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69

  宾主入座后,就开始寒暄起来,至于互相恭维吹捧以及对于天气的讨论就不必细表。文德嗣以前就参加过不少商业谈判,经验丰富,看到官静不说正题,他自然也不急。当下就天南海北的扯开了。
  最后还是官静忍不住了,终于说明了来意。
  “星海先生的支持,鄙会上下都感激不尽……先生虽久居海外,仍不忘光复故国,正是吾辈楷模。”官静面色一正,郑重说道:“如今鞑虏虽日渐衰败,然树大根深,非一时可翻覆。光复之事,任重道远,以鞑虏之势大,非人多势众不可为!先生既有意恢复,何不与我等携手?一人计短三人计长,鄙会不才,也有会众十万,志同道合之士遍布南北……”
  官静这时拿出了进士老爷的本事,滔滔不绝的忽悠着,民族大义、青史留名、个人前途等等种种说辞,轮番上阵。最后说道:“鄙会愿以副会长之位以待先生……”
  文德嗣笑容丝毫不变,心里却在腹诽:这家伙果然是来给光复会“拉羊”的,看来我的赞助是起了作用。
  当然是有作用,那时候的十万大洋可不是小数目。一出手就砸出十万大洋赞助的狗大户,更是没几个。更何况,光复会的高层又不傻,他们对于文德嗣也下了一番功夫去调查,更是了解到了星科公司的实力深不可测。对于这样倾向自己的狗大户,如果不去拉拢过来,那才叫脑子进水了。
  陶成章、徐锡麟等人商量之后,就派出了官静这位骨干跑来“拉羊”了。官静经过这几天在内江的了解,也是被星科公司的大手笔闪瞎了狗眼,别的工厂项目暂且不说,单单是威远钢铁厂、成渝铁路这两个大项目,就足以把人雷得外焦里嫩了。
  “副会长吗?呵呵……”文总笑着摇摇头。
  官静一看,心中大急,就准备拿出光复会的底线来——让文德嗣当会长。
  按照光复会原本的计划,只要文总肯加入,一个副会长是稳当的。其实按照老陶本人的想法,就算把会长让给文总,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现在大家接触时间不长,还不太了解,就算老陶自己愿意,其他人也不见得愿意多一个“空降”会长,无功劳难以服众嘛。所以这个计划只是作为最后的方案。
  官静的话还没出口,文总就说道:“双解先生,贵方的诚意我很感动……但是,以贵方现在的一些状况,别说是副会长,就算是会长,我也不会参与……”
  “哦,星海先生言下之意?”官静眉头一挑,心里不禁有些生气。
  “双解先生不必生气,我是就事论事。不但是光复会,现在所有的革命党,都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做事缺乏计划和组织溃散!”文德嗣不紧不慢的说道。
  对于清末的革命党,文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主要就是因为这些组织都太过散漫,太过中二,做事缺乏组织,都是凭着一腔热血。这些年来,无数志士牺牲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行动中,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惋惜。
  中华有如此之儿女,所以才能历无数艰难困苦,终绵延不绝。革命虽然难免牺牲,但革命党却全无组织,更无计划,图然牺牲了如此之多,有很多的牺牲却是完全无谓的。这种情况不但光复会有,其他的入同盟会、兴中会也无一例外,甚至更严重。
  从十九世纪末,革命者们就开始起事。但如果革命党有决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筹集的资金不用来起事,部分用来经商,以获取资金,掩饰身份;部分用来宣传,组织革命力量。咬紧牙关,花上五到十年的时间,全面的投入到思想的宣传鼓动中去,并且努力构建和健全一个严密的革命组织,培养革命所需的人才。
  起码可以掌握新军中的相当部分人员,影响大部分人员。并且在革命成功后,可以尽快稳定地方,接管政权。何至于辛亥以后,手中全无资金不说,组织建设更是一塌糊涂。不要说军队抓不住,连政权运作的人员都不够,还得保留大量清廷官员,最后在袁大头的面前步步退让,困窘如此,最终竟战乱数十载。
  而革命党的行动计划,更是业余到的天雷滚滚的地步。天晓得他们是怎么想的,居然主要是模仿当时西方侦探小说中的情节来制订行动计划。这简直让人哭笑不得,YY小说也是能乱模仿的吗?人家小说主角是有猪脚光环,有作者大神罩着,你革命党可没有啊。文德嗣觉得,革命者们没被这种脑残行为全部坑死,还能做到如此地步,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文德嗣扳着指头,把这些革命党的罩门一一指出后,官静的脸色可谓风云变幻,精彩极了。
  这时候的革命者没几个是傻子,说他们是精英也毫不为过。只是当局者迷,且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有些事情根本没有想过,所以才会出现造成此种局面。现在被文总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以官静的智商自然是立马反应了过来。
