了空子。
  这样一来,缺额就会高达一万人。招募士卒的命令已经下达,其中有一部分会从原有的军户中进行挑选,其余的则会直接在新占领区招募。
  军队进行扩编,随之而来的便是田土方面的压力也会陡然增大,毕竟衢州和处州不似金华那般,但是无论如何,总要满足军田、军租田以及至关重要的军功田的授予。为此,陈文不介意把屠刀挥向那些满清的文官、军官以及与满清官府和清军牵连过甚的地主阶级,哪怕他们有着儒家士人的身份作为依仗。
第四十一章
革新
  金华府光复已经一年了,这一年的时间没有了马进宝及其麾下的侵扰劫掠,民生的恢复速度很快,至少通过对秋粮的收购,粮食这方面暂时还不成问题。可若是仔细想一想,若非是这亩产几百斤水稻的江南,换个地方、或者若是遭受什么旱灾、蝗灾、水灾之类的天灾的话,这粮食恐怕都会成为限制浙江明军发展的最大阻力。
  除了田土的问题之外,军器的更新换代以及满足需求的制造,关键要点的堡寨、各县驻军的军营、各地的驿站和哨所的修建,这些所需的银两无不是天文数字。再加上今年新近占领区的免税以及明年善后和征虏两项借款第一年的还款压力,以至于今年按说收获颇丰的陈文,已经开始担忧能不能养活这支大军了。
  但是,无论如何,总要设法坚持下去,而且不仅仅是坚持下去那么简单,新式武器的开发和更新换代,以及工艺手技术上的革新也是必要的。
  结束了与孙钰的商谈,已是到了下午,陈文出了知府衙门就连忙赶往负责武器、甲胄制造的军工司作坊。
  经过了清洗和改革后,军工司早已物是人非,眼下负责军工司衙门的主管文官是原东阳县县丞徐毅。他在曹从龙之乱期间不肯附和知县严之恒的附逆行径,事后得到了陈文和孙钰的双重肯定,不仅是基于筹功的考虑,其人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陈文便将他任命为军工司的主事,负责管理这个军器制造部门。
  军工司下设刀剑院、弓弩院、火铳院、火炮院、火器院、甲胄院和军用院等数个大型工坊,全权负责浙江明军的军器制造事务。
  其中如刀剑院并非只制造刀剑,明军使用的冷兵器皆属于这个工坊的制造范围;同理,甲胄院也不仅仅制造甲胄,头盔是应有之义,军服、斗篷、甚至是鞋袜也都由他们负责制造;弓弩院虽然这么叫,但实际上却并不制造弩机,反倒是火铳院除了制造枪管以外,还要负责制造枪机,并将它们组装起来;而火器院,看起来似乎是与火炮、火铳重合,但实际上它负责的却是火药的生产以及诸如火逑、火砖在内的水战火器的制造;至于军用院,则完全是杂项,水壶、斗笠之类其他各个工坊不做的,甚至包括一些训练设施也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的。
  原本这些作坊的效率一直不低,不只是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工部衙门相比,就算是和其他明军的武器作坊相比也算是比较有效率的。
  能够达到如此成绩,与王翊和王江二人的监督有着极大的关系,尤其是主管后勤、庶务的王江,他带出来的营造司官吏们即便是对陈文早有不满也从未在军器的产量上面拖过后腿。当然,他们一旦玩起来自然也是大的。
  清洗过后,工匠们的工作效率在陈文的计件工资政策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甚至很多工匠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总想着尽可能多的制造出需要的成品,以便获得更多的工资。
  然而,随着标准化制度的执行,工匠们的打造速度无不出现了降低的现象。这是手工打造标准化部件的必然现象,按道理来说,想要增加产量就要增加工匠的数量,通过人力的增加来提高产量。
  可是,如今的工匠传授技艺和读书人上私塾没什么两样,手工业的工匠一个师傅正常情况下也带不了几个徒弟,不像后世的技校那般批量生产。
  手工打造并非像陈文的大班教学那般通过改变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就可以完成的,工匠打造出成品的过程远不是通过机械来生产那般简单,而是需要太多的相关知识和长久以来锻炼出来的技艺才可能达成的。
  控制在手中的工匠就这么多,除了向商人寻求帮助,让他们想办法从满清占领区招募、拐带来一些工匠外,就只有通过扩大占领区进行招募了。
  可是标准化的生产也会导致这些工匠的不适应,向满清的和新的占领区招募也要花费时间,产量上一时间也很难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而现在,随着扩编的进行,明军的武器装备却马上要面临大量的缺额。对此,陈文也只能问道于军工司的官员和工匠了。
