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852

  沙胜翻看着。一个是郑家与甄家来往的账本,私盐分利。一个是郑元鉴搜罗的关于陈家的一些黑材料。综合起来,结论是:金陵城内,倒卖户部粮库内粮食的,就是金陵的大粮商,陈家。
  “子玉,你看看吧!”
  贾环翻了翻,微微有些诧异。竟然还有陈家的一些证据。这是意料之外。
  等了一会,见贾环沉默的看完,沙胜看向贾环,征询道:“子玉你的意见呢?”
  贾环早就想好答案,道:“沙先生,我们无需为甄家背书。”有些事情,埋在心里比说出来好。但是沙先生已经官至巡抚,贾环觉得郑家贩卖私盐,事涉太子的事情,不能隐瞒他。这件事是甄礼亲口告诉贾环。但是,给朝廷的上书之中,无须提及。因为,郑家也不知道私盐的利润是给太子的。
  沙胜点点头,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轻拍着木椅的扶手,道:“从今而后,子玉你会得一个冷面之名。我沙叔治也逃不了一个酷吏之名。执行第二套方案吧!”
  官场是名利场。然而,淮南数十万百姓还在水火之中。他是圣人门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时,应当做一些事情。毁谤加身又如何?
  贾环起身,和何元龙一起面对着沙胜行礼领命,“是!”
  ……
  ……
  消息很快如同流水般的反馈至扬州城中各地。
  两淮盐运司署衙,杨运使在后堂中接待着前来拜访的周、朱两位总商。改革后的盐商总商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两淮盐运司的权力。这两位是陕商的代表,势力不比晋商、徽商,平时比较听盐运司的招呼。此时过来求助。
  杨运使安抚道:“两位不比惊惶。沙抚台说是查到郑家贩运私盐。其罪当斩。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名老官僚,他是不相信口号这种东西的,只看结果、实利。
  周盐商拱拱手,小心翼翼的赔笑道:“愿听运使高见。”
  盐商,谁不贩运私盐获利?真要认真起来,所有人都可以送上刑场砍头。这正是他们害怕的原因。沙巡抚万一较真呢?沙巡抚的性格就是有一点较真。
  杨运使微微一笑,喝口茶,道:“十几日前,金陵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名女子当街被火铳打死。这名女子的身份,两位并不陌生。前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小妾。当场的还有,林大人的孤女,贾环。金陵城中谣言是郑元鉴为了报杀子之仇,雇佣南京守备府的精锐火铳手杀人。头七的时候,贾环派人将那两个营兵干掉。贾子玉是沙巡抚的得意门生,他那个巡抚的位置还是贾子玉帮着运筹来的。所以……”
  周盐商、朱盐商两人面面相觑。这料真是猛啊!扬州距离金陵有几日的路程。现在整个扬州城内的大事是淮南赈灾事宜。金陵那边的案子,他们有些耳闻,但是哪里知道这些内幕?
