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469

  和增殖快堆配套的是4组热电转换发电装置,发出的电能一部分用于驱动电动机,推动4组螺旋桨工作,作为前进的动力。另一部分电能则通过变电和电控系统输送到军舰的各个角落,作为各种设备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其中就包括飞行甲板上那四具电磁弹射器。
  因为减掉了复杂的锅炉系统、汽轮机组和减速机组和传动系统,也没有了那些蜘蛛网一样的蒸汽管道,以及庞大的燃油舱,不但节省了大量空间和重量,同时也提升了防御力,简化了舰体和舱室结构,使其更容易布置防御,更加坚固。
  这些节省下来的空间和载重,一部分被用来作为电池舱。广东级一共设置了8个电池舱,总共放置了2800吨银龙电池,这些电池舱主要是用于电磁弹射器,以及作为备用电能。在不需要高速行驶时,多余的电能就输入这些电池组存储起来,同时这些电池舱也起到了稳压器和保险的作用。
  广东级同样是很主流的4轴推进,4组热电转换发电装置可以产生270兆瓦(36.2万马力)的轴功率,在如此澎湃的动力驱动使其极速超过了35节。“金乌4型”增殖快堆更是赋予近乎了它无限的续航力。金乌4型的炉心将拥有50年的使用寿命,使广东级在整个役期中都无须为了更换炉心而回到船坞大动手术,增加了寿命周期内的服勤时间。
  广东级的推进装置还是传统的螺旋桨,功率损耗最低的五叶大倾角螺旋桨。事实上,中国这些年已经研究出了不少新型推进装比如可转式囊荚电动推进器、喷水推进器等等。之所以没有采用,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再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论证,以及计算机模拟之后,发现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并不适合用于大型军舰,特别是要打世界大战的一线大型军舰。
  它们要么是太脆弱了(囊荚式),要么就是会大幅度降低舰体强度(喷水式)。最重要的是,这些先进的推进装置都有个致命的缺点,它们不容易维修。一旦它们在战斗中受损,就需要进入干坞才能维修,不利于第一线即时处理。
  和其他的航母差不多,广东级的火力贫弱,武器不多,全都是防空用的。传统的火炮只有6门11管30毫米近防炮,另外安装了4具“海红旗6”6联装近程防空导弹发射器,舰尾左侧和舰艏右侧的舷外平台上安装了两组多用途垂直发射系统,可以装填64枚“海红旗7”中程防空导弹或128枚“海红旗6”短程防空导弹。高大上的东西当然也有,4门20毫米电磁防空炮和4门激光防空炮,广东级上面极高的“电力化”程度,将为这类高能武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当然,这些电磁炮和激光炮都是防空用的,打飞机或导弹,或者鱼雷还将就,要反舰还是算了吧。
  “它的飞行甲板多大?载机量是多少?”文德嗣问道。航母本身的火力不值一提(毛子那种思路例外),舰载机才是它们的矛和盾。
  “飞行甲板全长332米,宽78米,可以搭载90余架舰载机,2个中队32架歼-13海鹰战斗机,3个中队48架歼-14短尾雕战斗攻击机,4-6架电-3电子作战机,2-4架架空警-1预警机,以及4-8架直-5黑鹰多用途直升机。”
  许维顿了顿,说道:“看起来数量不如以前汉朝级航母的115架,但这是因为现在的喷气式飞机体积很大造成的,如果换成以前的螺旋桨飞机,广东级至少可以搭载190架!不过根据海军部的评估,以目前的舰载机搭载数量乘上斜角甲板与电磁弹射器带来的3倍出击速度,再考虑喷气式飞机的运用,这艘广东号航母的战力实际上至少相当于十艘搭载螺旋桨飞机的汉朝级航母。如果再算上核动力的优势,它至少相当于十四艘汉朝级。”
  “嗯,防御如何?”文德嗣不置可否的问道。战斗力大幅度提升那是肯定,要不然傻了才去造这个死贵的核动力航母。要知道,一艘广东级的造价高达4.6亿华元,这就已经相当于6艘汉朝级的造价了,这还不算上面的舰载机。不过,这么贵的玩意儿还得结实耐打,要不然就泡汤了。
  “广东级的飞行甲板有三层,第一层是50毫米厚的钨晶须复合装甲板,第二层是防止崩落的复合纤维材料,装甲板最外层的表面上还有一层防滑弹性涂层,主要是为了提升甲板的防滑性和耐磨性,还能阻止水汽和盐雾的渗透,确保金属底材不受腐蚀。”
  许维答道:“我们的钨晶须复合装甲板防御力非常高,50毫米就相当于300毫米的匀质装甲钢板。完全可以抵御2000公斤级航空炸弹攻击。弹药库、航空油库和动力舱等核心舱室都有完善的装甲保护。水下防御采用了五层舱室的防御,加上凸出的防鱼雷结构,足以防御鱼雷攻击。据我们的模拟实验,即使是我们威力最大的鱼-5型鱼雷,命中七条也可保证继续生存。”
  当然,航空母舰自身的防御力虽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编队中其他舰艇的掩护,像这种重型航母是不可能单独出动的。它一旦出动,身边肯定会跟着一大批保镖。另外,航母最大的安全保证是“距离”,只要隔着几百公里的距离,谁能有本事打到它?
