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852

  当然,现在雍治十一年夏末黛玉就离京到江南,至今未回贾府。大脸宝想占林妹妹的便宜,那就别想了。乖乖的看着吧。
  第一,感情培养还没到位。第二,黛玉给他这么提醒后,肯定会注意。
  贾环离开后,厅中气氛微微有点沉默。一时间,谁也不知道怎么起话头。一个是,贾环的话,几人自是都要好好掂量,思考。另一个,要谈的事情有点敏感。
  紫鹃轻叹道:“三爷的话,真是令人敬重啊!”
  紫鹃对黛玉忠心耿耿。贾环的话是站在黛玉的角度考虑,尽心尽责。她自然是很感激、赞同。这比宝二爷带的什么口信,注意身体之类的废话、白话强多了。
  慧紫鹃都没觉察到她的立场已经有些偏了。
  裴姨娘微微点头。她认可紫鹃的观点。老爷临终前没看错人。一般人不会对玉儿把话说的这么透彻。
  黛玉轻轻的抿着嘴唇,一种独有的细腻的柔婉的妩媚流泻出来,美丽无端。
  她其实一直想和环三哥谈一谈她的婚姻的事情。只是,她不好意思主动去开口。再者,在金陵的生活,节奏都被改变,她还在适应。事情便耽搁下来。
  而今天,环三哥主动的开口,将事情说破。她是很聪明的人,知道环三哥话里蕴藏的意思:支持她自己的选择,哪怕是她选择他不喜欢的宝玉。
  淡淡的温馨感觉在心中漂浮。她有一种被呵护、关心着的感觉。确实如紫鹃所说,环三哥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
  ……
  ……
  四月四日下午,守在金陵等待甄家给钱的贾蔷一行人拿到甄家给的五万两银子。甄家和贾家在经济账面上银钱两清。
  贾蔷心情不错的带着长随回到贾府,吩咐刘管家帮他租船,他准备去苏州了。
  明日就要启程去苏州。贾蔷也没有心思在金陵城内寻花问柳。傍晚时在贾府中摆酒,和几名随行的仆人一起吃酒。有贾府大管家单大良的儿子单群,赵天梁、赵天栋,一名老仆。
  吃了几杯酒,单群酒意上头,不满的道:“蔷二爷,三爷定的是什么规矩,只准拿一成的辛苦?家里能允许?多少人指着修园子发财呢。”他心里很不爽。辛苦来江南一趟打算捞个上千两银子,结果能落一百两就算不错。
  贾府里二爷比较多。宝二爷,琏二爷,蔷二爷。三爷就只独一份,说出口,就知道是指的贾环。
  赵天梁、赵天栋兄弟两嘿嘿笑着。不帮腔,也不说话。
  贾蔷怫然不悦,俊俏沉下来。他今年不过十九岁,能下江南采购,是因为他与贾蓉相厚。下面的仆人未必服他。
  贾蔷盯着单群,冷声道:“环叔定下来的规矩,那就是死规矩。你要不信,你可以试试。但苏州这趟,我说了算。实打实的走帐。环叔现在人就在苏州。市面采办什么价格他不清楚?你糊弄的了?你要是不想去苏州,那就留在金陵,到时候自己回京里。”
  单群给贾蔷一番话训的讪讪无语,不敢再提贪银子的话头。但他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
  ……
  ……
  四月五日,清明节。微风无雨。
  贾环、黛玉一行十几人抵达苏州。在林家的坟山上给林如海夫妇上坟。
  国朝的习俗和数百年后民间的习俗并没有什么两样。清明节要到坟头祭拜。
  林如海是官员身份,坟墓的规格自有规定。在坟前摆上上坟的祭品,元伯带着下人铺了地毯。裴姨娘、黛玉上香,烧纸,磕头。气氛庄重、肃穆。
  众人沉默的站在林如海夫妇的坟头看着哭泣的黛玉、裴姨娘。中午的微风吹拂过松柏的树梢。稍远的地方鞭炮声此起彼伏。
  贾环在最后也给林如海磕头、上香。死者为大。林如海也是他的姑父。
  贾环一行人并没有通知苏州林家的族人。都是远支的族人。通不通知没有任何意义。
  在坟头祭拜后,一行人回到苏州城中早就订好的客栈中休息。旅途劳累。贾环计划在苏州休息一两日。不能坐了四五天的船到苏州,祭拜之后就急急忙忙的往金陵赶。没有必要,金陵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黛玉自祭拜父母后就心情不佳,情绪不高。次日下午,贾环带着黛玉前往苏州城中的名寺蟠香寺给她父母祈福,顺路散心。
  苏州,是江南的工商业中心。苏松的布样,刺绣引领着整个大周的时装风潮。这里比金陵更加的繁华,手工业、商业发达。人口约300万。市民阶层早就培育形成。
  贾环带着黛玉等人出门,根本不用女扮男装,大街上的女织工,游玩的小娘子随处可见。
  蟠香寺位于太湖边玄墓山上。占地约有100多亩。香火兴盛。来来往往的都是香客、游客。进了山门就是一大片梅花树。可以想象冬天时的胜景。
  在大殿之中上香后,贾环、黛玉、裴姨娘、晴雯、如意、紫鹃一行人在山寺中游玩。蟠香寺毗邻太湖,登高望远,湖光山色,在暮春时的下午,景色优美难言。不少楼台亭榭之中有前人的诗词作品。黛玉的心情亦变的好了一些。
  一路欣赏着美景,准备下山时,正好众人有些口渴,便到一处屋舍中讨口水喝。
  寺庙不缴纳赋税,基本上手中都有大量的良田。这也就不乏长工、短工。而占地宽阔的屋舍,也租赁给外人。不然,小说中那么多读书人,怎么都喜欢到寺庙中读书?
