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852

  几名士子纷纷附和。
  今晚的金主汪幼鸿笑呵呵的喝酒,听着众人说话。他约三十多岁,容貌普通。珠冠玉带,穿着绸缎轻裘,举止随性,沉醉在此时凄迷、温柔的夜色之中。
  萧幼安微微一笑,轻轻的把玩着酒杯,眼睛中锐利的目光一闪。他和贾环商量的策略不是这样的。
  “看来,谣言止于智者啊。不过,我倒是想起一件旧事来。雍治八年秋,郑文植往汉口运盐。在仪真县里弄的一家小盐商家破人亡。后来那盐商的家人来扬州城里上告。当时是沈县尊接的状子。结果诸位一定想不到。”
  两淮的盐,都要在扬州府仪真县打包,起运。
  坐在萧幼安身边的美人凑趣的娇嗔道:“今夜良辰美景,众姐妹献艺争夺美人词。萧先生却是要讲凶杀案不成?奴家好怕怕。”说着,手拍着胸口。
  众人都很给这美人面子的哈哈大笑。
  “那怎么可能?”萧幼安开怀一笑,举杯对众人邀饮,朗声道:“倒是和最近的流言有些相关。过程就不必说了。只说结果。郑大公子将那盐商的娇妻美妾,两名女儿都收入房中。夜夜笙歌,可谓享尽艳福。”
  “哈哈!”众人哄堂大笑,各具形态。这算是原话奉还了。
  微胖的文士嘿然一笑,对众人道:“我说怎么扬州城内有如此粗鄙不堪的传闻,还是套在贾青松这样的少年名士头上,原来,是有人亲身经历过。”
  船舱之中,又是一阵大笑。
  又有几人解读郑大少与谣言的关联。郑大少在雍治八年秋的案子,虽然不了了之。三年间过去,但在扬州城中,还是有人有印象的。
  汪幼鸿微微一笑。他是知道内情的。幼安兄夸大了!
  郑家确实吞了那小盐商的盐业份额。而且,郑文植将那家盐商儿媳叫:琼姐儿的,给收入房中。
  然而,给郑大少抹黑,他为什么要纠正?
  今天,在座的都是扬州文化圈内的名士,还要加上陪坐的名妓。要不了几天,新的流言就会借着旧的流言的势头,快速传播。
  看来,他得见一见那位少年才子了。以他对幼安兄的了解,今晚的整个操盘,幼安兄做不到。
  楼船中的众人正在说笑时,突然间,凄迷的夜雨中,但听的有清丽婉转的歌声遥遥传来。却是贾环的那首精品美人词:《眼儿媚·咏梅》。此时,已经在瘦西湖上传唱开: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第296章
流言蜚语(五)
  九月中旬,扬州城中流传着“攻击”贾环名声的流言。画舫所在,酒楼所在,都能听得到一二。
  扬州城本来就是一座消费型的城市。拥有大量的茶楼、酒楼、澡堂、青楼。
  如果将关于贾环的流言传播比作“涓涓小流”,那么,九月十八日晚在瘦西湖上关于大盐商郑元鉴之子郑文植的流言,就是一场急速的暴风雨,席卷全城。
  几乎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就传遍整个扬州城。看情况,若非是这年代传播信息的手段的限制,一夜之间就会传遍扬州城。
  似乎,突然间,扬州城中各处闲人聚集的地方都开始在谈论郑大少的风流韵事。大概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江都县县衙的八字墙前,闲人们在议论,“好像是真有这样的事情。可惜了邱家数千的盐引。”
  扬州城中的茶楼里,人们在议论,“郑家大少真不是东西。占了人家的家产,还要占人家老婆。”
  澡堂里在议论,酒楼在议论,码头的渔家在议论,青楼里、画舫里的姐儿们在议论,府衙的衙役们在议论,盐商们在议论……扬州城里的舆论就像是不断压缩、压缩的火药团,最终猛烈的爆炸,掀起巨大的声浪。
  巨大的舆论压力落在郑家身上。围绕在贾环身上的,恶毒的流言,如同铁索般,断裂,无人再关注。
  晦涩不明的云头被驱散开,取而代之的是:秋高气爽!
  ……
  ……
  郑家别业,水云双榭的园林之中,下午时分,郑文值阴沉着脸坐在书房中。
  小妾琼姐儿胆战心惊的端了一碗参茶进来,低着头,将茶碗放下。刚才已经有两个侍女被拖下去打板子。
  郑大少心情很不好。
  郑文值看了一眼琼姐儿,愤怒的道:“你给我滚出去,滚出去!”
  现在满扬州的人都在背后骂他:人面兽心,猪狗不如,坏到流脓。他已经在家中两天没有出门,这种挨骂的滋味十分,十分的不好受。偏偏,他还动不了对方:汪家。只能憋屈的忍受着,想一只缩头乌龟一般,忍到风波过去。
  这让心高气傲的郑文值如何痛快?