  相比工匠们一致表示对标准化的不解,工匠散去后,军工司的主事徐毅却有了一个特殊的提议,让陈文不由得眼前一亮。
  “爵爷,下官在工坊里见过,那些工匠的不少学徒其实都已经有了独立进行打造的能力,但是按照拜师时的规矩,他们是要在师傅手底下打几年下手才能出师的,不如征用这些学徒来做事,应该就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了。”
  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但征用是不对的,因为除了他们的师傅外谁也无法保证学徒的能否按照规定打造出成品,容易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得在这个基础上换个思路才行。
  “徐主事,你的这个意见很好,但是在细节上需要调整一下。”重新把几个作为文官副手存在的老师傅请来,陈文便开口说道:“针对产量低于预期这个问题,本官和徐主事刚刚商议,以后自各位老师以下所有的工匠师傅带出来的徒弟,只要能够将手艺学会能够自行打造物件就可以出师,不过出师后的前三年所打造的成品,师傅都可以获得一份分成。”
  陈文的命令本身在破坏规矩,但是此言一出,几个老师傅尽皆流露出惊喜的神色。
  他们年岁不小,经验更为丰富,但是体力开始退化的原因使得他们更加热衷于传授技艺,没出师的徒弟自然也远比普通工匠要多。但是根据祖上的规矩,学徒没出师之前都要在师傅手底下打下手的,事实上给师傅打下手几年不仅是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也算是缴纳学费的一部分。
  现如今,陈文的规定却是可以让师傅得到学徒的分成,这是一份额外的奖金,他们自然是趋之若鹜的,尤其是学徒的出师时间也是由他们定的。
  只不过……
  “吾知道,工匠的手艺是需要长期磨砺出来的,为防学徒的手艺不到位出现太多的次品,学徒想要作为正式工匠进入工坊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通过考核的进入工坊,通不过的回去再学一年方可以重考。除此之外,师傅分成期间,学徒残次过多师傅一样会被纠责。”
  此言一出,刚刚的惊喜立刻就熄灭了大半,个人手里能够达到出师水平却因为传统而无法出师的学徒比起学徒的总量来说都不怎么多。这手艺是需要慢慢积累磨练出来的,所以教出学徒的速度也不会太快。这条规矩一出,他们的分成数量势必会减少很多。
  不过嘛,总比没有要好。
  规矩定下,师傅可以分成,学徒可以提前出师,而产量也势必能够得到提升,可谓是三全其美。为此,陈文很是夸奖了徐毅一番,倒也把他更多的想法引了出来。
  “爵爷,下官查过,自生火铳的枪机生产速度跟不上,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打造出发火率合格的成品的工匠太少。下官思量过,有些枪机的部件好像和锁有些像,如果招一些锁匠来打造的话或许能够提高些产量。”
  燧发枪的枪机一直以来都是陈文心头的一块大石,但是燧发枪的枪机存在着发火率的问题,达不到标准的枪机会大幅度的影响射击速度,造成火铳手更多的失误,反倒是失了这项技术革新的意义。
  明军现有的工匠之中,也只是那几个老师傅能够比较稳定的打造出合格的枪机,以至于这两个月下来了,能够装备部队的燧发枪不过只有几十根,并不足以在战场上承担足够的杀伤,更不要说是淘汰火绳枪了。
  锁匠,陈文思索了片刻,这个时代的锁与现代的锁大有不同,形制上多种多样,虽然远没有达到相似的地步,但是也并非是全然不似。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说不定。
  定下了让徐毅找几个锁匠试试的计划,陈文突然想起了以前在论坛上看到过的一个段子,说是欧洲早期的铸炮工匠都是给教堂铸造大钟出身的。
  不过仔细一想,似乎铸造大钟的工匠在明军的占领区也不怎么多,而且由铸钟到铸炮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还要伴随着炸膛等现象的频繁出现,最多只能够作为补充却不足以增加太多的产量。
  看来还是得从机械上面着手,尤其是水力带动的机械,对于水力资源丰富的浙西南而言更是天造地设的一般。
