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470

  有了这话,江南官府于通海案的热情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东南的士绅也不是想捏就能彻底捏死的。除了大批大批的向江浙明军占领区逃亡,他们更是在山区、湖泊、岛屿等地大肆聚众,组织义军反清。
  一时间,满清控制的这七府一州之地处处烽火,其中像是平源那样的小股抗清义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人员、物资补充,对满清的地方统治很快就爆发出了远胜于从前的破坏力。
  “还是得请会稽郡王出兵,咱们这样撑不了多久的。”
  刚刚杀了几个下乡催科的小吏和衙役,比起身边这些志得意满,仿佛明天就能收复南京的士绅,平原好歹也在刀尖上游走了几年,基本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这世上,墙头草永远是最多的,别看现在大批士绅投身抗清,但是绝大多数人却还是在做顺民,就像当年满清下达剃发令时一样。比起满清,人力物力上他们差距实在过大,现在偷袭些小吏、衙役,等正规军一来弄不好就会立刻玩完,就算一时不死,早晚会被耗死的。为今之计,只有将那只浙东猛虎请来,才能弄死济尔哈朗和马国柱这两个畜生,没有别的办法。
  能够看到这一点的不只有平源,大批的士绅逃亡江浙明军占领区,除了在地方上唱和,更是少不了要亲赴金华府的会稽郡王府,请陈文出兵为他们伸张正义,解江南士绅以倒悬之苦。
  这是应有之义,如今即便是个傻子也看得出来,能够解此危局的唯有他们此前脱口大骂的阉党余孽、无耻之徒、粗鄙武夫、乱臣贼子。甚至用一些书呆子的话说,会稽郡王不出,奈苍生何!
  ……
  吴炎离开了归家,很快就进入了松江府的地界,那里有明军驻扎,虽然南塘营退到了嘉兴府和杭州府交接,但是江浙明军的威慑力摆在这里了,苏州的满清官吏说什么也是不敢到这里抓人的。
  但是进入松江府的当日,他就得到了归庄被捕的消息,噩耗入耳,吴炎却连叹息都顾不上,连夜向金华赶去,因为陈忱和顾炎武都在那里,如今一个在会稽郡王府宣教司做事,另一个则已经加入了那个被江南士绅诬蔑为白莲、闻香的华夏复兴会,只有让他们尽快去向陈文进言,归庄才有机会活下来。
  坐在马车上日夜兼程,好容易赶到了金华府,吴炎按照此前顾炎武留给归庄的地址找到了正在家中会客的顾宁人。
  “宁人,恒轩被鞑子抓了,被鞑子抓起来了……”
  归奇顾怪,不只是说二人的文风,更是二人之间的交情莫逆。归庄被清军抓获,对顾炎武而言绝对是一个晴天霹雳,登时就让他呆立在了原地。
  接下来,吴炎将他得到消息后通知熟识,亲往昆山去劝说归庄,以及归庄对他说的那些话一字不落的转述给了顾炎武。
  归庄曾经让吴炎转告顾炎武,千万不要回千灯镇老家,他的家仆陆恩背主,已经与觊觎顾家家产的叶方恒勾结一事,在历史上正是发生在这一年,顾炎武因此入狱,还是归庄求了钱谦益才将他救出来的。现在顾炎武由于始终在金华与吕留良等人砥砺学问,宣传抗清思想而没有回家,当年叶方恒给他按上的通海罪名也变成了通浙,但却无法将其抓获,倒是归庄却被关进了大牢。
  “快,咱们走,去会稽郡王府。”
  顾炎武拉上吴炎就走,他家中的客人却并非是江南人士,只是在邸报上看过他的文章,专程前来拜访的江西士绅,眼见着顾炎武已经顾不上他了,只得留书告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江南士绅当初在背后怎么骂陈文的,他可是很听过不少。况且这最近的几个月,浙江、江西的邸报都在发文章骂孙可望,从软禁天子到逼走李定国再到这一次陈文出兵杭州期间在袁州府的武装对峙,怎么看都像是要进军湖广,迎奉天子,谁知道陈文愿不愿意去管江南士绅的死活。
  顾炎武匆匆赶往会稽郡王府,但是陈文却并不在王府,而是在军工司的一处工坊里,与一个叫做王孚的徽州商人面谈。
  “原料有各地的屯田,尤其是浙江的屯田很多都可以改种,货品生产出来也不愁销路,泰西、日本、朝鲜、琉球,哪边都会高价收购,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剩下的事情,就看王先生的了,本王只想当个甩手掌柜的。”
  扶持工业,这是陈文的既定计划,现在水利工坊已经成了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各种固定型号的机械,无论是水力机械,还是风力、人力、畜力的机械,生产速度远胜于手工打造。只要陈文想,浙江用不了几年就可以盖满工坊,生产出来的货品也会利用欧洲海商和中国海商的渠道走向全世界。
