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469

  在完成了对罗布泊基地的视察之后,文德嗣开了一个座谈会,与大家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之后在基地开了个晚宴,与基地全体研究人员共进晚餐。
  今天一早文德嗣就乘坐飞艇来到了这个位于大沙漠中间的基地,而且今天来的还不止是文总,国务院总理张立铮、总参谋长辛杰已经陆海空三军大佬都一个不拉的来了。
  能让这些高层全都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然是有极为重大的理由。没错,他们今天就是来观看本位面的人类历史上首次核爆炸。
  在距离基地60公里之外,就是核爆实验场。此时这座实验场里面修了很多建筑,有住宅楼,有工厂,有仓库等等,除了没有人之外,完全就是一座完整的小型城市。在这座即将毁灭的城市里,还放置了很多动物和各种检测仪器和传感仪器,光是摄像头就有好几百个。
  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竖立着一座60米高的细长铁塔,铁塔上面放置着一个黄色的圆桶。
  “文总,屏幕中间这个黄色的圆桶就是本次试爆的核装置……”基地负责人于建成少将向文德嗣介绍道。
  “嗯,我们现在有多少了?另外它们有多大多重?”文德嗣看了看屏幕上的核装置,问道。
  文总他们当然不会在现场去看,他们这会儿都在坚固的地下掩体指挥部里。在地下并不影响观看,这里到处都是摄像头。
  “我们现在一共有四颗核爆装置,两颗枪式铀弹与两颗内爆钚弹,它们的直径在60厘米以内,长度在200厘米以内,没有一颗重量大于2000公斤,体积大小完全可以由现有的轰炸机携带投掷。”负责人于建成少将兴致勃勃的说道:“不过这四颗都是要拿来试爆测试数据的,因此都是桶状的原爆装置,而不是空投炸弹设计,所以还不能叫原子弹……”
  “直径在60厘米以内,长度在200厘米以内,不到2000公斤……嗯,这就很不错了……”对于这个答案,文德嗣非常满意。
  要知道,原时空美国的第一批正式原子弹重量都在4000公斤以上,长度超过三米,因此只有B-29轰炸机才能投掷。
  中国能在一开始就把原子弹作的这么小,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文德嗣时间充分,不需要进行高安全系数的超量设计,只要会爆,能测试收集数据就好。其二,有大量的后面相关资料提供意见与研究方向,核武器研究所(3508所)的家伙们早已经把“次临界试爆”玩了上千次了。
  所谓的“次临界试爆”,就是不会发生核爆的试爆。简单来说,就是把一颗核弹抽掉其铀核或钚核,代之以同样形状的钢块进行试爆。这种不会发生连锁反应的试爆就是“次临界试爆”。也就是说,这是要测试由炸药群构成的原子弹扳机组的效果的试爆。
  当核试爆次数够多,相关参数收集足够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实际的核试爆了,只要进行次临界试爆就可以慢慢改善核弹的设计。次临界试爆的特点是,它本质上只是炸药引爆,和试爆炮弹与炸弹是一样的,因此只有几十上百公斤的炸药爆炸,所以无法被侦测,或者说无法将其与一般炸弹试爆中分辨出来。
  实际上,内爆压缩是原子弹设计上最困难的一步。其主要问题有二,其一是如何让炸药同时或者按预定时间起爆,而其误差精度必须达到0.1~1微秒级。其二是如何决定炸药块的形状,以让能量能均匀的,或者按照需求的向预计的爆心压挤。这两个条件将决定原子弹是否能有效引爆,是否能完全利用核反应物质,是否完全发挥威力。
  而这个关键技术和核原料是没有关系的。即使没有铀核或钚核也可以进行,因此可以专门分出一组人马单独负责,和核材料的提炼平行发展,同时进行,以缩短整体计划的发展时间。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能精确控制起爆时间,就可以做出可调威力的原子弹。比如调整其中某些炸药块的引爆时间可以改变最终压缩率与压缩形状,从而降低爆炸威力。一个原子弹的理论威力上限受核装药与原始设计而无法增加,但却可以缩减。因此可以把一个一万吨的原子弹,经由精确调整各炸药块的起爆时间,将其威力降低,就可以形成1万吨、8千吨、5千吨、3千吨、1千吨这样的多个级距选择。这在某些时候会有很大的战术用途。
  当然,要完成这种任务,必须是专业的爆破专家,一般人是玩不转的。因此在核武器研究所成立时,中央就在里面成立次临界试爆组,塞进了几十名爆破专家与火工品专家,外加几名负责协助聚焦曲面计算,以及研究爆轰物理的数学家与物理学家。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用车床大量加工制造各个形状的钢块、铜块、钨块等不同硬度的金属,形状主要是球形或是椭圆形,然后设计、制造与组合各种形状和性能的炸药块,进行爆炸能量聚焦,对这些钢球进行内爆压缩测试。这个小组的任务目的,就是设计出以最小的炸药量,把指定体积的钢球压缩到最小的炸药形状与配置方式,另外他们还要设计各种曲面与聚焦方式来加强效果。