  利用水力,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可谓是极其普及的,如滚车、水碓、水磨之类。但陈文需要的则是诸如水力镗床之类的那种能够用在军工制造的机械,毕竟有了长枪、火铳和大炮才会有普通百姓的安稳生活,否则民用机械再完备,事实上也不过是用来给鞑子盘剥的,老百姓并不能由此获益。
  水力机械的悬赏已经发出,不过在陈文的预估之中,在得到能够用于实际工作的水力机械之前,另一个消息应该会先期传来。
第四十二章
衡阳!(上)
  早在七月,当李定国、冯双礼取得了靖州大捷,随后开始了在湖光南部的大肆攻城略地。那时,郑成功的围城还在继续,看起来也好像破城的希望也并非甚大,而陈文则更是开始息兵,东南战场的局势总体上重新趋于缓和,但是西南战场上清军连续失陷了大批的州县,负责湖广军务的续顺公沈永忠更是一溃千里。
  得到了这样的消息,顺治在震惊于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明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的同时,也下定了决心派出满洲八旗精锐,由敬谨亲王尼堪亲自率领南下。
  清军自顺治元年入关至今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满清入关之初的那些久经战阵,拥有丰富领兵经验的亲贵大王们大多都已经离世。
  如:豫亲王多铎病死于顺治六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病死于顺治七年,肃亲王豪格在顺治五年死于狱中,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八年因图谋摄政王之位而被赐死,巽亲王满达海于顺治九年二月病死,衍禧郡王罗洛浑顺治三年病死于军中,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病死于顺治九年三月,饶余郡王阿巴泰于顺治三年病死,其子端重亲王博洛,就是马进宝的后台则是在顺治九年三月病死的。
  此时此刻,除了已经病入膏肓的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和久不问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外,只剩下了敬谨亲王尼堪还有足够的经验来统领大军行此灭国之事。
  七月十八,满清决定由尼堪领兵南下,到了二十日那支大军便从北京城出发。按照计划,尼堪会率军经湖广南部进入贵州,与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墨尔根侍卫李国翰所统领的四川清军合力围攻孙可望秦王府的所在地贵阳,从而一举铲除西南明军的势力。
  可是没过多久,随着定南王孔有德身死桂林,李定国统领的那路明军开始席卷广西的消息传来,清廷被迫于八月初五急令尼堪改变进军方向,先期占据湖广的宝庆府,然后再南下广西。就连战略上也被迫从一举消灭西南明军改变为夺回广西,统一指挥广东的平南、靖南二藩的兵马,防止东南和西南的明军实现合流,而随着陈文在浙江的奋战,东南形势愈加的不利于满清起来,这等心思就更加深重了。
  得到了尼堪南下的消息,孙可望危于满洲八旗之威,勒令李定国放弃广西,全师北上衡阳以待尼堪大军,而他则派出了五万大军由白文选统领进攻距离贵州更近的辰州府。
  到了十一月十九,尼堪大军行至长沙府湘潭县,驻军长沙的明军马进忠所部被迫退往宝庆。二十一日,尼堪自湘潭启程,到了第二天其兵锋距离衡州府已不过三十余里。
  作为满清入关后硕果仅存的还在理事的亲王,尼堪不仅有着敬谨亲王的爵位,还是清初的理政三王之一,虽然顺治继位后在试图加强皇权,但这却无关于他对满洲八旗战斗力的信心。
  入关以来,追随过多尔衮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又先后跟随阿济格和多铎追击李自成的本部人马,以及南下覆灭弘光朝廷,而后来则随豪格进军四川围剿张献忠,山西姜镶反正时也随多尔衮出兵镇压过。
  这么多年下来,尼堪与南明政府军、大顺军、大西军、反正清军甚至是诸如江阴、天津等地的抗清义军皆有过交锋,虽然偶有抵抗甚烈,乃至搓动了一些清军的兵锋,但是在总体上满洲八旗却是无往不利。所到之处甚至无需出战,只要把旗号一打,再派个舌辩之士就可以将远多于己的大军收降。即便是无法招降的,大军过处,亦是战无不胜。
