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70

  到了约定的时间,陈文便带领着全营来到了位于中军大厅前的大校场。由于中营平日就使用这个大校场,其军营也在校场旁边,所以比陈文所部要早到一些。
  两部抵达后,一个小吏便到中军大厅去请那些上官。很快,在王翊的带领下,一众观战的人等便来到了大校场,先后登上点兵台后便一一落座。
  眼见于此,陈文和那守备便一左一右通过大校场点兵台的两侧台阶也登上了点兵台。二人行过礼后,一个司礼的文官便走上前,捧着一份军令开始大声诵读。
  “奉皇明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使王经略军令,今日为检验中营方守备所部及守备陈文所编练新营之训练成效,特安排两营于大兰山老营大校场进行比武。比试项目有三,其一为骑战、其二为弓箭、火器射击、其三为列阵对抗。双方皆为我大明王师袍泽,需点到为止,不得杀伤对手,此令。”
  “卑职遵命。”行过礼,二人便下了点兵台,去安排本部的出战人员。
  王升站在冯京第身侧,看着陈文的背影脸色复杂。这个一个多月前尚且孤身一人远行千里的读书人,此刻已经几乎和他身份相当了,甚至比他领兵数量还要多。对于这种变化,他感觉颇为不痛快。
  他先前曾经派人寻机会刺杀陈文,可是负责此事的那个军官却回报这厮一直没有离开大兰山范围的意思,后来更是大张旗鼓的成为了大兰山老营的游击将军,还直领一营他才算作罢,毕竟谋杀一个白身的读书人和谋杀一个在职武将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王升很清楚,以大兰山老营的实力,陈文这个现下暂时只有三百余人的营头,随时都可能变成五百、八百或者是一千。而一旦此人得势,按照这时代武人的脾性,绝不可能和自己言归于好,到了战场上,就要随时准备好被这厮算计,这一切都促使着他在此时不断的诅咒陈文和陈文的部下。
  与此同时,坐在王翊身边的冯京第也在关注着陈文,和其他人的不屑不同,冯京第的目光中多了份戒备,若是和冯京第相熟识的人一定可以看出来,那份戒备上次出现在冯京第眼中时还是在几年前和余煌为了赴日乞师的事情对簿于鲁监国面前的事情了。
  望着正在安排出场人员的陈文,王江叹了口,因为骑兵和火器并不好编练,所以最初他是不同意放在比试之中的,因为这样做不公平。可是昨天的事情发生之后,他便没有再行劝说王翊改变计划,眼下只希望陈文不要输得太惨了,毕竟这个年轻人的才华还是很令人期待的,只是这脾气尚且需要再磨一磨才能大用。
  过了一会儿,中营那边已经安排完毕,陈文便和那守备一同回到了点兵台复命,之后便各自站在点兵台靠近各自营兵的一侧,方便维持秩序。
  第一场比试的乃是骑战,中营那个守备的四个亲兵翻身上马,很是在马上表演了一番马术。
  见己方家丁的骑术赢得了台上台下众人的喝彩,中营那个守备不由得面露得色。他领兵三百,吃了一百人的空饷才养了十个亲兵,场上的这四个乃是他的亲兵队中的佼佼者,而领头的那个把总更是他的亲兵队长,绝对称得上武勇过人这四个字。
  与此同时,陈文这一边,两个骑兵队的队长和一个伍长翻身跨上了战马,和对手不同,他们的骑术显得很是生疏,大概能在马上冲锋已经不错了,马术什么的还显得过于奢侈。
  就在众人面露不屑之时,李瑞鑫牵着他那匹乌云踏雪从骑兵队的战马群中与众而出,来到出战的其他三人身边,只见他双手一撑整个身子就仿佛脱离了地心引力一般飞了起来了,一屁股就直接坐到了马鞍上,直到坐上后双脚才去踩马镫,而他胯下的那匹黑马也表现的很是淡定,似乎对于背上突然多了个在身材上丝毫不输于陈文那等穿越者的彪形大汉的事情显得毫不在意。
  和其他的七个人不同,李瑞鑫没有披甲,曾经身为大明弘光天子册封的靖国公、在明末以着武勇著称于世的黄得功的帐下亲兵,他并不屑于和这些土包子比斗。可是就凭着这支只练了一个月的骑兵队,他又怕给自己现在的将主陈文丢脸,所以才自告奋勇的出场了。
  策马来到校场,李瑞鑫颠了颠手中训练用的蘸着白灰用厚布包裹着一端的木枪,很是撇了撇嘴,这个重量让他很不适应,尤其是和那柄祖传的马桨相比。
  看到这边出场的是李瑞鑫,中营那边显得颇为诧异,看中营那个亲兵队长的面色,他显然是认识李瑞鑫,而且多少知道此人的武勇。只见他和另外三个亲兵交头接耳了一番,才在马上行礼示意。
  正因为知道李瑞鑫其人的武勇,那亲兵队长修改了先前制定好的计划。在新的计划中,他们这四个人将会把第一轮进攻的全部注意力投注于李瑞鑫身上,力争在第一回合将其挑于马下。至于剩下的三个人,他却毫不在意,练了一个月的骑兵能骑在马上冲锋就已经很不错,骑战这么高级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练出来?
