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470

  “潼关已经丢了,逃出来的一个守军军官说是鞑子用了一种短粗的火炮,轰开了城墙。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臼炮。”
  “看来新军比咱们想象中的花样要多,十有八九是刘成那个叛徒的手笔。”
  “不管是谁的手笔,鞑子现在已经不同于当年了,这次必须看清楚了。不光是新军,吴三桂的部队也要看清楚了。毕竟,现在咱们也无法判断出到底哪家更厉害一些。”
  “是啊,这次怕是少不了要冒些风险。”
  山神庙中窃窃私语过后,这几大位就再度分开,各自按着计划去做准备。行脚商人是陕西本地人,在渭南是有关系的,透过这些关系,他很快就确认了吴三桂大军进驻渭南县的实情。得知了如此部署的原委之后,他便回返到了山神庙,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与此同时,有了屠城的震慑,外加上重兵云集的潼关也没能守住,华阴县的守军在得到消息后转而向渭南方向逃亡,华阴县不战而下,新军大军便暂且驻扎于此。
  华阴县位于华山以北,新军到了这里就算是进入到了关中平原,向西到西安,除了一些河流以外就再无地利屏障了。此间与吴三桂大军驻扎的渭南县,相隔不过百多里地而已,吴三桂抵达渭南的同时,新军也已经拿下了华阴,双方就干脆在这百里间的距离展开了对峙,一边派出骑兵骚扰对方,一边则继续等待后续部队的跟进。说到底,这场仗,哪一边也输不起,因为输了就将会是万劫不复。
  “显亲王,卢崇峻那个奴才什么时候能到?”
  新军首战告捷,济度在满清朝中的权位又更甚,还是此番进军陕西平叛的主帅,富绶是显亲王兼督领后续部队的副帅身份,但是在济度面前也不敢造次。
  济度口中的那个卢崇峻,乃是汉军镶黄旗旗人,现任的宣大总督。此番的后续部队之中,富绶的五千八旗军,此外就是山西绿营中的督标和抚标的人马,加一起也有两万六千出头的战兵。比之吴三桂,是处于劣势的,但是仓促之间清廷却也只能暂且调集这些部队,毕竟还是要确保能够对各地保持威慑力量的。
  “不出意外,明天督标的先锋就能赶到。”
  “很好。”
  济度点了点头,向在场的鳌拜、刘成以及富绶等人指着地图言道:“根据细作回报,吴三桂那厮除了西安的留守部队以外,已经是尽起大军而来。他手里的那十个名为忠勇、义勇的营头,就是此前在西安击败傅喀禅那奴才的精锐。据刘会办根据溃兵的报告确定,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正是洪承畴那奴才当年编练的东南经标的翻版。”
  东南经标,这支编练以来仅仅进行了一次广信府会战就被江浙明军彻底除名的部队,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事实上,若非是刘成在乾清宫的慷慨陈词,在场的权贵们也根本意识不到这支军队曾经一度处于胜利的边缘。
  江浙明军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如今江浙明军集团也是最有可能掀翻满清的汉地势力,新军从建立伊始就是以江浙明军作为假想敌存在,此番吴三桂竟然使用的是西班牙方阵,在场的众将也是无不动容。
  “刘会办,本王爷记得,你当年说过,西班牙方阵是有命门的。”
  “回王爷的话,奴才以为,西班牙方阵并非不可战胜。这方面,浙匪有浙匪的办法,咱们新军一样有咱们新军的办法。”
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优胜劣汰(中)
  满清的新军,如今仅此一支,总兵力在一万七千之众,但是其中的步兵却也只有一万零八百,另有五千骑兵和诸如军官、旗鼓手、传令兵、军官们的亲兵等单位存在。比之吴三桂,二十个营,高达两万之巨的西班牙方阵,而且还仅仅是步兵,兵力上实在处于劣势。
