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470

  不管怎样,李定国已经确定是不会来了,而郑成功那边现在估计也无暇他顾,就算有心有力,也最多是进攻温州,于整体的战局没有太大的助力。
  至于张自盛,几次的书信往来,陈文觉得这个武将很可能是个如俞国望般的厚道人,即便不如也不会是什么内斗狗,应该是个可以拉拢的盟友。只是这个盟友实在太过弱小了,陈文和洪承畴这等霸王龙级别的选手之间的对决,喵星人估计也就只能在心里面助威了,即便只是站在场外都会显得太过危险。
  外无援军,这已经可以确定了,不过刚刚进行了一番杀鸡儆猴,估计内里也不会有人敢跳出来捣乱。只是此番的对手也已经不再是历史上覆灭了浙江抗清运动的陈锦,而是最终终结了永历朝廷的洪承畴,却还是让陈文感到压力剧增。
  根据那个设法借助于张自盛的渠道提前赶回金华的情报人员所言,出现在南昌和广信府之间的清军旗号有经标左镇、河南抚标以及洪承畴的卫队。
  经标左镇据说提督姓李,满营的北方口音,由于潜伏时间过短,他还没有组建起什么情报网,所以一时间只能搜集到这么多,但是一旦联想这提督的身份,最起码手里也得有三千人马。河南抚标不提,顾名思义,陈文的记忆中好像抚标营一般都是两千人的编制。而洪承畴的卫队,据说也有千余人,分两个营,由两个大内侍卫率领。
  除此之外,从以前的情报来看,此番参加进剿的应该还有江西提标、九江绿营和徽州绿营。不出意外的话,福建的王之纲也会参与其间。而没过两天,陈文也得到了派去闽北的情报人员的回报,说是仙霞关一带出现了福建提标和右路总兵标营的旗号。
  江西提标五千大军、九江绿营也是五千,其他各部则都是三千人,这是陈文根据这几年各路抗清人士的汇报和他派人搜集来的情报所显示的。若是再算上些广信府、建宁府的地方绿营的话,即将云集于衢州的清军就不会低于三万战兵,至于辅兵,则不可计数。
  然而,陈文的手中不过只有七个战兵营,一万四千的编制,其余的则都是驻扎各地的驻军。就算是这七个营里面,浦江营在安华镇棱堡之侧、东阳营在金华府城、丽水营在处州府城、义乌营则在衢州府城,满打满算手里也不过三个营六千人的机动兵力,与清军的兵力相去甚远。
  况且,洪承畴既然是以经略的身份主持剿抚大计,此刻又急着调动大军,显然不会只有这三万大军。汉八旗的增兵、定海总兵标营的消失,杭州方向的清军一定会增加,而且处州那边,显然也不会闲着,对清军而言哪怕只是在那里牵制了一两千的明军对于主战场来说也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对此,陈文只得下令各县加固城防,至于那些连城墙都没有的县城,他也只得下令在适当的情况下就近增援如金华、衢州、处州以及那些有城墙的县城,用以更好的拖住该方向的清军。
  处州府,那里不会是明清两军争夺的重点,陈文已经交给吴登科全权处置了。而明军的占领区金衢盆地上,从北线的安华镇——虎鹿镇的两个棱堡,到衢州府乃是一个条状地带,陈文决定率领大军在金华府居中策应,随时准备出手借内线作战的优势来打掉一路。如此一来,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点,只有不到两个战兵营和一支八百人的驻军的衢州就只有李瑞鑫一个人负责。
  衢州城防坚固,后世也铁衢州之称,但是守御之事并不仅仅是军事防御,其他方面也极为重要,衢州乃是一座府城,只是城内的人口就有十来万人,绝非像是安华镇棱堡那种纯粹供驻军使用的坚壁所能够比拟的。只不过,眼下陈文却也没有什么人选用以协助李瑞鑫组织衢州一带的防御。
  “辅仁,还是我去吧。”
  孙钰,一直以来,他都是陈文最为坚定的政治盟友和朋友,陈文历次出征也都是由他亲自负责后勤补给的搜集和转运,从未让陈文在这些事情上操过心。而陈文也从来没有想过由他去协助李瑞鑫守卫衢州,不只是对孙钰职权的定位,更多的还是那里要远比金华来得危险。
  “此事万万不可,你若离开了金华,大军的补给又当如何?”
  闻听此言,孙钰慨然一笑,继而说道:“后勤补给早有定例,各府县衙门负责收集,而后交由军需司配合、监督转运。有我在,没我在,都是这么做,多我一个,少我一个,又有什么问题?”
