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469

  当然,像这种拉炮灰的事情,不止英美能想到,苏德同样想得到。
  苏联打出的旗号最最高大上,“解放非洲人民!解放全人类!”,“打破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压迫”……等等,要多高大上,就多高大上。这些个高调的口号如果放后世,恐怕没什么卵用。但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再加上他们在埃及搞的“公产主义改造”,清洗上层权贵,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举动。使得他们对于下层民众特别有吸引力,众多黑蜀黍和绿教徒都汇集到了“公产主义”的大旗下。
  德国就跟不用说了,本位面第一个废除殖民地制度的殖民帝国就是德国(注意,中美苏日都不是殖民帝国),威廉二世时代,就宣布废除了殖民地制度,还扶持了东非共和国这样一个“黑人国家样板”出来,并大力支持了亚非人民的反殖民起义。在广大黑蜀黍和绿教徒心目中,德国就是正义的好朋友啊。
  因此,德国在非洲的招兵行动也做的非常顺利。他们很轻松的就招募到了30万以上的炮灰。而在二战爆发前,非洲的黑蜀黍和绿教徒等原住民和美洲回归移民,加起来一共是大约8600万人。除了没参战的埃拉西亚和马达加斯加,至少还有7000万人可以用。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十分之一这个比例算起来,交战双方至少可以组织总数700万以上的非洲炮灰部队,如果狠一点儿的话,动员1000万以上也没问题,只有他们的物资武器跟得上。
  “可是这样一来,非洲人民是惨了啊……”文德嗣悲天悯人的说道,然后他转向顾晓绿问道:“哦,对了,晓绿,现在非洲一共还有多少人?”
  “我看看……”顾晓绿拿出掌上电脑翻了一下,答道:“大约是一亿七千五百万人,其中西日本有7680万,是人数最多的,其中华人移民1250万。然后是埃拉西亚,1760万。东非共和国接受了大量黑人难民,人口增加很多,大约有1680万。中非共和国约有600万,马达加斯加约有250万人,埃及约有1600万。法属殖民地还有大约400万,英属殖民地大约450万。美国西非三州1280万……以上的人口统计,除了我们自己,美国、日本和埃拉西亚之外,都是二战爆发前的数据,开战之后就没有办法统计了……”
  这个数字不可能很精确,因为非洲那地方一直都没怎么消停,更缺乏有力的政府机关,要精确统计人口恐怕连神仙都做不到。非洲人口统计不准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要说现在没办法,就连原时空到了21世纪,那地方的人口统计都只能靠估算。不过这个东西有个参考就行了。
  “文总,我们向非洲寿麻省的移民工作还是顺利,现在已经290万人移民过去了,报名的还有500多万。寿麻省有78万平方公里,适合作为耕地的面积有400万公顷,草场3600万公顷。300万农业人口和650万牧业人口是没有问题的。”张立铮在旁边说道。
  寿麻那边的移民政策,目前是按照耕地每人1公顷(15亩),牧场5公顷(75亩)发放。不过这个数据是针对普通公民,按照中国一贯的原则,土地发放是倾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这就是一贯以来的拥军政策。
  理由很简单,这些地盘都是将士们用鲜血打下来的,当然要优先考虑他们的份额。否则就对有功之人太不公平,你窝在家里的人怎么能和前线流血卖命的那同样的份额?如果全都一样,那不是公平,而是最大的不公平。
  所以中国的《宅地法》从建国时开始,就一直对军队倾斜的,凡是参加了新领土相关战争的官兵们,拥有最优先的选择权,官兵们挑选完了,剩下的才分给普通公民。而且他们本人的分配份额是普通公民的一倍,这还是最低标准,然后还有按军衔、职务、兵种分配的职务加权系数,以及军功计算的贡献系数。比如一名参战多次,立下战功的官兵,拿到的份额比普通公民多个几倍,乃至十倍也不稀奇。而且他们的直系亲属也比普通公民的份额多一半,这是标准。所以新领土如果是一些打满全场的将士,拿到的田地太多怎么办?这个也很简单,他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和别人一起搞大型农业公司,如果自己不想务农,转让给其他人或农业公司,或者卖回给新管委拿钱干别的,这都是可以的。
  当然,选择第二种方式是最多,所以现在中国在新领土的大型农业公司,八成都和军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是退伍官兵和军属们合股搞的,或者是他们和民间农业公司合股搞的。因为他们有优先权,所以拿到的土地肯定是最好的。
  好吧,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鼓励移民,并且如果移民当中有大量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退伍官兵的话,当地的社会治安也能更快的好转,新领土也能尽快的稳定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新领土的武器管理比内陆核心地区松懈得多,就是为了照顾这些退役官兵啊。