  沉默了片刻,官静的脸色终于平静了。他站起来,向文总一揖到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欺我!学生再三思量,目前局势确如先生所言。我革命党人今后如何行止,还请先生教我……”官静态度大变,开始还有些自傲有些矜持,现在已经改口称自己“学生”了。
  “呵呵,鄙人倒是有一些想法,我等可以共同探讨。”文总拿出了两本打印的文件交给官静。“您先看看这个……”
  “这是……”官静接过一看,一本是《革命组织之建设与人员培训》,一本是《革命计划及方略》。
  事后诸葛总是比事前诸葛容易得多,在后世,不知有多少关于清末革命的讨论,相关论文更是汗牛充栋,制订的革命计划、各种总结教训更是多不胜数,不但有众多专业人士,更有多如牛毛的军迷、伪军迷参与,网上一搜一大堆,其中也不乏精品。
  文德嗣的这两份资料,就是从资料库里众多精品资料里,经过精心选择、综合、修改而成。那本《革命组织之建设与人员培训》基本上照抄了后世红党的相关文件,只是稍微做了些修改。虽然后世对红党有褒有贬,但谁也无法否认,它的组织建设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也是最合适中国的。这种现成的成功组织的经验,当然是要大用特用。
  这两本资料都是集合了千万人的智慧结晶,自然是非同小同,看得官静不时击节赞叹。
  “先生惊才绝艳,学生拜服……”官静看完后,捧起两本资料恭恭敬敬的还给文总。
  这下子,他是心服口服了,能先于众人发现问题,已经是大才了,如果同时还能提出解决办法,那更是不得了。但如果还能有施行这个解决办法的实力,那就更是牛叉到爆了。文总既能发现问题,也能提出解决方案,更有让这个方案实行的能力,官静同学当然就只能跪了。
  官静无疑是属于天才类的人物,这种人一般都是目无余子,眼睛长在头顶上,能让他们看入眼的人那是凤毛麟角,更加不要说什么纳头就拜。就像现在,虽然他是光复会的骨干,但是对于光复会的态度,只能说是把会员们当做干事业的同志,最多对其中少数几位比较欣赏,根本谈不上什么忠诚。
  不过这种天才人物虽然很难有忠诚的对象,可当那个对象一旦出现了,很容易就会转变为难以动摇的铁杆粉丝。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很多,比如诸葛亮、周公等等。
  文德嗣对现今事态的剖析和计划书已经让官静闪瞎狗眼,证明了他的才学,而充足的财力和众多的工厂,更是展示他完全有实行计划的能力。这么一来,官静就开始向文总的脑残粉转化了。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文总就顺势发出了招揽。聪明人办事就是爽快,已经快变成脑残粉的官静没有任何迟疑,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当然,文德嗣的招揽并不是要他脱离光复会。开什么玩笑?这个光复会可是文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哪能丢掉呢?文总的目的就是要把光复会完全掌握住,借壳上市也好,李代桃僵也好,总之这个光复会他要定了,不但这块牌子要了,连那些会员和关系也都要了。
  换句话说,文德嗣就是准备这个组织一口吞了。不过要这么干的话,只是靠文总自己还不行,还得要在会中有很多亲信才行,而且这些亲信在组织的地位越高越好。官静的投靠就是个很好的现象,当然这只是开始,文总有这个信心,只需要1年,最多3年,就把光复会的大多数人拉到自己一边。
  所以他也很痛快的答应了光复会的拉羊,以副会长的身份加入了光复会。至于老陶提出的那个让他直接当会长的提议,文总还是没采纳。对于任何组织而言,空降个二把手、三把手什么的,大伙还能勉强接受,可要是直接个一把手,那大多数人都是无法接受的。这种太拉仇恨的事情,文总当然不愿去干,要是搞得大多数人都不爽,是会影响他的计划的。
  至于会不会受到会内压制和排挤,这一点文总很有信心。首先,光复会这个组织要比炮公的童萌会单纯得多,虽然组织建设都一样的稀烂,但是因为人员素质较高,不像童萌会啥人都收,所以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的幺蛾子。其次,陶成章、章炳麟、徐锡麟这些光复会高层,基本上都是理想主义者,权力欲望不大,不像炮公那样还要人按手印写效忠书。再说,文德嗣手里拥有强大的实力,还有超前几百年的眼光和知识,要收复这些人只是个时间问题。
  临走前,官静同学自告奋勇去拉拢其他会员,比如和他交好的徐锡麟、秋瑾等等。同时,他还提醒文德嗣,资江(资州、内江)船帮的高层对星科公司很是敌视,估计最近会有不利于星科公司的行动。
  ……
  官静离开后,文德嗣就对几个亲信冷笑道:“资江船帮?!哼,这些家伙难道想对我们的航运公司下手?”
