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470

  “这是苏州去年的样式,现在南北交流断绝,还是那些走私的海商送来的。为夫的一个好友在天津卫城做事,见了不错,便托人送了过来。”
  说着,刘成便将步摇拿在手中,亲自插在了孔四贞的头发上。随即,刘成身子倒退,只见那步摇的玉制花朵上一只用金、银和各色宝石打造的蝴蝶随着孔四贞坐正了身子,翅膀上下摆动,仿佛是要飞起来一般。
  “现在看来,却还是这物事衬托了格格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刘成先是亲手配了步摇,继而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孔四贞也登时便羞红了脸,一副予取予求的俏模样更是让刘成狠狠的咽了口唾沫。
  “格格,天色不早了,咱们该休息了。”
  “额驸就吃了这些,不饿吗?”
  “有格格的秀色,为夫已经饱了。”
  说到这里,刘成趁势牵起了孔四贞的手,拉着她便往后宅的卧室走去。然而,刚刚走到门口,一个成亲时从宫里派来的老嬷嬷却站在了门前,颇有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架势。
  “老子睡自家婆娘,还要事先买通管家婆子,这都是什么规矩。”
  话虽如此,但刘成也是知道规矩,没等那个嬷嬷说话,便走上前去,从身上掏了块不轻的银锭出来,那嬷嬷才喜笑颜开的让开了去路,并且以着奉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第二天一早,舒展了筋骨的刘成便反回了武卫右军的大营,继续训练军队。而久别胜新婚,已然是一副神采奕奕的孔四贞却在送走了刘成后便直接进了宫,到慈宁宫拜见她的义母孝庄皇太后。
  “如何?”
  宫女、太监们已经退下,身边就剩下个苏麻喇姑,孝庄握着孔四贞的手,便张口问到。而孔四贞这边,也显然是很清楚孝庄要问的到底是什么,想也不想的便做出了回答。
  “女儿弄死了那两个贱婢,按照皇额娘教的说给了额驸,额驸有些不太满意,但也……”
  孔四贞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孝庄听过之后,也是不住点头,与孔四贞攀谈了起来。直到良久之后,用过了午饭,孔四贞才告退回府,而孝庄这边,却迎来了另一个客人,确切的说是这座紫禁城的主人。
  “皇额娘,如何?”
  顺治有此一问,孝庄也是早有准备,直接将孔四贞的说辞复述了一番,同时添加了一些她的理解,倒也让顺治听得长舒了一口大气。
  “表现却也还算正常,他宠着朕的那位义妹,也是情理之中。不过,他对陈逆的评价,却远比其他人要来得中肯。”
  “是啊,他的身上,陈逆的印记太过深刻,确实是不得不防啊。”
  话虽如此,但对于汉人,尤其是那些掌握到实权的汉人,又有哪个是不被他们防范的。奈何,刘成这个例子比较特殊,特殊之处与当年的洪承畴是有上一笔的,既要用其才,又要防着他把满清一起算计进去,实在是一个战战兢兢。
  只不过,无论是他们这对母子,还是孔四贞,亦或是其他权贵,对于陈文的名字仿佛都有着一种特殊的忌惮,提到陈文的时候往往只是用陈逆代替,只有刘成还会在不经意间对于这两个字直言不讳。
  “现在有了张大元和王辅臣,再有了昨夜的这些,朕也算是稍稍放下了些心。既然如此,就让刘成和瓜尔佳·穆里玛这两个奴才带着武卫右军前出吧。”
  顺治下定决心,很快圣旨也送到了武卫右军的大营。按照圣旨上所说的那般,江浙明军突袭旅顺,对大沽口产生威胁,为确保天津机械制造总局的安全,清廷需要一支新军前出到天津卫城与大沽口之间协防,而这支新军就是武卫右军。
  “奴才遵旨。”
  接了圣旨,武卫右军便开始了移军的准备工作。当然,他们是新军,军营建造什么的还用不着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启程出发,到了新的大营所在,自有天津卫的官府准备妥当,而他们的大营所在,左近也是有大片明朝建立的旧卫所军屯的,那些军户更是不要钱的免费劳力。
  然而,圣旨下达,大营里的不满却还是不可避免的。武卫右军前出天津卫,在那里建造满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相比着京城,这时候的天津卫城其繁华自不能与帝都相较,还不是清末时的那座中国北方最为重要的港口,心理上的落差实在不小。
