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469

  表上的物资种类很多,靠前的就是金银等贵金属,珠宝首饰,古董艺术品,然后是各种特产、原材料什么的。
  贝克不解的问道:“可你们为什么优先需要物资呢?”
  刘凡摊摊手,解释道:“贝克先生,这是商人们的要求,因为他们就算是收了英镑,也需要换成物资回去卖啊。这样就多了一道手续,在这个时候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贝克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些东西,我家里也有一些,但是这个估价……”金银等贵金属,珠宝首饰,古董艺术品他家里也是有了,怎么说他也是个资本家,虽然不太大,但用来显示排场,装逼的东西也是有的。
  “这个您可以放心,我们这里有最好的鉴定师。绝对不会让顾客吃亏……这样,您可以去兑换室看看……”刘凡站了起来,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兑换室就在一楼。这是一个宽阔的大厅,大厅中间有一排长长的柜台,后面坐着几十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大厅里有几排茶几和座椅,明显是给等待兑换的顾客坐的。这里还很体贴免费供应茶水和点心,以及书报杂志。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这里兑换积分点的点心,都是刘凡他们要的,这点儿待遇不能吝惜。
  刘凡带着贝克夫妇到了柜台前参观。
  此时,正有几位顾客在兑换积分点。其中一个拿来了两根金条。
  一位鉴定师很认真的用试金石、光谱仪等仪器和工具进行了检测,又在天平上称重后,对旁边的一个年轻姑娘说道:“24K金条2根,共重300克。”
  那位姑娘翻出一张表格看了看,又在算盘上拨了一通,报了一个数字:“可以兑换2050积分点,先生您确定要换取吗?”
  “当然,给我换成积分点……”那个人点点头。
  “好的,请您稍等……”那位姑娘很快就开出一张票据,递给他,说道:“请您到2号柜台换取积分筹码……”
  那个人拿着票据来到三号柜台,很快就从里面换到一盒五颜六色的小牌子。贝克走过去看了看,看到这些小牌子很像赌场的筹码,上面都标注了各种数字,但牌子的材质非常奇怪,非金非玉,非木非石,他完全认不出是什么做的。要是有后世的人在场,肯定会大囧,这尼玛不是塑料牌吗?八九十年代的很多食堂、餐厅就大量使用这玩意儿,顾客交钱后就领到这种牌子,然后到窗口换食物。
  这时,有个年老的顾客拿着几本厚厚的线装旧书到了柜台,也准备换积分点。
  “这是中国的古代书啊,这是我当年在中国皇宫找到的……”那个老头说道。
  贝克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刘凡在看到这几本书的名字时,身体明显抖动了几下。那个鉴定师也是个上年纪的中国人,他戴上手套,拿着放大镜仔细看了看这些书,然后不动声色的摇头说道:“丢留破烂三本书,虽然是古书,但品相很差,年代也不久,还是印刷品,算不得文物,只能勉强算个五等艺术品吧……”
  “可以兑换750积分点,先生您确定要换取吗?”旁边的姑娘也很快计算出了数字。
  “呃,换了吧,反正拿来也没用……”那老头想了想。
  这时,刘凡走了过去,笑着说道:“先生,书籍要成套才值钱,如果您有成套的书籍,我们会给出高价格。就算不成套,册数越多价格也越高……”
  “我记得家里还有几本,回去找找吧。哦,我有几个手里也有这种书,如果他们没丢掉,我可以从他们手里找来换。”那老头想了想说道。
  “可以,如果您能提高更多的古书,我们的价格更加让您满意……”刘凡脸上笑得像朵花。
  “经理先生,我家里有几样埃及的古董,你们也要吗!?”这时,贝克却说道。
  “当然,只要是古董,我们都要……”
  “真的什么都要?”这时,那边顾客区有个青年人站了起来,笑道:“伦敦塔上的大笨钟,你们也要吗?”
  刘凡不卑不亢的答道:“当然要的,只要您能把那个大笨钟送到这里来,我们鉴定为真后,一样给您兑换……”
  “呃……”那年轻人讨了个没趣,尴尬的缩回去了。
  打发走贝克后,刘凡疾步来到贵重物品区。
  “刚才那三本书在哪里?”