  “不错,这才是我想要的航母……”文德嗣满意的点点头。
  “文总,我们准备造多少?”石子任问道。
  广东级才是中国的饺子,1939年时开工了2艘,1940年时原本是又开工了2艘,二战爆发后,又赶紧追加了两艘,今年又一口气开工了6艘。也就是说,现在在建的广东级有整整一打,十二艘!
  十二艘十万吨级的航母,这才是真正的超级饺子!
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
  共和2782年(西元1941年)8月16日,广船。
  “文总,中国广东级我们准备造多少艘?”石子任忍不住问道。
  广东级好是好,就是他娘的贵了。石部长在了解到4.6亿华元的单价之后,就感到无比肉痛了。这还是航母本身的造价,要是配上全部舰载机的话,差不多就要接近6亿华元了。
  6亿华元什么概念?这就相当于300吨黄金,或者一条二千公里的铁路,或者一座年产三千万吨规模的大型钢铁厂啊。现在已经12艘了,这简直肉疼啊。
  文德嗣笑了笑:“这东西确实很贵,不过一分钱一分货嘛。明年再开工六艘就差不多了……”
  “18艘广东级差不多就够用了,加上四艘上海级,四艘山东级,四艘辽宁级,这样我们就有30艘航母,这才勉强够用了。”文德嗣想了想说道。
  “不是还有六艘汉朝级吗?”石子任问道。
  一直没做声的海军大BOSS王铁锤元帅说道:“汉朝级已经过时了,标排只有33200吨,而且它是无防护航母,在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它们的生存能力太差了。而且它不适合搭载喷气式飞机。我们今年就准备让汉朝级全部转入二线,和夏朝级一样,改装之后作为反潜航母或直升机航母。”
  目前为止,中国一共有十八艘现役一线航母,六艘标准排水量33200吨的汉朝级(汉晋隋唐宋明);四艘标准排水量四万五千吨级的辽宁级(辽宁、山西、河北、安徽);四艘标准排水量四万吨的山东级(山东、渤泥、安南、广西);以及四艘这两年服役的,标准排水量七万吨的上海级(上海、青海、吕宋、丁零)。
  王铁锤说道:“如果是平时的话,这么多航母也够了,甚至还有余,但是现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航母只是勉强够用,一旦我们参战的话,就非常紧张了。如果战况稍微激烈一点,就不够用了……”
  “嗯,仔细想来确实有些紧张……”石子任表示理解,他也是中国二战战略的知情者之一,自然知道可能会面对的那些对手。
  中国一旦参战的话,肯定至少就会面对好几个工业强国的。30艘航母看起来多,但是真的用起来才知道不够。
  比如原时空的美国,二战期间就一口气爆了N多航母出来,一共拥有三十八艘正规航母和124艘护航航母。注意,美国海军需要对付仅仅是日本,三德子有鸦片牛看着,根本出不来,最多就是几艘潜艇。
  而本位面的二战明显比原时空更加剧烈,中国的假想敌也是那个庞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俺大米的生产力起码十倍于日本。更何况还得考虑其他列强的动向。所以30艘航母真心不算多。
  “美国目前有16艘航母,四艘约克城级、两艘列克星敦级、十艘埃塞克斯级,如果再加上即将在今年服役的四艘中途岛级和6艘独立级,他们就有26艘航母了。以他们的生产能力,明年又会有四艘中途岛级和6艘独立级服役。到1943年,又会有8-10艘中途岛级服役。”王铁锤皱起眉头说道。
  美国海军最早的兰利号(CV-1)和两艘突击者级(CV-2、3)已经退役,他们也模仿中国的处理方法,把突击者级改成了直升机母舰用于反潜,兰利号被改为飞机运输舰。还有现役的还有四艘约克城级(CV-4到CV-7),两艘战巡改装的列克星敦级(CV-8到CV-9),十艘埃塞克斯级(CV-10到CV-19)。
