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852

  这是一段在信末尾很琐碎的、礼节话的日常问候。就像是现代社会写信时末尾中写道:注意身体,注意休息,注意饮食,注意季节变化,祝安。这样的话。
  但如果知道这是宝钗的亲笔,就能感受到在这平常、琐碎话语中她浅浅的流露出来的关心、问候。
  还是冷美人的做派啊!
  宝钗的性格: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怡红夜宴的花签抽中牡丹,写着: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她是大家闺秀的性子,情感不会轻易的表露。
  这不像黛玉的性情。黛玉在《题帕三绝》中写道: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这是很直白的爱情诗。
  黛玉的爱情,绚烂如花,最终以生命为代价。
  贾环提起毛笔,在书桌前回信。他前两天让贾蔷送信回贾府,只给贾政、贾琏回了信。给贾政的信是说他拒绝甄家的原因。给贾琏的信是警告王熙凤不要当权力中介。
  还有探春、薛蟠的信没有回。
  贾环流畅的落笔。他给薛蟠的信,自然不会像宝钗一样,暗藏着关心。收件人不同。宝钗以薛蟠的名义写信给他,他能收到。他回信的话,信件直接是给薛蟠的。这种没有营养的信,自然是落笔如飞。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话。
  贾环要给宝钗说的话,直接在写给三姐姐探春的信中转达即可。他和宝钗都已经订婚。让亲姐姐探春帮他转达几句略显亲密的话并不逾越。
  “信已收到。谢宝姐姐挂念。我在金陵一切安好。定于雍治十三年底返京参加会试。江南暮春,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姹紫嫣红。令我忽思京城晚春之景。”
  思念景色,也是思念在看景色的人。
  写完给探春的回信之后,贾环封了信口。目光落在林如海委托何元龙留给他的三封信上。分别是给:刑部郎中(正五品)汤奇,翰林院侍讲(正六品)蔡宜,湖广左参政(从三品)纪兴生。
  这是林如海的政治人脉。
  国朝官场的规矩,正七品才叫真正的进入官场。到了正五品才是步入中层干部。正三品及以上都是朝廷大佬。当然,言官监察体系不属于此列。
  都察院的正四品左右佥都御史就算是重臣了。因为巡抚往往会加这个头衔。而正七品的给事中更是“气焰嚣张”。任满外放时任从三品的参政时,还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的说法。
  林如海官任御史,就属于言官体系。他的政治人脉都和他一样,属于中层干部级别。
  贾环笑了笑,看着这三个人的名字。湖广左参政纪兴生和贾政的私交很好。这算是贾政和林如海共同的朋友圈吧。贾环不知道这三封信能有多大的作用?官场人走茶凉啊!
  贾环将信收在带着小锁的铁盒子中,突然间想起件事来。贾宝玉委托贾蔷给黛玉捎口信。贾蔷将话带到他这里了。他还没给黛玉说。出发前忙着处理甄家的事情去了。
  贾环很不看好宝、黛的爱情。但以他的人品,贾宝玉带话给黛玉,他当然不会把话给过滤掉。没有这个必要。从监护人的角度来说,怎么选择,要看黛玉自己的想法。
  贾环收好书信,起身往中舱走去。
  ……
  ……
  夜雨淋漓。
  裴姨娘早早的休息。而黛玉、紫鹃、袭人、晴雯、如意、雪雁几人在船舱中说着话。南船北马。她们都有些晕船。这会还没休息。
  黛玉拥着锦被,侧躺在床榻上,俏丽如玉的小脸上泪痕未干。听着几个丫鬟们在桌边闲聊。心情沉郁。
  晴雯和紫鹃关系很好,吃着瓜子,抿嘴笑道:“三爷再写回信呢。我和如意怕吵着他,到林姑娘这里来陪你说话啊。可不是我想偷懒。”神态俏丽、生动。
  几个丫鬟都咯咯的娇笑。晴雯这张嘴哟!
