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852

  中散先生等名士都是轻叹。贾环还欠着他们几幅炭笔画,又哪里想到他会遭遇这样悲惨的事情?人生之痛,无过于生离死别。希望不要毁了他的才气。
  秦淮河上,仰慕贾环才华的名妓或是一叹。自此不见贾先生。晓梦阁的金妈妈摇头。她那个傻女儿还将心思系在那少年身上,然而,这局势!
  林千薇在七月底贾环忙着赈灾事务时,前往杭州帮晓梦阁挑几个有唱曲天赋的女孩子,不在金陵。得了贾环遇刺的消息,正从杭州往回赶。
  裴姨娘的死,知情人都知道是郑元鉴要刺杀贾环的表妹,只是误中副车。没有官员会支持郑盐商杀士子。那绝对是丑闻。而在城中流传的消息是贾环遇刺。这是贾环这一方的说辞。因为,举人被刺杀,更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从而好为裴姨娘讨回公道。
  贾环离开了金陵,关于他的去向、事情的热度就慢慢的降下来,消失在这金陵风华中。当前的大事:粮价飞涨。
  价格已经达到2两1钱银子一石。
  南京户部已经无力在金陵城购粮,以户部粮库的名义运往淮南。户部尚书卫弘再也稳不住局面:南京户部的粮库被卖空的大案就此浮出水面。
  城中谣言四起,民心浮动。
  从卫尚书的角度而言,在他的任上,爆出如此巨额的亏空案,即便不是他做的,但是失察的职责是免不了的。所以,他是希望先将案子压下来,完成赈灾的调度后,再来查处此案。
  这样,他在天子心中留下的就是能臣的影响。而此时,大案爆发,他的仕途,恐怕就些艰难了。
  淮南救灾,只能将依赖产粮地区湖广输送粮食。江南地区富饶无比,但随着江南商业繁盛,丝织产业的发达,产粮区逐步的移到湖广。
  然而,湖广去淮南的路途就有些远了。
  自七月底淮南大水的消息传来,自此快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湖广的粮食还没有沿长江运来时,金陵的粮价还会继续飙涨。远水难解近渴。
  一干粮商都在眉开眼笑的捂盘惜售。长江的水路自是有人盯着。
  ……
  ……
  八月二十四日,贾环在淮扬巡抚督标营的四名士兵的保护下抵达扬州。
  他身边带着长随钱槐、胡小四。
  码头上,何元龙接着贾环,直接抵达原淮扬分守道署衙,现在的巡抚衙门。
  另一位何师爷,是沙胜的重要幕僚,正在金陵和户部尚书卫弘对接运粮的事宜。没有粮食,所有的赈灾计划都是虚幻的。
  贾环与淮扬巡抚沙胜见过面后,谈了小半个时辰,径直到巡抚衙门衙的大牢中见郑元鉴。
  大牢建在地下。秋后处决了一批犯人后,此时大牢中空荡荡的。就剩下一个犯人,郑元鉴。
  光线昏暗。温度适中。空气混浊。脚步回响在长长的走廊中。贾环在老吏的带领下,停在左侧第三个牢饭中。郑元鉴披头散发的坐在牢房中,看到贾环过来,猛扑过来,愤怒的拍着铁门,“姓贾的小子,你要怎样?”
  贾环对老吏点点头,目送他离开,这站在牢房门口,打量着里面的郑元鉴。
  郑元鉴冷笑道:“看什么?用不多久,你也会进来。你以为通过汪家买凶杀人,金陵那边就查不到吗?太天真。哈哈。”
  “姓贾的,你不得好死。”
  “你杀了我儿子。怎么样,你的女人死了的滋味不好受吧?我本来是要杀你表妹的。”
  郑元鉴表现的有些竭斯底里。他被淮扬巡抚以调查杀人案为由请进来。商人,背后没有官员支持,怎么有能力对抗巡抚?现在,恰恰是陈家已经将他抛弃。而扬州这里的官儿,有几个想沾杀人案的?
  心志不坚定的人在牢房里待个几天,大部分都会是这个反应。在这里,他们将丧失在外面的身份、地位,只剩下一个身份:犯人。
  贾环沉默了许久,等郑元鉴发泄的差不多了,这才看着他的眼睛,缓缓的道:“你活不了!我会打爆你的头。”
  郑元鉴哈哈大笑,“你威胁我?哈哈,笑话。知道我为什么什么都没说吗?陈家、甄家必须要保我。不然,别怪我把一些事情抖出去。”
  贾环点点头,“嗯,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贩运私盐的证据,我已经通过卫尚书转告给陈家,甄家。相信,死人才是保护秘密的最好办法。也是最好的背锅人选。我一会就会建议沙抚台将你移到江都县的县衙牢中。秋天,病死两个人,很正常。”
  郑元鉴的大笑夏然而止,第一次认真的看着眼前的少年。目光难掩心中的惊慌。没有人会不怕死。沉默了很久,苦涩的道:“你想要什么?甄家的证据?陈家的证据?”
  贾环摇摇头,平静的道:“你想多了,我不要什么证据。我只是来问你一句话,你枪杀我表妹的行动,陈家是否知情?他们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郑元鉴道:“没有陈家的默许,我怎么敢动手?我现在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他要不害怕贾环的报复,早在一年前就动手了,哪会拖到现在,还会忍气吞声的补缴拖欠的数十万两盐课?然而,在他终于以为可以报仇时,陈家翻脸,将他抛弃了。
  贾环点头,“具体呢?”
