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469

  不过这些国家都不是最惨的,比起塞尔维亚的话,他们已经算是幸运了。哪怕是被吞并的卢森堡,靠着和德国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也不会吃多大的亏。而塞尔维亚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场世界大战就是因为他们的几个弑君犯导致的,害得好几个国家整整死光了一代人。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对这个惹祸的国家深恶痛绝。
  好吧,虽然严格说来,一战的爆发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仅仅靠塞尔维亚是无法引发世界大战,他们还没这个本事。他们只是倒霉的恰逢其会。但要知道,这个世界所有政府和个人都是会甩锅的,都是会推卸责任的,这个技能是全人类的种族天赋,不分民族也不分时代。这场大战既然没了失败者可以用来发泄怒火,那么引发战争的塞尔维亚自然就成了各国甩锅的最佳目标。
  在参战各国政府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塞尔维亚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中国虽然没有参与这场“大家一起黑塞尔维亚”的活动,但也同样没出头,带着人革联在旁边隔岸观火。
  “中国无意介入欧洲事务,我们相信欧洲人民会自己处理好欧洲的问题。”中国外交部长卡富尔就是这样表明中国态度的。
  既然没有任何国家愿意为这个神憎鬼厌的国家出头,这个“一战导火索”的命运,就只能用无比凄惨来形容了,名副其实的满满一桌子餐具了。
  整个国家被瓜分不说,还发生了众多的人道主义灾难,无论是战争中的伤亡,被同盟国占领后的清算和压榨,都造成了大量的非正常死亡。在西班牙流感爆发后,无论是奥匈还是保加利亚,都对塞尔维亚人不理不睬,没有给予他们任何有效的救治和防治措施。
  据初步统计,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比起战前起码减少了70%,再加上领土被瓜分的事实已经得到各大列强承认,世间再无塞尔维亚了。当然,苏俄为了表现自己的“正义”立场,是强烈反对消灭塞尔维亚的,但是他们也只是嘴炮而已,这种不痒不痛的反对当然无效。
  再来就是非洲了,因为没有海权,同盟国在非洲就出于绝对下风。
  意大利丢光了所有的非洲殖民地,利比亚被英法瓜分,厄立特里亚被英国占领,意属索马里兰被中国占领,原先抢到的英属索马里兰也一起被中国占领了。
  德国在西非的殖民地都丢光了,但是他们有“非洲战神”,却在东非捞到了不少好处,英国的桑给巴尔、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南部,以及赞比亚的东北部,都插上了铁十字旗。按照双方协议,非洲的地盘就是按目前的实际控制线划分了。
  就是关于中国在战争期间从各国手里搞来的新领土,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日内瓦和会再次确认了中国对这些土地的主权,各大列强也纷纷表示承认。看到中国这样干了之后,美国和日本也要求和会为自己的新领土背书。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大伙都是不满意的,没有那个国家满意,都觉得自己赚得太少。但如果让一方满意的话,那么另一方肯定就更加不满意了。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既然双方都打不下去了,那就只能互相妥协了。
  总而言之,日内瓦和会是一场出卖的大会,一场充满了阴谋和撕逼的大会。各大列强联手出卖了小国和弱国的利益,但他们自己的损失也非常大,大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方。
  西元1920年4月18日上午10点,各国代表在日内瓦签订了和平条约,并同时下令各方前线立即停火,并按照协议撤出对方的本土。于是,本位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过为期5年多的战争后,正式结束了。
  最让各国不爽的是,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各国都觉得自己亏了。特别是德国,他们普通都认为,要不是这场该死的瘟疫,跪的就该是协约国了。如果一定说谁在这场战争里赚了,恐怕就只有中美日这三家了。
第四卷
巨龙腾飞
第400章
战后的国际格局
  从1914年4月5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算,到1920年1月23日全线停火为止,这场世界大战总共持续了五年另八个多月。这场战争以欧洲和大西洋为主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东、地中海、非洲以及亚洲部分地区也先后成为次要战场。