  这些东西陈文并非不知,制度上的事情确实如此,只是一直以来后路皆由孙钰负责,而孙钰又是陈文这几年下来唯一一个算得上知心的朋友,除了穿越者的那些秘密以外,很多事情陈文都愿意和他畅谈一二。此番若去衢州,直面洪承畴,陈文却总觉得不甚心安。
  或许,在后世的那些腐女们看来,这就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那种基情。但是在陈文而言,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曾经的一切都已经彻底割断,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这些无不使他从内心深处渴望一份情感来维系他对这个时代的怜悯,而不至于变成嗜杀如命的怪物。
  他与孙钰之间的友情已有多年,公事上的默契以及政治上的坚定立场,再加上那段在大兰山下的相处,孙家这一家人在陈文心中的地位远胜旁人。而他也知道,对于孙家那一家子而言,他又何尝不是。
  只是这多年的交往,孙钰对陈文的思绪多少也能理解一些。“辅仁,此番主持剿抚大计的已经不再是陈锦了,洪逆承畴人品低劣,但能力却是最近十几年所仅见的。如你所言,我们现在是孤军一支,一切只能仰仗自身。而衢州去年刚刚经过陈锦那厮的破坏,民生还没有完全恢复,商民对我浙江王师的信心远不如金华,你需要留在金华设法破局,还是我亲自去来得放心。”
第八十八章
进逼
  与陈文谈过了,孙钰便连夜启程出发,甚至连家都没有来得及回去一趟。而金华府的事务,他则交给了一个姓郭的同知,此人是大兰山出身的文官,原本也不显山露水,但是曹从龙之乱时作为义乌县令的他却能坚定的站在陈文这边,抵制叛乱在义乌的出现,所以在乱后得到了提升,补上了原来韩启正的位置。
  陈文知道此人,是个实心任事的文官,手脚也挺干净,算是颇为难得的了。只是此人兢兢业业,闷头做事,却并没有孙钰那般的人格魅力,否则早就熬出头了。
  孙钰出发时,已是四月初一,没过几天早已撒出去的探马便将各个方向清军的异动送到了金华的安远侯府。
  看过了一封封加急密报,陈文的心也被压得越来越沉,此番清军围剿的兵力实在有点儿太多了,如果被围了起来那恐怕就已经不是能够靠蛮力就可以破解掉的,所以必须先下手打掉一路才行!
  ……
  四月初二,大队的清军自杭州府出发,渡过钱塘江后,这些清军便开始缓缓转而南下,向着那座在去年让金砺撞破了脑袋也没有撞开的奇形怪状的堡垒进发。
  去年的主帅金砺已经被去职、夺爵、下狱,虽然真正的原因和这座堡垒的关系不大,但是作为这一路的主帅,田雄却还是不敢有丝毫的轻忽。自越过钱塘江起,田雄的大军便将探马尽数撒了出去,方圆百里之内,任何的响动都会送到他的案前。不过为此,他的这一路大军的行进速度却已经下降到了每天不足十里地,甚至为了防止遭到明军的夜袭,更是到了下午就开始安营扎寨。
  田雄乃是宿将,当年追随黄得功那位明末著名的猛将时,也是打得熬得,而且他本就不是个马虎大意之人,对于探马的训练和使用也非常在行。其实就算是正常行军,他的探马也能够将周遭的一切给他打探清楚,就像他本人亲见一般。
  然而,此番田雄之所以如此,却是得了洪承畴的命令——防止被明军偷袭、没有命令不得与明军野战、缓缓进逼安华镇,按照计划行事即可。
  有道是用兵之道,存乎一心,战场上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总要随机应变才是。这个道理田雄知道,他相信以洪承畴的能力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此番却还是下达了这么一个命令,麾下众将颇为不解,只有作为一路主帅的田雄才知道缘由。那便是,他这一路只是用来牵制安华镇一带的明军的,做好本分事就够了,除了洪承畴交给他的那套还不知道管不管用的新鲜玩意儿,一切听从命令就够了。
  用兵多年,田雄自觉着他怎么说也是从跟着靖国公杀流寇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宿将,现如今更是浙江这个省的最高级别武将,可是此刻却要做这等偏裨战将的事情,想想确实有够窝囊。
  奈何,此番制定计划的乃是洪承畴,那份赫赫威名实在让他不敢生出丝毫的违逆之心。再加上他的那个对手,那个原本在永历四年时的大兰山上还一度因为那件殴伤同僚之事而轻视了的明军大帅也确实不是个好相与的家伙。
