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852

  两个多月前,他回闻道书院前和宝钗说了几句话。他当时是决意离开贾府前往江南,因而婉言劝宝钗日后不要因为家族的因素嫁给宝玉,免得落下独守空闺的悲剧。算是尽到他的一份心意。但那时宝钗满脸绯红,丢一句重话,转身回了闺房,大有再不相见的架势。
  他昨天和今天在府中,大约猜到些原因。贾府九月里谣传他的婚事时,宝姐姐也曾是绯闻女主之一。这种版本的流言,多半是薛姨妈的手笔。晴雯和如意两个丫头还说宝姐姐合适。再回顾他当时和宝姐姐说的话,是很有点唐突的。
  而宝钗在刚才他来时,主动的出声打招呼,大致是不再生他的气。原因倒是未知。
  贾环望着宝钗俏丽如玉的侧脸,喊道:“宝姐姐……”
  小厅中就贾环和宝钗两人。晴雯、如意、香菱等丫鬟们都在外间吃饭。莺儿去倒茶去了。因而,宝钗落座后,是看着小厅外面,此时听到贾环喊她,微微侧身,将视线落在贾环的脸上。
  漆黑的眼眸,清澈明亮。仿佛闪着晨露般晶莹的光华,在明亮的烛光下,无比动人。
  贾环本来就是没话找话说,在这一瞬间,看着宝钗美丽的双眼,他下面的词儿给忘掉。
  宝钗见贾环不说话,又是失神,嘴角掠过一抹微不可察的轻笑。仿佛从高不可攀的神女,变成明雅、秀丽的少女。偏过头,再看向厅外。心中有一些说不清的情绪蒸腾着。有一些轻快。
  她早前误会环兄弟冒犯她,说了几句重话。后来从宝玉口中无意得知是误会。她有意致歉。在听到环兄弟在遵化帮助家里时,她曾经自问:环兄弟对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她心里其实是有答案的。所以,昨天上午在姨妈屋里听到说环兄弟回府的消息,她心里突然的浮起些难言的情绪:有一些期待,又有一些羞涩。但她怎么可以有期待再见他的情绪呢?
  时间在沉默但绝不压抑反而是有些不可言喻的愉悦、轻松氛围中飞快的流走。
  娇媚可人的莺儿从外面端着茶盘进来,看到三爷和姑娘两人都不说话,心里倒是微微诧异,将茶盘里的两杯热茶放在桌几上,又将一个精巧的荷包递给宝钗,“喏,姑娘,我拿来了呢。”
  宝钗“嗯”了一声,见贾环的目光看过来,将心里羞涩的情绪压着,镇定的将荷包递给贾环,“环兄弟,这是莺儿给你打的络子,谢你在遵化帮家里的商号解围。”
  莺儿站在一旁,颇为无语。这些葱绿柳黄攒心梅花络子是姑娘自己的打的啊。
  贾环又不傻。他今天一共就喝了两杯酒,思维还是灵敏的。莺儿是宝钗的丫鬟,怎么会无缘无故的给他打络子。势必是宝钗吩咐的。他接过绣花的荷包,心里很想问一句:“宝姐姐,你真的只是谢我?”
  其实,当你看一个女孩子看的不小心失神,沉浸在她的美丽中,而她只是扭过头去,并不生气,也不说你。这意味着什么,还不清楚么?她送给你的东西,又怎么会只代表着感谢?
  但,贾环及时的想到宝钗唐突不得,一句话说出来只说了前半句就打住,“宝姐姐……”
  宝钗轻声应了一声,“嗯”,明眸看着贾环。
  有莺儿在一旁,贾环不可能那么容易失神,自嘲的笑了下,道:“又忘了要说什么了。谢宝姐姐!”
