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469

  走进钟表店后,贺斌顿时觉得眼花缭乱,被里面琳琅满目的各种钟表闪瞎了眼。
  “先生,您是买钟表吧……”一个店员妹子迎上去。
  “呃,是的,我要买两块表,女式的……”贺斌有些拘谨的说道。
  “哦,好的,我们这里的女式表有很多种,您可以看看。”女店员热情的说道:“如果方便的话,您可以说说是给什么人买吗?是给妻子的,给女朋友的,还是给长辈的,是什么年龄,款式都不一样……”
  说着,她就拿出一个表盒,指着里面的两块手表介绍道:“您看,这是今年最新款的情侣表,双狮牌,19钻的,带日历,现在本店新春优惠活动,这对情侣表只要138元,非常合算……”
  贺斌一看,这对表确实非常精致,也确实值这个价。不过他红着脸说道:“不不不,我……我还没女朋友。我是给我两个妹妹买,她们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
  “哦,是给妹妹买啊,那就选这几款吧。”女店员又拿出了几款手表吗,介绍道:“这几款的风格和色彩都很适合青春少女……”
  贺斌最后选中了一款宝石花牌,全不锈钢材质的,造型非常优美。
  “就是这两块吗?现在本店新春优惠活动,打折后一共是133元……先生,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女店员笑眯眯的说道。
  “啊,买块表还要身份证啊……”贺斌有些诧异。
  店员解释道:“没错,这是上级通知。因为我们的钟表在国内卖得很便宜,同样的型号比国外起码少三分之二,现在欧洲大战,手表价格又上涨了。所以现在有一些人就从国内买到低价表后,就走私到国外去。因此上级要我们控制顾客的来源。”
  贺斌点点头,就掏出身份证拿给店员去登记。接下来,他又去服装店,给家里人买了几套新衣,还买了几匹布。随后,他又去县城中学接到两个妹妹,就驾着雪橇回家去了。
  ……
  县城距离他家所在的安乐二村有40多公里,狗拉雪橇的正常速度大约是8公里,路上加点油就能在天黑前赶回家。
  贺斌给狗狗说了“回家”之后,就把车厢门关上了,缩回车厢里。今天的天气虽然还不错,但也是零下十五度,坐在外面可不是那么舒服。至于狗狗们,完全不用担心,这种叫做“吉林犬”的新型牧羊犬非常耐寒,零下四十度都能活蹦乱跳,而且它们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不用主人驾驭也能认识回家的路。只要下达命令后,主人就可以睡大觉了,堪称生物版的全自动驾驶。这也是大伙喜欢用这种狗拉雪橇的重要原因,雪橇车可没这个功能。
  “二妹,三妹,这是给你们的新年礼物……”贺斌一回到车厢里,就从怀里摸出两个表盒。
  “哇,是手表耶!谢谢哥!哥你真好!”三妹欢呼一声就抢过表盒,马上取出表戴上自己手上。
  二妹却没有拿,反而有些踌躇的问道:“哥,手表很贵的,你花了这么多钱……”
  “呵呵,你们放心好了!现在哥有钱了,两块表算什么。”贺斌一脸得意的说道:“你们还不知道,今年我们家赚了多少钱?”
  “有多少?”
  “有300吗?”
  两个妹妹都问道。她们平时都在县城中学读书,只有节假日才回家,所以不太清楚家里的具体情况。
  “300?切,太少了……”贺斌笑着伸出一只手。“是这个数哦……”
  “500元啊!”
