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470

  济尔哈朗从粮饷一事上跳了过去,按理说马国柱是应该庆幸,可是听到这话,马国柱却登时就是一身的冷汗,强咽了口唾沫才作出回答。
  “回禀王爷,奴才这几日亲自去见了海寇甘辉、余新、万礼三人,俱不肯归顺朝廷。奴才以为,这等贼寇俱是海寇的死忠,还是杀了一了百了。”
  杭州陷落,明军策反了代理提督的副将徐信等人,虽然被策反的军官大多还是死在了城内八旗军的镇压之中,但是这却还是给马国柱提了一个醒,去年王江可就是在南京被明军劫走的,这三个烫手的山芋虽说是一直被重兵看押,可谁知道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与其如此,还不如杀了来得省心。
  马国柱的心思自是骗不过济尔哈朗,原本他打算招降三人,也是为日后做准备,毕竟清军这边善于水战的军官少之又少,质量上更是无法与郑成功的军官团相提并论。现在三人不肯归降,那么留下来弄不好就会是祸害。
  “哎,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绿营的良将竟凋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绿营是满清征服中国的主力军,靠着这些汉奸,满清创造了五万丁的冷兵器部落征服七千万丁的华夏大帝国的奇迹。可是这几年,光是陈文就杀了太多的绿营名将,更是把一些名将给逼成了庸将,也难怪济尔哈朗会有如此感慨。
  济尔哈朗如此这般,马国柱却不敢接话,梁化凤的事情暂且压下来了,在苏松水师总兵的任上戴罪立功,但他也没有必要去触这个霉头。
  “那就都拉出去砍了,难道还给浙匪留着不成!”
  “奴才遵命。”
  “另外的那几个呢?”
  此言一出,马国柱的身体微不可见的一抖,并非是济尔哈朗所指之人有多大的能量,大到了能够让他这个封疆大吏惧怕的地步,只是有些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满清在江南的统治危如累卵,可是不是真的到了下这一剂虎狼之药的时候,他却并不敢下这个结论。
  “回王爷的话,奴才劝也劝了,就算是把他们的家人都抓来威胁也不管用。这几个逆贼显然是一心求死,断不会归顺的。”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的面色却是一松,继而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再跟他们费力了,与那几个海寇一起拉出去砍了。”
  “奴才遵命。”
  “另外,按照那些书信,把那些还没有抓获的逆贼也都抓起来。接下来的事情,你知道该怎么办。”
  “奴才明白,奴才一定除恶务尽。”
  ……
  永历九年八月二十三,江南江西总督衙门签署命令,将南京一战中被俘的福建明军大帅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和前锋镇余新以及被俘的其他没有被当场处死的福建明军一同斩首示众。
  除此之外,战后先后被地方官府抓获的包括直浙经略李之椿、兵部侍郎贺王盛、挂印将军平一统在内的大批在南京一战中为福建明军提供情报、人员、粮饷等支援的抗清人士也同时被斩首示众。
  实际参与郑成功奔袭南京的这些抗清人士的被杀,看上去满清对此算是一个了解,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却很快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数日后,常州府金坛县知县状告蔡默、于厚、周生等十名儒生及其他仇人涉嫌私通海寇,共列具了三十八人的黑名单,接下来又状告本县富绅于元凯,罪名同样是通海二字。
  历史上的通海案由此而起,在原告和被告中来回来去的吃了一溜够之后,清初著名贪官酷吏有着“朱白地”之称的时人江宁巡抚朱国治与户部、刑部联合裁定,原告诬陷,被告释放回家。
  然而,此时此刻,“朱青天”还没有升迁到这个官位上,时移世易,被告的三十八人立刻就被抓捕归案,送到江宁受审。接下来更是牵连了王明试、冯征元、李铭常等六十五名金坛县人士。
  这些“事涉通海”的士绅富户被送到江宁后,很快就被判处有罪,其人收押,家产尽数抄没。眼看着一告就能赢,江南各地府县登时便火力全开,尤其是此前参与策反当地官府、绿营反正的士绅富户更是首当其冲。一时间,江南满清仅存的七府一州之地风声鹤唳。
  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宣化里,嘉靖朝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的孙子东南抗清人士归庄的宅邸之中,去岁此间还曾共议抗清大计,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如今却完完全全是一副准备逃难的做派。
  家中的仆人在匆匆忙忙的收拾东西,归庄则在书房中招待一个惊隐诗社的成员,而家中有今番这般也是因为此人带来的消息。
  “恒轩,陈三岛已经被抓了,我这接到消息连忙来通知你,别收拾东西了,快走吧,鞑子疯了,想把江南的士绅都杀光了,只有会稽郡王那里才是安全的所在。”
  来人姓吴名炎字赤溟,苏州府吴江县人士,惊隐诗社的成员,历史上此人因涉庄氏《明史》而被满清杀害。他所提到的那个陈三岛也是苏州人士,虽非惊隐诗社的成员,但却与湖州的魏耕、钱缵曾,绍兴的祁理孙、祁班孙等人借组建诗社为名行抗清之实,而魏耕他们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南京之战中曾向郑成功、张煌言进言,因此事涉通海而被杀害。
  同为苏州人士,归庄自然知道这些人,由于他这一线更是连着钱谦益,所以他也知道魏耕等人和他们一样都参与抗清运动。
  陈三岛的被捕,意味着很多事情,有可能是满清在江南的官府挖到了这条线,因此顺藤摸瓜。这样一来,钱谦益那边就危险了起来。
  “赤溟你说得对,这些东西没必要收拾了,你赶快走吧,再耽误下去只怕就走不了了。”
  “那你呢?”
