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469

  于是奥匈帝国终于撑不住了,大家就散伙了。
  ……
  不过呢,现在各国也顾不上看奥地利的笑话,各国家里都还有一大堆破事呢。
  首先是西班牙大流感还在持续中,虽然情况比起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爆发期有所好转,但仍然不但掉以轻心,天知道它会不会杀个回马枪。
  其次就是战后重建了,各个参战国都损失惨重,尤其是英法这两带头大哥,和意大利这个站错队的倒霉蛋,不管是殖民地还是本土的损失都远远超过原时空的同期历史。俄国暂且不说,英法意三国的本土损失是最惨的,他们被敌人占领的都是各自的精华区。
  英法的大首都区都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二德子把伦敦和巴黎以及附近地区,所有值钱的东西,有用的东西都搬走了。甚至就连工厂都不放过,朴茨茅斯和伦敦的造船厂被德国人拆得干干净净,打包带走了。
  意大利的首都虽然保住了,但是他们最重要的北方工业区,却落入了日本蝗军的手里。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蝗军,德国人好歹还要点儿脸,只是抢值钱的东西,对平民的衣食和日用品还看不上。可穷疯了的日本人是什么都抢,无论是国家和企业的生产资料,还是平民的衣服、食品、家具,只要是他们能搬走的,统统都抢。凡是大日本蝗军所过之处,就如水洗一般干干净净。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些地区的重建工作,以及难民安置和返乡,都是无比头大的事情。这可不是几十个,几百个人,而是几百上千万!而且,还有从殖民地征召的那些部队,以及美日的远征军,也得要赶紧送走,这又是几百万人的长途运输。
  德奥美日这些没被敌人打到本土的国家相对轻松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连续几年大战,国内的经济情况已经极为恶化,同时长期的偏重军工,也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失衡,这些都需要花很多精力去调整。众多阵亡将士的抚恤、伤残官兵的安置,都是很头疼的事情,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出问题。要知道,现在民间的不满度已经积累到极点,要是不小心,说不定就爆炸了。
  不过要说头疼的话,现在还是英国人最头痛了。战争带给本土的伤亡人数就接近千万,这是实实在在的死光了一代人。而且这还没完呢,瘟疫现在不是还没停吗,天晓得还要持续多久。还有就是殖民地问题,土著猴子们现在虽然暂时消停了,但那都是看在瘟疫份上,等到瘟疫一过,绝对又是到处起火的场面。
  现在英国人头一次觉得,自己抢的地盘太多了。在经历了如此残酷的一战之后,已经死光了一代人的鸦片牛,可再也没有以前压制全球的信心了。
  战争期间被同盟国夺取的英属索马里兰和英属东非(肯尼亚和乌干达),虽然已经被中国人夺回了大半。但是现在有个问题,对于原属英国人的地盘,中国人倒是愿意按照约定归还英国,当然英国也要准许中国在当地勘测矿产和采矿,按章交税即可。
  但意属索马里兰,中国就不肯给了。他们声称自己已经尽到了协约国成员的义务,击退了同盟国军队,帮助英国收复了被占殖民地,这些事情已经足够尽到成员国义务了,所以意属索马里兰就理所当然的是中国的战利品。当然,中国事先有协议不在非洲扩大地盘,但是可以让意属索马里兰独立啊。
  英国人当然不干,虽然中国人说得很有道理,但意属索马里兰地盘不小,英国是绝对不愿意交给中国的。中国的扩张已经很多了,再扩大还得了?意属索马里兰独立?这话骗鬼去吧,就算独立了,也还不是个卫星国。这种把戏怎么瞒得过牛牛?而且,这块地盘牛牛自己也想要的。
  于是双方就在为这事扯皮,中国后来的条件是:我们把意属索马里兰给你们可以,但是必须用其他地盘来换。不在非洲扩张不是可以,但要有其他地方来补偿,否则我们是绝对不会交出战利品的!