  刘成有此信心,济度和鳌拜还好,富绶就要差上许多。他是这几天才赶到的,听闻了潼关一战的战况,以及潼关守军的战法,对于新军的战斗力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却也远远没有乐观到能够以一敌二而击败西班牙方阵的地步。
  富绶将信将疑,可济度是平叛军的主帅,鳌拜和刘成都是顺治的亲信,他一个统领五千八旗军外加四千绿营兵的副帅在没有万全把握的情况下也不敢下什么断言。说到底,论军事经验,莫说是这三大位了,就算是如今统领陕北偏师的屯齐,也要比他丰富太多。
  “郑亲王,朝廷经不起任何一次败仗了,还当仔细筹划方可出兵与逆贼吴三桂决战。”
  “显亲王这是老成谋国之见,道理是对的,只是现在的情势,还是尽早解决掉吴三桂,才能为朝廷争取更多的时间出来啊。”
  鳌拜此言一出,引来的却只有叹息,当年的那个有着席卷天下之势的满清已经不复存在了,地盘上还有半个中国,但却也不过是在北方苟延残喘,否则就以着吴三桂的性子,也不会这么急匆匆的跳出来,想要火中取栗。
  现在,所有的地方势力,无论是漠北、漠南乃至漠西蒙古的各部,还是汉地各省的绿营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甚至是各级文官,无不是在观望着这一战的胜负。吴三桂若是败了还好,这些地方势力就依旧还是满清的臣子;可若是新军败了,哪怕只是在陕西迁延日久,只怕各地都会烽烟四起,不等陈文北伐满清就先要陷入到万劫不复的绝境之中。
  潼关一战的胜利,并没有使满清转危为安,仅仅是微微的续了一波命而已。想要在陈文北伐前谋求一个安稳的内部环境,首先就要解决掉陕西的叛乱,只有消灭了吴三桂的关宁军集团,才有未来可言。
  济度、刘成等人筹划数日,也等来了那些绿营兵,大军随即沿着渭水西进。百里的距离,不过是数日而已,新军抵近华州,吴三桂那边在渭南却还没有彻底就位,守军无力抵抗便放弃了此地。
  华州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关,历为关中军事重地。吴三桂放弃了华州,既是为了更好的就近遮蔽西安,也摆明了是要与新军在渭南决战。对此,新军方面也是心知肚明,尤其是陕北那支屯齐的偏师暂时无法打开局面的形势下,他们也必须靠着自身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吴三桂的主力部队。
  双方有了这个默契,游骑就开始了在这几十里地之间更为频繁的爆发冲突,探马这片区域当中,互相试探着对手的实力,也尽可能的搞清楚对方的底细。直到数日之后,吴三桂这边准备完毕,新军那边的山西绿营也控制住了从潼关到这一线的城池,确保了粮道的安全,这两支大军才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渭南县城始建于隋大业九年,此后历朝皆有扩建,明时更是确定了城墙周长七里三百二十四步的范围,如此才有了七里城的说法。
  渭南县城在隆庆年间的那次最大规模的扩建之后,一度为时人称之为是“雄伟险固,屹然关中之巨防也”,其城墙高有三丈,墙基宽四仗,顶宽两丈,并用砖包砌城垛。东门称“望华”、西门称“襟湭”、南门称“抱丰”、北门称“带渭”,有宽为一丈五尺的护城河环绕,角楼、敌台等更是俱全。
  不过,潼关那等险峻坚固的所在都未曾能够守住,吴三桂对于城池攻防上一直是弱项的清军能够在这短暂的一两年内就有了如此的进步,亦是忌惮非常。正因为如此,吴三桂也没有妄图寄希望于依靠守城战来挫败清军的锐气,再行反击取胜。再者说了,一旦进入到巷战阶段,他的西班牙方阵也会变得毫无效用,唯有野战得胜才是胜利之途,别无他法。
  渭南县,顾名思义,即在渭水之南,新军沿着渭水由东向西,缓缓而行,从渭水与南面山区之间的夹缝通过,抵近到城外十里已是豁然开朗。这片区域乃是典型的关中平原,没有地形的险阻,正是大规模会战的好地方。
  新军抵近至此,吴三桂也毫不示弱,在经过了小规模的骑兵试探之后,大军自城内鱼贯而出,很快就摆出了决战的阵型。
  吴三桂方面,两万西班牙方阵是他的核心武力,出于对新军已表现出的战斗力的忌惮,吴三桂没有丝毫保留,这二十个营头在渭南县城以东一字排开;相较之下,新军这边的阵型就要单薄许多,一万的新军方阵,两个镇在中军,两个镇在左翼,另外的一个镇则与部分富绶带来的老式八旗军一起负责大军的右翼。