  “大王日理万机,小人能为大王分忧乃是小人的福气。”
  打着陈文的虎皮将徽州完好无损的送到江浙明军手中,王孚不仅获得了陈文的背书,更是进入到了扶持名单中的最前列,甚至比他此前一度视为偶像的衢州朱家老先生都要靠前。王孚将这一切理解为“国朝重军功”的延续,所以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奖赏。
  “王先生现在就可以选址,修建工坊,需要的机械很快就可以就位,你是第一批。”
  随着通海案起,江南士绅大批南下,在带动了浙江消费,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的同时,也将空谈成风的习气重新带到了这片土地。
  每天都会有请愿的读书人,他们一致要求陈文立刻帅军北上,将满清赶出江南,以解江南百姓之苦。一个个口号喊的山响,甚至就连主动襄赞军需的都大有人在,而且数额还都不少,这可是陈文好几年没有享受过的待遇了。
  回到王府,陈文都来不及回去看媳妇闺女就见到了已经急得满头大汗的顾炎武,很有礼貌的听完了吴炎的经历,但陈文给不了他们任何时间,因为这话一说出,立刻就会传遍浙江和江南,济尔哈朗坐在行辕就能得到了出兵的时间。没办法,这就是士绅。
  回到家中,女儿还在睡午觉,陈文吃了口点心就回到书房,争取在晚饭之前再处理一些公务出来。
  书房中,下人是不允许进入其中的,只有周岳颖在书桌旁素手研磨、红袖添香。直到良久之后,晚饭的时辰到了,陈文的公务也告一段落,她才握住了陈文的双手。
  “夫君,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尽皆就位,是时候出兵了。”
  “确实如娘子所言,是时候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北望(一)
  六月息兵至今,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江浙明军始终在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出击做准备。
  不同于济尔哈朗的那种非常规手法,陈文一向是稳扎稳打,此番亦是如此。
  经过了永历八年夏秋两税的免除,江西民生迅速的得以恢复,只是战争的巨大创伤却并非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愈合的,再加上人心受贪念的驱使,以及一些反对力量的存在,今年的夏税征收形势严峻非常。
  对此,整个江西布政使司早已绷紧了神经,而对于那些有可能组织抗税的反对力量,监察司也没有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除此之外,今年的收复杭、嘉、湖、徽、松五府以及乔司镇大捷的消息,宣教司也会进行广泛宣传,邸报、戏剧、评话等形式全面展开。
  利用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威慑内部潜在的对手,这是江浙明军的惯用套路。称不上无往不利,但陈文对外敌的残忍以及江浙明军如今的大好形势,也无形的将一些反对者变成了中间派,哪怕只是因为不敢。
  有了这些举措,再加上卫所和王府势力被陈文连根拔起,士绅的力量也空前弱小的现状,尤其是江西刚刚进入到恢复的节奏,以及浮粮免除政策的实行,江西一省的税收在八月就基本上收缴完毕了,拖欠现象可谓是少之又少。
  江西如此,南赣亦是如此,而浙江则是老占领区,各项行政早已上了轨道。至于新近收复的区域,则按例进行了免税。唯一让陈文感到无语的是,这五个府的士绅百姓纷纷向当地官府要求,免税要依照去年的江西那般执行,对于只免除本年夏税,秋税正常收取表示了极大的不理解。
  不理解归不理解,江西的情况和新近收复的五个府完全不同,陈文也不会因为他们不理解就不收税了。如果真是那样,东林党就一定会跳出来,蹬鼻子上脸来继续充当税金小偷。
  税收到位,军队的扩编在也进行当中。按照就有制度,战兵营优先补充各地驻军中挑选出来的老兵,再由新兵去补充各地驻军。这一次的扩编规模较小,无需用新兵补充缺额,训练时间上要更快一些,只是磨合尚在进行,具体能够形成多少战斗力还很难说。
  经过了几个月的调动和补充,如今的江浙明军麾下除去各府县的驻军外,拥有包括豫章、庐陵、丹阳、永嘉、金华以及新近组建起来的四明、大兰等七个师以及几个扼守要地的战兵营,陆军总兵力已经突破了十二万!