  “贝尔福阁下,此事绝无可能!意属索马里兰是我们付出众多牺牲才得到的战利品,你们一句话就想夺走吗?”中国外交部长卡富尔毫不客气的说道。
  “部长阁下,我们可以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交换。”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贝尔福说道。
  “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就要换意属索马里?你们也太会做生意了……”卡富尔一脸讽刺的说道:“我们可以接受的条件是马来半岛。”
  贝尔福摇摇头说道:“部长阁下,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大英帝国绝对不会放弃马来半岛……安达曼群岛,这是帝国的底线……”
  “那不行,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再加点儿别的。”卡富尔可没那么容易唬住。
  “最多再加科科斯群岛和塞舌尔群岛……”
  “太可笑了,这不可能!”
  然后双方就开始了紧张的讨价还价。英国人用印度洋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科科斯群岛、塞舌尔群岛、阿米兰特群岛、查戈斯群岛、圣诞岛,以及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汤加群岛,交换中国占领的意属索马里。
  这个时候的世界各国对于岛屿远远没有后世那么重视,虽然他们也不会嫌多,但如果在有了大陆地盘的选择,那么他们是绝对不会选海岛的。
  就算原时空的二战时期,英国人也有用了50个岛子去换美国同等数量旧驱逐舰的事情,虽然这笔交易有拖美国下水的用意,可他们却没有用一寸大陆的地盘去做交易呢,这就说明在英国人眼里,大陆地盘的重要程度和价值是远远高于海岛的,海岛什么的都是鸡肋,是可以交换的东西,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当然,这海岛也不能太大,比如新西兰他们就无论如何是不会拿出来的。
  而英国人现在拿出来的都是小岛,加起来还没意属索马里兰的十分之一大。再说现在战后的英国也没有精力去管这些鸡肋一样的小岛。其实只要想想也能理解英国人的想法,这些岛子散布在两大洋上,要开发的话实在太累了,而且也没啥好开发的。要是在以前,还能作为长途航海的歇脚点和补给点,但现在的船舶技术已经不需要了。最重要的是,英国认为自己在这些岛子附近都有大陆基地,少了这些岛屿也根本不影响大局。
  于是,交易达成。双方皆大欢喜,英国人终于把中国的触手挡在了非洲大陆之外,虽然付出了一堆岛屿的代价,但却得到了意属索马里这块垂涎已久的地盘,这样他们在东非的地盘就完全连在一起了。
  而文德嗣也觉得很划算,中国得到这批岛屿之后,对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掌握就更强了。至于索马里这种地方,先丢给英国佬好了。非洲这种地方可没那么好开发,要不也不会直到21世纪初,这里都没啥起色。
第402章
即将爆发的革命和金矿
  共和2761年(西元1920年)8月10日,汉京。
  “嗯,情报准确吗?”文德嗣看着手上的文件问道。
  国家情报局局长霍进思少将答道:“文总,这是我驻德大使馆最先得到了一些情报,然后通知我们,我们再从不同渠道进行确认,可能性很大……”
  “嗯,那好,我们就再等等看吧……”文德嗣笑了笑。
  “那么要不要我们再帮他们一把?”霍进思问道。
  文德嗣想了想,点头道:“当然可以,但不能让人发现是我们做的……”
  “这是当然的,我们会做一些准备,误导他们往英法俄等势力方面去想。而且他们得到了英法的支持也是真的……”霍进思笑了笑:“现在英法对德国是恨之入骨,巴不得他们倒霉,对于德共这样的反对派,他们不去支持才怪了。”
  “真没想到,最先动手的居然是德共,我还一直以为会是法共呢,毕竟他们法国人是那么的热爱革命。”文德嗣也笑了起来。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把苏俄削弱得太厉害了,搞得现在第三国际实力太弱,国际共运都没有高潮呢。可惜英共和美共没有什么像样子的领导人,我们都砸了不少钱进去,简直一点儿用都没有。”文德嗣隐隐有些觉得,好像自己把自己坑了。当然这不过这只是个小坑而已,总比搞出那个红色帝国要多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苏俄现在还在和沙俄纠缠不清,根本没有力气支持这些同行。英美两家的保守势力极为强大,共运在他们那里很难发展起来。”霍进思说道:“不过,比起第三国际,我们的科社党势力才是发展缓慢。”