  双方不约而同的将骑兵放在了阵后作为预备队,总计不下八千的关宁铁骑和陕西义军骑兵,对上的则是五千新军骑兵和两千满蒙八旗的骑兵。
  眼见着清军与其抱着同样的心思,吴三桂看了看自家的西班牙方阵,兵力上的优势毋庸置疑,甚至就连射手的比例也远高于对手,就算是新军的战法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但是对于胜利,他却还是满怀着信心,一如决定起兵反清的那时。
  三里之外,身在济度的帅旗之下,刘成哪怕是会办大臣的身份也没有权利去独立指挥作战。因为新军五镇,每一镇的总兵官都是满洲八旗的梅勒章京,他一个汉军旗的梅勒章京在满清的传统上是没有资格指挥新军作战的。
  此时此刻,作为济度的副手,他也充当着江浙明军意义上的那种参谋官的任务,细细筹划,拾遗补缺才是他的任务所在。
  从吴三桂开始列阵伊始,刘成便注意到了这支西班牙方阵的不同之处。他以前看过档案,也与胡全才、李本深等人了解过,洪承畴编练的西班牙方阵的火铳手、长矛手的比例是一比一,与江浙明军无二,但是吴三桂的这支军队,射手比例要高上很多,就是这射手之中多是步弓手,而非火铳手,才显得更为奇怪。
  “王爷,逆贼看来是凑不出那么多鸟铳。”
  “哼。”听到这话,透过望远镜遥望着远处的济度也是冷冷一哼,随即与刘成说道:“朝廷这两年编练新军,武备上都是颇为费力,就凭吴三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谅他也凑不出那么多火铳出来。只是……”
  说到这里,济度却显得有些犹豫。眼见于此,刘成自是明白济度所想。新军步兵只有一万零八百,三分之二是火铳手,也就只有七千两百人,而吴三桂那边,两万大军,根据他们的观察以及探马的回报,火铳和步弓加一起,怎么看怎么像是得有四分之三的士卒是射手,那可就是足足一万五千的射手,两倍有余,差距实在良多。
  “王爷,还请对新军有足够的信心,咱们是朝廷的王师,吴三桂则是叛贼,以正讨逆,自可无往而不利。”
  刘成此言既出,济度也是不由得点了点头。并非是什么以正讨逆,他是不信这一套的,出身决定如此,但是对于新军,他这个总办大臣哪怕只是统管全局,于实务上的了解程度远逊于鳌拜和刘成这两个奴才,但却也还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
  “不用跟吴三桂废话了,全军出击,一举荡平叛军。”
  “奴才遵命。”
  吴三桂在檄文中讲的明白,清军这边也都是八旗军,双方没有那些什么劝降的废话,遭遇过后只待稍作休整便向对方展开了攻击。
  身在渭南,吴三桂没有那么漫长的粮道,也有的是与清军耗下去的时间,大军在渭南城东列阵,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着新军来攻。
  对于吴三桂的心思,济度、鳌拜和刘成等人尽皆明了,济度的帅旗摆动,左翼的鳌拜,右翼的富绶遥相呼应,新军与八旗军齐头并进,以着前后不过六人纵深的单薄战阵向着足足有二十人纵深之厚重的西班牙方阵而去。
  吴三桂的大军不动如山,以着营为单位列阵于前,其厚重的方阵宛如山峦一般,挡在了新军与吴三桂的帅旗之间。
  远远看去,新军列阵而来,吴三桂对于新军的单薄是有着预料的,这都是胡国柱用命换来的经验。
  新军的阵型一如潼关之下的那般,抛开两翼侧面的用以掩护的起步,以营为单位,长矛手在中,火铳手在两侧,只是让吴三桂感到非常之别扭的是,这支新军的每一个镇的四个营头都不是并排列阵前进的,而是一个营在前,三个营在后,尤其在于在前面的那个营头也并非是与其他营头那般,而是长矛手方阵在前,火铳手方阵在后,更是插入到了两个营头之中。
  前面的那个营头凸出了两个方阵的纵深,这让吴三桂看得是份外的不舒服,因为这样一来,炮兵观测距离就会受到影响,而骑兵的正面骚扰也很难在这份交叉火力的攻击下起到太好的效果。
  “这刘成不就是陈文手底下一个不得志的小军官吗,哪来的这么多的花样啊?”