  包括世界所有主要列强在内的三十多个主权国家(殖民地不算),近17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当时全世界总人口约18.5亿),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却没有胜利者,至少理论上是没有的。
  在这场战争中,欧洲的英法俄德奥意等老牌列强付出惨重的代价,伤亡极大。据战后统计,协约国伤亡(含平民)如下:英国本土死亡人数403.6万,伤残人数552.6万。法国本土死亡人数316.7万,伤残人数456.4万。俄国死亡人数687.9万,伤残人数868.1万。塞尔维亚死亡人数187.9万,伤残人数48.3万。日本死亡人数86.2万,伤残人数231.3万。美国死亡人数222.8万,伤残人数575.5万。比利时死亡人数88.8万,伤残人数179.3万。中国死亡人数1.12万,伤残人数3.4万。葡萄牙、希腊等其他参战国死亡人数28.6万,伤残人数83.8万。
  除了这些国家的本土,英法殖民地也损失惨重,印度死亡人数约2600万,伤残人数约4000万(殖民地的数据都包含多次起义造成的伤亡)。南非死亡人数约120万,伤残人数约300万。澳大利亚死亡人数35.7万,伤残人数68万。加拿大死亡人数73.1万,伤残人数144万。其他英属殖民地死亡人数约1678万,伤残人数1333万。法属印支死亡人数23.1万,伤残人数56万。其他法属殖民地死亡人数约643万人,伤残人数654万。
  同盟国的损失也不小,德国本土死亡人数223.6万,伤残人数356.4万。奥匈帝国死亡人数143.6万,伤残人数316.1万。意大利死亡人数262.7万,伤残人数346.1万。保加利亚死亡人数34.1万,伤残人数76.4万。土耳其死亡人数243.2万,伤残人数56.4万(含跳反后的伤亡)。波兰、罗马利亚、乌克兰、波三小等其他参战国死亡人数44.8万,伤残人数177万。德属殖民地死亡人数约49万人,伤残人数约124万。
  当然,这种规模的世界大战,可不是仅仅交战国才有伤亡,一些中立国也被溅射伤害了。像荷兰、丹麦、西班牙、阿根廷、瑞士、瑞典等等这些中立国也有超过1万人死亡,3万伤残。
  这场战争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原时空,总死亡人数,协约国的死亡人数约7196.5万人,伤残人数约9553.7万。同盟国的死亡人数约1001万人,伤残人数1452.4万。初看起来是同盟国大占便宜,但协约国的伤亡数字当中,有很大部分是来自殖民地起义造成的伤亡。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将近8200万人的死亡,伤残人数超过一亿。
  这场战争给全世界各国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损害,但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重大进步,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大大加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就是它严重削弱了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这场战争摧毁了地跨欧亚的沙皇俄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和意大利等传统帝国主义国家都遭到严重削弱。
  同时一战沉重打击了传统的殖民帝国体系,加快了各大殖民地受压迫民族觉醒的步伐,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以及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在这场战争中,卢森堡和塞尔维亚被彻底吞并,在历史上灭亡了。但也诞生了很多新的国家,从沙俄当中分出了波兰、乌克兰、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六个国家,从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尸体上,也诞生了亚美尼亚、库尔德、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和塞浦路斯等六个国家。
  另外,还有爱尔兰和冰岛也正式取得独立,成为了真正的主权国家。对于爱尔兰的独立,原本英国是强烈反对的,但是这次不但同盟国强烈支持,就连协约国内部的中美法等国也表示了支持。