  自从核武器研究所成立以来的七年时间里,这批人每两天就要进行一次爆炸试验,平均每月都要进行十五次试验,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进行了超过1300次以上的次临界试爆。其结果就是这些人已经把炸药玩出花了,他们甚至号称可以把钢球炸成任何指定的形状与大小。有了这批专门玩弄炸药搞内爆的专家大腕,甚至在武器级高浓缩铀和钚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原子弹相关的核心扳机组的大致设计就已经完成了,并且还不断精益求精。
  有了这批经过千锤百链的内爆专家,再加上一连串的试爆实验与数据收集,要是还不能把原子弹的体积缩小那才是怪事了。不过,对于文德嗣来说,原子弹只不过是开始而已,他并不喜欢这种第一代核武器。
  文总不喜欢原子弹,这并非是出于人道主义,他脑子里向来缺乏人道主义的概念。所谓使用核武器的人道问题,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在他看来,军队就是暴力机器,杀人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至于什么手段并不重要,无论是古代用大刀长矛杀人,还是现代用机枪大炮、飞机坦克杀人,都不会比用原子弹杀人更人道。所谓的核生化武器不该使用的看法,在他看来要不就是完全的伪善,要不就只是用来束缚对手的说法而已。
  因为原子弹这种东西,虽然杀伤力称得上大杀器,但是副作用也太强了。他是要当征服者,而不是毁灭者,要是打下的地盘成为一片废墟,还很长时间不能用的话,那不是亏本买卖吗?这种玉石俱焚的事情,文总毫无兴趣。
  所以原子弹这种东西对于他来说,也仅仅只是技术储备,反正现在至少还有十五年的和平时间,他有足够的把握,在这段时间里把副作用小得多的后续产品搞出来,哪怕最干净的第四代核武器搞不出来,第三代还是没问题的。原时空的美国从第一代武器到第三代核武器也只用了18年时间,这还是完全自己摸索的条件下,本位面条件更好的中国,没理由十五年时间还搞不定第三代核武器。
第450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下)
  当然,原子弹这种东西再差再原始那也是大杀器的一种,也不是不可以用。至少手里有了这玩意儿,说话的底气就大不相同了。文德嗣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虽然他对这种原始核武器兴趣不大,但他也清楚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现在是先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再来解决好和不好的问题。
  但文德嗣不想把这种原始核武器搞得太大,一方面是浪费宝贵的核原料,另一方面就是不好控制范围。所以他一开始就打算把原子弹小型化,小蘑菇就老老实实的玩小当量的战术蘑菇,至于大当量的战略蘑菇自然有专门的大蘑菇——聚变弹,或者俗称叫氢弹的家伙来充当。
  文总有很大把握在未来的五年内,将战术原子弹的体积与重量大幅缩小到极致。他的参考对象就是原时空美国的M-388“大卫克罗”无后座力炮上使用的W54型原子弹。这种W54型原子弹相当小,用到无后座力炮上,弹头仅重23公斤,炮弹全重35公斤,当量选择仅为10~250吨TNT。而用在其他场合,比如当作核子地雷时,只要增加炸药块让全重加到68公斤,当量变化就可以放大到10~1000吨之间。
  原时空美国的这款武器在1956年便发展出来,也就是在首次核爆之后12年就把原子弹缩小到极致。美国的这种超小型原子弹前后共造了2100枚,花了5.4亿美元(1960年币值),也就是说单价仅25~26万美元左右,约相当于同期战斗机价格的一半。
  文德嗣打算尽快发展量产这种小型原子弹,并将其投入部队中使用。这种战术级原子弹虽然当量小,威力小,但是同样的它造成的副作用也小,还在文总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他又不是那种极端环保主义者,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了。
  对于这种战术级核武器,总参谋部在经过多次推演之后,主要确定了两种用途。
  第一种是开发“钻地弹”。在一战之后,欧洲各国都被惨重的伤亡数字吓到了,对于碉堡、战壕、要塞等防御工事更加的热衷,列强们都纷纷在大修要塞,特别是那些战略要地上,大伙都在起劲的修乌龟壳,不但新增了很多,还对以前的那些防御工事进行加固和现代化改造。而且经历了一战的锻炼,各国军队的战术思想都更加先进,修出的乌龟壳比起一战前强了不知多少。
  以前的要塞还有很多土石建筑,只有部分钢筋混凝土。但现在的那些要塞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了,还都是高标号水泥。这钢筋混凝土还只是最起码的,在一些重要位置上,列强们更是不惜工本的加上了装甲钢板。