  “这也未必是坏事,到了天津卫那边,总不会比在京城管得还严吧,到时候欺负欺负那些民户、军户什么的,还不容易。”
  “我看未必,这新军首重军纪,咱们的这位额驸还是南边的那个魔头手下出来的,更是不可理喻。”
  “哎,真特么的,早知道就多花些银子,到别的新军,也不至受这个下贱奴才的布勒。”
  相较营中的各处心思,刘成面上不显,但心中却是激荡万分。此前他在大殿上,临到最后提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圣旨中提到的江浙明军水师有可能对大沽口造成威胁的事情。
  假设就只有旅顺的这么一支明军,那也就罢了,可是现在制海权清廷没有实力拿到手,万一陈文玩把阴的,绕过淮北和山东经海路直插京城,其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可是天津机械制造总局对如今的清廷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万一江浙明军派船进入海河,突袭天津卫城,甚至连占领都不需要,只要把厂区付之一炬,新军的武器、甲胄就再没了地方可以制造。
  这些年打下来,普通的清军已经被证明不是江浙明军的对手,唯有新军才有可能战而胜之。既然如此,派一支新军前出,那就成了必然,只是这个人选,其他人或许还避之不及,但刘成却是想要极力争取——因为唯有独领一军,他才有将这支新军私有化的可能,否则一直在京城里呆着,一直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也只能做一只连婆娘都瞧不起的狗汉奸。
  “孔四贞这个骚娘们,把她喂饱了还真是管用。有了她在宫里美言,我也不用继续束手束脚下去,至少不用像现在这般。”
  想到这里,刘成的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笑意。而随着他根据圣旨在地图上的找寻,也很快就找到了武卫右军的新驻地所在。
  “小站镇,就从这里开始吧!”
第一百零四章
调整
  小站镇,位于天津南郊地区,后世以优质稻米驰名于世。事实上,小站地区,从宋辽时期就已经开始稻米种植,并非是清末成名时才开始的。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采用江南围田耕作之法,兴建十字围田,不下十八万亩之多,亩产更是达到了水田四五石、旱田一二石的水平。若是遮上地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江南而非是燕京门户的天津。
  由于江南丢失,清廷也尽可能的在此地恢复徐光启、汪应蛟等明末官员创建的十字屯田,奈何天津虽然距离京城不远,但是地方上却也同样有着小规模的抗清义军——顺治五年,天津抗清女英雄张氏自称天启皇后组织天津百姓抗清遭到镇压过后,清廷对天津的关注加大,但抗清义军却依旧在乡间存在,最近的这两年也始终在威胁着小站的屯田。
  正因为如此,自大沽口至卫城,沿着海河溯流而上即可,武卫右军移镇小站,于大沽口、卫城以及葛沽段的海河河道都可以兼顾,同时更可以威慑和剿灭天津本地的抗清义军,称得上是一举多得。
  武卫右军移镇,大营的兴建以及天津满城的前期准备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再加上旅顺失陷未久,明军水师就算是再过骄横,且真的瞄准了天津卫城的机械制造总局,也同样需要时间加固旅顺堡,以确保这枚钉子能够稳稳的插在辽南,移镇却也并非是急于一时。
  江浙明军在旅顺的奇招一出,清廷迫不得已,只得对既定布局进行必要的调整。事实上,直到今天,清廷的控制区依旧比江浙明军要大,奈何地盘大小却并不代表一切,无论是军势、还是经济,江浙明军的实力更加强劲,而作为实力更强的一方,但凡是有个风吹草动,弱势的一方都要战战兢兢的做出最妥善的应对,就像攻守异势之前的浙江那般。
  收复旅顺的消息在第一时间经日本送回到南京,陈文收到消息的时候,清廷关于调整粮道和武卫右军移镇等应对也已经宣告展开。
  没有无线电,陈文对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旅顺根本做不到遥控指挥,而且他也从未有考虑过遥控指挥的事情。