  美国威尔逊总统公开表示:“把爱尔兰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当做殖民地,是非常不道德的”。美国做出这种反应并不奇怪,别忘了,爱尔兰裔的美国人可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啊,再加上“恨英国人”的优良传统,鹰酱不趁机给牛牛添堵,那才是枉为帝国主义了。
  至于法国,我想英法两国之间的“深情厚谊”,就不用多说了,能趁机给对面的家伙下点药,高卢鸡一向是很乐意的。中国和鸦片牛之间也是有“传统友谊”的,从一鸦、二鸦到八国联军,这“友谊”可不是一般的深厚,能有机会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情,中国人民当然也是不会拒绝的。
  再说牛牛在“爱尔兰大饥荒”当中做的也确实很不地道,拉了太多的仇恨,除了日本没有那个国家支持他们。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这不,世界大战硝烟味还没散光,协约国内部就出现分歧了。
  至于冰岛的独立,那就是美国一手搞出来的。他们在租借了冰岛之后,发现这地方还真好用,越用越觉得好用。不错不错,这么好的地盘,给丹麦那是浪费啊。既然好用,那就不还了呗。当然,直接吞并脸上有些不好看,主要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借口。于是冰岛人民在战后就组织了一场全民公投,公投结果当然是脱离丹麦,宣布独立了,呃,连同法罗群岛。
  丹麦再三反对也无济于事,难道他们还有种和美国做过一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丹麦人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了。
  不过,美国在非洲问题上却失信了,他们原本对国内黑人承诺的“报酬”缩水了一大半多。原本他们说的是把所有打下来的非洲地盘,都交给国内黑人拿去建国。但战后,天顶星公司的地质专家们爆出了在比属刚果、安哥拉(葡属西非)和纳米比亚(德属西南非)发现大量矿产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出,美国财阀大鳄们纷纷表示,这么好的地盘不能给了黑鬼,又蠢又懒的黑鬼们拿到这样的好地方也没用啊,他们根本不会开发,完全是浪费,还是合众国自己开发最好。现在国内那些家伙不是吵着继续实行宅地法吗?得,就让这些家伙去非洲打拼吧。
  至于黑鬼们嘛,把喀麦隆、多哥兰、圣多美和木尼河地区(赤道几内亚)给他们就够了,别忘了那些武器和物资都是合众国提供的,就连送他们去非洲的船只也是合众国,哪怕按照股份分成,也得分一大半出来。对了,如果他们还不满意,就可以鼓励他们去英法殖民地抢地盘闹独立嘛。
  美国人越想越觉得好有道理,也就这么干了。于是美国黑蜀黍们就被他们的政府给涮了一把,原本内定的五个黑人独立国家,缩水成了两个。不过因为前面美国人说得含糊其辞,也没把话说死,所以黑蜀黍们就算有些不满,也还能够忍受,再怎么说也有两个独立国家了嘛。
  移居到多哥兰的美国黑人组建了多哥共和国,这个多哥可比原时空的大一倍,是整个多哥兰地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而不是原时空那个只有一半多哥兰地区的多哥。多哥虽然面积不算大,但二德子经营得法,他们透过本身较为先进的科学化农业技术,提高当地的可可、咖啡豆及棉花的产量,作出口之用。
  当时多哥兰的基建及生产水平在一战前的非洲来说,算是数一数二的。当时的多哥兰除了向德国出口农产品以外,其经济尚能自给自足,成为了非洲殖民地的榜样。与之相反的是,英国管治的南苏丹、比利时管治的刚果、葡萄牙管治的安哥拉等殖民地,却要继续靠向巴西、古巴、南非等国出口奴隶维生。
  由于多哥兰的富庶,在一战后期它成为了协约国的优先入侵对象。当时多哥兰处于英国殖民地黄金海岸及法国殖民地上沃尔特和达荷美之间,三面受敌,一周不到就被推倒了。但英法在本位面也没拿到这块好地,没多久整个非洲的黑蜀黍在德国人和一些国际人道组织(如霸天虎国际、吉恩联合、诺瓦兄弟会、汞合金等等)的支持下,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大起义。
  自顾不暇,无力镇压的英法只好请美国和日本出兵镇压,多哥兰也被当做筹码让给美国人。后来美国黑蜀黍在这里大杀特杀,把当地土著黑人清洗的差不多了。因为这块儿土地很肥,美国人还是犹豫了好久,才给了本国黑人,为这事,他们还狠狠表扬了自己一番。