  事实上,在正常的官僚系统内,陈文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出头,往往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得罪同僚,惹怒上司,处处皆是掣肘,能够发展起来就怪了,完全不足为虑。而在去年,田雄也知道陈文因为一场监军文官发起的内讧而不得不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战果,这就是这等人的下场,而这也确实证明了田雄没有看错。
  但是谁知道,这厮的蛮力实在太大,两倍于己的清军,其中不只是有江西的提标营那样的精锐,更有全盘复制了他的编制,与那支明军如一个葫芦片出来的两个瓢般相似的督标营,就连这样的大军都被打了个惨败,实在让田雄目瞪口呆了良久。
  此番四省会剿,虽说实际上也并非是东南这四个省集中全部的力量来围攻陈文,当然这也根本做不到,毕竟绝大多数的清军还是要留在信地压制各地的抗清力量的,但是即便如此,东南西北这四路大军也确实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或许,按照洪承畴的战略,真的可以将兵力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彻底将这支最后的浙江明军挤死在金衢盆地也说不定。
  ……
  与田雄这个提督相同,作为南线指挥的台州总兵马信同样知道,他所处的位置,在总体计划中的任务也只是牵制处州方向的明军那么简单。
  不过比起田雄那一路的近万清军,他这一路却只有他麾下的两千台州绿营和胡来觐的那两千温州绿营,区区四千战兵而已。至于去年并肩作战却已经没有了主帅的处州绿营,早已被他们二人把老兵分了个干净,以补充他们在去年的损失。当然,处州绿营的编制还是留了下来,此刻就在青田县,也算是正在尽着他们的本分。
  “马老哥,小弟听说,明军在处州府城附近盖了一座堡垒,据说形制上稀奇古怪的,也不知道好不好打。”
  “怕是不容易的。”听了此话,马信猛然间想起金砺去年的那两次碰壁的传闻,想来或许就是这个。“先带着兵马过去看看,若真是那等物事,想来就算是攻不破朝廷也不会怪罪。况且,咱哥两儿本来就是给那些大帅们陪绑的,谁也没指望过咱们能够如何。”
  “马老哥说的是,咱们就这么办。”
  ……
  四路进逼,有主有次乃是再正常不过得了,不同于田雄和马信的绿叶儿,福建提督杨名高此番却是个鲜花,至少算是鲜花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块不甚重要的部分。
  前年和去年针对郑成功在漳州的作乱,杨名高损兵折将良多,好容易恢复了些元气,结果谁知道耿家的那个小子却是个菜鸟,害得他又和马得功一起折损了不少兵马。一怒之下,他们两个便写了份密报,把同安之战的详情报了上去,可是谁知道却如石沉大海般音讯全无。
  转过年来,得知了洪承畴出任东南经略,毕竟这位老经略能力着实非同凡响。而前不久又将他和王之纲、马得功唤去,明言是先行围剿浙江明军,再行进击福建明军。
  这个顺序他们自然能够理解,其实原本的若非是耿家的藩兵,前年就被郑成功虐了个一溜够的他们本也没有抱着将其一举歼灭的打算。此番有了洪承畴的谋划,想来剿灭这支据王之纲所言已经强到了仅次于满洲八旗的浙江明军,应该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至于干掉了陈文,反手再去消灭掉郑成功,杨名高倒是也打算去中左所抢上一把,就像此前马得功干过的那样。或许,效法石井郑家那般垄断闽粤沿海的海贸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只不过,一路缓缓而行,似乎就连精神也已经困倦到了做起美梦的杨名高却并不知道,此刻的他早已被一道阴冷的目光盯上,并且将爪牙缓缓的向他伸了过来。
第八十九章
绝尘
  “绍兴府,杭州驻防八旗、浙江提督标营、浙江巡抚标营越过钱塘江后南下,目标应该是安华镇……”
  “鞑子的台州绿营和温州绿营沿着瓯江溯流而上,意在进攻处州府城……”
  “聚集于江西广信府的鞑子主力兵锋已经进入衢州地界,只是行进速度奇慢,甚为奇怪……”
  “四月初一,福建提督标营、福建左路总兵标营、福建右路总兵标营三部出仙霞关,日行不过数里,游骑四处,缓缓向江山县逼近……”
  “严州绿营和杭州绿营依旧严守桐庐方向,无有丝毫异动……”
  这五份紧急军情分别来自于北线团练总兵陈国宝、处州镇总兵官吴登科、衢州镇总兵官李瑞鑫以及留在江山县和严州府城的驻军。
  处州的动向已在陈文的预料之内,就连广信府和仙霞关的清军也不例外,只是田雄那老哥三儿再一次去安华镇棱堡碰壁,还是出乎了陈文的意料。至少在他看来,田雄怎么说也是宿将,连撞了两次南墙了,还是不回头,如此执着的武将不是早就在崇祯朝和流寇之间的作战中死光了吗。难道说,洪承畴有看田雄头撞南墙的爱好?