  “错了,是5000!准确的说,是5255元!注意,这是净赚哦,除了购买饲料、药品和还贷款之后的净赚。给你们买表的钱还不到零头呢。”贺斌大笑道。
  “嘶……”两个妹妹都倒抽一口凉气。
  “5255元?这也太多了吧?”二妹难以置信的说道。
  “这算什么多?隔壁老王他们家今年赚了7000多元呢。”贺斌说道:“明年我再多养些牛羊,现在欧洲佬在打仗,生意可好了。牛羊的价格都涨了一半多,还供不应求呢。食品厂、罐头厂、皮革厂的人三天两头就往村子里跑。”说罢,他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现在一只山羊能买40元左右,一头肉牛能买180元左右。去年,咱们家卖了172头牛,500只羊,卖了五万多,去掉饲料、药品和日常消费,再还掉贷款和交了今年的犊子钱和牧场种子钱,净赚五千多啊。你们看,我们是来对了吧,哈哈哈。以前咱们家在湖南时,一年最多也才赚几百块。”
  贺斌越说越得意:“这样下来,今年咱们把银行贷款还清了,要是明年还这样,咱们也算是年入万元了,哈哈哈哈……”
  二妹高兴的说道:“哥,这还是多亏了政府提供的良种牛羊和饲料、药品,以前咱们养的牛羊,一年也长不了多重,还容易生病。”
  贺斌点点头:“没错,就说现在咱们养的这种大耳山羊吧,五个月就能出栏,每头能长到200多斤,可以出100多斤肉,一年能养两回。我们养的这种【七月牛】七个月就能出栏,每头能长到1000多斤,可以出700多斤肉呢。不过,也不能忘了良种牧草,这种草可比以前的强多了,不但长得快,产量高,营养还丰富,牛羊吃了可劲的长……”
  “我听说现在的良种猪长得也很快,5个多月就能出栏吧……”三妹也说道。
  贺斌笑道:“是的,那种叫163猪,据说是第一批猪是平均163天出栏,所以叫了这个名。现在还有更厉害的126猪,平均126天出栏,不过听说这种猪的肉不太好吃,都是做成香肠和罐头往欧洲卖。不过我们这里养猪比较麻烦,还是养牛羊简单,草原上还是种牧草方便,种红薯之类的不合适。”
  “农技站的专家说,如果用现在的良种牧草,每亩草地的草料可以养四头牛或者二十只羊,我们家250亩草地,最多可以一次养1000头牛或5000只羊呢,去年我们养得太少了……”
  “哇,这么多啊,你和妈两个人可照顾不过来啊。”二妹惊呼道。
  “是啊,你们两个和弟弟都在读书,确实照顾不过来。就算加上合作社的人,人手也不够。所以我们合作社里商量了一下,今年我们家的份额就是500头牛和2000只羊。不过,多出来的草场可以买草,隔壁的祥光养殖场可以敞开了收购,这也是一笔收入。”
  贺斌兄妹扳着手指计算着,计划着往后的幸福生活。
第246章
隔岸观火好种田(下)
  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无疑就是隔岸观火的同时再趁火打劫,至少也是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在欧洲战火纷飞的时候,中国就是干这种事情,真是太幸福了。
  一战进行到现在,交战双方已经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双方在这种极为残酷的绞肉机之战中已经失去了理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不断伤亡的同伴让所有的参战者理智崩溃、人格劣化,人性当中的一切丑恶都开始出现了。在刚开战时,双方还可以维持着所谓的骑士风度,不过在打了一年多之后,这种骑士风度就荡然无存了。
  在开始的时候,双方都还很有理智的控制着不对敌方平民动手,能俘虏敌人的情况下也不会加以杀害和虐待。但是到了现在,什么约束啊,什么规则啊,什么战争法啊,全都丢一边儿去喂狗了。现在双方搞的战略轰炸,可不像开始那样不针对民用目标,管它什么地方,可劲儿的炸就是。
  在去年10月,德国在战场上首先使用了毒气——氯气,这是化学武器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使用。当场就毒死了两万多协约国士兵,中毒失去战斗力的多达五万。不过对于列强来说,氯气这种东西又不是什么高科技,德国能造,英法一样能造。
  协约国勃然大怒:二德子你他妈的居然敢用毒气,好,你丫给老子等着!