  宝钗抿嘴一笑,动人的轻笑令人如饮甘泉。她别过头去,视线看向窗外。星空璀璨,月色皎洁。月华倾落在屋檐、树木、花园、走廊、台阶上。此时的时间是雍治十年冬,腊月初九晚戌时三刻许。
  贾环微微一笑,看着宝钗美丽无瑕、优美难言的侧影,心中欢快的情绪如同连涛般扑来。
  一旁的莺儿有点发懵,都不知道三爷和姑娘在笑什么。这话不好笑的啊。
  ……
  ……
  接下来的两天,随着贾环拟定的族学招生简章在贾家传开,贾环的住处望月居,门庭若市,不时的有贾家的奴仆来找贾环,要将儿子送到族学中学习。
  还有初九当天被赶出族学的家长来求情。贾环对要回来的,父母上门求情的,自是同意。他还要考试的。这帮人,整天鬼混,终究是要被淘汰出族学。
  贾环在族学里接待了一批人,回家也不得安生。令他无瑕分身去找宝钗。然而,族学里的管事培训班是他的基本盘,他耐心的处理着当前的事务。
  到第四天,腊月十三日,事情总算梳理的差不多。族学招收的贾家奴仆、家生子的子弟计有六十二人。这批子弟背后计有四十一名管事。这几乎囊括了宁、荣两府的近三分之一的管事。
  夜色如浓墨般浸染在天地间。宁国府中的偏厅中灯火通明,菜肴、美酒车裂。贾环和贾蓉、李华、李伟、刘超、张涛四管家吃酒。贾蓉又叫了贾蔷、贾琼,贾琛,贾璘四人作陪。
  贾环是过来和贾蓉协调宁国府二十八名管事的儿子或者孙子到族学上学的事情。宁国府这边,他基本一言九鼎,说话算数。先解决这边,再去协调荣国府的事情就容易的多。
  贾蓉端着酒杯敬贾环的酒,打包票道:“环叔,你看中谁只管挑去,我保证无二话。李华,你好好的安排,不能出岔子。”
  李华忙起身,半弯着腰谄笑道:“大爷,你放心,保管没问题。只有十几个小厮的事要找人替下。”他八岁大的孙子也给送进去了。府里谁不想跟着三爷混啊?三爷的前途谁看不到?
  贾环笑一笑,拿起酒杯和贾蓉干了。他喝了两杯,此时酒杯里面是白开水,“蓉哥儿,你有心了。”
  贾蓉就笑起来。
  一顿酒到晚上九点许,贾环坐马车回望月居。冬夜风大,步行难受。
  宁国府的管家都散去。贾蔷、贾琼,贾琛,贾璘陪着贾蓉到外书房说话。
  贾蔷长叹道:“蓉哥,你怎么能一口答应下来?你不知道他教那些家生子的子弟的用意吗?这是收罗人心。谁不想后辈子弟有出息。再这样下去,你这宁国府都变成他的了。”
  贾蓉沉默了一会,郁闷的道:“环叔要闹就由他闹吧,我能有什么办法?”这是一句真心话。他不同意难道拒绝?天知道贾环回头会怎么折腾他。
  贾蔷抑郁的喝了口茶,“唉!”别说蓉哥不硬气。在环三爷面前,阖府上下,没几个敢硬气的。他自己不也老老实实的呆在族学里读书?这事由着他弄,就看荣国府那边的想法了。
第199章
蒹葭
  贾蔷是希望由荣国府给贾环一个难堪。但第二天上午,贾环亲自到荣国府内的管事处协调时,赖大、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张才五大管家俱是承诺放人。
  贾环笑一笑,带着长随钱槐、张三等人去族学。
  贾府主管外事负责人有三个:贾赦、贾政、贾琏。其中政老爹是万事不管。贾环预估贾琏不会因为这点子小事和他作对。对贾赦,贾环是没底的。但贾赦竟然没有阻拦,他准备的后手完全用不上。
  赖大等管家从利益上来说,肯定是想阻拦的。但是,他搞定宁国府那边之后,荣国府这边的管家如果敢拦,多半是要贾府的人戳脊梁骨的。这是阻人前程嘛!
  上午时分,寒风凛冽。贾环抵达族学后,先安排贾兰、贾琮教授族中子弟三字经、千字文,补习基础功课。这种蒙童课业他实在没有兴趣教授。贾代儒完全就是在族学混日子,贾家这帮子弟的功课其烂无比。贾家竟然号称“诗书翰墨”之族,这不要脸简直是到了一定的境界。
  腊月底放年学前,他要分级考核。淘汰末位三人。
  这几天,经过贾琮、贾菌、钱槐、胡小四等人在宁荣街上贾家各房里的宣传,贾家子弟来了二十多个,都是没钱给贾代儒送银子的子弟。听钱槐说,年后还会有人来。
  安排好贾家子弟这边,贾环到旁边的青瓦屋中整理家生子的子弟们。家生子属于贾家的私产,奴隶,即便识字,也不能参加科举。所以,贾环并不打算教授他们八股文。而是计划在启蒙课业外,教《论语》学习做人,再教一部《诗经》陶冶情操即可。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国朝大型的祭祀或者典礼中,都要吟唱诗经中的句子。比如:举人考试后的鹿鸣宴,就是要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诗句。
  贾环的本经正好也是《诗经》,以他能过科举强地北直隶乡试的水准,教授起来自是毫无压力。
  贾环走进教室中,站到正前方的中间。正聚成几个圈子围着钱槐、胡小四、蒋兴三人吹牛,或坐,或站着的四十多名奴仆子弟都是嚯的站直,纷纷跪地向贾环行礼,口中叫道:“奴才见过三爷!”