  王总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航母不够用。果然,他看了看旁边的那个舾装码头,就说道:“文总,我觉得江苏级的数量有必要增加。广东级太贵,江苏级可以和它们进行高低搭配,在次要战场用江苏级就可以了。”
  在旁边的7号舾装码头上,也停泊着一艘航空母舰,看样子也已经快要完工了。
  这艘航母看起来比广东级小了一大圈,和上海级差不多,这就是中国即将服役的江苏级航空母舰,它的外形和布局和上海级没什么区别,就是多了个烟囱。好吧,这货其实就是上海级的常规动力版,排水量也是一样的,标排70000吨,满排88000吨,比原时空的小鹰级大一点。
  其实江苏级的诞生就是考虑到核动力航母太贵,为了维持足够的数量,所以就另外又搞了一款常规动力版的上海级,因为首舰实在江苏连云港造船厂建造,所以级别名叫做“江苏级”。
  江苏级的载机量也是和上海级差不多,最多可以搭载70多架舰载机,动力系统采用8台燃气轮机,同样也是全电驱动,其他性能都和上海级差不多。不过比起上海级,它最大的缺点就是续航力只有14000海里/20节。
  江苏级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单价只要1.45亿,而和它同样大小的上海级,单价是3.52亿。没办法,核动力舰艇就是这么贵。后世有种说法认为核动力很便宜,但那肯定是把运行成本和建造成本搞错了。核动力航母是运行成本低,建造成本是同吨位常规航母的两倍多。
  目前,江苏级计划是建造八艘,用于取代老式的夏朝级、汉朝级和辽宁级。但现在按照王铁锤的预计,八艘是不够的。
  文德嗣捏着下巴想了想,说道;“核动力航母的成本确实是个问题,可以考虑增加江苏级的数量……”
  “江苏级的造价也要1.45亿,为什么我们不造一种更小更便宜的轻型航母呢?就像美国的独立级那样,一万多吨的,这样的话,造价不会超过4000万吧。”石子任说道。
  王铁锤摇摇头:“航母这种东西,其实是越大越合算,三艘一万吨的航母绝对打不过一艘三万吨的航母,而造价却要高得多。不过考虑到停泊和吃水等因素,上海级这种个头就是最合适的。再小的话,就无法保证性能的均衡性。而且小航母很难上喷气式,自从喷气机化之后,小航母就不好用了。所以我们不准备发展轻型航母,如果是护航反潜的话,我们又商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
  “许总,这艘西藏号多久能完工?”文德嗣向许维问道。
  “最迟今年11月就可以海试,如果顺利的话,明年年初就能服役……”许维答道。
  “好,我们现在去看看新的重巡吧……”文德嗣点点头说道。
  周围的工作人员马上调了一架黑鹰直升机过来,把他们送到附近的新重巡上。
  ……
  十几分钟后,黑鹰直升机停在一艘正在舾装的军舰后甲板上。
  “这是……”石子任眼睛都直了。
  这艘军舰很大,即使以石子任这个业余军迷的眼界也能确认它的排水量起码一万多吨。但是它的造型十分另类,和以前的军舰都不一样。上层建筑和流线形舰体已经融为一体,干舷外张、上层建筑内倾。而且上层建筑都做成了多面体,边角处还采用圆弧过渡。所有的设备都尽量的做到了舰体内。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武器。一般来说,这么大的一艘巡洋舰,火炮肯定是密密麻麻的,比如著名的青城级和长白级,都是四个硕大的主炮塔。但这艘却不一样,视线所及处,就只有在前甲板有那么一个孤零零的多面体炮塔。而且还是单装炮,那管子还特别细,估计还不到200毫米。
  如果是后世的军迷过来,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后世21世纪初的主流军舰造型,那个时代,各国的大型军舰都是这种构型。只不过在现在的人看来,这种隐身造型的军舰实在太奇葩了,最让大伙不适应的是,它的管子太少,而且太细了。
  一艘上万吨的巡洋舰,居然只有一门不到200毫米的主炮,这还有王法吗?