  当然,为了让他们安心在新领土发展,所以他们一旦选择了新领土的宅地,就要自动上交内陆核心地区的田地,这部分田地以比市价高一点的价格溢价收回,这样也让他们开发新地盘的资金更加充裕嘛。
  这几十年的实践来,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当然,这种的政策也有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移民数量就不能按照普通公民的宅地份额进行计算,大约要减少一点,五分之一的样子。
  张立铮皱起眉头说道:“不过,我们在非洲的地盘都是比较缺水的,所以人口承载能力较低。根本我们专家估计,寿麻省虽然有78万平方公里,但是最多只能保证5000万人的生活。如果发展一定工业的话,人口数量只能维持3000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寿麻省确实比较缺水。寿麻省的辖区包括整个索马里地区,肯尼亚的东北部和北部,与索马里和埃拉西亚接壤的那一部分,大约是四分之一的肯尼亚。但是这片土地是缺水的。
  索马里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年降水量自南而北从600毫米减至100毫米以下。肯尼亚稍微好点,位于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但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东非占领的西南部,中国这片的降雨量也就是200-700毫米的样子。
  索马里那地方在原时空的21世纪初也只有1000多万人,苦逼得不得了。肯尼亚全境也只有4000万多点。即使中国拿到手可以大力建设水利设施,但先天条件不足也没办法。哪怕文总有黑科技,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水来。
  “看来非洲这里还是要研究一下……”文德嗣摸着下巴想了想,他现在有些后悔,没早点儿对非洲下手,好白菜都被猪拱了。不过国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前面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亚太地区了,非洲这里自然就只能将就了。
第666章
非洲问题(二)
  在本位面的时间轴进入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3月之后,非洲的大战愈演愈烈,其精彩程度一时已经盖过了欧洲本土。
  3月12日,在得到本土的军力补充,以及拉拢到大量土著炮灰之后,美国终于爆发了。
  扬基佬原本已经被苏联红军推到了喀麦隆边境,但是这一次他们却给了毛子一个精彩的“礼物”。不及防备的苏联红军吃了大亏,这一场大战下来,损失了20多万红军战士,以及差不多数量的当地土著红军。
  3月12日,在美国空军的大力支援下,西约陆军的中非集群所属的24个师8个旅(其中16个美国师),突然向面对的苏联军队的前线防线发起大举进攻。
  这条苏联花了几个月经营的防线,在5小时内就全部被轰平,西约陆军快速穿越苏联防线往前推进——原因是美国空军轰炸机使用了燃料空气炸弹,或者叫云爆弹、热压弹、云爆弹、气浪弹,反正就是这种东西。
  没错,美国佬终于研发出了能够实用的燃料空气炸弹,并一举建功,把红色毛熊炸懵了。成功的扳回了一局。
  其实,燃料空气炸弹这东西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儿,早在二十世纪之前就有相关理论了,一战当中就已有人用过,原时空的二战中,各国也有作过研究,不过效果不佳,因此没有普及。这其实只是一个思路问题,他们完全找错了方向。
  说老实话,文德嗣能理解他们的失败,因为他们采取的方法非常奇葩。是把装有丙烷、乙炔的燃料筒,从空中投下,等燃料筒破裂燃料散出后,再以曳光弹射击油气云,希望能将之引爆。简单来说,他们想用燃烧弹的方法去使用燃料空气炸弹,这样效果能好才有鬼了。
  没办法,点歪科技树就是这么悲剧。
  不过在本位面就不一样了。有了中国这个科技领头羊的影响,很多东西都比原时空出现得早了,特别是武器,包括但不限于导弹、火箭、破甲弹、复合装甲、喷气式飞机等等……燃料空气炸弹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德国佬在马奇诺防线的惊天一炸之后,全世界列强都在拼老命的点这个科技树。
  因为这种武器实在太恐怖了,不但威力大,而且还有强大的震撼力。因为这种类云爆弹爆炸的时候,会有巨大的火球与蘑菇云,场景确实非常有冲击力,特别能打击士气。
  财大气粗的美国佬唯恐落后,在燃料空气炸弹这方面的投入是列强当中最多的,本来这个东西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找准了路子,以列强们的实力很容易就能做出实用的产品。有了德国使用云爆弹的例子,大家都很容易分析这种东西的机制,于是很快美国的科学家们就拿出了成果,再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不断实验,终于赶在这个危急关头派上用场了。
