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469

  但即使是这样,相对于欧亚美三洲,非洲的基础条件还是显得比较薄弱。比如现在苏联用于维系苏丹前线供应的主干道,也就是只有这条埃苏铁路。现在要保证前线几十万军队的供应,就已经很紧张了。要是还要增加能够起降喷气机的机场,也必须利用这条铁路运输物资,这就已经超过了极限。
  所以现在苏联一时半会儿,无法给前线修建更多的优质机场,不是修不来,是东西送不上去。可在美国的云爆弹威胁下,没有空中掩护的话,陆军怎么搞?送人头么?
  “史大林同志,这种炸弹并不神秘,您不用担心。”普伦雅科夫一脸自信的说道:“伟大的苏维埃同样在进行这种炸弹的研制,据我所知,前不久已经完成了试样……”
  “哦,真的吗?”史大林同志一下子站起来了。巨大的喜悦充满了他的身体。“是空军武器研究所的成果?”
  “是的,史大林同志!是空军武器研究所的同志们的功劳……”普伦雅科夫含笑说道。
  空军武器研究所是普伦雅科夫直辖的研究机构,这也是原时空找不到的一个大型研究机构。因为原时空的苏联根本没有“普伦雅科夫”这个人,这个被称为“苏维埃最最天才的将军”、“无所不能的副领袖”。
  是的,这个空军武器研究所就是史大林同志为自己“亲儿子”量身打造的研究机构,其工作直接受普伦雅科夫的指导,其他部门都无权过问。就连史大林同志也不太了解里面在搞些什么,反正里面时不时的就会给出让他惊喜的东西,比如说性能丝毫不逊色于英美帝国主义和德日修正主义的喷气式战斗机、重型轰炸机、导弹和航弹。
  你说和中修的东西比起来怎么样?呃,咱们能不提中修吗?
  除了这些武器之外,还有潜艇和坦克,甚至剃须刀和一体式土豆收获机等民用产品。
  呃,没错,有潜艇和坦克的,虽然它的名字叫“空军武器研究所”,但人家的业务范畴是包括陆海空三军,以及民用设备的。
  ……
  当天下午,史大林同志在普伦雅科夫空军主帅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莫斯科东北的伊万诺沃市郊外的“空军武器研究所”。
  翌日,在新地岛的爆炸武器试验场上,升起一个高达百余米的火球与蘑菇云。
  史大林就坐在一架图-5指挥机上观看这次实验,当巨大的火球与蘑菇云出现之后,这位“各族人民的慈父”脸上一扫多日的阴云,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史大林同志,据测试数据,相比美帝国主义的同类产品,我们的AB-1型炸弹杀伤力大了20%!”空军武器研究所所长科罗廖夫兴奋的汇报道。
  “哈哈哈哈哈,小安德烈,你又为苏维埃立下了大功!”他开心的拍着“亲儿子”的肩膀,大肆赞美着。
  “这都是同志们一起努力的成果……”普伦雅科夫很谦虚的说道。
  “但这都是副统帅同志直接给了我们指点方向,要不然不会这么快的。”科罗廖夫在旁边给老大顶了一下。
  当然,科罗廖夫也并不是在拍马屁,空军武器研究所确实是在副统帅同志的直接指导下工作的,他们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副统帅的提示、启发,甚至直接指挥下搞出来的。比如眼前这个云爆弹,就是这样。
  不过这些让苏联各界人士眼前一亮的东西,对于普伦雅科夫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还有很多东西没拿出来呢。
  温压弹这种东西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只是粉尘爆炸的概念罢了。成本便宜制作容易,只需要给下面的研究员提示用那几种原料,不断的测试不同的燃烧剂配方比例与散布浓度就可以了。所以在他投下大量人力物力后,这个东西发展的很快。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苏联的燃料空气炸弹已经发展到可以实用了。
  苏联的燃料空气炸弹虽然出来得稍微晚了点,但是因为有着普伦雅科夫的提点,产品更加先进,同等级别下的产品,威力反而比美国佬的大一些。
  这次试验的云爆弹当然不是只有一颗,在普伦雅科夫同志的指点下,苏联可是一口气搞了好多种云爆弹出来,航弹、炮弹、地雷甚至舰炮炮弹都有。
  接下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云爆弹实验,新地岛上不时腾起一股股大大小小的火球与蘑菇云。看得史大林同志满脸红光。
  经过几天的实验之后,科罗廖夫向史大林汇报:“史大林同志,根据我们的多次实验数据来看,燃料空气炸弹的最佳用法,是要用在山洞里、房屋内之类密闭或半密闭空间,才能彻底发挥效力。若是在平地范围,那么它的破坏半径其实和等重炸弹差不多,甚至可能更短一点。一般炸弹的火球虽然没温压弹大,但是弹片的破坏飞行距离却是相当长的……”