  “这就是我国最新型号的重巡洋舰,昆仑级重巡洋舰……”许维对于石子任的反应一点不奇怪,所有第一次见到这艘军舰的人,都是这种反应。
  他笑了笑就解释道:“它和传统的巡洋舰是不一样的,它的主武器不再是舰炮了,而是导弹。它有192个通用垂直发射单元,4座四联装远程重型反舰导弹发射器,2座24联装红旗-6近程防空导弹发射器,还有2座三联装600毫米多口径鱼雷发射器,以及6座7管30毫米近防炮。所以它的主炮只有一门155毫米主炮。不过这门主炮也不简单的。它拥有发射常规炮弹及炮射导弹的能力,可完成防空、对海和对岸火力支援等任务。”
  既可以发射分装式炮弹,整装式炮弹,以及多种次口径炮弹与制导炮弹。发射普通弹时最大射程45公里,发射炮射导弹时最大射程超过130公里。
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舰
  相对于其他列强,中国的战舰型号是很少的,可能就只有潜艇和航母的型号多一些。其他的各类战舰型号都不多。
  比如重巡洋舰吧,中国从1909年开始的第一期海军装备扩充计划到目前为止,服役的重巡洋舰虽然有30艘,但也只有4种型号。
  分别是1911年开始服役的青城山级(青城级),一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青城山号、峨眉山号、雁荡山号、天山号、栖霞山号、大兴安岭号、黄山号和庐山号。最初的青城山号和峨眉山号已经在1936年退役。
  1916年开始服役的长白山级(长白级),一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哀牢山号、宝台山号、富青山号(即“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脉的名字来自蒙古语,意为“富饶青色的山”,1915年改名“富青山”)、王屋山号、大娄山号、九嶷山号、动宫山号、高黎贡山号。
  1919年开始服役的南岭级,一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南岭号、大庾岭号、骑田岭号、萌渚岭号、都庞岭号、越城岭号、小兴安岭号和仙霞岭号。
  然后就是1922年开始服役武夷山级,在20到30年代的整个海军假日期间,中国就只新建了8艘武夷山级,时间跨度长达15年,平均两年一艘。分别是武夷山号、巫山号、唐古拉山号、阿尔泰山号、大巴山号、五指山号、完达山号和吕梁山号。
  其中,青城级是当时公认的“超标重巡”,建成时标准排水量15950吨,满载排水量17000吨。主炮为4座三联装240毫米50倍径主炮,双联130毫米50倍径副炮8座,布置在舷侧。中日癸丑战争后,青城级就开始接受改装,换装成了双联装280毫米50倍径主炮。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谈判,这种“超标重巡”就成为扯皮的重点,最后中国只得让步,又将他们改成了三联装210毫米55倍径主炮,符合了条约要求。
  第二种长白山级是真正的重巡,标准排水量13000吨,满载排水量16000吨。主炮为4座三联装210毫米50倍径主炮。
  第三种南岭级是在长白山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标准排水量提升到16000吨,满排18800吨。最大的改变是主炮变为三座三联装210毫米55倍径主炮,虽然火炮数量比前两种减少了,但这是一种新型的速射炮,1918型210毫米舰炮。每门炮的射速可达每分钟12发,没错,这就是原时空的MK·16型8吋55倍径主炮,大名鼎鼎的“8吋机关炮”,当然在本位面就是“210毫米机关炮”了。
  第四种武夷山级是条约型重巡洋舰,我们都知道,这个条约就是用来钻空子的。按照华盛顿条约,各国的重巡洋舰标排不得超过15000吨。大家都在玩秤,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武夷山级的真正标排是17200吨,是中国建造过的最大的一型,但是报称却是14980吨。当然,火力上倒是没超,还是三座三联装210毫米55倍径主炮。
  当海军条约结束后,中国虽然没有上马新的重巡,但是却开始玩起魔改。把三十艘重巡洋舰先回送进船坞,进行现代化改装。除了换装燃气轮机和新的雷达、声纳、计算机和火控系统,去掉水上飞机,加装直升机平台之外,还全部进行了导弹化改装,就连主炮也改了。
  6艘青城山级和8艘长白山级被拆除了一座后主炮塔,改装成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主炮改为了双联装310毫米50倍径主炮。
  南岭级则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挪出了安装垂直发射系统的位置,同样的他们也把炮塔换成了双联装310毫米50倍径主炮。
  而一战后建造的武夷山级,改动就更大了,它们在设计时就已经已经考虑到了今后的导弹化改装,预先就留下了足够的改造空间,在38年的现代化改装时,它们被去掉了2号和3号主炮塔,全部更换成了导弹垂发系统。一号主炮塔也更换成了双联装310毫米50倍径主炮。
  之所以会这样更换主炮,是因为在一战和战后的实弹试验当中发现,随着科技进步,各国的造船水平越来越高,8吋级别的火炮对于巡洋舰级别的目标已经难以造成致命伤害,虽然210毫米机关炮射速惊人,但往往只能给对手洗甲板,很难击沉对手。
  还有一点就是对岸支援问题,各国的乌龟壳也是越来越变态,越来越难以摧毁,8吋级别的火炮在这些新型堡垒面前,显得伤害不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