  另一个国家就是喀麦隆共和国,是由喀麦隆、圣多美和木尼河地区(赤道几内亚)合并而成,也比原时空的喀麦隆大些,面积大约是50.5万平方公里。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喀麦隆,还是多哥兰,虽然名义上是主权国家,但实际上都是美国的卫星国,其政府和军队都是接受美国指导,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不过对于黑蜀黍们来说,能够取得这个待遇,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比属刚果、安哥拉(葡属西非)和纳米比亚(德属西南非),就被美国人自己笑纳了。当时美国的黑人部队为了少些人和自己分地,他们对当地土著的清洗非常的彻底,再加上后来的西班牙大流感,现在这三个地方就没几个土著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美国人把这里分成了三个海外州,刚果州、安哥拉州和纳米比亚州,由联邦政府直辖。他们之所以改弦更张,可能也有模仿中日两国的原因,中日都是把非洲的地盘当本土经营的。日本现在也是彻底控制了葡属东非(莫桑比克),还把这里改名为“摩杉”。
  顺便说一句,纳米比亚州除了德属西南非之外,还包括鲸湾港(英属沃尔维斯港),这块地盘美国佬也是在平乱过程中占了的,顺便向英国提出了转让要求,英国人当时为了让美国人多出力,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除了在非洲捞到的好处,美国还得到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屿,英法的东太平洋岛屿,和全部圭亚那(包括英属、法属、荷属三块)。可以是赚饱了,和原时空半点儿地盘没捞到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连美国人都在非洲放了两颗卫星,作为大力支持非洲人民独立的德国自然也不能打自己的脸。他们在战后也放了一个大卫星——东非共和国,这个东非共和国包括了原时空的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全境,以及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南部,以及赞比亚的东北部,总数111万平方公里。
  当然,明眼人都清楚,这个劳什子非共和国,也不过就是二德子的傀儡而已。
  因为本位面的西线烈度更高,二德子也更加生猛,英法根本顾不了非洲。所以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英法这次却没在非洲占到多少便宜,英法平分了属于意大利的利比亚,英国还拿到了厄立特里亚和整个索马里兰地区。当然比起意大利他们已经很不错了,人家意呆利已经把非洲殖民地丢光了。
  就在各大列强签好合约,互相给对方的领土和势力范围背书之后,奥匈帝国却出乱子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闹着分家了。
  好吧,奥匈帝国出这个乱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欧洲历史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奥匈帝国这个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完全是靠“下半身堡”家族勉强合到一起的。没错,我说的“下半身堡”,就是哈布斯堡家族,这是丫们的外号。
第401章
奥匈帝国解体
  共和2761年(西元1920年)7月15日,维也纳。
  在国会大楼门前的广场上,伴随这奥匈国歌《天佑皇帝》的音乐声,“双皇冠旗”缓缓落下。这面国旗被取下之后,被交到斐迪南五世手里。
  在场的人都注意到,今天斐迪南五世的表情相当麻木。随后,一面新的代表奥地利帝国的“红白红”国旗冉冉升起。
  是的,奥匈帝国没有了,在今天正式解体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斐迪南五世竭尽全力也无法挽回局面,经过一个多月的扯皮,奥匈帝国轰然倒塌。
  在奥匈帝国的基础上,出现了三个新的国家。
  其一是匈牙利共和国,匈牙利人如愿以偿的取得了独立,当年要不是维也纳当局的妥协,他们在普奥战争后就独立了。本位面没有特里亚农条约,所以这个匈牙利比原时空的大多了,是包括了特兰西瓦尼亚、半个塞尔维亚和部分克罗地亚在内的“大匈牙利”,面积有35万平方公里,还有一部分出海口。匈牙利原本是想玩君主制,但搞笑的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可以服众的国王,再加上社会矛盾激化,权贵们为了减少不满,就改为共和制了。首届总统是原奥匈帝国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
  其二是摩拉维亚共和国,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这对好基友也是早就想和奥匈分家,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这个国家虽然还不到13万平方公里,但捷克的工业产量就占了帝国工业总产量的80%。