  这种类温压弹扔下去的时候场景确实非常有魄力,会有巨大的火球与蘑菇云,不过在它的压力锋面破坏半径之外,效果其实是不怎么样的。
  虽然说它有烧掉氧气的作用,可空气是会对流的。一发温压弹下去烧掉附近的氧气造成低压区,几分钟内空气就会回补回来了。而即使没学过游泳特别练过,几分钟闭气不呼吸也不会死人的。除非一次性投下大量温压弹,把附近的氧气全烧完,中心地区才会有空气来不及回补而造成的窒息效果。
  但是温压弹有个是炸弹比不上的优点,就是曲线杀伤力。
  一般炸弹爆炸,它的弹片是直线前进的,所以卧倒或者躲在壕沟散兵坑等地方,就有很大机会可以逃过伤害。因此在壕沟与工事中,有防炮洞的地方,炸弹的威力就会被大幅削减,除非是直接命中或是至近弹,否则效果不大。
  但换成温压弹那可就不一样了。它的主要杀伤是靠温度与冲击波压力锋面,这可是会转弯钻洞的,其威力与渗透力就比炸弹高的多。比如一般的一千公斤炸弹的弹片在开阔地可以飞到100~150米的距离仍具有杀伤力。但若目标躲在壕沟中,除非落点在20米内,不然一般不会有事的。反过来说,一个开阔地杀伤半径100米的一吨级温压弹,即使目标躲在壕沟中,它的杀伤半径也有60~80米左右。而如果是在山洞或地道里爆炸,温压弹锋面杀伤距离不但不会缩减,反而还会暴增,因为冲击波能量被集中到几个特定方向去了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开阔地杀伤力差别不大的一般炸弹与温压弹,拿到壕沟筑垒地带,双方的杀伤半径差距立刻变成6~8倍。而杀伤面积则是半径的平方,也就是36~64倍。这才是温压弹的最大价值。
  “这已经非常好了!”史大林笑着点点头。
  虽然相比那壮观的火球和蘑菇云,温压弹的实际效果显得不是那么成比例。但是我们都知道,史大林同志就是好这口。他喜欢一切看起来庄丽的东西,比如说超级战列舰,陆地巡洋舰级别的多炮塔坦克,好吧,后者已经取消了。
  像温压弹这种极具场面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武器,简直就是为史大林同志量身定做的。他当然高兴了。
  你说效果没有想象的好怎么办?哪有什么关系?一颗不够,就多丢几颗好了,小的不行,就上大的啊。这有什么难的。
  “太好了,我们也有了这种东西,美英帝国主义就不足为虑了!”史大林非常高兴,仇不过夜才是他的风格。当天下午,他就组织手下商量发动反击,要报一箭之仇了。
  当天晚上,莫斯科高级官员住宅区的一座骑士雕像的头顶上,突然发出了一道人眼看不到的蓝绿激光光束。它混杂在喧嚣的红尘中,朝太空中射了出去。
  在千里眼2号巨型同步监测卫星上,一位相貌秀丽的女少尉说道:“是特级加密情报,刚收到的……”
第668章
非洲问题(四)日本坐不住了
  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4月5日,汉京。
  “非洲的局势还真是犬牙交错啊……”文德嗣看着手里的情报,心里有点囧。
  这段时间非洲的局势有点儿让人看不清了,黑土地上空的风儿有点喧嚣。
  隆美尔上将率领的德国非洲军团,朱可夫大将率领的第三国际埃及方面军,和蒙哥马利上将、巴顿上将率领的英美非洲远征军团在撒哈拉大沙漠上杀成一团,今天你歼灭我一个团,明天我车飞你一个旅,打得是难解难分。
  而在中非,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苏联在月初发起了名为“愚人节风暴”的大规模进攻。上个月吃了大亏的苏丹方面军重整旗鼓,在崔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等人的指挥下,向中非的西约军队发动反攻。
  这一次,苏联也拿出了自己的云爆弹,这次就轮到美国佬吃瘪了。数百架苏联重型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向西约阵地投下了上千枚云爆弹,只见无数的蘑菇云在西约联军阵地上升起。
  和上次苏联一样,西约这边也是黑人部队的士气最先崩溃了,几万个黑蜀黍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阵地上乱跑,还有很多是成建制的逃跑,直接影响了联军的防御布局。
  随后,士气大振的苏军趁机发动了反击,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轰隆隆的冲了过去,对面的防线很快就淹没在苏联红军的滚滚钢铁洪流之中。不过,由于中非这地方实在太大,基础设施不太好,苏联在推进到阿贝歇以西200多公里的地段,也就停止了进攻。