  这处屋舍联排的一处厢房。住着的一对母女,衣衫贫寒。拿着装着山泉的竹筒过来的是十几岁的少女,钗荆裙布,容貌俏丽、水嫩,身上有一种闲云野鹤般的气息,安安静静的。
  “谢姑娘了。”贾环道了谢,将竹筒给黛玉,“还要劳烦姑娘多给我们几支竹筒。”
第328章
太湖(上)
  黛玉用过的竹筒,肯定不好再给其他人用。贾环也没有什么龌蹉的心思,比如和林妹妹来个间接接吻什么的。
  屋舍中的妇女正在纺布,便由安静的少女招待贾环一行六人。为首的少年身量中等,一身青衫,头戴唐巾,读书人的装扮。身边跟着五名女子。倒像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带着妾室、妹妹、侍女出游。并无恶意。况且在寺中。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此时,不过下午四点许。阳光从寺院风格的屋檐下落在石板上,柔和、明净。
  少女默默的点点头,转身又去拿了几个竹筒来。
  贾环给了一块碎银子给她做报酬,笑着道:“谢了。竹筒我们要拿走,这银子算我的补偿。”
  少女淡然的道:“几个竹筒,这银子有些多了。”
  不是不要银子,而是银子给多了。贾环就笑起来,他喜欢这种纯粹的感觉。漂亮的少女看着其实蛮养眼的。“也不算多。实物的价值和价格往往是不对等的。”
  景区里的矿泉水的卖五块钱一瓶又如何?你爱买不买。这就是价值与价格的背离。比如房子,土地、建材、人工、税收就那么个价,房地产商要卖5万一平米。这也是价值与价格的背离。
  “另外,我问下姑娘,我想去太湖里泛舟,下山之后要去哪里租凭船只?价钱几何?”
  价值、价格这种词,在场的人基本都听不懂。贾环也没有解释的意思。
  少女还是那副安静的神情,接了贾环的银子,道:“公子下山后往东南的大路直走,就是码头,那里有租船的。”
  贾环点点头,“我再冒昧的问一下姑娘父亲的姓氏?”贾环如果是问少女的姓名那就算是调戏。女子的闺名,外人一般不知道。而问她父亲的姓氏,只是有点怪罢了。
  当然,所有的人都知道的常识,女儿和父亲是同一个姓。
  少女犹豫了下,“家父姓邢。”
  贾环微微一笑,果不其然。
  ……
  ……
  从蟠香寺出来,贾环一行六人在山门口和等着的元伯、胡小四等人汇合。然后,前往码头去租船。钱槐被他打发去找香菱的母亲甄家娘子的下落。
  贾环这会心情不错,想要去太湖上游览。他来苏州的心态其实很放松。他是照看林黛玉,不是将自己代入黛玉的悲伤。
  “林妹妹和姨娘呢?去湖上游览吗?”
  林黛玉犹豫了下,道:“我和三哥哥一起吧。”她有点累,但是让她单独一个人和裴姨娘回院子里,她也不大乐意。
  “嗯。”
  一行人在码头上租了两首船。贾环带着晴雯、如意一艘,裴姨娘、黛玉、紫鹃几人一艘。一前一后。
  能坐七八人的小船。只载了三人,空荡荡的。贾环和晴雯站在船头说话。天际边的太阳已经准备落土了。
  晴雯笑嘻嘻的道:“三爷,你是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啊?给银子不说,还特意问人家的姓氏。”
  贾环莞尔一笑,搂着晴雯的细腰,“不是。因为我们会再和她见面的。我只是确认一下。”
  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出家就在玄墓蟠香寺。当然,妙玉现在应该是在京城了。原因可能是得罪了某权贵。
  跟着薛宝琴、李纨的两个堂妹李纹、李绮一起出现在贾府里,为大观园的诗社增添光彩的四人之中,邢岫烟自述曾在妙玉的道观里租房子住。
  和眼前这对母女像不像?
  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美女这种资源从来都是不缺的。当然也很紧俏。他不至于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就联想到贾赦的夫人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身上去。
  而是因为气质。这往往就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东西。就比如宝钗、黛玉,史湘云、秦可卿、李纨她们都是独一无二。刚才那少女身上安静、闲云野鹤般的气质,与邢岫烟很类似。“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所以,贾环才会问一问她的姓氏。
  至于猜到是亲戚的身份,为什么不帮助这对母女。他的理由自然不会是狗血的段子:为了保证在将来的大观园中看到她。
  邢岫烟是去贾府是在苏州的生活过不下去,前往贾府投亲。帮了邢岫烟,她家境好转,自然不会去京城投奔贾府。
  贾环的想法不是这样的。
  他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的帮助一个人。帮助一个人到何种程度,关系、交情是什么样的,心里都一个清晰的衡量。明白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升米恩,斗米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