  “经理,这就是刚刚收到的三本书,我们已经装好了……”一个工作人员答道。
  之间桌上已经摆好了三个结实的木盒,里面衬着一层丝绸。每个盒子里都躺着一本古籍,封面上赫然写着《永乐大典》。
  “呵呵,真是真的吗?”刘凡急切的问道。
  “经理,真品!绝对是真品……”刚才那个鉴定师也里面。他很有信心的说道:“您放心,凭我在琉璃厂当了30年朝奉的经验,绝对走不了眼。”
  “干得好!田老师,这次给你记一功!”刘凡大笑道:“你的那句‘丢留破烂三本书’实在太经典了!哈哈哈哈……”
  “这是当年当朝奉说惯了,以前是坑国人,真是做了不少罪过。现在政府肯用我们这种人将功赎罪,坑洋人当然更没问题,呵呵……”田老师笑得非常猥琐。
  新中国建立后,以前那些当铺的朝奉、卖假古董的很多都失业了,不过很快他们又被政府收拢了。这些特殊技艺人才,文总是绝对不会浪费的。像刘凡这里的鉴定师,很多都是以前朝奉、赝品制造者,很多坑蒙拐骗的行家里手。
  “太好了,这些书今晚就送走,包装得好些。”刘凡说道。
  “放心吧,经理。我们都有经验的,包装绝对不会有问题。”工作人员笑着答应下来。
  “田老师,我估计今天那个老头还回来,你给好好把关,把你以前当朝奉的本事都拿出来,争取把他的东西全都钓出来!踏马的,这老头绝对是个当年在咱们中国抢了一把的老鬼子,哼!”刘凡阴森森的说道。
  “放心好了,经理,保证我身上。老子不把那家伙石头里榨出油,我这田就倒过来写!”田老师拍胸脯说道。
  “啊,好好好……”刘凡正点头,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就说道:“我说,田老师,你这田倒过来写,它还是田啊!”
  田老师尴尬的说道:“哎呀,这个……我没注意,好,我要不把那家伙石头里榨出油,我就不姓田了,改姓口!”
  “好好好,开个玩笑而已!”
第239章
观察团(上)
  共和2756年(西元1915年)8月8日,奥尔良。
  按照国际惯例,在两个国家或两个国家集团开战的时候,其他的中立国是可以派出观察团前往交战前线进行围观的。
  此时正在进行的一战也不例外,在前线的战场上,除了正在交战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军队,还有一些中立国组成的观察团,在充当围观群众。
  当然,这种围观群众也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担任,就算想要跑去围观,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分量够不够,如果是弱逼国家,就算诚心诚意的请求了,别人也会华丽无视的。然后就是和交战国的关系,要是双方关系太恶劣的,那就不要想了。
  不过对于本位面的中国来说,这两方面都不成问题。中国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一等列强,实力是不用说,肯定够资格派人到现场围观。关系也不用说,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现在都有求于中国,自然不会拒绝这种小小的要求。因此,中国往双方都派遣观察团。
  说起来,在所有的观察团当中,中国观察团的规模最为庞大,不但在东线、西线、南线都派遣了观察团,而且各个主要战场都派了分团,而且人数也多。很多国家最多就是派几个人意思意思,就连美国、意大利、日本这样的列强也不过派了几百人,而中国却一口气派了将近5000人,即使分散了在几十个地方,这人数还是很夸张就是了。
  欧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是西线,而西线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奥尔良了。因此这里也是各国观察团的重点观察地点,中国观察团往这里派了500多人。
  奥尔良是法国的历史名城,历史上,奥尔良所在的卢瓦尔河谷是法兰西皇室的发源地,这里拥有大量的城堡等各种历史古迹。
  而且,这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奥尔良被英国军队包围,形势非常危急,史称“奥尔良之围”。如果奥尔良沦陷,那么在当时的英国傀儡勃艮第公爵约翰的“帮助”下,法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将沦入英军的掌控之中,英国国王将变成法兰西的主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法国人只要是在矮子、外国人或女人的带领下,战斗力就是杠杠的。而在当时恰好有一个人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两个,那就是年仅17岁的少女贞德,她既是女人又是矮子。在贞德的领导之下,法国人就爆种了,英国人就跪了。是役,法军大败英军,奥尔良最终在1429年5月8日解放。从被包围到击败英军,历时仅9天。奥尔良的解放成为百年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贞德也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
  不知道算不算巧合,在这个时候,法国人也是在奥尔良挡住了德军的攻击,不过当时的敌人英国此时却成了不可缺少的盟友。因为有贞德的典故,法国政府此时也在大力宣传“奥尔良精神”,试图让这里成为欧战的转折点。有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不过他们似乎忘了,“法国人只有在矮子、外国人或女人的带领下,才能发挥战斗力”这条铁律,而现在的法国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