  美苏就这么在中非共和国中部形成了对峙。现在整个中非共和国被各大流氓分成了几块,法达以北被德国占领,阿贝歇到比劳一带被苏联占领,恩贾梅纳城到班吉一带被美国英国占领。大流氓们就在中非的土地上拉锯般的来回厮杀,给中非人民带来了惨重的伤害。
  而且大流氓们自己杀不说,还组织当地的黑人群众一起参加,充当他们的炮灰。你问黑蜀黍会愿意去当炮灰吗?当然是愿意的,不愿意也得愿意啊,大炮就架在村口呢,家中的妻儿也被集中起来管理,能不愿意吗?
  没办法,中非这个国家虽然独立了,但是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任何存在感。至于他们的政权和军队,早就被双方击溃了,美英指责他们是邪恶的毒菜政权,压迫自由的人民,该杀!苏联指责他们是邪恶的封建政权,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该杀!
  既然被双方都视为邪恶,那么中非也就只能天地不容了。当然,双方的指责也并非无端,事实上中非自从独立以来也确实有幺蛾子。整个国家被他们的上层搞得一团糟,法国佬当年留下的那些家当,被他们几年时间就败光了。所以广大底层群众,对于这个建立才十几年的国家没有什么认同感。
  总之,这个国家从实际上说,已经不存在了。
  在另一路,东非军队和美军在刚果州的卢阿拉巴河流域激战。可能在大多数非黑人看来,黑人都是黑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黑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甚至比黑人和白人的差别还大。
  虽然在普遍的印象中,黑人的战斗力都很感人,但是黑蜀黍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其中东非黑人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堪称黑蜀黍中的战斗机。这个不是吹牛,在一战时他们就已经用实战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
  而美国在刚果州部署的大多数都是民兵部队,以及从美洲组织的黑人部队,所以两边的战斗力都差不多,打起来难分难解。不过对于美国来说,这也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居然被黑蜀黍打进本土了。呃,刚果州也是美国本土啊。
  反正现在非洲的局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如果从卫星上看,就会发现,整个非洲大陆,大概从南纬10度开始,一直向北的整片大陆都处于战火中。
  “这可真乱啊,非洲人民又一次处在水深火热中了……”文德嗣悲天悯人的叹道。
  “文总,日本总参谋长石原莞尔上将在询问我们对于南非的看法……”辛杰一脸好笑的说道。
  前几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本人民军总参谋长石原莞尔上将访华,在双方峰会时,石原很隐晦的向辛杰询问了中国对于南非问题的态度。不过,辛杰当时并没有正面答复,打哈哈糊弄过去了。
  “哦,日本这么快就忍不住了?”文德嗣似笑非笑的摇头道。“这帮日本人,就是心太急。”
  “我早就给他们说过,不要急,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再等等,等欧美列强再厮杀一阵。可他们……”辛杰无奈的摊摊手。
  是的,看到大伙都在拼命抢地盘,日本人再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自认为是“仅次于中国的高贵,仅次于中国的华丽,仅次于中国的聪明”的文明古国。从心理上看,他们是很瞧不起欧美鬼畜的,觉得他们都是蛮夷。这个从他们的古代记载就能看出来。天朝上国的思想可不只是中国才有,别忘了,古代日本也是一直是自称“小天朝”的。
  虽然十九世纪后,日本也同样被西方列强的艹得不要不要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时半会是不可能根除。而且他们不是西方列强的重点目标,被打击得不是那么惨,所以这种思想残余比被暴打N次的中国人还多。再加上他们后来打赢了日俄战争,又在一战中把意呆利爆出翔了,还和德国打得不相上下(自认),那种天朝上国的思想只怕更浓。
  这个思潮也是事实,所以在原时空的历史上,信心膨胀的他们在二战时就对西方下手了。当然,后面又被美国抽回原型了,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废了。