  “我还得去通知其他人。”
  “还有谁需要通知啊,遐心和宁人早就在浙江了,力田、寅旭他们还在吴江,我也已经找了叔伯连夜回去通知,你可是他们势在必得的人物,再不走就真来不及了。”
  吴炎深知此番事涉巨大,激动之下更是拉着归庄的袖子就要往外走。岂料,归庄似乎并不打算就这么逃亡南下,二人一拉扯,袖子正好被扯出了个口子。
  “刺啦”一声传来,二人皆是一愣,随即归庄便苦笑道:“赤溟,你先走吧,我真的还有要事。到了浙江,记得代我向宁人、遐心他们问候。还有,一定要告诉宁人,他家的家仆陆恩勾结叶方恒,说他通浙,已经告上了官府,让他前往不要回来。”
  归庄摆出了送客的架势,吴炎也没有办法,灰心丧气的跺了跺脚才转身离去。吴炎走后,归庄也顾不得收拾那些家当,遣散了家中的仆人便连忙赶往常熟县。
  坐着马车,归庄一路往着西北方向而去,路上多有百姓在散发画像,归庄知道,这些百姓都是家人被南京一战的清军援军掳去,特特的赶到苏州找寻,可真正能够找到的希望却是非常之渺茫。
  “这都是鞑子做下的好事,哎。”
  透过马车的车窗,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容浮现在眼前,归庄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去年他们惊隐诗社原本是打算将江南的抗清人士组织起来,迎陈文北上,结果在大会上却被带跑了题。这事情与他们惊隐诗社原本就松散的结构有关,内部达成了一致,却没有将这一决议贯彻下去的能力,但陈文那边与士绅阶级的矛盾以及士绅们有了李之椿这个另外的选项,也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现在李之椿运作的福建明军北上的事情彻底破灭,陈文那边他也不太清楚到底因为什么在诛杀了一个满清亲王之后却选择了顿兵不前,如今江南官府开始将通海案扩大化,借以打击抗清的士绅,陈文那边是不是在坐山观虎斗,等着满清杀光了东南士绅再来摘桃子。
  “不!会稽郡王不是那种人,延平郡王北上,只要放岳乐回援,跟在后面就可以将鞑子与福建王师一起解决了。他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必要坐视鞑子大肆屠戮心向朝廷的读书人啊。”
  胡思乱想之中,马车又前进了一段距离,前面有一个卡子,站着几个清军正在盘查来往人员。归庄的家仆驾着车,回过头让他整理一下妆容,归庄既然已经从吴炎那里得到了苏州官府有意捉拿他的打算,此番北上便特别进行了乔装易容,以便于蒙混过关。
  卡子人流量不少,归庄来往各地,多少有些经验,专门选了一辆老旧的马车,再加上银钱开路,总算是通过了这个临时搭建的卡子。
  过了卡子,归庄重新登上马车,家仆驾着车继续想常州府方向行进。不过在远处,两个闲汉却在死死的盯着他们,发出窃窃私语。
  “确定?”
  “没错,就是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
时来
  归庄最终也没能见到钱谦益。
  通过卡子的当夜,归庄便在投宿的客栈中被当地的衙役抓获,在苏州的江宁巡抚衙门里经过了简单的审讯后就直接送到了南京。
  “嫌犯归庄,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三在家中召集一众叛逆商讨勾结浙匪、海寇等悖逆之举……”
  臬台衙门的大堂上,书吏按照苏州那边递上来的诉状照本宣科的诵读了起来。
  通海案起,李之椿、贺王盛、平一统等人自是首当其冲,他们这些人不是招来了郑成功大军,就是组织义军协助,都是首犯,自然是杀之以儆效尤。但是在这期间,大批的士绅和儒生为明军奔走,说服各府县官府、绿营反正,亦是罪不容诛。
  对于那些反正的官员、绿营,济尔哈朗捏着鼻子将满清朝廷此前用在尚可喜、耿继茂、郝尚久和马雄这些反正势力身上的伎俩再度施展了出来,那些得到了可以戴罪立功保证的官员们接到了济尔哈朗和马国柱有意掀起通海案的信号后,纷纷将那些此前曾劝说他们反正的士绅、儒生捉拿了起来,借此来向济尔哈朗证明他们对“我大清”的忠诚。
  根据审讯和江南官场的情报显示,策动如此多的士绅参与其中的除了李之椿等人以外,还有一个组织在其中出力甚大,便是惊隐诗社,归庄更是其中的罪魁祸首。至于原因,很简单,会议是在归家的宅子里召开的,归庄一个组织者的身份是绝对跑不了的。
  “罪证确凿,嫌犯可有什么辩解的吗?”