  一直绷着的朱盐商此时释然的笑了笑,道:“原来如此,我们就放心了。”又随口加了一句,“呵呵,郑员外这事犯的有点蹊跷啊。”很有些感慨的模样。
  盐商这个行业。只要累积起来的大盐商,谁没有一段不光彩的过去?杀个把人都只是小事而已。巧取豪夺,鲸吞小商的窝本,里面黑暗无比。
  但是,郑元鉴脑子坏掉了,竟然敢对一个举人老爷出手?而且还是有沙抚台这么硬的后台的举人出手?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想要找死,不是这么个找死法。
  杨运使看了朱盐商一眼,脸上的笑容隐去,冷哼一声,“朱员外,不该打听的事情不要打听。”这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周盐商,朱盐商两人尴尬的一笑,连忙赔罪,说了几句场面话,结伴离去。两人出来后,周盐商还埋怨了朱盐商几句,“朱老弟,你多那一句嘴干什么?所以你的生意做不大。”
  后堂的小厅中,杨运使悠悠的喝着茶,嘴角掠过一丝哂笑。他虽然不在金陵,但是身为官场中人,技术性官僚,很快就能推知的七七八八。
  郑元鉴的脑子当然没有坏掉。落到这个下场,只是因为陈家抛弃了他。
  而陈家默许郑元鉴“教训”贾环的原因是什么?贾环在金陵简报上配合户部尚书卫弘的行动,为打压金陵的粮价出声。粮食,这门生意,在金陵是由陈家控制的。淮南大水,这对控制着粮食生意的陈家、以及身边的圈子来说,一顿饕餮大餐,当然不会允许他人破坏掉。
  说的简单点,就是贾环侵犯了陈家的利益,陈家顺水推舟,狠狠的教训贾环。杀鸡儆猴。再转手卖掉郑元鉴,推的一干二净。郑家,肯定是完了。
  然而,现在金陵的粮价不是飙升上去了吗?贾环痛苦之下,还有心情,还敢继续为卫尚书做事么?卫弘也要为爆出来的户部粮库亏空案负责。仕途暗淡。
  陈家打的一手好算盘啊。一石数鸟。
  ……
  ……
  扬州城中风云变幻,沙巡抚抄大盐商的家,枪声、火光在城外不时的响起。
  汇聚在晋商会馆上的盐商们惴惴不安的等候着,会馆后面的一处院落正厅中,十几名盐商脸色阴晴不定的坐着。有人小声交谈几句,化解紧张。有人在来回的走动,释放不安。
  这时,一名下人快速的跑进来,“何师爷回话了,郑元鉴恶意杀人,沙抚台为学生出口气。”
  “啊……”
  会馆之中的气氛顿时松下来。
  一名盐商闷闷不乐的道:“郑员外也是,何苦呢?他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这下好了,祖辈辛苦的家业都没了。”
  一干盐商们在厅中长吁短叹。晋商衰落矣。
  ……
  ……
  扬州府府衙中,江知府在内堂中喝着茶,茶喝了半杯后,在外面帮他应付前来拜访的盐商的幕僚卫师爷进来,笑道:“东翁,稳坐钓鱼台啊!”
  江知府讥笑道:“沙抚台发飙,那些盐商骇的如同小鸡般发抖。可惜,只是自作多情。”
  卫师爷笑一笑。他这位东翁是不大看得起沙胜的。但沙巡抚官大,有些话只能私下里讲一讲了。笑道:“沙抚台为弟子出头。巡抚一怒,那些盐商却是给吓的。”
  这是外头刚刚传过来的消息。不然,府衙外头那些盐商还不肯走。这个消息,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江知府摇摇头,“也不全是这个原因。淮南赈灾的粮食,金陵那边已经无力起运,还要等待湖广的粮船,局面已经非常危险,沙抚台需要郑家这只肥羊的钱粮来稳定局面。”
  卫师爷一愣,随即笑着点头,这是正解。
  官至巡抚,再往上就是六部尚书,都御史。如果只是为学生出头,未免显得太幼稚。
第369章
你在那边,要好好的。
  八月二十四日,贾环抵达扬州的第一天的夜晚并不平静。郑家在城中的家人、奴仆并没有反抗。而在城外的别业、码头的处,反抗很激烈。
  贩运私盐这个罪名,是死罪。
  郑家因贩运私盐被抄家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扬州。继而往扬州府,淮安府、镇江府、应天府传去。
  扬州盐商的首商汪鹤亭在昨晚没有前往扬州城内的新安会馆。而是安坐在家中。因为,他在和沙胜、贾环合作。抄家这种事,不可能落到他头上,何须紧张?
  最了解你的,往往就是你的敌人。扬州盐商中的徽商和晋商别苗头不是一天两天。郑家能被抄的如此干净利落,情报,自然是他提供的。一网打尽!