  此时,两军阵前硝烟弥漫,枪炮阵阵,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数千人规模的“日常”作战。是的,战争打到现在,这种程度的作战只能算是“日常”了。
  只见一个团的英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对面的德军阵地发起进攻。大约半小时后,这群英军就被猛烈的火力打了回来。现在战争已经陷入僵局,整条战线上都是这种营团级规模的日常战斗,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在几公里外的一座山坡上,一群外国军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这次战斗。他们身后的营地立着多个国家的国旗和红十字旗,表示这里的中立性质。在德军阵地后面,也有同样的观察员营地,在这里也能看到。
  “哎,又失败了,这个英国团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以上……”
  “德国人的战斗力真的很高,他们的火力配置也很合理……”
  “英国人的进攻战术还是太保守,他们应该……”
  “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也无法突破英法的阵地……”
  观察员们一边看,一边记录,还用各种语言交流着。在这些人里面,中国人占了一半左右。
  “看来骑兵的衰落已经无法挽回的结果了,怪不得军委不肯组建大建制骑兵部队……”杨宁叹了口气,有些萧索的说道。
  杨宁以前是在解放军动物学校当“弼马温”,呃,调教军马。他是不太满意这种工作,一直申请到一线,中日战争爆发后,终于如愿以偿。到了第三骑兵旅干了一段时间的营长,战争期间也立了些战功,不过比起其他部队,骑兵们的表现完全不起眼。基本上就是在干一些如追击溃逃敌军、穿插、侦查、巡逻等任务,主攻什么的根本轮不到他们。
  昔日的“战场之王”骑兵,现在却沦落成打杂的部队了。作为一个骑兵军官,面对这样的局面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杨宁再不舒服,也没办法。因为骑兵的衰落是历史的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步兵和炮兵又重新夺回了属于他们的荣誉,骑兵就只能躲在墙角画圈圈了。
  中日战争结束后,杨宁积功升为上校,这时上面给了他三个选择。一个是去新组建的装甲部队当团长,一个是留在骑兵旅当副旅长,最后一个就是回动物学校当副校长。对杨宁来说,最后一个选择就算了,“弼马温”他是当腻了。
  对于前两个选择,他犹豫了很久。从专业和爱好角度来说,去骑兵旅当副旅长当然是最合适的,但从个人前途和历史的发展来看,当然是装甲部队更好,更符合历史潮流。尽管这个时候的装甲部队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狂霸酷拽叼的威风,恰恰相反,他们在战场上还出了不少洋相,战场上掉链子的事情不要太多。但即便是这样,它们仍然显示出了其他兵种无法比拟的优势。
  杨宁并不是固执的中二,没考虑几天就选择了装甲兵,没有执着于骑兵这个本行。一战爆发后,还在军事大学进修装甲兵科目的杨宁被上头选为代表,进了中国军事观察团,被派到欧洲来当围观群众。
  在欧洲战场上,他亲眼看到骑兵时代的落幕。当时法国的一个骑兵师向一个离开战壕的德国步兵团发动进攻,结果失败的是那个威风凛凛的法国骑兵师。在德国佬密集的机枪阵地面前,法国骑兵就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被一片片的击倒。事后,这个一万五千人的法国骑兵师,只有不到三千人失魂落魄的逃回来了,而他们的对手德国人,损失微乎其微。
  而且,这种事情还不是上演一次,在这一年多的阵地战里,两边的骑兵都试着向对手发起进攻,但是都无一例外的扑街了。如果说只是一边的骑兵扑街,还能说是士兵素质太低,军官太挫等原因,但现在无论那边的骑兵,都是同样的结局,那就只能说这是骑兵本身的问题了。
  “大宁,别郁闷了,哈哈哈……”
  这时,杨宁听到从身后传来一个豪爽的声音。
  “哦,是大毛啊。”杨宁回头一看,却是观察团的同伴易大毛上校。易大毛现在第三师第二团担任团长,和他不是一个部队,但却是军事大学里的同学,在派来当观察员之前,也在军校里进修高等指挥课程。
  易大毛笑着说道:“我就说句实在话,你别不开心,这骑兵发展到现在,也就是这样了。你看看我,以前也是干战斗工兵的,现在不也转行搞机械化步兵了吗?再说,骑兵现在好歹还有旅级编制。可咱们的战斗工兵,最大才是团级编制,还是军委直属的部队。”
  两人在军校里也很熟悉,易大毛也知道杨宁这丫是个骑兵控,甚至还是个重骑兵控。这家伙还曾经给同学们说过他的一种设想,就是用现代科技打造的新型装甲骑兵,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易大毛同志看了杨宁画的那效果图就已经醉了。
  “我说大毛,战斗工兵怎么能和骑兵比?战斗工兵是辅助兵种啊,当然不可能有太大的编制。”杨宁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有你丫这么比的吗?他叹了口气说道:“我也知道,骑兵的固有缺陷肯定没法避免,和步兵比起来,它的目标太大,容易受攻击,不便隐蔽,还不能携带重型武器。和战车比起来,它的防御力、速度、火力都全面处于劣势,确实是过时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理智上我都知道,但是感情上一时还是接受不了。”
  “哈哈哈哈,反正都差不多嘛……”易大毛干笑几声,说道:“你现在搞的装甲兵可有前途得多啊,其实你也可以把装甲战车当成骑兵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