  而现在的美国空军正是在喀麦隆边境的筑垒地带使用这种云爆弹,而且是大规模使用。一吨级的GBU-2型燃料空气炸弹一次就用几百架轰炸机扔了几千颗,立刻就把边境的整个苏联防御阵地清出一个几十公里长的巨大的缺口。
  然后三架B-18重型轰炸机(类似原时空的B-29)飞了过来,往沙里河(乍得境内的一条内陆河流)苏军防线上的一个军级指挥部,扔下三颗五吨重的无线电遥控型的GBU-3云爆弹,于是就升起三个高达百余米的火球与蘑菇云,立刻杀死了爆心附近半径百余米内的一切生物。
  这个指挥部是美国经由之前数天的无线电监听定位得到的,这是一个综合指挥中心,主管着几万苏联红军和土著红军,一旦被毁就会造成前线大片地区的指挥瘫痪。
  这种超重型云爆弹的性价比其实并不高,远远不如小号的同类,但它们的最大功能就是吓人,是对敌人的心理打击。这不,苏联这次就中招了,一方面是被这种恐怖的景象吓到了,一方面是指挥部被端,各个部队群龙无首,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应对。
  十分钟后大批美国陆军步兵与装甲车、战车就在这种壮观的景象与高昂的士气下向前推进。而反过来苏联军队的士气则崩溃了,于是整个阵地都开始陷入混乱。不少人拔腿向后便跑,特别是那些刚刚征集起来的土著红军,完全恢复了黑蜀黍的做派,直接放羊了。
  整个苏军防线很快就淹没在美国陆军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之中。
  与此同时,美国随军记者纷纷将这一壮丽的场景拍成照片,甚至有带着电视摄影车的,将其拍成纪录片。随后这个新闻与影像就在国内大肆播放以吸引眼球,提升士气,并且很快就往全世界发表了。
  还不只如此,其后十天内,西约空军继续使用云爆弹,只要是遇到第三国际的军队聚集地,人少的地方就扔几十颗小的,人多的地方则就扔颗大的。务求获得最大的破坏力,以及让那些个超级大蘑菇被更多的人看见。
  并且后几天的使用力度还要大的多,原因是美国佬把针对日本的那批重轰炸机队调了回来,改为轰炸中非战线。而其结果就是,第三国际联军前面几个月的辛苦成果灰飞烟灭,他们抢到的地盘在短短十天内被一扫而空,外加付出四十多万人的巨大伤亡。
  这次战役被称为“乍得湖战役”,美国佬自己称为“乍得湖大捷”。这一战确实扭转了美国在非洲的被动局面,不但遏制了苏联红军的进攻势头,也让英美阵营的官兵士气大振。
  ……
  “呵呵,真是想不到美国佬居然搞出能用的燃料空气炸弹了……”看到美军大捷的情报,文德嗣也有些无语。
  “文总,他们的燃料空气炸弹不过是刚刚能算第一代,而我们的已经是第三代了。”辛杰不以为然的说道。
  第一代与第二代云爆弹均须实施两次式引爆,也就是第一次先引燃高爆药,并将装填之燃料散布至空气中,使其形成油气云;第二次则待油气云形成后引爆,产生爆震波、超压及高温之杀伤效能。因此在第一、二次引爆时会造成时间差,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武器系统可靠度低,也不适宜在高速状态下使用,而限制其使用之范围。
  特别是第二次引爆装置,对于精确度和整体环境配合的要求甚高,如引爆油气云之浓度、点火高度、点火起爆延迟时间等之控制,风速、空气湿度等大气环境中气象条件的配合,以及油气云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等等,均将使爆炸能量相对降低。
  此外第一、二代云爆弹投射时,均须使用减速伞来减低投掷速度,以利燃料与空气之混合,故第一、二代云爆弹最大特征即为具有减速伞装置。此一装置不仅增加云爆弹本身之重量与体积,更限制了弹头与载具之酬载率。
  第三代云爆弹与第一、二代云爆弹最大不同,乃在于其仅需一次引爆即可完成,不仅简化武器构造,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亦加大运用效果,对武器性能、战场存活率及战术运用弹性,均获得重大进步与改善。
  所以被美国人津津乐道的云爆弹,在中国军队看来并不怎么样。
  在一战期间,文德嗣就组织武器研究部门开始搞燃料空气炸弹。而中国搞这个东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拿来炸人的,虽然这也很好用。而是用来清理毒气,没错,中国的燃料空气炸弹最初的开发目的,就是用来作为清理毒气攻击场的工具。
  这倒不是说文德嗣打算大用毒气。有了燃料空气炸弹以后,先放毒气再用这东西去清理纯属脱裤子放屁,直接扔燃料空气炸弹炸死敌人就好了。问题在于,他必须考虑敌人施放毒气之后的处理方式。
  因为在一战期间,列强们都毫无下限的大肆使用毒气弹了,互相憋着劲的乱扔,连现在的德国首相小胡子,都差点儿被英国佬的毒气弹挂掉。所以如何防止毒气弹,以及在毒气中作战,就成为中国的重点研究对象。经过中国技术人员的实验,大家发现,用云爆弹来扫除毒气,真的是好棒好棒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引爆后大范围的高温高压,再加上后来燃烧过后的短时间无氧环境,这一颗下去,爆炸范围内的毒气立刻就会被烧的干干净净。如果使用多量的燃料空气炸弹,几分钟内就可以在毒气攻击场中清理出一大片范围,作为部队出击的通道。并且它的优势是可以无视毒气种类,几乎没有毒气能在这种高温高压之下不被分解的。这远比单一针对性适用的解毒剂、中和剂方便的多。