  在台上那司礼的文官公布比试开始后,那亲兵队长立刻带领着部下策马向李瑞鑫等人冲去,骑战讲求的首先便是速度,马速快上一份,获胜的几率便高上一筹,这是任何一个骑将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他相信李瑞鑫也知道这一点。
  只是此时他却发现李瑞鑫似乎并没有打算和他缠斗,而是直接一人冲向了他的三个属下,倒是另外三个新兵蛋子迎上了自己。这让他很是无语,不知道是该高兴于李瑞鑫的轻敌,还是应该气愤于对方无视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骑兵。
  在那份被称之为属于男人的浪漫的墙式冲锋出现前,骑战双方的骑将和骑兵都会互相间隔不小的距离以方便接敌,因为这样更便于他们利用马桨、长枪、长戟、大刀之类兵器的长度来从各个角度攻击对手。当然,为了防止误伤队友也是这样做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此刻奋战于大校场上双方的八个骑将也没有脱离这个范畴,在接敌之后,中营那个亲兵队长便一枪将对手的一人挑落马下,继而和另外两人战成一团,甚至颇有些压着打的意思。而此时,大校场上也适时的传来阵阵欢呼和赞叹声。
  与这些新兵蛋子交手,让那个亲兵队长感到实在是轻松的紧,不过对手看来练习的也是很勤奋,而且李瑞鑫肯定也有锻炼骑兵的绝活儿和骑战的经验,眼下对面的这两个骑兵丝毫不像是只练了一个月的新兵,感觉已经有些入门了,这让他对陈文和李瑞鑫再度高看了一眼。
  只不过,对于这场比试来说,这并没有什么用,解决了这两个就可以配合其他三人去合力对抗李瑞鑫了,而他对他的将主和他自己一起操练了两年多的那三个亲兵很有信心。
  预感着胜券在握的亲兵队长继续用手中的木枪疯狂的进攻他的两个对手,而他的那两对手也只能以着防御的招式勉力拖延被击败的时间。只不过,对于骑将而言,手眼灵活乃是最基本的素质,那亲兵队长此时手上不慢,而眼睛却瞥到了惊人的一幕,这一幕的出现也险些让他被瞧出破绽的对手一枪挑落。
  同样是以一人之力面对三人,李瑞鑫在接敌的一瞬间便轮圆了手中的木枪将一个对手打落马下,继而和另外两人战在一起。身为一个在战场上和流寇以及鞑子的骑兵厮杀多年的骑将,李瑞鑫的招式全无花哨之意,每一枪都瞄准了要害进攻,绝对称得上稳准狠这三个字。
  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就将另一人也挑落马下,而剩下的那人则在亲兵队长注意到同时被李瑞鑫直接一枪桶在胸口,从马上飞了出去。那力度,看样子可能肋骨都会被捅断了一根。
  那亲兵队长拼尽全力才化解了刚刚因为失神而被对手找到破绽发起的进攻,只是由于己方其他队友全部被判落马,他的心神也开始慌乱,招式上也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气势,此刻也只能和那两个对手战个平手罢了。
  所幸的是,这两个人在马上的武艺都无法和他相比,没过一会儿,他再次重新占据了主动。只是唯独有些奇怪的是,这期间那李瑞鑫只是策马立于远处,丝毫没有进入战团的欲望。
  李瑞鑫静静的看着依旧在交战的三个人,那个亲兵队长确实颇有些武勇,无论是力量还是技巧在这大兰山左近都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了,可是对他而言,依旧不怎么样。
  在他看来,明军中的家丁、亲兵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满清白甲兵那样的精锐。这个亲兵队长虽然不弱,但是其水平也达不到那个水准,那可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此人的水平即便在大兰山一带算是不错了,但是放眼未来,还是不足以和满清真鞑子对决沙场。
  看了一会儿,见那两个骑兵队长已经真实感受了一番中规中矩的骑战,而站在周围的骑兵们也都看清楚了这骑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李瑞鑫不打算再浪费时间了。他命令那两人退开,等到对手恢复了些气力,便示意由他和那个亲兵队长作一对一对决。