  水师方面,浙江内河水师、浙江沿海巡航水师、江西鄱阳湖水师以及由钱应魁所部的苏松义军改编而成的江南内河水师四部尽皆齐装满员。至于进一步的扩充和调整,陈文已经有了计划,但现在却还远远不是时候。
  军队规模不小,武器装备已经彻底补全,但是如今的江浙明军已经收复了浙江和江西两个完整的省,另外还有江南的徽州、松江,福建的汀州、建昌和邵武以及广东的南雄。占地面积过大,而且不少都是士绅势力雄厚的所在,更要命的是周边强敌与敌我不明的势力过多,直接导致了兵力分散的问题。
  “根据情报显示,随虏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南下之虏师计满洲、蒙古八旗各六千,汉军八旗八千,北方抽调的绿营三万,总兵力达五万大军。”
  五万!
  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了江浙明军陆军总兵力的一半,况且这还只是南下的清军,江南本地的清军也有不少,光是苏松地区就不下一万大军。相对而言,陈文能够抽调的部队却要相形见绌不少。
  “根据军情司的情报显示,我军一旦北上,除了当面的鞑子,还需要同时面对虏西南经略衙门、虏浙闽总督衙门下属的福建虏师残部、西南王师的孙可望所部以及广东、福建的尚可喜、耿继茂以及郝尚久所部。”
  “一旦我军出兵江南,范文程一定会兴师东进,水路并用;刘清泰按理说亦是如此,不过根据军情司的报告,刘清泰所部军粮匮乏,士气低落,暂且不存在威胁。”
  说罢了清军,负责的参谋军官指着墙上的地图继续讲解道:“上次出兵,西贼孙可望在袁州府进行挑衅,为我军驱逐,此番前来骚扰的可能性在八成左右;尚、耿、郝三部,耿继茂和郝尚久暂且比较安分,但尚可喜却依旧打着虏平南王府的旗号,拒接反正,其子在广州挡住了西宁王的东进的道路,唯有此人具备向我军发动袭击的能力。”
  “为应对各方面威胁,我司计划于江西九江府到南昌府预留丹阳师来配合地方驻军迎战湖广北部的虏师,于江西袁州府为中心的赣西预留豫章师来配合地方驻军迎战西贼孙可望所部的挑衅,于南赣预留庐陵师来配合地方驻军预防尚可喜所部虏师的袭击。”
  这个计划,与陈文在时的准备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将当时计划进军南京上游府县的丹阳师的兵锋所指改向了西面的湖广北部地区。这样既可以确保江西北部的安全,又可以以湖口为中心拦截长江中游援兵,还可以分担豫章师的压力,可谓是一举三得。
  “本将有个疑问,烦请参谋司解答。”
  “请说。”
  “丹阳师面向湖广,那么江南的池州、太平、宁国等府就势必要暂缓攻势,是否会造成我军主力在侧翼的军事压力?”