  入关之初,满洲八旗战力确实要优于大多数的明军和义军。而这些年下来,各地的绿营每有无力抵抗亦或是难以剿灭的明军和义军,必会要求“真正满洲”前来助战,诸如眼下坐困辰州府城的辰常总兵徐勇就曾有过“总之,逆贼畏满兵,而不怯南兵,南兵如云,何如满旗一旅也”之语。
  多年以来的经验以及长久的吹捧,使得尼堪对“满洲八旗满万不可敌”的理论愈加的坚信不疑起来。
  此时此刻,他所率领的便是一支数量惊人的“真正满洲”,而他的对手,不过只是以前的手下败将张献忠的余孽。当年他跟随者豪格连张献忠都杀了,自然也不会害怕张献忠的那几个当年连“面对真正满洲的勇气都没有”的干儿子。无论是正在围攻辰州的孙可望,还是挡在路上的李定国,在他看来,皆是如此。
  刚刚的那支不足两千人的明军在经过了短暂的交锋后便开始溃逃,在尼堪看来自然是满洲八旗的战斗力强悍将那支明军吓跑了,此刻自当是一鼓作气,趁势追上去将其彻底歼灭。
  若是能够借此与明军的主力部队遭遇的话,那就更好了。一口气消灭掉湖广的明军,到时分出部分偏师南下广西,他便可以率主力部队继续执行先前的计划,杀入云贵,彻底覆灭掉西南明军的势力。至于东南明军,他们暂时还没有力量主动前来与西南明军汇合,即便是来了,坐拥满洲八旗大军,他尼堪自然也不会有所畏惧,无非就是再杀向东南罢了。
  在他看来,反正满洲八旗无敌于世,自当是趁着开国的锋锐将这片膏腴之地彻底收入囊中,让这片土地上的亿万生民尽皆成为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奴隶。而此番南下便是最后的一击,岂能将如此大功让与他人?
  “传令全军,追上去,杀光那些汉狗!”
  随着尼堪一声令下,这支满洲八旗大军立刻停止了休整,启程向三十里外的衡阳而去。那里不管是那支小股明军逃亡的方向,亦是衡州府的府城所在,想来也应该是明军主力的所在地。至于计划中的宝庆府,贝勒屯齐已经派出了部将达素分兵攻略,暂时还无需劳动他的大驾。
  永历六年十一月二十二,尼堪亲率大军日夜兼程南下,目标便是衡州府的府城——李定国大军主力的所在地。
第四十三章
衡阳!(中)
  衡阳,设县于汉高祖五年,至明时则是衡州府的府城。历史上,于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一度在此称帝,仿照宋之商丘与明之南京那般将此地更名为应天府。而抗日战争中,力抗数倍于己的日军,坚守四十七天的衡阳会战也发生在这里。
  尼堪于衡山县地界击溃了那支稍作抵抗便自行溃退的小股明军后便日夜兼程南下,至次日天色未亮便抵近至城下,大军的前锋就与李定国所部的明军遭遇。
  天色未亮,不过根据探马的回报,远处的那支明军分明打着李定国的旗号。尼堪知道这就是逼死孔有德的那个明军大帅,也知道此人便是驻军衡州一带的明军主帅,虽然对面的具体兵力还看不太清楚,身后士卒经过了这一天一夜的兼程也已经显露出了疲态,但是尼堪对他麾下的这支满洲八旗充满了信心,他也从不认为“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劲旅会无法击破面前的这支流寇洗白了的明军。
  “野战击溃明军主力,随后展开追击,最好是一举斩杀掉李定国,破了这群流寇的胆,接下来的战事也会更轻松一些,伤亡自然也会更少一些。”
  随着尼堪的一道道军令,已经颇为疲惫的清军只得借着列阵的功夫积蓄下体力,不过体力还没有积蓄太多,发起进攻的命令就已经下达。
  “杀光对面的汉狗,衡阳城的子女玉帛,尔等可自取之!”
  清军的军法极其严苛,功赏也颇为丰厚,虽然大头还是会落到权贵们的手中,但是屠城的烧杀淫掠无不刺激着清军的兽欲,使得这些清军在这冬夜与破晓的边缘发出了狼群发现猎物后聚集时那般的咆哮。
  大队的清军开始排着严整的队列滚滚向前,明军大阵的火炮也似乎是在受到了惊吓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尖叫声。
  实心的炮弹零零星星的轰入清军厚重的大阵之中,却并没有使其稍作停滞。很快,明清两军之间,彼此射出的箭矢也开始在空中交错。
  这两支大军所使用的战术在并不似现如今的浙江战场上那般,总体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两军的弓箭手在行进中互射的了片刻,只见处于攻击方的清军刀盾兵便呐喊着冲出阵线,将手中的飞斧、飞刀等投掷兵器向明军的战阵投去。与此同时,明军则毫不犹豫的将盾牌支起,尽可能的减少清军投射兵器的伤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