  ……
  ……
  扬州城中,柳元里的一处院落中。中午午睡刚起来的贾环,心情放松的喝了漱口茶。
  自林如海托孤以来,他沉郁的心情终于消散。
  灵巧娇俏的大丫鬟晴雯穿着淡绿色的掐牙背心站在贾环身边,美丽的大眼睛笑的如同月牙。笑孜孜的道:“三爷,你心情很好啊!”
  贾环微微抬头,笑着道:“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啊。心情怎么会不好呢?”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噗嗤!”晴雯忍不住娇笑,笑靥如花。一股青春、灵动的小美人韵味飘逸在空气中。
  在屋里收拾衣服的如意清秀的埋头笑着。三爷心情好,她们心情也好啊。马上就要回金陵了。
  贾环喝过茶,叮嘱了两个大丫鬟几句,到书房里提笔给来汪幼鸿回了一份请柬。今天上午萧幼安来向他下了请柬:汪幼鸿约他见面吃酒。
  搁下毛笔,贾环微微一笑。
  其实,能出现这样满城都在传播郑文值的流言的情况,有几个原因。第一,借势。关于郑大少的流言,是建立在他的流言的基础之上,持续的发酵。
  第二,流言本身具备可信度,包括各种惊悚、吸引眼球的元素:灭门、夺产、收女、全收。这大约等同于网络时代的眼球消息,很能抓住需求。
  贾环要是连起个吸引人的标题都不会,那就太差劲了。随便一个混迹于网络的网民都会。
  第三,通过一首精品美人词,制造名士、名妓聚会的“事件”,让流言依附于事件传播,这才传的有鼻子有眼。
  第四,对于扬州城的民众而言,一个外地士子的绯闻,即便说上了天,难道还能有本地大盐商儿子的绯闻更受关注?
  人,都是优先关注身边的事情的。这就好比,外地出一个爆炸的新闻震撼,还是本地出个爆炸的新闻震撼?不言自明。
  从舆论传播的角度来说,在一段时间内,民众只会关注一件事。比如,当初奥运会期间,宝强的离婚新闻,硬是压过了奥运会的新闻。随后,舆论焦点就会被转移。
  所以,才会出现现在这样一边倒的情况。当然,对面操盘的人,水平似乎不足。谣言都发酵了三五天了,还没有反应。
  要说贾环现在心中有多欣喜、高兴,那也不见得。伸手就干掉的对手,很难有兴奋感。再者,流言毕竟只是流言,他反击回去。但暂时也奈何不了试图找他麻烦的郑大少。等沙先生拿到整饬盐法的权力时再说吧。
  不过,能将心中的负面情绪,借着这件事抛出去,也是略有收获。
  这件事就这样吧!
  贾环慵懒的在木椅上伸了一个懒腰。木椅上有如意铺着的坐褥,柔软舒适。淡淡的轻松感充斥在心头。贾环拿着请柬到外面,让钱槐去给汪幼鸿送请柬。
  得知过两天就要回金陵的钱槐,眉开眼笑的去投帖子。
  ……
  ……
  扬州城里关于郑大盐商儿子的“花边新闻”到处传,顺带着牵扯到一桩昔年的旧案,这让扬州城的官员、缙绅、盐商都在关注。
  资本的积累,充满着原罪。
  扬州城里的大盐商们,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己是干净的。怎么累积到几万盐引,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大盐商们的欢笑、满足,那些消失的小盐商们的痛苦,悲惨。
  江都县的正堂沈知县在九月二十日晚,前往分巡道衙门,和李巡道密谈。谈了什么,外人无从得知。
  扬州府知府江府尊在二十一日上午的公文间隙中,在衙房中与三名幕僚闲聊,“此番流言发酵,似乎是盐商内斗。听说,那晚是在汪家的画舫中。诸位以为如何?”
  一名师爷道:“盐法改革一事,中外瞩目。只怕是沙大参支持汪家,而杨运使支持郑家。两家……”
  卫师爷轻轻的摇摇头,“那倒也未必。沙大参厌恶郑家,但是和汪家怕也没多大交情。盐商要奉承的还是杨运使。不管如何,府衙只要坐观风云就好。”
  江府尊微笑着点头。这是正理。
  ……
  ……
  九月二十一日,下午时分。郑家家主郑元鉴到盐运司见过杨运使之后,在堂屋之中,将儿子郑文植,操盘谣言之事的罗秀才找来。
  精美的堂屋中,午后的阳光落进来,气氛沉闷、压抑。处在舆论正中心的郑家,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压力。
  郑元鉴五十多岁的模样,穿着锦缎,眼神不善的盯着大儿子郑文植,“你做的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劳资让你散播关于沙大参与盐商勾结的谣言。你办的什么事情?现在又是怎么回事?好了,满城都是你搞女人的烂事。”
  “嘭!”郑元鉴愤怒的将手里的茶盏砸在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