  说起这沱江上的船帮,历来是川中帮会的一大势力。因蜀道艰难,且河道纵横,因此交通往来以船运最为便利,控制了船帮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收益,船帮自然也就是官府和帮会的一大财源,自然倍受重视。
  星科集团公司下属的航运公司主要是用于集团内部的运输业务,并没有大规模对外营业,甚至还有不少业务还委托给了船帮,粗看起来和船帮似乎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至少现在没有。
  但是星科公司的大量招收船工,却是和船帮产生了摩擦。星科公司“薪水高,伙食好”的牌子已经打响了,当公司开始招收船工的时候,就有不少原船帮的船工跑来应聘,帮里的精干子弟跑了好多。虽然星科公司的招工并没有专门针对船帮,但在船帮看来,这就是在挖他们墙脚。
  前些时候就因为招工的事情,船帮来人闹了好几次,但由于官府站在文总这边,船帮一点儿便宜都没占到,还被抓了几个进去吃牢饭。现在看来,是船帮不服气,还想闹大。
  “文总,我立即增加对船帮的监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王琦说道。这个时代的治安可不像后世那么安定,打打杀杀太常见了,一句不合动刀子的事情到处都有。
  文德嗣想了想,说道:“嗯,可以。派人和他们说说,如果愿意合作,可以让他们入股我们的航运公司。如果他们执迷不悟,那就找个时间灭了他们!”
  对于这些带有黑社会色彩的江湖势力,文总是很讨厌的,在他看来,只有死了的江湖人才是好的江湖人。像资江船帮这种中等规模的帮派,他看不上眼,更是懒得去他们纠缠,直接以绝对的力量碾压就是了。
  不愿意跟我走的,我就让他跟阎王走!
第028章
理论准备
  内江县城,鼓楼坝。
  鼓楼坝是内江县衙的所在地,周边是最繁华的商业区,聚集着县城里最高档的茶楼,商铺,会馆等设施。天刚放亮这里就已经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了。
  在鼓楼坝东街有一个半旧不新的茶馆,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乌黑的招牌上嵌着两个快要褪色的烫金字“袛园”,茶馆里已经半满,茶客或谈天说地或打长牌搓麻将,堂倌正在掺水,两个小童正在客人旁推销早点:“瓜子花生卖,油炸粑油果子卖。”
  茶馆是四川最普及的娱乐休闲场所,下到乡镇,上到省城,到处都是。这个“袛园”茶馆看起来也很普通,和其他的茶馆没啥区别。不过,道上的兄弟都知道,这里是资江(资州内江)船帮的总堂。
  “这个文德嗣,可真的了不得啊……”在二楼最里面的雅间里,一个汉子正在长吁短叹着。
  那汉子身着长衫,白面短须,五短身材却透着一股精悍之气。此人正是资江船帮大当家,姓王,名木师,字子渔。二十年前考中过秀才,后来不满权贵卖官鬻爵,鱼肉百姓,对洋人卑躬屈膝,阿谀奉迎,怒而弃文习武,拜入本地哥老会,入会后受大佬赏识而委以资江船帮堂主重任。
  那王大当家接任资江堂主后,上下打点,四方周旋,把船帮整治得井井有条,上下齐心,就连那知州太爷也不免高看一眼。
  王大当家的日子本来是过得挺滋润的,不过这段时间因为和星科公司的纠纷,让他很是头疼。
  原本星科公司这个外来户和他的关系也不错,因为四川的陆上交通太坑爹,很多都是走水路。而水上运输这块业务,自然是绕不过资江船帮,所以公司的运输业务大半都是包给船帮在做。
  星科公司的物资进出量极大,而且财大气粗,给钱爽快,和船帮的费用都是一月一结,从不拖欠。这大半年他们赚的钱比过去几年还多。这也是上百年来,资江船帮最最滋润的一段时间。
  但是好景不长,自从前几个月星科公司开始快速扩张之后,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了。因为星科公司自己也办起了航运公司,一口气进口了几十艘火轮,来自星科的业务自然就大幅度缩水。从2个月前开始,也就只有一些星科航运觉得自己做不划算,或者做不过来的边角料留给他们。
  星科公司背景深厚,财大气粗,如果仅仅是生意减少,王大当家也不会傻到去这种狗大户打擂台。毕竟以前没有星科公司,船帮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大不了就是少点油水而已,但是星科航运却得寸进尺,把主意打到船帮子弟身上了。
  星科航运是新公司,基本上是除了老板啥人都缺,尤其是缺有经验的船工、水手,于是就开出了让人难以拒绝的优惠条件大肆招人。在星科航运的高薪诱惑下,船帮那些个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的船工水手们就呼啦啦的跑了好大一帮人,留都留不住。
  今天走几个,明天走几个,原本拥有七八百人的资江船帮,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只剩下不到200人了。
  王大当家不是没想办法留人,可留不住啊。星科航运那边开的条件是比船帮多五成的工资,外加年终分红,外加还有衣食住全包,子女还能免费上学,家属安排工作……对于那些苦哈哈的船工水手们来说,有这些条件还不跳槽,那就是真正的傻叉了。
  你说“江湖义气”?呃,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能养家糊口吗?
