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852

  九月十一晚,察院之中,四处都一片凄凉、忧伤的气息。白色的灯笼挂在屋檐上。
  贾环和贾琏两人在贾琏居住的院落里说话。明天早上,贾琏就将带着黛玉扶柩南归苏州。
  圆桌边上,贾环神情沉静,喝着温茶,道:“琏二哥,林姑父的后事就拜托你了。”他并不打算跟着去苏州。贾琏在大事上靠不住,在小事上还是靠谱的。
  苏州之行,不外乎安葬林如海。变卖林如海的住宅、田地、家产等。林家没有嫡支,这些留在苏州都没什么用。都要变现成银子带走。
  贾琏靠在椅子上,疲倦地叹道:“我会尽心办好。环兄弟……”犹豫了下,话没说出口。
  林姑父托孤给环兄弟,怕是留了些银子。他来之前,父亲叮嘱要他将林姑父的家产带回去。不知道这八十万两银子能不能让父亲满意?他已经派人送信回京中。但还没回信。
  提起托孤这件事,他心中略有些苦涩、挫败感。他都二十四五岁的人了,但林姑父宁可相信才见了两次,且只有十一岁的环兄弟,这让他情何以堪?
  贾环自是不知道贾琏在想什么,他以为贾琏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接着道:“林姐姐的行程的问题,不敢劳烦琏二哥往金陵跑一趟,我到时候在扬州等着。”
  贾琏苦笑一声,“还是我送林姐儿到金陵吧。只我不进城就完了。也不费什么功夫。”
  贾环想一想,同意下来。
  结束和贾琏的商谈之后,贾环出了贾琏的堂屋,穿过一处院落,走过秋夜中寂静的回廊,到黛玉的屋中探望她。
  秋风呜咽。
  “三爷……”在暖阁里的紫鹃和晴雯两人迎着贾环,陪着进了卧室中。如意和袭人正在服侍黛玉喝药。
  黛玉穿着白色的孝服,如玉的容颜上,带着哀婉忧伤的情绪。发丝微乱。秀丽的脸蛋上倦容很深。正倚在床塌上,拿着药碗。一股苦涩的中药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贾环心中升起一股怜悯的情绪,温声问道:“林姐姐可还撑得住?”
  这几天林黛玉在灵堂中答谢宾客,累得不轻。
  林黛玉看向贾环,细声道:“谢环兄弟关心。还撑得住。”丧父之痛,巨大的哀伤包裹着她的心灵。让她之前想着见到贾环之后要说的话,都无瑕去想。
  这是贾环来的这几天第一次和黛玉私下里见面。
  贾环这几天帮忙处理丧事,忙到夜里停下来,来探望黛玉时,她已经睡下。贾环找紫鹃问过情况后,便回去了。
  幸好丧礼的规格不高,要是像贾珍那样的规格,宾客络绎不绝,预估林黛玉这娇弱的身子骨吃不消。
  当然,人在死后的哀荣,在古代来说,非常重要。贾环这心思不大对头。但,贾环、贾琏两个贾府子弟,在扬州城内又算得什么?
  大盐商汪鹤亭带了一批徽商过来祭拜,看中的是他中秋扬名的才华。
  江都县的沈知县倒是挺会做人的。
  贾环点点头,道:“明日林姐姐随琏二哥回老家。裴姨娘、元伯会跟着你。我会在金陵等着你们。”
  裴姨娘就是语蓉。林如海的灵柩返回老家苏州。家里这边的小妾、奴仆都会散掉、离开。只有裴姨娘、元伯并林黛玉的乳母王嬷嬷等五人会留在黛玉身边。
  林黛玉微微颔首,“嗯。”
  贾环又叮嘱紫鹃、袭人、雪雁一路上好好的服侍黛玉,这才离开。他并不打算送黛玉去苏州。
  一个人内心里的忧伤是需要时间发泄出来的。他现在安抚林黛玉的情绪没有任何作用。这需要时间的流逝,才能稍稍减轻她的痛苦。
  ……
  ……
  灯火点点。
  贾环刚回到自己的住处,林如海的首席幕僚何师爷便来访。贾环客气的招呼他落座。
  这位何师爷不是跟在沙大参身边的何讲郎,而是林如海自己网罗的幕僚,是林如海的左膀右臂。
  何师爷名叫何元龙,约四十多岁的年纪,容貌清廋,谈吐雅致,交给贾环三封信,“这是东翁临别时留给你的。东翁当年高中皇榜第三名,录取他的宰辅们都已经不在庙堂。这三封信都是写给东翁的好友。请子玉转交。唉……盼子玉好好对待林姑娘。”
  贾环对官场的套路有了解,送信只是托词,送的是人脉。当然,能不能获得收信人的看重,这要看自己的本事。林如海这将其政治遗产留给他了。
  贾环心里叹口气。果然是洞察人心的高手啊!林如海这样做,他能不尽心吗?
  贾环郑重的抱拳道:“请何师爷放心。”
  何元龙摇摇头,意兴阑珊的叹口气,看了贾环一眼,道:“我冒昧的问子玉一句,宝钗是谁?”