  紫鹃笑着掐她一下,道:“也就你家三爷宠着你。换作别人,看你能这样清闲?”
  几人正说笑着,贾环从从前厅中进来,笑着道:“都在啊。林妹妹睡下了?”
  紫鹃几人迎着贾环,让座倒茶。
  黛玉躺在床榻上,一头青丝散落在枕头,清声道:“还没有。环三哥有什么事吗?”声音如若清箫般动听。
  紫鹃给贾环拿了木椅过来。贾环坐下,说明来意,“蔷哥儿三十日来京城时带来了宝二哥的口信。我忙着处理事情,刚才想起这事,来和林妹妹说一声。”
  宝玉的话,自是关心黛玉的起居,饮食,叮嘱保重身体等等。因为是口信,也带不了几句话。大抵体现着宝玉暖男的属性。
  其实写信更好,承载的信息更多。但以礼法来说,宝玉当然不能直接给黛玉写信。宝玉当然也可以把信的收件人填成他,让他转达,但宝玉信得过他吗?答案不问可知。
  黛玉默默的听完,礼貌的道:“谢宝二哥关心。”
  贾环笑着点点头。随口聊了几句,就离开。黛玉对宝玉的关心反应如何,他并不关注。
  红楼原书中,林黛玉红楼十一年冬奔父丧回贾府,全书红楼十二年修建大观园一笔带过,到十三年大观园修建完成后,黛玉即与宝玉是热恋状态。
  现在,贾宝玉就算是情圣,也不可能在千里之外就凭着几句关心的话,摘下林妹妹的芳心。
  感情如何还是得回贾府再说吧!他现在关注黛玉的想法对结果来说也没什么用。到时候再问问黛玉。
  贾环离开后,夜色便渐渐的深了。晴雯、如意两人回贾环那里休息。紫鹃和袭人服侍着黛玉入睡。
  雨声滴滴,黛玉在床榻上思索着入睡。丧父的忧伤,自怜身世,再加上环三哥力主改变她的生活习惯,住在金陵这段时间,她是极少去想贾府的事情。
  ……
  ……
  四月四日下午,贾环一行到了无锡,距离苏州不远,第二天清晨即可抵达。
  缠绵的小雨停歇。难得有阳光洒落。阴历的四月初已经是暮春时节。运河两岸极其的繁华。
  江南的精华就是那么几座大城。金陵、苏州、扬州。再往下的地区就是杭州。松江府,常州府。无锡,号称太湖明珠,属于江南腹心地带。
  洁净的船舱厅中,贾环、黛玉、裴姨娘几人聚在客厅中说话。晴雯和如意俩拿围棋在下着五子棋。大家围在一旁看,说话,闲聊。黛玉即便心情不好,如此轻松的气氛之下,亦是时不时的露出浅笑,有着淡淡的妩媚。
  裴姨娘本来就是江南人,并不晕船,昨晚休息的比较早,没有听到贾环代宝玉传的话,今天上午倒是听紫鹃几人说起。宝二爷对林姑娘是极好的。
  这话风、语气让裴姨娘心中犯着嘀咕。玉儿的年纪,确实可以开始考虑婚事的事情了。比起传闻中的宝二爷,她更中意眼前沉稳、才华横溢的少年。但听说他订婚了。玉儿自是不能给人做妾。
  裴姨娘看向正在给如意支招的贾环,笑了下,道:“三爷,经常听说贾府里有一位宝二爷,生下来嘴里含着一块美玉。三爷能不能给我说说这位宝二爷。”
  她的意思就是要听听贾环对宝二爷的评价,盘盘底,把把关。
  黛玉愣了下,精致如玉的小脸上有一些不自然,类似于娇羞。环三哥肯定知道她和宝玉的事情。否则,他不会要父亲去世前留下亲笔写的和宝玉的婚书。
  紫鹃、晴雯抿着嘴笑。她们俩都很清楚:三爷对宝二爷看不上呢。
  如意、袭人、沫儿、雪雁四人都是竖起耳朵听。
第327章
敬重
  贾环心思灵敏,一听裴姨娘的话头就明白过来。这是在问他,宝玉和黛玉的事情行不行?