  当然,“讲义气”的兄弟还是有的,现在船帮好歹还剩百多人。不过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船主、账房、师爷、打手之类的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船头、舵手、水手这些技术人员和一线劳动者也就剩那么30几个了,而这些大多是船帮高层的亲戚。
  ……
  本来按照王木师一贯的性格,早就该动手做点什么了,他虽然是秀才出身,但混了这么多年江湖,一样是心狠手辣的主儿。事实上,他早在上个月就已经联系好了几家浑水袍哥,但他现在却很相当纠结,要不要对星科动手。
  这个根子就是他桌上摊开了一本新书——《唯物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和未来》。这本名字有点长的书是半个月前,以文德嗣的名义发行的。这是文总转职文抄公之后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籍。
  如果有文德嗣同时代的人看了这本书,肯定是会笑出声来,同时大骂作者“无耻山寨”。没错,这本书其实就是个山寨集合,是一本后世各种理论著作、论文、网上帖子等等集合。
  书中先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以及实际运用,并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代表性现象,分析了现今中国为什么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最后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本工业化的理论指导书和宣传书,也是文总为以后造反搞的理论准备。
  尽管书里面有很多红党理论著作的内容,但并没有主张什么共产主义。更加没有提什么“国际主义”、“解放全人类”、“完全消灭阶级”之类的观点。这些理论确实很美好,但可能是因为太美好了的原因,直到23世纪都还没有一点实现的迹象。文总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然不可能去信仰这么虚幻的理论。
  至于无视“国际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的原因,是文德嗣认为自己没有那么伟大,他觉得自己能做到“解放中国人民”这一步就已经很满足了,“解放全人类”这种伟大的事业还是留给后人去吧。“完全消灭阶级”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更是和梦话差不多,只要还有人类存在,就必然会产生阶级,比起这个,“全民脑后插管”恐怕都更靠谱。
  文德嗣一直都自认为是个社会主义者,只是这个“社会主义”是魔改版的。所以这本书也是定义为“社会主义理论书籍”,文德嗣给自己的这套理论定名为“科学社会主义”。不过这个大杂烩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几成符合马叔叔的本意,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如果和后世的“苏修”、“中修”比起来,也就是大哥不说二哥了。
  必须指出的是,文德嗣的“科学社会主义”绝对不是“共产主义”,和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也是南辕北辙。因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文德嗣在他的这本书里,都反复强调中国的复兴,话里话外就是重返天朝上国地位,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而“共产主义”则是强烈反对民族主义的,两种思想虽然在某些领域如解放生产力等方面有着比较相似的观点,但在基础理论上完全就是尿不到一壶里的。
  如果在原时空后世的那些网络上的“共产原教旨”伪左小资看来,文德嗣的这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是“名左实右”的“充满了沙文主义、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臭味的腐肉”。
  如果在“跪舔西方派”和“普世派公知”们的眼里,这套理论则是成了“开历史倒车的军国主义和威权主义的混合物”,是“反普世、反民主、反多元化的现代纳粹产物”。
  不过,文德嗣在穿越前就从来懒得和这些家伙争辩,他一向认为这些家伙的脑子有病,完全用自己的空想代替现实,还自以为高明无比。这两种人虽然经常互相抨击,但他们其实都是“民族虚无主义者”和“国家虚无主义者”,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他们从来不会去想,只要人类还存在“民族”和“国家”的划分,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就会存在,最多就是表述方式的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