  文德嗣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们还是晚了一步。共运组织比我早几十年,根基比我厚实多了,下层劳动者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基本盘,而且他们对我们又很提防,所以很难插手。而且我们在那边的人还要防着对方的政府,在发达国家里面的发展更加迟缓。”
  是的,他们是在说输出革命的事情。对于这种事情,文德嗣一直都是很重视的。意识形态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任何一个有志于登顶“地球球长”宝座的政府都必须重视。在原时空的冷战期间,意识形态的竞争就是美苏争霸的常见模式。
  不过这方面毛熊就干得很粗糙,毫无技术含量,所以他们的“民主”就被鹰酱的“自由”给爆了,最后还“自由”被收编成了“自由民主”。没错,在冷战时期,美国倡导的是“自由”,而苏联才是“民主”的旗帜,所以当时世界上有两种革命,“自由的革命”和“民主的革命”。
  文德嗣当然想成为世界革命的领袖,具体是那一种都无所谓,但必须成为了该阵营的领袖才有资格享受革命带来的红利。现在呢,资本主义阵营的领袖当然还是大英帝国,虽然一战让他们损失惨重,但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对于一个掌控了地球霸权上百年的国家来说,仅仅一场战争是拖不跨他们的,那种是加强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行。没办法,人家的家底太厚了。
  以中国现在的实力要去和英国抢夺这个阵营领袖的宝座,还是稍稍急了点儿。即使有着文德嗣开挂般的发展,但中国的底子还是太薄,现在建国才十年不到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时间来积累,手里大把的地盘也没消化,这都需要时间。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目前这个资本主义阵营是世界的主流,但也正因为是主流,所以竞争者也特别多,什么德国美国法国的一大堆。这样搞起来就太累了。
  社会主义阵营就不一样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呃,至于这个“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是正宗这个问题暂且不提,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文总是信了。不管别人怎么看,但只要是第一个成功的,而且实力还不弱,那么它就在阵营领袖的争夺上具有天然优势。
  文德嗣对此非常有信心,只有继续发展,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一定是中国,也就是自己。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主义阵营是有竞争对手的,那就是苏俄领导的第三国际了。不论苏俄那边怎么喷,但“科学社会主义”也确实是“社会主义”,至少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或者叫变种。不管苏俄承不承认,双方的理论基础都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换句话就是,双方理论的受众和基本盘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开水饺馆的,他不会认为隔壁的服装店抢了自己生意,但肯定会认为对面那家馄饨店很可恶。所以无论那个行业,异端都是比异教徒更该烧死的存在,这就是抢生意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极为恶劣,大家都想当老大嘛。虽然苏俄的实力不如中国,但是人家胜在资格老,到处都有人,到处都有关系。尤其是在英法德这些老牌列强国家,第三国际搞的共运早就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盘占得差不多了,文德嗣的“科社运动”就只能拣点儿边角余料了。没办法,意识形态这种东西一旦成型了,就是很难改变的,这可不仅仅是钱和国家实力的问题。
  “所以我恨异端!”文德嗣很郁闷的说了句。
  他倒也不是后悔当年没把乌里扬诺夫干掉,要是干掉他就能让社会主义阵营全部投靠自己,文德嗣早就干了。人家搞的共运早就成了气候,人家基本盘的意识形态已经成型,这可不是死几个人就能改变的,哪怕是领袖也不行。
  “希望这次欧洲的共运高潮能给我带来好消息!”文德嗣非常期盼这次欧洲即将爆发的,由第三国际领导的共运起义了。“如果第三国际和帝国主义能搞个两败俱伤,那就是最好不过了。”这两家不搞个头破血流,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文总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怎么能壮大,怎么能抢到足够多的基本盘呢?