  既然已经罪证确凿了,无非就是走个形式罢了。堂上的官员说得敷衍,堂下的归庄也是默然无语。
  “拖下去,杖责八十。”
  杖责只是过堂的刑罚,之前还有几个士绅在堂上脱口大骂的,先是掌嘴,接下来一项项刑罚走下来,若非还要留条命等着斩首示众,只怕早就在堂上活活弄死了。
  归庄没有说话,倒不是无话可说,口舌之利他并非没有,只是一方面懒得理会这些满清的走狗,怕脏了舌头,另一方面他现在还不能如此,至少在确定了一些事情之前是绝对不行的。
  水火棍一下下打在身上,归庄死死的咬着牙,默默的忍受着,直到失去意识的瞬间。片刻之后,一盆凉水泼下,归庄幽幽转醒,但身上的伤痛伴随着接下来的刑罚也骤然而来,巨大的痛感也随之从口中爆发了出来。
  如此往复几次,归庄仿佛整个身体都已经不再是他自己的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就连那些疼痛再也喊不出来了。
  刑罚的目的是施加痛苦于身,同时将这份痛苦展现在其他人面前,以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归庄已经被打得连惨叫的气力都没有了,堂上的按察使也没有继续对其用刑,而是让衙役将已经再度昏过去的归庄拖走,关进死囚牢之中。而他和堂上的其他官员则还要加班加点的“审理”其他涉嫌“通海”的案犯,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敢于向大清说不的叛逆,也绝不冤枉任何一个能用银子证明清白的良善。
  当然,像归庄这样的首恶,即便是有银子也没用,因为银子再好,也不如脑袋金贵不是。
  衙役像拖着死尸一样将昏过去的归庄拖进了大牢,直到良久之后,归庄才缓缓的苏醒过来。就着昏暗的光线,看到的却是大牢中已被囚犯塞满,但是仔细一看,却无不是儒生打扮的读书人。有的如他一般趴在地上,有的则目无神采的倚坐在墙边,更有一些甚至还会发出呜呜的哭泣声,时不时还会召来旁人的耻笑。
  “恒轩,你怎么也被抓起来了,赤溟不是亲自去通知了吗?”
  归庄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一个惊隐诗社的熟识,平日里因为志趣不符所以很少有话说,此间却是满眼的关切,竟直接将他的话语堵在了嗓子眼里好一会儿。
  “我还有要事,谁知道在路上……”
  说到这里,归庄突然拉了那人一把,压低了声音向他问道:“除了你我二人,还有其他人被抓吗?”
  听到这话,那人先是一愣,随即便向归庄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是很清楚,但被关进这座大牢里的他却没有看到一个惊隐诗社的成员。
  有了这个答案,归庄的心安下了些许。但他也知道,此人对钱谦益乃是很多东南抗清人士幕后的支持者和组织者一事并不知晓,只得不断的问询,旁敲侧击。所幸的是,此人知道的被抓获的闻人中,并没有钱谦益这位东南文宗领袖,归庄才算是彻底安下了心来。
  “还好,牧翁没有暴露。”
  安下心的归庄只觉得这个人登时就被疲乏感淹没,昏昏沉沉的就在铺着茅草的地面上睡着,直到第二天再度上堂时才衙役弄醒过来,而他即将要面对的则更是新一轮的刑罚……
  江南官员在大肆抓捕东南抗清人士的同时,也根据罪名对这些抗清人士的家产进行抄没。这些家产不少被各级官吏私吞了下来,而其中的大部分则运到了南京充当济尔哈朗大军的粮饷。
  如此分润,各地官吏受益良多,很快就变得乐此不疲了起来。接下来,南京一战中前去求见郑成功的是通海,劝说地方官府、绿营反正的是通海,往日里有过反抗满清民族压迫的是通海,抗拒官府行政或者是抗税的也是通海,口头上或是在文字中表示过对满清不满的更是通海,甚至到了后来,就连与各地官吏有仇怨或是矛盾的也被诬陷为通海……
  通海案开始演变为各地官吏拉着济尔哈朗和马国柱的虎皮,通过构陷等形式借以发家致富的运动,有了这个能动力,登时就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而对于这些将广大东南士绅彻底逼到满清对立面的行为,济尔哈朗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在将数额巨大的财货沿着运河北送的同时,这位和硕郑亲王也用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为心怀忐忑的马国柱阐述了其中的道理所在。
  “民心?我大清乃是汉人眼里的蛮夷之邦,剃发易服,从来就没有过什么民心。能够有如今气象,靠的无非是八旗军的威慑力和一次又一次的屠杀。汉人害怕了,大清的江山才能稳固,而本王今天在做的就是加强从征大军的战斗力。只要能够打赢浙匪,再多士绅造反这江南也还是大清的,可若是打不赢,这个烂摊子也是陈文去收拾,你废那么多心思干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