  见众人都看过来,贾环就笑,“背后说自己哥哥的坏话,会显得我人品不太好啊。”
  他自己心里对贾宝玉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在人前公开鄙视贾宝玉又是另外一回事。连自己的哥哥都不能“团结”的人,你还指望他团结“同事”?
  贾环这句话什么都没说,但什么都说了。
  “哦……”裴姨娘对人情世故也是懂的,一颗心就提起来,偏头看向黛玉的目光就有些担忧。从丫鬟紫鹃的话里可以听的出来,玉儿和那位宝二爷有点青梅竹马的意思。
  黛玉低下头。贾环在她心中有着父兄一般的地位。他对宝玉的否定,对她来说,很有冲击力。在敏感、细腻的少女心中,她对宝玉的印象挺好的。
  晴雯禁不住莞尔一笑,抿着小嘴,大眼睛瞥着贾环,俏丽无端。她和紫鹃姐姐早知道是这么回事。不过三爷作为读书人,这说话的水平……啧啧。
  袭人低头吃着干果仁。她原是宝二爷屋里的大丫鬟。对宝二爷的性情自然是很了解。从心底来说,她觉得三爷的话有点偏颇,但偏的不是那么厉害。
  贾环笑一笑,对低着头细思的黛玉道:“不过,我可以给林妹妹提几个建议。第一,婚事的事情,我以为并不着急。林妹妹可以多看看,多思考。第二,林妹妹和人相处要给自己留一步余地。”
  贾环这话的说的并不算出格。否则,以他的监护人身份,现在就得和黛玉谈谈爱情观这种事了。
  不过,这个年代,自有恋爱都被视作离经叛道,他那好在黛玉面前说:第一,你慢慢挑,反正我支持你嫁一个爱你的、你爱的人。找不到你爱的,就嫁一个爱你的人。
  第二,谈恋爱归谈恋爱,不要给人占了便宜。女孩子要自己留一点余地。不要什么都交出去了,才发现爱情原来是握在手里的沙子,握的越紧,去的越快。
  黛玉小脸微红,抬起头,明眸看着贾环。她不大懂贾环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
  贾环一看黛玉的眼神就知道她想问什么,环顾了客厅,道:“袭人、沫儿你们两人去厨房帮我看看今晚吃什么。”将这两人给“清场”之后,厅里剩下的都是信的过的人:裴姨娘、紫鹃、晴雯、如意。
  贾环这才正色的对黛玉将话说的通透:“林妹妹少年失恃,与宝二哥青梅竹马,但是年纪渐长,要注意男女之防。妹妹若是还在考察宝二哥,就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些事,妹妹回头多向裴姨娘请教。”
  林黛玉俏脸刷的一下变得绯红,用极轻的声音的“嗯”了一声。“考察”这个词说到她心里去。而男女之防的提醒,让她心中又微微一凛。哪个女儿家会不在意自己的名节呢?她在回想在贾府里和宝玉相处的点滴,并无逾越之处。心里这才松口气。
  裴姨娘微微沉吟着。三爷这话说的很在道理啊。
  贾环微笑起身道:“你们聊,我回房间里看会儿书。”带着晴雯、如意两人离开。将空间、地方留给裴姨娘、黛玉。
  黛玉和宝玉的关系,用青梅竹马这句话来形容,绝对是没有错的。两人的关系比一般人亲近。
  红楼原书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写到: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
  这是红楼十三年宝黛热恋之时。可见黛玉在热恋中,并不大避讳这些细节。从二十一世纪的观点来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用此时的观点来看,有点过线了。
  所以,贾环会这么提醒黛玉。要注意。她六岁多时丧母进京。这些事情是没有人会教她的。这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黛玉再聪明也学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