  但是在本位面却不一样,由于文德嗣这个风神翼龙扇动翅膀引发的风暴,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向完全不一样了。日本比原时空的同期更加强大,他们在非洲取得了20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片辽阔的国土资源丰富,物产丰隆,比吊丝一般的本土好到不知哪里去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远离了中国这个大怪兽,晚上睡觉也安心些啊,压力小多了。
  本位面的日本虽然革命了,成了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但是他们的民族还是大和啊。社会制度改了,但习惯和思维却不可能改得了。所以现在的日本军政大佬们看着大家都在抢地盘,能坐得住才怪了。
  日本在革命成功后十几年显得比较老实,不是他们没想法,而是在忙着大搬家,几千万人口连同工厂等产业要搬到非洲,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空前的大工程。“搬家”大家都见过,可“搬国”你们见过吗?
  本位面的日本就是在“搬国”啥,搬过家的人都知道,搬家是最累人的,何况“搬国”。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就算再有想法,也得忍着。都累得像狗一样了,心里再有想法也没办法实施啊。
  但是,“搬国”的工程再大,也有结束的时候。截止到去年,日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国家的搬迁,现在日本85%以上的人口,95%以上的工厂,都搬到了非洲这片美丽富饶的热土上。
  现在日本本土四岛上,只剩下了一些从事农业、渔业、传统手工艺、服务业、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不适于远程搬迁的老弱病残。嗯,这些从业人员还是妹子居多,针对中国人的特色旅游和特殊服务业可是在日本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大约15-18%的“鸡的屁”都是中国银民提供的,所以这一块是绝对不能少的。当然,还是一个大项,就是特种影视产业,这也是本土四岛的主业之一。
  如果说,日本本土四岛现在是一片田园牧歌的悠闲景象,是后世很多小资热捧的自然风光。但是非洲的西日本却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片完全的工业化土地。林立的烟囱,棋盘一样的工厂,蛛网一样的铁路网和公路网,无不充分的显示了一个工业大国的底蕴。在中国和人革联盟国的支持下,本位面的社会主义新日本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了世界第六大工业国,仅次于中美德苏英,比法国还强一些。
  事实上,这才空前规模的大搬迁,也是对日本工业的一次重组和整合,在中国工程师的帮助下,对他们的整体工业布局进行了一次大调整,以及对相关产业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使得他们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率。如果再多些时候,他们的工业实力会很快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
  现在搬家搬好了,就要准备开拓了嘛。
  老大中国刚刚抢到了整个大洋洲和马来半岛,吃得满嘴流油,那么作为人革联的老二(自认)自然也要做出点儿什么。要不以后怎么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现在非洲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原来和他们瞪眼的美国佬已经和苏联德国杠上了,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根本顾不了南非。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当局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所以,这次石原莞尔过来就是特别来征求意见的。
  “文总,你要不要见见他?”顾晓绿问道。这几天石原都来总统府求见文德嗣,为了巴结,他还带了好多非洲的土产来送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