  贾环皱皱眉头,做个手势,朗声道:“都起来。从今以后,见到我不准用跪礼。再来一遍。”
  一个只知道跪在地上的人,是不能担当大任的。他要的是精英管事团队,不是服侍主子的奴仆团队。
  四十多名家生子,年纪小的只有六岁多,年纪大的刚好卡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上,纷纷从地上爬起来,再各自弯腰向贾环行礼,“奴才见过三爷!”
  贾环再次伸手示意,“都免礼。等几天,所有人都到齐,我们举行贾府第一期管理培训班开班典礼。”
  黄埔军校,当年前四期的精英们戎马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他不要求这批人有这样的水平、素质,但是至少要帮助他横扫贾府,掌握贾府的权力。甚至扩张贾府的商业业务,对外拼杀。
  家生子们不明所以。站在队伍中的一名马脸少年安静的听着环三爷的讲解培训班要培训的事宜。心中发誓要混个出人头地来。他的名字将很快被同学熟知:江兴生。
  贾环先挑选识字的人,再接着点人数、分组、编队,指定各组负责人。安排打扫卫生,搬课桌椅子进来。一起在族学里吃过午饭后,正忙着时,留守在望月居的长随归趣过来回报,“三爷,有客人来见你。他们说是你在闻道书院的同学。”
  贾环一听,当即高兴的笑起来,是叶先生和都弘派来的人到了。帮手来了。“走,回家里去。”
  ……
  ……
  望月居的外书房中,窗明几亮,陈设雅致。书房中,久别重逢的笑声阵阵。小厮奉了茶进来,一一分送给坐在梨木椅中的几人。
  大师兄公孙亮一身白衣,丰神俊朗,气质温润如玉。中举之后,身上多了些意气风发,一扫往日的内敛、沉郁。喝了口茶,笑着道:“贾师弟,你这日子逍遥啊!”
  公孙亮九月份回密云县,待到十二月初才返回书院一趟,听闻叶先生说贾环来信,便来京城中。他正好要拜见恩师(张安博)。
  贾环就是一笑,“大师兄笑我不是?文谦家里不比我这里差。”
  同来的许英朗、柳逸尘、张四水都是笑起来。许英朗道:“子玉这是黑我啊。”
  许英朗前些日子就回了闻道书院。正好快到年底,听闻贾环要给族学请一位塾师代课一段时间,就自告奋勇的来了。而柳逸尘、张四水则是来帮贾环管理培训班的。
  几人都是大笑。
  贾环问柳逸尘:“咸亨商行正在忙着研制烧瓷器的事情,你怎么又空来我这里帮忙?”柳逸尘是咸亨商行的“三巨头”之一。
  柳逸尘家里世代在大兴县当吏员,本身童子试三关中的第二关府试未过,这时笑笑,“院首,我还是想在你身边做事。都弘、姚纬他们两个顶的住。”
  他看得分明,咸亨商行的前途,很有可能只是局限在书院。如果要谋求更大的发展,跟在贾环身边是最好的方式。至于读书,他不想再读了。
  贾环沉吟了片刻,目光投向张四水,“四水,你呢?”张四水在救灾中是立了大功的,性格沉毅、勇猛,一直跟在他身边。他对张四水很亲厚。
  张四水朴实的笑笑,“贾兄,我看我自己也不像是读书的料子,跟着你做事来的痛快。我们出来的时候,纪澄那小子也想来,又担心你骂他,最终没敢来。”
  贾环笑着摇摇头,“那小子……总算明白点事理。”接着,欢迎道:“你们能到我这里来,我欢迎至极!你们俩就住在我这里。具体的事务,我们明天再谈。”
  在国朝,读书科举这条路是最快、最好提升自己地位的办法,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不能强求。其实,书院这些同学错过了最佳进学时机啊!北直隶提学副使沙提学已经卸任。若是能在雍治八年过府试,最后一关院试预估不难。
  而随着山长的官越做越大,北直隶新任的提学官只怕会选择敌对派系的官员。否则,庙堂诸公难道眼看看着山长的势力滚雪球般壮大吗?
  许英朗性子开朗、活泼,开玩笑道:“子玉这是什么道理?你安排他们俩住你这里,要我住在自己家里当塾师啊?”
  贾环笑道:“你要住我这里,我当然欢迎啊。”许府就在城西,距离四时坊不是很远。许英朗肯定是住自己家里更舒服。以他秀才的功名,教授贾家那些子弟的学问足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