  “我和陈四公子提了这件事。他推辞了。但是过了两天,他告诉我,他大哥,就是陈子真,说:我知道了。我找人动手了。”
  贾环用力的抿了下嘴唇,“我明白了。”说着,转身往外走去。仿佛,他真的就只是来问这一句话。
  身后传来郑元鉴的大叫,“贾环……贾子玉,我不想死啊,我可以告诉你证据在哪里,在哪里。贾三爷,三爷,别走,别走。”
  ……
  ……
  何元龙在地牢上面的一间公房里喝茶,几名老吏陪着,还有牢头。见贾环进来,何元龙起身道:“子玉问完了?”
  贾环揉揉脸,将心中的情绪压下去,勉强的笑一下,“嗯。有劳何师爷跑一趟。”
  何元龙点点头,郑重的抱拳,“子玉放心。”
  他是林如海的心腹幕僚,左膀右臂。有人要枪杀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误杀了林如海的小妾裴姨娘。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倾三江之水,洗不掉他的怒火。
  林巡按是怎么对他的?他也是个读书人!
  何元龙在老吏的带领下再一次进入地牢,去见心理崩溃的郑元鉴。他会带去贾环的话:饶郑元鉴一命。以此条件换取情报。榨取郑元鉴的剩余价值。
  但真实的情况是,贾环并不打算履行这个诺言。
  他不会和敌人讲信义。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不是伟丈夫。他要做的事情,他其实已经告诉郑元鉴:我会打爆你的头。
第368章
抄家。
  扬州人口约有一百万。这座建立盐业利润之上的江南名城,城内吃盐业这碗饭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大小盐商约三百家。
  自淮扬巡抚沙胜奏明朝廷改革盐法以来,设立二十四总商,原扬州的三大盐商,汪鹤亭、郑元鉴、马均泰均为盐商总商。
  而盐商按照籍贯可分为晋商、陕商、徽商。郑元鉴是盐商中晋商的头面人物。汪鹤亭则是徽州盐商的旗帜。
  八月二十四日傍晚时分,淮扬巡抚沙胜突然派督标营、调派扬州守备府营兵计一千五百人分多路查抄郑家。
  郑家在城中有住宅,在城外的水云双榭,更是江南闻名的精美园林。除此两处外,郑家的店铺、码头的仓库等物资、人员全部被抓捕。
  这一系列的举动,汇聚起来,在人心、脑海中形成的就是两个字的意思:抄家!
  一时间,扬州城中盐商人心震动、气氛骤然紧张。短短的数个时辰之内,数百家盐商闻风而动,纷纷前往淮扬巡抚署衙,两淮盐运司,扬州府衙,新安会馆,晋商会馆,陕西会馆打听消息。
  本该一片安宁、祥和的夜色之中,轿子,马车,舟船中的盐商们行色匆匆,心事重重。
  盐商们搞不清楚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沙抚台是要竭泽而渔,还是杀鸡儆猴,亦或是秋后算账?他们是否在沙抚台的抄家名单之列?
  ……
  ……
  郑家位于城中的住宅中灯火通明。200名兵士冲入郑家之中,将人口、财物、账本都控制起来。哭声、喧闹声、喝骂声不断的传来。
  淮扬巡抚沙胜亲自带队。贾环、何元龙随行。正厅之中,贾环和沙胜在精美、华丽的客厅之中喝着茶,饥肠辘辘,等待着最终的结果。随行的幕僚、吏员都在各处登记、查抄。
  何师爷拿着下午从郑元鉴口中拿到的情报,带人去书房里搜查甄家、陈家违法的证据。
  这是贾环第二次来到郑家。上一次,他跟着江都县正堂沈县令一起来抓郑文植,闯进来过。
  贾环安静的坐在椅上中,并没有亲自去抄家、耀武扬威的意思。
  抄家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得意、宣泄,寻找肆虐的黑暗快感的地方。比如,你可以睡郑元鉴漂亮的小妾,睡他的女儿。想睡几个就几个。想怎么睡就怎么睡。比如,郑元鉴的心爱之物,可以想砸就砸,想拿就拿。比如,他的儿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贾环没有这么去做。他只是在复仇。欺负老弱妇孺没什么可以得意的。当然,郑家这些人,该有的结局,不会变!
  沙胜今年五十多岁,是一名容貌清廋的老者,穿着正三品的红色官袍,端坐在正中的官帽椅中,气度不凡。此时,他的神情微微有些沉吟。
  他倒不是在犹豫是否惩罚郑家。而是,因为贾环告诉他:郑家贩运私盐,合伙的是甄家,幕后是太子。事涉太子,他在拿到证据后,要怎么做呢?
  一名受过郑家恩惠的老吏看看沙胜的脸色,误会了沙胜的想法,上前道:“沙抚台,郑员外犯法,郑家妇孺何辜?可宽宥一二。”
  这时,去搜查证据的何师爷从侧门进来,训斥道:“胡说八道!郑家甘当金陵粮商、权贵的走狗。贩卖私盐,罔顾国法。此等奸商,如何不该惩处?淮南现在还有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等着粮食救济。你只看到郑家哭,看不到淮南百姓哭吗?对郑家的惩处,要严,要重。淮南,还等着郑家充公的粮食、银钱救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此时,家族与个人是一体的。郑元鉴犯法,就是等同于郑家违法。
  何师爷心中恨透郑元鉴。从贾环和他的角度而言,这是复仇。但是站在沙巡抚的角度,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定性为复仇。
  金陵的粮食还没有起运。反而爆出户部粮库亏空的大案。卫尚书无力维持局面,淮南的粮食只能等湖广运来救急。郑家抄没的钱粮,都将要投入赈灾中,以解燃眉之急。
  老吏讪讪的退下。
  何师爷气尤未消的“哼”了一声,这才将手里的两个账本递给沙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