  这样的乌龟壳是相当难啃的。比如在原时空的二战,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是一帆风顺,高歌猛进,但是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碰了个头破血流。德军为了啃下这座乌龟壳,动用了9个师、6个罗马尼亚旅,并配备1300多门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和300余架飞机协同作战。而且德军还动用3门超级巨炮,420毫米口径的固定式臼炮“刚玛”、610毫米口径的自行臼炮“卡尔”、800毫米口径的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在这样的优势火力之下,德罗联军也是花了250多天才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此战,德军死亡约2.4万人,罗马尼亚军队损失1800余人。
  按照目前的发展倾势来看,总参谋部估计像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种程度的乌龟壳只会比原时空的更多。最近的就是新加坡要塞,鸦片牛为了防备中国的扩张,这些年一直在新加坡修乌龟壳,整个新加坡都快变成一座大要塞了。鸦片牛很会废物利用,他们从那些报废的前无畏舰上拆下装甲钢板和火炮,然后装到了这里的要塞上。而且,这座新加坡要塞的增建和改建还没完成。
  如果到时候战争爆发,中国军队也肯定会碰上这座乌龟壳的,如果像三德子打塞瓦斯托波尔那样去死磕要塞的话,损失就太大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会耽误很多时间,延误有利战机。文德嗣又不是傻子,他才不会干这种蠢事呢。
  不过这种乌龟壳确实很难用常规武器对付,150毫米级别的重炮几乎毫无作用,300毫米以下口径的重炮都啃不动,得出动像“卡尔”、“古斯塔夫”那种超级巨炮才行。但是这种大家伙造价昂贵不说,而是用途单一,最重要的是,它们移动非常困难,射速更是超级慢,使用极为不便。造得少了作用不明显,造得多了又不划算,文德嗣不想花这种冤枉钱。
  所以文德嗣就把主意打到核武器上了,他准备把这种战术级核武器做成专门敲乌龟壳的“钻地弹”,这种小型原子弹不过才23公斤重,一个小西瓜那么大,完全可以装进钻地弹里,无论是用飞机携带还是重炮发射,或者做成导弹,都可以。就算是再牛逼的要塞,难道还能扛得住上千吨的炸药在内部爆炸不成?
  而且,文德嗣不但给这些“钻地弹”找到了合适的“弹尾”(穿甲弹和钻地弹的爆炸部位都在弹体尾部),还顺便找到了合适的弹体,就是那些报废的战列舰主炮炮管。这些大口径炮的炮管都是好钢,壁厚又足够,做成钻地弹的弹体在合适不过了,更是废物利用,节省经费。这些年中国海军换下了大量的主炮炮管,除了部分回炉,其他的都堆在废品仓库里,现在就正好可以用上。原时空的美国就是玩的,他们把二战时代留下的粗管子拿出来改改,就是钻地弹的弹体了。
  这种小蘑菇的第二种用途就是鱼雷,没错就是核鱼雷。这种只有几十上百吨威力的小当量核鱼雷虽然听起来不咋样,但是要知道,就算是最大的普通鱼雷的装药量也不会超过一吨的。完全可以就确保一发就击沉战列舰和航母之类的大型目标,并且在水下爆炸的副作用也小得多。而实际重量只有不到50公斤的弹头,也可以腾出空间重量装备更好的制导系统,并延长鱼雷射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鱼雷能被缴获的机率是所有武器中最低的,即使不爆也会沉到海底,而在深海寻找打捞这么小的东西是极端困难的。这种小蘑菇虽然得不到文总的青睐,但是他眼界太高,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这也是不得了的东西。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武器落入敌军手里,其布署与使用要非常小心。
  如果再配合目前正在进行初期规划设计的核攻击潜艇,中国将可以一举掌握未来的海上霸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还是先看了核爆实验再说吧。
  ……
  文德嗣看了看周围,发现大伙脸上都露出了期待和兴奋的表情,一个个都激动的满脸通红,就连平时最冷静的张立铮和辛杰也不例外。
  说句实话,文德嗣现在的心情也很激动,虽然原子弹这种东西在23世纪已经不算什么了,那个时候一击爆掉一个星球的玩意儿都是有的,但威力再大也不是属于他的,现在屏幕上的这颗蘑菇虽然小了点,但却是实实在在属于他掌握的力量。
  “文总,试爆工作全部准备就绪,请首长指示……”基地负责人于建成少将向文总请示道。
  “好,那么就开始吧……”文德嗣点点头。
  “是!”于建成敬了个礼,转身就向工作人员下达命令:“各个小组就位,现在开始进行试爆程序……”
  这些工作人员里面大半都是白大褂,小半是军装,他们立即开始忙碌起来。仪器上的指示灯不断的闪烁着,仪表盘上的指针在摇摆,数字在不断的跳动。