  辽南军务,已经全权交给了提督辽南军务总兵官铅山侯赵迁负责,麾下的两个副将,郑奇负责水师截断粮道,李还乡负责袭扰南四卫,能做多少做多少,陈文也并不急于追加投入。至少,陈文暂时还没有在旅顺集结数万大军,以巨舰大炮直薄大沽口或是突袭山海关的打算。
  奇兵如此,江浙的本土,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取证和审理,大批的苏松常镇士绅、商贾被提刑司衙门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私通虏廷为罪名提审,诸如无锡顾家、高家,苏州王家那样的主谋家族被连根拔起,陈文更是对那些参与走私的商贾进行了一轮血洗,便是从犯也是从斩首到打板子再到罚银走了一轮。
  当然,罚银也是要用银元缴纳的,提刑司衙门的官吏的俸禄都已经改成了银元,自然也更加不能容忍那些罪犯用银锭来缴纳罚款了。
  这一场经济战打下来,陈文利用全新的战法打击了地方上的“反动势力”,扩充了自身的实力,更是向整个中国,乃至是周边的地区秀了一把经济实力上的肌肉。
  当然,苏州的经济在年前也受到的巨大创伤,产业链中的资金基础出现大面积的真空,大批的工坊和商铺被查封,过了年就要找不到工作的“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了苏州百姓在拜年时常常会提到的问题。
  但是没等到正月十五,整个问题也就不再有人去提及了,因为案件被迅速审理,大量的店铺和工坊被官府卖给了新近进入苏州市场的“温和派”士绅以及从浙东赶过来的那些工坊主们,陈文与苏松常镇士绅、商贾们的决战让他们嗅到了资本的血腥味道,几乎是出于本能,这些家伙就像狼一样成群结队的扑过来了,并且于决战的最后阶段在苏松常镇的同年、同窗们的身上狠狠的咬上了一口。
  苏州的经济恢复,还需要时间,不过铲除掉了这些被明廷惯得无法无天,存在的意义只限于扰乱正常的经济发展的毒瘤存在,苏州在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的良性化。
  沉重的打击了以东林党余孽为首的江南士绅,“激进派”士绅遭逢打击,但是江浙明军的官府以及一直以来的支持者中,还有大量的“温和派”士绅的存在,其中更有如钱谦益、黄宗羲这样的人物同样是东林党出身,陈文再度在邸报中表扬了钱谦益等士绅带动亲朋好友协助官府推行新政的事迹。
  至于那些“反动势力”会不会嫉恨水太冷老先生,不光陈文不在乎,就连钱谦益也是不会有丝毫在意的,因为消息灵通的他已经获知了一些事关重大的情报,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重归朝堂,一任内阁首辅大臣也并非不可想象。
  苏州一战,收入高达数千万两白银,大量的物资更是仅仅在士绅、商贾们的库房里转了一圈就被罚回了官府的库房,其中的大部分将会用在正在进行中的扩军、训练以及接下来的北伐之中。当然,那些四川人卖的虎鞭是要例外的,军队不需要这种东西来“提升战斗力”。
  收入颇丰,陈文对媳妇、儿女却是吝啬许多,仅仅是一人送了一件订做的物事而已。相较之下,从永历四年在大兰山上成军以来,陈文第一次直接给军中将士以及齐王府和地方上的官吏用银钱和粮食涨了一回工资。
  “陆军地方驻军及各省内河水师,士卒军饷,钱一两五钱、粮一石,增长到钱三块银元、粮一石半,军官递增;陆军各师、各营以及海军战兵军饷,钱一两五钱、粮一石,增长到钱四块银元、粮两石,军官递增。齐王府及各府县衙门官吏依照官阶、差遣增长俸禄,巡抚……”
  公告已然发出,军中和各地官府的官吏纷纷报之以热烈的响应,毕竟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况且还都是正常的俸禄。
  “这样一来,每年光是军饷就要高达九百万两白银以上,而且这还没算粮食。辅仁,咱们江浙王师的实力强劲,但恢复江南半壁的时间尚短,家底儿还是太薄,这样大手大脚是不是有些,有些……”
  正月里,陈文对各地巡抚一级官员与齐王府各司官员进行了一轮对调服务,包括孙钰、王江等一系列地方大员调回到齐王府任职。作为公认的理财专家,王江还是在路上得知了俸禄增长的消息,已然是既成事实,但是等他赶到齐王府之后,却还是忍不住要向陈文发一发牢骚。