  众目睽睽之下,双方退到了适合骑兵加速的距离,随后同时持着木枪策马奔向对手。接战之时,李瑞鑫眼见着对手抖了个花枪,继而直奔他胸口而来,显然是不想再做缠斗,打算一战定胜负,而他正好也有此意。
  只见李瑞鑫一个铁板桥躺在了马背上,强强让过了那杆直刺的长枪,随后一个鹞子翻身,整个人又直立了起来。
  可是此时那亲兵队长已经冲了过去,李瑞鑫在起身的同时拉动缰绳,等到他起身之时,战马已经几乎完成了转身。凭借着强行制造出来的时间差,随后他策马狂奔而上,一枪捅在刚刚准备转身迎战的亲兵队长胸口,使其直接落马。
  “好!”
第五十一章
比试(上)
  “好!”
  第一个喊出口的并非是陈文,而是那个坐在点兵台上的后营指挥毛明山。作为同样擅长骑战的他,很清楚以李瑞鑫的马速和臂长以及出招速度其实完全可以一枪直接将对手挑落马下。只是他也看了出来,这李瑞鑫显然是想让手下的骑兵多学一些东西,而做出了那份看似弄险,实则只要有足够经验和过硬的骑术就可以轻松为之的战术。
  毛明山刚刚被任命为后营指挥时,就曾经试图招揽李瑞鑫,只不过哪怕他当时开出了守备管骑兵队的条件,这李瑞鑫却依旧显得不屑一顾。虽然如此被人瞧不起让毛明山这等火爆脾气实在无法忍受,但是随后的挑战中尽管以他的武勇也只能勉强支撑了十几个回合而已,这让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选择。
  到了后来,他听说刘翼明上山后也曾经招揽过此人,拿出的条件比他给的还高,一个游击将军的职务负责管左右两个营的骑兵队。这样的大手笔是他绝对拿不出来的,可是即便如此也只是换来了一句考虑考虑再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翼明擅使大刀,被称之为“刘大刀”,其人自身颇为武勇,带兵的手段也在他之上。可是即便是这样的武将都没有收服的人才,竟然会投效于眼前这个举止斯文、看走路的步法和站立的姿势上显然毫无武艺基础的陈文,甚至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个小小的千总,这让他颇为感兴趣陈文到底有着怎样的才具才至如斯。
  只是毛明山并不是知道,在李瑞鑫的眼里,职务什么的并不是很能提得起他的兴趣。且不说他当时在照料亡友的老娘,无心从军,就算是刘翼明和他毛明山在武勇一事上在这四明山乃至浙东都能排的上号又能如何,曾经追随黄得功的他在看其他勇将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和他当年的统帅相比较,而一旦和黄得功相比,这些人也立刻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相对而言,陈文出手的时机正值李瑞鑫好友的母亲去世不久,其人在此地没有了牵挂准备出山从军。而他的切入点也和其他人不同,陈文选择他更擅长的以后世军事思想来忽悠李瑞鑫,而李瑞鑫的偶像黄得功虽然武勇过人,但是兵法一事上并不是很出彩,所以才被陈文乘虚而入,落下个智将的印象,如此才完成了人才的登庸。
  看完了整场的骑战,陈文对骑兵那本就不高的信心也彻底跌入谷底,这种强烈依靠个人武勇的东西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练出来的。看来还是要设法加强步兵的战斗力,至少在这水网纵横的江南也必须如此。
  至于骑兵的战术,虽然戚继光也有骑兵营,而且在战场上也很是出过威风,可是陈文还是打算在此之外把墙式冲锋折腾出来。自从看过那部《亮剑》,陈文便彻底迷上了近代骑兵,尤其是李云龙的那个骑兵连长向日军发起决死冲锋的那一幕,始终在他的脑海中萦绕,哪怕是来到这个时代也不曾衰减。
  在他看来,那才配得上“男人的浪漫”这个词汇。当然,此时此刻的陈文也坚信着他所编练的鸳鸯阵步兵队迟早也能够迎着鞑子的炮火和箭矢,高唱着战歌发起冲锋,而他们也一定会无愧于这份自列祖列宗身上遗传下来的血性!