  “当量检测组准备完毕……”
  “电磁检测组准备完毕……”
  “观测组准备完毕……”
  “侦察机已经就位……”
  “地震波检测组准备完毕……”
  工作人员的报告相继响起,当最后一组报告完毕后,于建成面前的显示屏上代表各个小组的符号全都亮起了绿灯。
  这时,于建成连忙说道:“文总,各小组已经准备完毕,请您按下启动按钮……”
  文德嗣面前的桌子上有一个金属盒子,他笑着打开盒盖,露出里面的红色按钮。
  “这就是核按钮吧……”文德嗣微笑着说道,然后用力的按了下去。
  这时,房间内的扩音器上响起了一阵电子合成的女性声音:“现在竟然爆炸前十秒倒计时……10、9、7、6……”
  这个声音同时也在基地内外的所有扩音器上响起,基地内的工作人员和守卫的官兵们都把视线转向了核爆试验场。当然,他们都按照事先的吩咐,带上了护目镜或墨镜。
  “……5、4、3、2、1……”
  当最后一秒倒数结束后,只见天际突然一亮,一道耀眼的强烈的白光爆发而出,并且横扫过整个试验场。尽管大家都有了准备,即使有护目镜的保护,也觉得两眼有些刺眼,太亮了!这道闪光从地平面上出现,比一千个太阳都还要亮!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创世纪》中描述的那样,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间有了光……
  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地平线的尽头出现,霎时间冲上高空。它发出耀眼的光芒,颜色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蓝白色变成了桔黄色,并不断的向外扩散,并且变得越来越大。
  “光明”这个词通常都是象征着美好的东西,但这道光不一样,它代表的是死亡和毁灭,这来自于地狱的毁灭之光!凡是被这毁灭之光在近距离内照射到的物体,都会在短时间之内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温度,急速地融化、碳化、燃烧,最后化成一堆无法辨认的灰烬。
  在这道闪耀天地的强烈白光中,核爆试验场的一切事物,无论是房屋建筑、车辆、设备还是动物,只要在被这可怕的毁灭之光扫过,就会在耀眼的强光中化为灰烬。在爆心500米内的动物们还来不及反应就被烧成了焦炭;木质建筑瞬间碳化并烧成一片火海,砖石建筑稍好一些,但也迅速软化变形;所有的钢铁制品,包括特别停在附近的几辆装甲战车就像蜡烛一般迅速融化了。
  短短几十秒之内,爆心附近的物体就已经面目全非。
  与此同时,一场剧烈的电磁脉冲风暴,以那座铁塔为中心急速爆发,不仅使得整个试验场的无线电设备瞬间报废,甚至让60公里外的基地的无线电通讯遭到被严重干扰,还好研究所早就考虑到了,基地这里的电子设备都是采用了防电磁干扰的新型设备,各种线路也加装了屏蔽保护层,才没有遭到无法修复的损坏。如果是普通电子设备,肯定就完蛋了。
  那道强烈的毁灭之光尚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散,强大的冲击波也已紧跟着接踵而至。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强大能量形成了冲击波,裹挟着无数的辐射尘埃,在地面席卷起一场更为致命的风暴!这场风暴的声势是如此的恐怖,其中心风速已经远远超过了音速。而这种超音速风暴的破坏力,超过了地球上所能产生的最大的飓风。
  占地超过五平方公里的试验场顿时迎来了末日,各种建筑仿佛纸糊的玩具一样被吹倒,或者被强大的力量扭曲、绞碎,地面上的坦克和汽车都被掀飞,那些动物连同装着它们的笼子甚至被巨大的气流卷到高空。
  在风暴肆虐地面的时候,另一部分能量则被地面反弹,携裹着无数的尘埃冲向天空,形成一朵明亮夺目的巨大蘑菇云。这朵巨大的蘑菇,翻滚这烈火与浓烟从地面快速升起,并不断地扩散,爬高,最终就像通天塔一样竖立在天地之间。
  在几公里外的空中,一架大型轰炸机改装的监测飞机在强烈的气流中颠簸起伏,就像大风吹起的落叶一样无助。飞行员使出了浑身解数,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飞机,他擦了把脸上的汗水,心有余悸的说道:“天啊,幸好我们是最新型的大型飞机,要是小飞机肯定完蛋了!”
  “太可怕了!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吗?”
  “8000米之外的气流都这么强烈,近点儿还得了?”
  机组人员也是捏了把汗,都在议论纷纷。
  “哦!哦!哦!”当看到那朵大蘑菇升起后,基地里的围观群众们情绪到了最高点,他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激动的欢呼。
  地下指挥部里也成了欢笑的海洋,工作人员们欢呼着,激动得和最近的同事互相拥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