  没过几天,协约国也同样用毒气报复了德国人。双方都在毒气互相喷,现在喷HIGH了,连平民目标也照喷不误。毒气炸弹已经成了双方轰炸机的标准配置,战略轰炸的时候也不管下面是啥,朝着人堆乱丢就是。至于像什么凝固汽油弹啊、白磷燃烧弹啊、达姆弹啊,都已经是制式装备了。
  这场战争的形式和规模已经完全失控,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以前所有的战争经验完全失去了作用。战争,再也不是局限于军人之间,以前那种骑士式的战争荡然无存。“总体战”这头恐怖怪兽终于出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平民都被卷入战争,为前线服务,就连女人都被送进了兵工厂。现在交战双方已经是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所有的兵工厂都在三班倒的生产战争物资,多年积累的物资以及国外不远万里送来的物资,大都被送进了兵工厂,变成军用物资消耗在战场上。
  目前双方都在比赛式的“要大炮不要黄油”,在军工产品直线上升的同时,民用产品的数量却在跳楼似的下跌。因为大量农民都被征集进了军队,导致农村生产者数量大幅度缩水,农产品的数量也在剧减。
  不过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别的没有,就是有钱,自己的产品不够,买就是。反正有美国中国这种世界工厂、世界农场在,老子有的是钱,怕个鸟啊!
  像英法这种殖民地大国,在地球上疯狂掠夺了几百年,家里不知屯了多少金银财宝。尤其是俺大英,据后世的资料披露,一战前正是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当年全地球人持有的黄金总量大约有3万5千吨(没开采的和失踪的不算),而英国就占了60%以上。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至少有2万吨黄金。当然,这些黄金大多数都在皇室和大贵族、大资本家手里,大约有75%,民间的中下层也有一部分,大约占总数的15%。而国家银行反而是最少的,只占了10%不到。
  法国的家底虽然不如英国,但也相当雄厚,拥有5000吨左右的黄金。只不过他们喜欢玩高利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利贷帝国主义,所以很多黄金都被他们放贷出去了。而俄国佬虽然明面上的殖民地不多,但是架不住它体量大啊,资源丰富得让人眼红,从某种意义上看,丫的家底比英法都雄厚。
  而同盟国的家底虽然没那么厚,但也弱不到哪去,德国是欧洲工业中心,吸金能力不是一般的强。虽然崛起得晚,但照样攒下了大量家底。至于奥匈,那也是老牌帝国,家底也同样不少。再说因为他们现在占上风,在法国比利时这种倒霉蛋家里抢了不少东西,实力更是膨胀。更何况还有中美两国在背后放水,拉偏架。同样的东西卖给协约国要100块,卖给同盟国就只要70块。
  就是在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各个中立国都接到了大量订单。不过,大家都知道,国际订单这种事情,不仅仅是看经济效益,还有政治效益。不单单看你有没有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拉拢的价值。没错,订单就是一种亲善的拉拢手段。当然,如果你实在生产不出来,那就另说,就好像日本,虽然牛大哥有心拉他一把,但生产能力不足,再大的单子也吃不下。
  在这些中立国里面,最需拉拢的自然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顶级列强,这哥两一个是世界第一工业国,一个是世界第三工业国,无论他们加入那边都会带来决定性的局面。其次就是日本、意大利、土耳其这种次级列强,然后是欧洲、南美那一票中立的小强。
  在这场盛宴中,美国和中国自然就拿了最大的份额。而相比美国的准备不足,提前就做好准备的中国无疑更占优势,而且中国由于大量的黑科技开挂,虽然生产总量不如美国,但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美国,反而赚得更多了。