  “长叔,国朝税赋,本是高皇帝为恢复自暴元灭宋到元末大乱的民生凋敝现象,休养生息是那等奇葩税制的核心思想。然则时移世易,依旧长期奉行这样的税率,国家何以养兵。”
  “辅仁,万万不可加税啊,现在江南半壁刚刚恢复,老百姓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陈文话未说完,王江当即便出言打断。明末加三饷,数量不多、比例不大,但却还是逼反了北方的百姓。这些陈文都是知道的,王江也很清楚陈文知道这些,但是一旦提及加税,尤其是现在这个年头,江浙明军不争剿饷、不争练饷,但辽饷依旧存在于税赋之中的时候,再行加税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长叔,让我把话说完嘛。”
  深知王江是一番好意,陈文也是摇头笑了笑才继续刚才的话说道:“某记得,唐时盐税,占税收半数,宋时的盐茶亦是如此,国朝工商业赋税税率极低,是时候改一改了。”
  明朝的工商业税赋,平均算来,与粮税的三十税一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工商业暴利,远胜正税,保持如此低的税赋,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到了明末的时候已经丝毫不逊于南宋,但是明廷却不光是没钱养兵,反倒是还把老百姓给逼反了,也是世所罕见的。
  陈文决定提高工商业税率,这是正理,只是王江对此却是有些犹豫,沉吟了片刻才对陈文说道:“辅仁,我知道你是不怕那些士绅、商贾的,但现在还是以北伐为重,江浙的稳定是第一要务。”
  王江的意思很明确,为了一时的稳定,暂缓税率提高政令的公布和执行,这对陈文也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的,因为不出意外,今年,也就是永历十三年陈文就要起兵北伐的,以着满清如今的实力,能够将其击败的话,也就是一年的功夫,确实不是不能考虑。
  然而,陈文却摇了摇头,这个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联系到如今的情势,以及他想要的那个新时代,这个险也是值得冒上一次的。况且,现在江南士绅刚刚遭逢了沉重的打击,陈文自信也是有这个威望来压服所有反对者的。
  “辅仁你要我回来,就是为了这事情?”
  陈文心意已决,王江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竭力协助。二人共事多年,陈文对王江太过熟悉,不过他此番却并不只是让王江前来主持加税的,至少不仅限于此。
  “长叔,这么说吧,现在地盘大了,齐王府原有的职权已经有些不敷使用了,而且北伐在即,我也不可能一边举兵北伐,一边还要处断各省报上来的政务,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把行政体系进一步整合和调整。这一次叫你回来,便是有一个等同于户部尚书的职务,还要劳烦长叔的大才,为我江浙王师主持财政大计。”
  陈文所言,王江只是能够理解,原本只有浙江和江西两省的时候,一个省由孙钰负责,一个省由他来负责,但是随着占领区的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七个省九个巡抚辖区,大批的高级文官被派遣到各地,他们直接向陈文一人负责,可是这么大的区域,尤其是陈文举兵北伐之后,这样的统治方式就显得有些不敷使用了,必须在南京建立起一套新的班子来统一管理。
  只不过,此前的几年,陈文一直没有这么做,其原因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明廷并没有授予他相应的权利。陈文这个齐王只是负责这几个省的军务,没有权利插手地方行政,至少从名义上是这么回事的。
  “辅仁,你真的想清楚了?”
  “是的。”
  陈文很清楚王江所指,不过他一直等待的时间节点已经快到了,尤其是西南数省的形势,以及满清新军的扩编,更是驱使着他下定决心。
  “那么辅仁准备给我留下的这个官职叫个什么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