  其三就是“奥地利帝国”了,斐迪南五世的政治手腕总算还可以,在没了匈牙利人和捷克人捣乱之后,其他地方的闹腾他还是有办法解决的。在进行了一番妥协让步之后,斯洛文尼亚和部分克罗地亚以及波黑都留了下来。但是新的“奥地利帝国”也变成了一个联邦制君主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都有很高的自治权。
  这么一折腾下来,原本算得上二等列强的奥匈帝国,也就成了三个互不统属的三流国家。而奥地利也彻底成为德国的小弟,再也没有以前的平等地位了。
  但奥匈的分裂丝毫不让人意外,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的分裂无非是个时间问题。能在大战之后才分家,这已经是斐迪南手腕给力了。
  这个分裂的祸端是老早就埋下的,准确的说,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统一过。
  奥匈帝国的前身是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国家也是相当的奇葩,伏尔泰曾经吐糟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因为它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也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它的统一也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它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统治严重分裂,国力很差,实际上不能称作帝国。
  13世纪开始,帝国皇位长期被奥地利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但是这个家族却并不是靠实力取得的这个地位,而是完全靠连续N代的联姻来实现,所以江湖人称“下半身堡”,可谓名至实归。按照中国的说法,这种完全靠小丁丁和小OO建立的国家,就是典型的“得国不正”,没人服气。欧洲人或许不知道这句话,但不代表他们没有相同的想法,老伏的吐糟就很明白了。
  1806年,奥地利被拿破仑车飞了,哈布斯堡家族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这样,“下半身堡”的底裤就被拿破仑扯掉了,再加上20世纪民族主义兴起,于是帝国内的那些地盘都开始不稳了。而奥地利的主体民族德意志人在整个帝国人口中,只占了23%,不到四分之一,无论文化还是实力都不占优,自然镇不住场子。
  即使后来改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然而并没有卵用。因为在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其实不占统治地位:在奥地利部分,日耳曼人人只占36%,而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数。
  奥地利部分的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意大利人都试图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同时在匈牙利部分,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向匈牙利人的统治挑战。
  虽然在本位面,奥匈跟着德国一起放了卫星,把乌克兰、波兰部分给放了,使得国内不稳的局势得到了一定好转。但这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是平时,可能还有办法慢慢整合。但奥匈却没这个机会,因为连续几年的欧战和瘟疫,奥匈帝国的社会矛盾和非法武装也激化到极限。
  德意志人就算了,但其他民族可并不怎么愿意给“下半身堡”卖命。好吧,如果是顺风仗或者时间短也就算了,但这场欧战却偏偏是拉锯战、消耗战,几年打下来都受不了啦。再加上可怕的西班牙流感,局面更是不堪。
  最重要的是,“下半身堡”在战争中已经把他们几百年积累的威信消耗殆尽,大量的国家财富都消耗在战争中,没有赔款,没有补偿。奥匈在战后的经济急剧下滑,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内部问题,尤其是非法武装开始变得空前激烈起来。
  首先就是匈牙利闹着分家,然后波希米亚也跟着闹起来,其他民族也跟着闹起来。斐迪南皇帝现在是一个头三个大,他非常清楚,要是这件事处理不了,搞不好这个帝国就会彻底分裂解体。
  但是他现在也无力解决,奥匈本来就只算是二等列强,国力有限,在战争和瘟疫已经耗空了,现在哪里还有精力和资金来解决这种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