  所以,中国开发这种武器的前提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云爆弹在中国首先是作为“毒气克星”而存在,用它们来攻坚只是个副产品。所以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这种武器首先配备的是防化兵和战斗工兵,而不是一线战斗兵种。
第667章
非洲问题(三)苏联的云爆弹
  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3月23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从上周开始,敬爱的史大林同志,这位“苏联各族人民的慈父”就陷入了坏心情。因为史大林同志心情不好,所以整个克里姆林宫也是一片乌云罩顶的气氛,甚至连同整个莫斯科都不好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英勇无敌的苏联红军在中非战场遇到了一点儿麻烦。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率领的苏丹方面军被美帝国主义从沙里河赶回北苏丹了,几个月的成果化为乌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任谁遇到这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倒霉事情,心情都不可能好得起来。
  “史大林同志,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指挥没有任何问题,这完全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武器比我们先进,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和勇气都是最好的,我们这次失利,仅仅是技术上远远……”
  敢在这个时候,这样劝导史大林的,当然也就只有“克里姆林宫的王子”,苏联空军总司令,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普伦雅科夫空军主帅同志。
  普伦雅科夫同志原本是在埃及指挥作战,这次是听到莫斯科的风声不好,史大林同志大发雷霆,这才特别赶回来的。
  “嗯,我知道,小安德烈。华西列夫斯基这个倒霉蛋,我也知道他是运气不好。该死的帝国主义分子!”看到这位“亲儿子”风尘仆仆的从埃及赶回来,史大林的脸色好看了点儿。
  “小安德烈,这次要不是你指挥有方,我们恐怕连北苏丹都守不住,那种炸弹实在太可怕了!”史大林同志一想到那可怕的云爆弹,整个人都不好了。美国佬为了炫耀他们的战果,以及震慑苏德,把那场战役的实况录像满世界放,苏联自然也看到了。
  说句实话,史大林也被影片中的那个巨型云爆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火球,以及爆炸之后的高耸蘑菇云吓得有点儿肝儿颤了。看了这片子之后,他都赶快来了瓶伏特加压压惊。
  这次是多亏了普伦雅科夫指挥空军组建了一道坚固的空中防线,成功拦截了所有携带云爆弹的美国轰炸机。要不然的话,苏联人恐怕得退到埃及去了。
  这也是美国佬的云爆弹太大,最小的都有3000磅(1.36吨)重,没法用轻型飞机携带,只有大型轰炸机才带的动。但哪怕是大型轰炸机,一旦带上这种炸弹,其机动力也就变得和乌龟差不多了,面对苏联的喷气式战斗机,以及铺天盖地的对空火箭弹,那是一点儿抵抗力都没有,完全成了送人头。
  现在有空军的强大支援,毛子总算是稳住了阵脚,但是下一步怎么办?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老实话,苏联人是被那种炸弹搞出心理阴影了,要是没有反制手段,史大林也不敢命令继续进攻了。现在北苏丹是有足够空军战斗机保护,可是如果继续攻击,就只有少数战斗机才能够得着。喷气式飞机对野战机场的要求可是很高的。
  再说,现在苏联征战非洲的后勤是全靠埃苏铁路的补给。这条铁路在原时空是没有的,而在本位面英国为了防止德国对英属东非的渗透,并为了增加投运能力,就策划了这条从埃及的开罗到苏丹的尼亚拉的铁路。这条铁路从1925年2月动工,到二战爆发前基本上竣工了。
  有了这条铁路之后,英国对于东部非洲的控制是大大加强了。但是英国佬自己还没享受多久这条铁路的便利,就被苏联人撵了出去。不过这条铁路也不算完善,目前只能到尼亚拉。这里距离到乍得的边境都还有三百多四百公里呢,没铁路的话,苏联也很难保证前线的供应。
  本位面非洲的开发要比原时空厉害得多,尤其是铁路和公路、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比起原时空的21世纪初期的非洲还多得多,好得多。因为本位面的局势,列强们对非洲这里的想法也要多得多,自然有着更多的投入。列强们为了增加自己对非洲的控制,都不约而同,不惜血本的大修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
  要不然以原时空那悲剧的基础设施,交战双方在非洲也玩不了那么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