  贾环坦然的道:“我未婚妻的名字。”虽说婚事还没定下来,但这么说,想必宝姐姐不会介意吧?
  何元龙仰天长叹一口气,“唉……”果不其然。察院之中,现在有流言,说贾环贪图林家姑娘的美貌,从金陵而来,要人财双收。贾环却是已经有意中人。那置林姑娘于何地?奈何东翁死前已经托孤给贾环,他多说无益。
  贾环还不知道给何元龙误会了,他倒是有心欣赏何元龙的忠诚,问道:“何师爷将来有什么打算?”
  何元龙疲惫的道:“东翁给推荐了几个去处。我想再看看。搞了几年的盐业,再去地方上,恐力有不逮。”
  贾环微笑着道:“何师爷有没有兴趣进入沙大参的幕府?我可以代为推荐。沙大参上书言盐法改革的事情,想必何师爷应该知道。”
  何元龙惊讶的道:“子玉的意思是沙大参会获得整饬盐法的权力?”
  贾环就笑,“这要看朝廷的意思。”
  以贾环的估计,沙大参拿下整饬盐法的权力的概率应该很大。
  何元龙犹豫了下,干脆的道:“那有劳子玉了。”他久在扬州这繁华的都市,实在不想去其他地方当幕僚。贾环是沙大参的弟子,这消息,他自然知道。
  贾环笑一笑。
  何元龙聊了两句,告辞离开,回头看了一眼小院厅中灯火下映射的少年的身影,再叹口气。莫非他误会贾环的为人了?
第291章
盐法变故
  浅淡的晨曦之中,一首大船从扬州城南的钞关门启程,前往苏州。
  贾环带着侍女、随从与何元龙、萧幼安几人在江边眺望,看着大船杨帆,缓缓的消失在天际边。
  从扬州进入长江水道,对面是镇江,再沿运河水道南行至常州、苏州。
  江边的码头上,何元龙几人都是惆怅的长叹。任他是位高权重,后继无人,则晚景凄凉。
  “走吧!”贾环率先出声,招呼着何元龙、萧幼安几人进城。他委托萧幼安帮他在扬州城内临时物色一处住宅。现在在住巡盐御史的察院不大合适。萧幼安已经帮他办好,位于城中小秦淮河边的一处三进院落。
  扬州南城门口,一辆精致、宽敞的马车徐徐的在宽阔的道路上跟着人流而过。
  车帘之中,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放下车帘,笑道:“刚走过去的是如今在江南闻名的才子贾环吧?”
  贾环如果看清楚这男子的脸,就知道,错身而过的是,扬州三大盐商郑元鉴的长子郑文植。
  马车之中布置的很奢华。一名丰腴的青衣女子拿起一粒葡萄喂在郑文植的嘴里,丰满的软肉毫不顾忌的抵在郑文植的手臂上。她约二十出头的年纪,肌肤白皙,风情娇媚。
  “可不就是?”青衣女子咯咯娇笑。
  郑文植嘿嘿一笑。贾环的一首水调歌头,可是毁了郑家的计划,成就了汪家盐商之首的名声。没见汪鹤亭还看在贾环的面子上亲自去祭拜了已故的巡盐御史林如海?
  郑文植轻轻的拍了下青衣女子丰翘弹软的臀部。
  “大爷……白天呢。”青衣女子吃吃娇笑,一边顺从的跪在郑文植面前,伸手解开他的腰带。
  看着她娇艳的嘴唇,郑文植轻浮地笑道:“琼姐儿,你怕什么?还能有人到车里来不成?苏州来的罗秀才肯定还没到。”他今天是来码头接苏州名士罗秀才。
  郑文植的脑海中闪过刚刚车外的贾环的那张脸。嘴角浮起一抹微笑。听说扬州城中最近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传闻。
  ……
  ……
  大船平稳的行使在运河之后。夜色深深。深秋的星空寂寥。
  黛玉病卧在床榻上,白天睡了一路,此时反倒没有睡意。紫鹃、袭人两人陪着她说话。桌上的蜡烛火苗跳跃。
  紫鹃帮黛玉盖着锦被,道:“姑老爷去世,姑娘不要伤心过度,别伤了身子。到了苏州,有琏二爷处理着事情。再要想,万事有三爷担着。”
  袭人帮着劝了两句,“是这个理。三爷年纪虽小,行事是极妥当的。姑老爷将姑娘托付给三爷,也是看到这一节。”
  黛玉细声道:“我知道。”知道归知道,却难以做得到。心里的伤楚如潮。
  不过,在这寂寥的深夜里有人陪着说话,心里感觉还是要好受许多。
  深秋的凉意在船舱外,呼啸而过。
  ……
  ……
  贾环的新住处在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一处热闹的民居区域:柳元里。出门往前几里路就是繁华的街市。
  在扬州城这样一座充满的茶楼、澡堂、青楼、画舫的纯消费的城市中,居住相当便利。至少,贾环、晴雯、如意、钱槐、胡小四几人不用为吃饭的问题发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