  此战已经是明清决定长江以南乃至淮南都去谁属的大决战,双方光是战兵加以就不下十万。清军舰船虽少,但骑兵众多,明军侧翼顺长江而下乃是占有了水力的便利条件,可是丹阳师无法出击的话,以营为单位的战兵营孤身进军,很可能会遭到优势清军的围攻,弄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体的战局。
  “这个问题本帅替参谋司回答,池州、太平和宁国方向的虏师,根据情报显示有三个总兵的编制,将近万人。这支敌军确实是一个威胁,但这三支虏师皆是江南本地组建的,战斗力只怕连我军的地方驻军都比不过,此番不用理会。若是他们敢来送死,那就分出部分兵马送他们回家。”
  “那么池州、太平等府县该当如何?”
  “收复南京后,传檄而定即可,无需分别进攻。还有别的问题吗?”
  “没有了。”
  陈文环顾一周,在场的军官皆无异议,他便示意参谋司负责讲解的军官继续。
  “根据情报,我司按照大帅的指使制定了作战计划如下:此番攻势以收复南京、在江南击败虏师主力为目的,计划出动永嘉、金华、四明、大兰等四个师以及包括飞熊、羽蛇等两个骑乘步兵营在内的近五万大军……”
  这是主力部队,另外还有水师配合行动,各部也进入到防御状态,以应对其他势力的干涉。
  军议完毕,陈文便回到了家中。小丫头已经快一岁了,此刻正在院子里学走路,眼见着陈文回来,小丫头呀呀的向陈文张开了稚嫩的双臂,笨拙的向他走了过来。
  “爹爹。”
  那个不负责喂奶的奶娘紧随其后,双手虚扶着以防摔倒。陈文听到了这声呼唤,大步流星的冲了过去,一把就将小丫头抱了起来,高高举起。
  身体离地超过两米,小丫头却毫无惧色,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陈文将她举在空中转了几圈才笑着放了下来,倒是自周岳颖以下,奶娘、侍女和老妈子们却一看就是揪着不小的担心,唯恐这么危险的动作会伤到孩子。
  陈文的这个闺女胆子很大,用吴登科的媳妇话说,有将门虎女的风范。陈文不在乎什么虎不虎女的,难道还真的让闺女学杨门女将那般上阵吗?
  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满清这个华夏最大的敌人,他更是希望仅仅以一代人的牺牲就可以将其终结,而这一天也越来越近了,此番进攻南京就将会是一个里程碑。
  数日后,军需粮草准备完毕,永嘉、金华和四明这三个师以及飞熊、羽蛇这两个骑乘步兵营也已经就位,江浙士绅商贾,尤其是江南南逃的士绅们也捐献了大批的财货以壮军威,陈文决定在这个十月的第一天自金华府启程北上。
  城南的婺江码头上,始终在金华训练的大兰师正在按部就班的登船,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因为这上万的大军以及大量的武器、甲胄和火炮、战马而出现丝毫的混乱。
  这个师下属的四个营全部都是新近组建的,仅仅从江西的那三个师抽调了少数部队进行增强。其番号的命名,看上去也是比较省事,三个战兵营分别是中营、左营和右营,骑兵营则命名为平冈。但如果联想起四明师的那几个营头——南塘营、前营、后营及骑兵营新昌的话,却分明是当年的大兰山明军、平冈明军以及天台山明军浮现于今!
  永历四年,陈文起于大兰山,在天台山和金华府也多有平冈和天台山的明军加入,这两个师的番号和命名是他对历史的纪念,而他也坚信着,这些背负着历史使命的军队终将终结满清在江南的统治。
  “大军北上,当一举扫清江南胡腥,江南抗清义士们的损失本王也将会以善后大借款的形式来进行补偿,还请诸君静候佳音。”
  “王师必胜!会稽郡王公侯万代!”
  “王师必胜!会稽郡王公侯万代!”
  “王师必胜!会稽郡王公侯万代!”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