  丰厚的战争红利,使得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热闹,全国人民都赚钱赚得眉开眼笑。
  ……
  2月2日,除夕,安乐二村。
  贺斌家堂屋中间的案桌上摆着文德嗣的长生牌位,这种事情可不止是贺斌家才有,很多人都在家里供奉着文德嗣的长生牌位,这完全是民间自发的。文德嗣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也觉得很囧,他也通过报纸和政府劝说过,但几乎没有效果,但这种事情也不好强行禁止。到了后来也就只好假装不知道了,只能规定在公共场合、政府部门和军队不准搞这种事情,至于民间家里怎么搞,那就管不着了。
  “来,孩子们,给文总上香行礼……”贺老太太对四个儿女说道。
  贺斌等人都表情严肃的点上三柱香,朝着文德嗣的长生牌位行了叩拜大礼。
  不过,贺斌家里的文德嗣长生牌位在今年有了些变化,在旁边还有一块小号的长生牌位,是顾晓绿的……
  因为,文德嗣在去年国庆后,就和顾晓绿结婚了。尽管文德嗣现在是富可敌国,但他们的婚礼却很低调,仅仅是请了国内的核心高层以及老部下,和一些“国际友人”,并没有大事张扬。很多人都是事后中央办公厅发了一个通告,大伙才知道有这么回事。
  原本文德嗣对于结不结婚其实无所谓的,反正他后宫,咳咳,办公厅的妹子多,睡到一起的也有好多个,也不在乎一个仪式。不过这种23世纪的观点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对于文总一直没结婚这事,国内的很多拥护者都感到很不安,尤其是本时空的土著部下们,更是隔三插五的纷纷进言,要他早点确立正宫娘娘,呃,是正室夫人。最好还要早生贵子。
  当然他们都没脑残到另外去推荐正宫人选,只要不是智商只有⑨的白痴,都知道担任“科社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兼“中国中央政府秘书长”的顾晓绿肯定是雷打不动的“正宫娘娘”。而有资格给文总说这事的,都不是那种不长眼的。
  面对大伙越来越强烈的要求,文德嗣也从善如流,在去年国庆五周年之后,和顾晓绿在汉京总统府举行了结婚典礼。于是,大伙供奉的长生牌位旁边就增加了一个“顾娘娘”的牌位,咳咳,这个“顾娘娘”的称呼并不是胡扯,确实是民间那些老年人最早叫出来的。在他们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第一夫人”的概念,你要去问他们顾晓绿是谁,他们一定会说“那不是就是咱们中国的皇后娘娘吗?”
  敬完了文总和夫人后,贺斌家才开始敬自家祖宗。
  做完这套祭祀的仪式后,全家人开始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这顿年夜饭无疑是贺斌有记忆以来最丰盛的,单单是荤菜就是林林总总二十几种,猪牛羊鸡鸭鹅兔鱼虾这些家畜家禽和常见水产就不说了,连野猪、鹿肉、羚羊、野鸡等山珍也有,甚至就连海里的黄鱼、带鱼、干贝、海参、金钩等海味也不缺少。最难得的还是各种新鲜蔬菜,红彤彤的灯笼椒,绿油油的菠菜莴苣,还有水灵灵的黄瓜,真的称得上是水陆毕陈。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妈,明年我想去学开飞机……”贺小弟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说道。
  “飞机?就是村里那个撒化肥农药的?”贺老太太其实年纪并不大,才四十多岁,精力很好。
  “对啊,我明年就跟着陈大哥学……”
  “小屁孩,你才几岁啊,还学开飞机!”贺三妹朝他头上敲了下。
  “我……我开年就十三岁了,怎么不能学?开飞机多威风啊!”贺小弟一脸的憧憬。
  正在准备狗食的贺斌瞪了这熊孩子一眼:“呸,你那是虚岁!小孩子别胡闹了,等你满了十六岁再说!你没问过你老师吗?飞行训练要满十六周岁才可以,你想学的话,再等四年……明年嘛,你要去县里上中学,和姐姐们一起……”
  贺小弟最怕哥哥,顿时就泄气了。
  “妈,我去喂狗……小弟,跟我一起去……”贺斌端着一个装满肉的大盆站了起来。
  “好,今年过年,狗儿们今年也辛苦了,得吃点儿好的……”贺老太太笑着说道。
  “放心好了,我还能不知道?看看这肉,都是好肉呢。喏,上好的五花肉,还有肋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