  王升咽了口唾沫,李瑞鑫刚才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武勇实在把他吓了一跳。虽然当初也听他人提及过此人,但是谁又能想得到黄得功的一个亲兵竟然就能强悍到这幅田地,这让他对明军的未来感到更加的绝望了。
  只不过,此刻的他心中也颇为庆幸,庆幸于那个受命伏击陈文的军官没有鲁莽行事。这个陈文感觉武艺应该不高,甚至可能没有,上一次见面他也只是依靠着狡猾和身高体重的优势才能设法逃脱,可是如果出手时被李瑞鑫这厮碰上,到时后果可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回去之后,那个军官要好生培养培养,弄不好以后会是个助力!
  只是思来想去了这么久,唯独让他觉得奇怪的是,这样的猛将兄为什么会投效到这个陈文的麾下,这让王升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的陈文并没有注意到背后传来的那些道质疑的目光,因为刚刚给他挣得了脸面的骑将已经带着属下策马来到他的近前。只见李瑞鑫和另外三个骑兵翻身下面,便跪倒在陈文面见,而陈文也只是笑着说了句“干得漂亮”,就让示意这四个人回到本营的队列。
  李瑞鑫等人起身后,陈文扫了一眼中营那四个上场的亲兵,其中一个可能真的被李瑞鑫捅断肋骨。
  于是乎,他转而对那个守备说道:“李千总出手有些失分寸了,贵属的医疗费用可以由本将全额承担,还望方守备见谅。”
  那守备看陈文表情不似作伪,胸中的怒火也稍稍减退,只见他说道:“陈守备客气了,儿郎们都是武人,比武竞技本就会有所损伤,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疗伤的花费,在下的兵自然还是由在下来负责为好,您的好意在下心领了。”
  是啊,兵为将有乃是现实啊,自己多什么嘴。
  “如此也好。”
  待李瑞鑫回到本营时,本来在他以一敌三大获全胜时就已经开始欢呼的同袍们显得更加热烈了。这是陈文所倡导的团队精神,所以镇抚兵并没有去管束,只是由军官和镇抚兵们约束着士兵,不允许他们脱离队列而已。
  对于骑战所出现的这个结果,王翊还算满意。在他看来,陈文的营在第一场取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毕竟那个李瑞鑫的武勇是有目共睹的,而骑战也是对于个人武勇要求很高的比斗方式。而且这样一来,随着其他人和李瑞鑫的差距显得更加明显,他相信陈文也会注意到这一点,进而继续努力练兵,这是作为一个监军文官乐于看到的。
  与此同时,和第一场相比,第二场和第三场就大有不同了。第二场是比试射击,他曾经听刘翼明说过,一个好的射手除了天分外,更多的是需要依靠长久的练习才能取得成绩。那么,比起中营那些已经练了两年多的老兵,陈文的手下太嫩了,第二场应该会落败,所以关键还在第三局。
  第三局比试的列阵对战,陈文的营拿出的肯定是鸳鸯阵,毕竟他是扬言要重建戚家军的。虽然王翊很清楚这话在大兰山老营之中已经成了笑话,甚至有人还讥讽陈文应该先改姓戚,并改宗到蓬莱戚家门下才有资格说这句话,但是对于陈文的成绩他还是有着很强烈的期待的,这毕竟事关未来与鞑子的作战。
  只是在王翊看来,陈文虽然扬言一个月就能够战而胜之,但无论是他还是老营之中其他人也并不会相信成军两年,历经多次战斗,更是参与过攻破上虞县城的中营会输给一支只练了一个月的新兵营。
  并非是他偏心,只是中营除了带有明显戚家军符号的鸳鸯阵外,明军中很多比较实用的战阵都在常年练习。哪怕王翊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武将普遍将练兵的精力放在了亲兵和家丁身上,但是普通营兵也始终在经年累月的练习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的差距,一个月和两年相比,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这样的话,三场胜一场,王翊觉得如此既可以免除陈文的军令状,又可以继续刺激这个年轻武将的向上之心,还可以磨一磨的他那个过于锋芒毕露的性子。一举三得,不是很好吗?