  吴三桂不甚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并非是他在京城的探子不用心,而是清廷对新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太过到位了,就连江浙明军军情司的北京站都捞不到太详细的情况,那就更别说是他了。
  眼见着新军列阵向前,吴三桂虽有疑惑,但却也不敢有丝毫的迟疑。新军进入到红夷炮的射程之内,吴三桂便下达了开炮的命令,清军的数量虽少,但是战场上能够尽可能多的在肉搏战之前杀伤对手,进入到肉搏战阶段才能更好的完成突破。
  红夷炮率先开火,巨大的轰鸣声接二连三的响起,炮弹在天空中划过了一道道的抛物线,以着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反应的速度轰在新军的阵前,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黄土泥沙。
  第一炮过后,红夷炮开始复位、清渣,以便于重新装填。这是需要时间的,而新军这边在炮弹轰击地面的巨大震动之中却没有丝毫的触动,依旧是以着训练时的速度结阵向前,仿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一般。
  新军继续前进,吴三桂这边却还要等待红夷炮的装填,哑火了几分钟的功夫,新军与关宁军的西班牙方阵之间也是愈加的近了,只是到了这个距离,关宁军的其他攻击手段却还是远远触及不到。
  “本王就不信了,他们就真的不怕。”
  第二轮射击响起,炮弹呼啸而去,大多不是轰在了阵前,就是落在了阵后,前凸的营头影响到了炮兵的观测,但却也有几枚炮弹却是结结实实的轰进了新军的战阵之中。
  炮弹所到之处,瞬间就是一片的人仰马翻,笔直而立的长矛丛林被这天火流星般的存在砸出了凹陷,排列整齐的火铳方阵更是如此。火炮这种武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绝非是人力所能够抵挡得了的,甚至莫说是人力,就算是最为巨大的陆上生物大象又能如何。
  然而,新军遭逢炮击,以人体之躯固然不能抵挡这份威力,但是新军的战阵却宛如是一个软体怪兽那般,只是稍加蠕动,随着后排的士卒补上队列,战阵就重新恢复到原本的那般刀削斧劈,至少从关宁军这边看去依旧是炮击前的那般。
  新军挑选的都是留守京城的八旗军中的精锐,皆是身经百战的老卒,更远的不提了,一年多以前也曾在山东围剿过于七义军。再加上长达一年多将近两年的训练期,更是备受顺治的厚望,自是不同寻常,甚至已经有了几分江浙明军的气象。
  大军继续向前,越过了稀疏且间断过久的红夷炮的炮击,小口径的铜熕在射程上虽不占优,但胜在数量更多,炮击的频率更为密集,打在新军的战阵之中也总算是有了些许的反应。
  然而,面对炮击,新军依旧在缓缓前进。直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前凸的那个营头不变,后排的三个营头的长矛手方阵停止前进,火铳手方阵上前,以着无论是老八旗军还是关宁军都无法想象的速度完成了阵型的转换。软体怪兽仅仅是再度蠕动了一番就将长矛的尖刺收起,露出了喷射火星的獠牙,直指着吴三桂的西班牙方阵。
第七十三章
渭水之南,优胜劣汰(下)
  阵型转换速度,这与军队对阵法的熟练程度,军官士卒乃至是各部队之间的磨合程度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与军队的精锐程度有着极大的关联。
  吴三桂风闻,江浙明军的阵型转换速度之快,当年在四明山就给过浙江提标一记沉重的闷棍,鸳鸯阵从大三才阵到小三才阵,兵种配合无间,到了后来更是在多次与清军交锋之中临阵变换阵型,加速了清军的崩溃。
  新军如此,吴三桂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的这二十个营,即便是早前编练的那十个营头在阵型转速度上也没办法与这支新军相比。双方在训练时间上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在他能够指望的就是军队的兵力差距以及战法的不同。可是此刻看去,他这二十个西班牙方阵,拥有着不下一万五千射手,看上去却好像还不如对面的那七千两百个火铳手来得更多!
  新军完成了阵型的转换,五个镇,二十个营头,抛开前凸的营头,足足十五个营的火铳手,五千七百六十支鲁密铳,分三排列阵于前,后两排还手持着火铳站在那里,而第一排则齐刷刷的将火铳指向了吴三桂的西班牙方阵。
  “放!”
  身披清军制式棉甲的军官的腰刀猛的一个下劈,直指远处的关宁军方阵。扳机扣动,铳口喷射着硝烟和火星,伴随着后坐力,如雨幕般的射击转瞬间就覆盖了关宁的西班牙方阵。
  转瞬之间,百步之外那砰砰的爆响便化作了此起彼伏的哀嚎声,鲁密铳不足以贯穿,所以伤亡也都是在最前面的那两排。眼见着前排受创,各营的军官连忙组织后排的士卒补充上去。一如新军那般,软体怪兽只是稍微蠕动了一番就重新恢复了阵型了完整,而且看上去这厚重的方阵所受到的影响更可谓是微乎其微,甚至是肉眼所不可及的。
  但是,第一排射击完毕,十几秒的时间而已,第二排的射击响起,吴三桂的西班牙方阵刚刚重整了阵型,却再一次遭到了新军齐射的创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