  这个举动很怪异,至少对陈文而言,碰过了两回壁的地方他是不会再去碰第三次了。只是在他反过来站在洪承畴的立场再去设想,才发现了田雄此去的意义所在。但是出动了那么多军队,就为了牵制一个营是不是有些太过浪费了。
  解释不清楚,陈文所幸也不在这上面继续浪费时间。想要破局,就先要打掉一路,这是内线作战的优势所在,他此前在大兰山时所作的那个计划就是这样的,这一次也不例外。至于要打哪一路,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处州方向的清军太瘦,也太过偏远,即便全灭了于大局也没有什么影响,这是陈文早前就已经确认了的;反过来,与杭州驻防八旗决一死战的诱惑力倒是挺大,但是有安华镇棱堡的存在,完全可以先行打掉其他的目标再回去收拾这支汉军八旗,并不需要那么着急;严州陈文是不打算去的,也没有必要去,因为那里的两支绿营兵没有能力对他产生威胁。
  既然如此,剩下的就只有从广信府和仙霞关前来合围衢州的这两路了。而在这两路之中,陈文选择的便是福建绿营——在和洪承畴这个等级的对手决战前,总要先把他力量削弱一些,才能更有把握不是。
  随着陈文的命令下达,他始终掌握在手的南塘、神塘和近卫这三个战兵营立刻出动。福建这三支清军按照洪承畴的指示一路缓缓而行,只有探马撒到了老远,结果反倒是陈文借助于水运赶在了他们抵近到江山县之前进入了预备地点。
  陈文选定的埋伏地点就在杨捷曾经利用过的那片的山林之中,只是杨捷当时比较靠北,而陈文则比较靠南罢了。
  按照陈文的计算,那三支福建清军缓缓而行,却总要面对驻扎着明军的江山县城的。只要待其攻城之时,甚至只是在安营扎寨后发动夜袭,都可以将其轻而易举的击溃。毕竟陈文养兵的花费不仅仅是军饷那么简单,麾下将士的肉食摄取比普通的清军要高上不少,如胡萝卜、动物肝脏之类用以防治夜盲症的食物也不少,夜袭虽然对双方而言都是赌博,但是他在这方面上却还是更加占便宜一些的。
  唯一的困难便是,那片山林北高而密、南低而疏,想要隐藏六千大军以及必须配备的装备乃是极为不易的。为此,陈文将神塘营安置在江山县城之中,待军队入城后便关闭各门,防止消息走漏,而他则带着另外的两个营潜伏在山林之中,等待那三条福建来的鱼儿上钩。
  自四月初启程以来,眼下已过去了快十天了,由福建提标和左右两路标营所组成的大军一路缓缓的沿着江山港北上,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被明军攻陷不久的江山县城。
  对于县城百姓,洪承畴早有安排,无论是杨名高还是王之纲、马得功对此都极为赞同。只是这一路行来,三支清军齐头并进,算上辅兵也已经超过了两万之数,这样每天一早先要由探马将左近打探清楚,只是中午走几里地,下午就要安营扎寨,而晚上则还要安排大量的暗哨来防止明军夜袭。说来确实是有够稳妥,但是洪承畴却丝毫没有兵贵神速的概念,这等一切求稳的作风还是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太习惯。
  不过参加了上个月月底的那次会议,他们却也能够理解洪承畴的用兵意图,此番围剿,洪承畴从未想过直接与明军野战破敌,这是陈锦此前犯过的错误,而他的目的则只是借助于清军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将明军挤死在金华和衢州之间。
  既然如此,缓缓而行却也不怕因此泄了军中的士气,士卒们对于这每天不过走数里地就可以吃饱、睡好还是很满意的。至于安营扎寨的活计,早有辅兵去做了,他们只要按照顺序分出部分探马、暗哨和寻营的部队即可。
  而此刻,清军抵近到江山港拐向江山县方向的贺村镇附近,这里距离有着明军驻扎的江山县已经不远了,所以杨名高便提前安营扎寨,并且派出大队的探马向左近覆盖开来,为的便是洪承畴所强调的那一个稳字。
  隐藏在北方不过十数里外的山林之中,陈文对于清军的动向可谓是了如指掌,不过他并没有急于动手,因为比之夜袭,如果清军能够在发起攻城战时从背后摸一把的话,那么这支战兵高达九千的大军就可以和洪承畴说再见了,而接下来福建战场的形势对于清军也会更加恶劣,他也就不必再担忧福建清军再度北上了。
  小心翼翼的潜伏在山林之中,陈文虽然对其他路会否出现异状很是担忧,但是表面上却只能表现得更加智珠在握一些,毕竟他才是这支明军的主帅,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的下面的将士们的心理。
  清军已经进入了他设伏的口子边上,陈文在左近的那片两三百米高的山丘的顶峰居高临下都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如蚂蚁般大小的清军在缓缓的前进。
  “快要成了。”
  陈文的想法刚刚形成,只见望远镜中的世界,一队又一队的清军探马开始向四下辐射开来,数量远超于此前的行军,看样子甚至好像是杨名高、王之纲和马得功这三个家伙把营中的所有骑兵都派了出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其中大半的骑兵正在向着明军潜伏的山林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