  见王翊没有异议,那个司礼的文官大声公布结果。“第一场骑战,中营方守备四人落马,陈守备营一人落马,陈守备营胜出。”
  确认了获胜的结果,陈文营中的将士们再一次欢呼雀跃起来,尤其是李瑞鑫更是满脸放光,虽然只是击败了一群水平不是很高的对手,但是能够给自己效忠的将主挣了面子,他还是很高兴的。
  接下来,那个司礼的文官公布了下一场比试的规则,并且在人员就位后宣布开始。
  第二场乃是射击,按照规定,双方需要使用鸟铳和弓箭手混编射击远处的靶子,参加比试的双方各出十人,中红心者多的一方获胜。
  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大兰山明军的现实状况,和新昌伯俞国望的新昌军只要有钱就往鸟铳手上砸,以至于其部鸟铳手很强,但是肉搏步兵很弱不同。大兰山明军的统帅和领军将领们还是选择肉搏步兵作为主力,以亲兵、家丁所组成的骑兵作为决定胜负的决定性力量,至于鸟铳、火炮和弓弩之类的投射兵器,那只是交战时的辅助兵种罢了,不能舍本逐末。
  并非他们预知到在机枪和速射炮出现前,肉搏战始终是战场的主旋律,而是这些年和清军交战能够活下来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样做才是对的。
  比赛开始后,双方的人员也进入指定位置,中营那边是一半一半,五个鸟铳手和五个弓箭手;而陈文的营中则是四个鸟铳手和六个弓箭手。之所以如此安排,其实很简单,因为比试规则的原因,他本身对于第二场也没有报太大希望,只是让火器队每个小队出两个人,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比试结果并没有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中营派出的十个人有七个命中红心,且无一人脱靶;而陈文这边则是四人命中红心,还有两个和靶子擦肩而过。
  对此,陈文还是比较庆幸的,幸亏脱靶的人没有太过离谱,以至于打中站在远处负责数靶的小吏,否则他就要怀疑那个文不成武不就学医把自己毒死的笑话中的人物是不是现在就在他的营中。
  王翊点了点头,这个结果还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陈文的营中很有几个锐士,但是整体上来看还是符合一个新兵营的常理。那么,下面的第三场便是关键了,希望陈文的营不要输得太惨,否则王翊唯恐会打击到陈文的积极性的。
  比试结束,双方的士兵都赶来回复自己的将主,只是上一场还兴高采烈的陈文所部现在已经蔫了下去,而中营则开始加倍的兴高采烈起来。
  陈文微笑着安抚了一番自己这边颇有些失落的火器队成员,暗自决定比试结束后找王江多批一些火药和弹丸以加强火器队的训练,对于火器队他暂时也只想到了这个办法,毕竟在这个时代靠攀科技树整出来马克沁好像有些不怎么现实。
  看到己方取胜,中营的那个守备舒了口气,他的属下在中营之中并不是最强的,但是平均水平和战功也能排到这四个守备队中的第二。眼下和这个新兵营打成一比一平,虽然说出去也怎么不光彩吧,但是总比两场皆负要强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