  ……
  美国,旧金山。
  西班牙流感在地球上肆虐了大半年后,终于有了退潮的迹象。现在街上的行人也比上半年多了很多,市面的人气也开始渐渐恢复了。
  在家里宅了九个月的史高治,今天终于鼓起勇气,走出了家门。这大半年来,他除了去公司接活和交图纸,以及购物的时候出来一下,其他时间全都宅在家里。幸好他的工作是机械设计师,只需要宅在家里画图就好。
  这年头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宅在家里可没什么好玩的,家里的书都已经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史高治又是单身狗一条,无妹子可玩,这种生活可真的受够了。好吧,幸好还有收音机和电视机。感谢上帝,感谢星科,他们发明了收音机和电视机。要是没有这两样东西,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能撑过三个月。
  但收音机和电视机也不但完全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啊,他觉得自己要是再不出去玩玩,整个人都要生锈了。
  刚刚走出家门,一阵微风吹来,带起了地面的一些白色粉末。这是石灰粉,然后他又问道一股浓郁的消毒水味道,即使隔着口罩,他也闻得到。史高治对这些东西太熟悉了,石灰、消毒水、消毒水、石灰……这大半年来,大多数美国人每天都会和这些东西打交道,想不熟悉都不行啊。
  “这些做石灰和药水的公司一定赚大了!”史高治嘟噜了几句。
  走了没多远,就有一家酒吧,招牌上写着“白鲸酒吧”。史高治脸色一喜,就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门是关着的,上面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店只接受戴口罩的顾客,进入酒吧后不得取下口罩”。
  “带上口罩怎么喝酒?”看到这个告示,史高治囧了。
  好吧,不喝酒也没关系,史高治现在来酒吧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交流。他想和人说话,哪怕是听人说话也行。自从瘟疫爆发以来,公司老板就让员工们把所有能在家里完成的工作,在家里做好,去公司就只是接受任务和上交任务。无论老板还是同事,全都是如临大敌,唯恐多交谈了几句就会被传染上该死的流感。他的老板不但要求他们戴上口罩说话,甚至要求他们尽量笔谈。
  这大半年下来,与公司老板和同事的交谈恐怕还不如他以前一天说的话多。对于喜欢热闹,喜欢吹牛打屁的史高治来说,这种日子真真正正是卧槽泥马了。毕竟收音机和电视机的节目再好,也是隔了一层,没有和真人面对面交流的那种感觉。没错,史高治要的就是那种感觉。
  如果是在前段时间,就算史高治有这个想法也没办法实现,所有的夜总会、酒吧什么的娱乐场所都关门歇业了。就算史高治不怕死,那些老板怕啊。当然,更加高档的场所肯定没停业,权贵们可不会虐待自己的,但史高治现在的身份是挤不进那个圈子的。
  感谢上帝,现在流感的高峰总算过了,一些胆子大的老板也开门做生意了。
  他也是从收音机里得知这家“白鲸酒吧”重新开业了,以前史高治也是这家酒吧的常客,下班之后没事都会来喝一杯,和酒友们吹牛打屁,再调戏一下看板娘什么的。
  “咚咚咚……”史高治拍了拍门,他看到门上装了个“猫眼”,这种东西也是那个星科公司发明,天顶星集团独家代理,他家门上也装了一个,用来观察门口确实很方便。然后他就听到脚步声响起,有人走到了门口,想必是在用猫眼看自己吧。他连忙抬起下巴,把口罩整个露了出来。
  “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带着口罩的侍者站在门口。
  “注意,进去后也不要脱口罩,否则你会大家扔出去的……”侍者对他说了一句,就让开了路。
  史高治抱怨道:“哦,汤姆,你可真不友好!你就是这样欢迎老朋友的?”虽然带着口罩有点儿影响声音,但他还是听出了对方的身份。
  “史高治?感谢上帝,你没事真是太好了,好几个老朋友都没看到,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汤姆一听他的声音,立即就热情起来。
  “是啊,能听到你的声音,我也很欣慰,这该死的瘟疫,死了太多人了!我们公司死了四个……”史高治无奈的摇摇头。
  “可不是吗,杰瑞也染上了那该死的流感,幸好有那个中国来的药,要不他恐怕就见上帝去了……”汤姆也唏嘘不已。
  两人聊着就进了酒吧。
  到了这里,史高治终于知道大家是怎么不摘口罩喝酒了。很简单,他们是用吸管。
  “先生,您要来点儿什么?”吧台里的侍者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