  二十五日上午,汪鹤亭正在后院里喝着茶时,一名貌美的小妾进来娇声道:“老爷,大爷派人进来请示,马员外,严员外等六人前来拜访。”
  汪鹤亭轻松的笑着,道:“我换衣服,这就出去。”在小妾的服侍下,换了衣服,到前院的正厅中会见前来的六名徽商。
  汪鹤亭五十多岁,身宽体胖,穿着秋季的衣衫,略显臃肿,迈步进来,环顾着几名同乡,笑道:“诸位有什么好惊慌的。咱们一直在配合沙抚台赈灾。再怎么着,事情落不到我们身上来。”
  另一名大盐商总商马均泰苦笑道:“汪兄,话是这么说。可是昨晚的动静,那声势……嗨。我们是给同乡们公推过来的!要你老兄出来说句话。”
  自去年中秋诗会后,汪鹤亭借助贾环的传世名篇,名声大涨,一举成为扬州城中的第一盐商。他在徽商中的威望很高。
  汪鹤亭从容的微笑,坐下来,道:“行。我一会就去拜访沙抚台。咱们徽商出钱出力,帮助沙抚台、朝廷渡过难关。好处少不了咱们的。郑家的窝本可是不少。”
  这句话,顿时让所有的盐商眼睛都亮起来。盐商的根本就是在纲册上世代传袭的窝本。郑家的窝本有六万引以上,给汪家吃下大头,他们也能分不少啊!
  客厅中的气氛渐渐的热烈起来,汪鹤亭让长子汪幼鸿安排上早点。花样丰富,一壶好酒。几人商议各种事宜。至于,怎么瓜分郑家的窝本,现在自是不谈。还要在等等。
  徽商站队正确,最终肯定会享受到好处。至于,金陵那边的事,粮价,和扬州不相干。
  约上午十点许,汪鹤亭带着长子出门,前往巡抚衙门。
  ……
  ……
  查抄郑家后,淮扬巡抚沙胜向朝廷禀报处理意见的奏章在第二天上午,就通过朝廷的公文系统送往京城。
  处理意见是:男子籍没,流琼州。家眷发往教坊司。
  沙胜另有密折上奏给天子。
  这些奏章、文案都是何师爷在临去松江府前,一手包办。这种奏章,一字一句,非常考究,真真正正的体现中国语言和权谋艺术。非老于此道的幕僚不可,贾环目前的水平还达不到。
  贾环进入沙胜的幕府,处理的第一份文案是向下辖的各府县下发了措辞严厉的问罪公文:朝廷赈灾钱粮到灾民手中,往往十不足三。寒冬将至,生民艰难。即日起,若在有贪赃赈灾钱粮者,俱参照郑家处理。本部院概不轻饶。尔等宜忠勤王事……
  第二份公文是即将选派府县的各级官吏交换巡查地方,督促赈灾事宜,监督钱粮发放。
  八月二十七日傍晚,贾环带着随从在扬州东关码头送何师爷何元龙前往松江府。
  秋风徐徐。东关码头的一处水道边,一艘小船已经等候着。长随们将行李搬上船。何元龙与贾环在岸边叙话、道别。夕阳萧瑟的铺陈在江水中。
  何元龙看着表情平静的贾环,知道他心中的哀伤并没有释放出来,轻轻的叹口气,“子玉,郑家已经过去了。林巡按在天有灵,也不会再怪罪你。”
  是的。郑家、郑元鉴已经过去。家产被炒,家人流放。抄得粮五千石,银两、器物、珍玩、盐价值约五十万两。这都将投入到赈灾中。然后,几十万受灾的百姓,每天的用度不是小数目。这只是杯水车薪。
  接下来,淮扬巡抚署衙要做两件事。第一,以郑家为例子,逼迫豪强大族让步。每逢大灾,都是这些家族买地买人,扩充实力的良机。
  钱帛动人心。不听招呼的,估计还要抄几家。所以,沙抚台那天抄郑家时会感慨他被称为酷吏。
  第二,在粮食运抵淮南地区之前,要停止各地的以工代赈的工程,采取发放流食,维持最低生存的办法,先维持住灾民的生命。
  各级官吏是否会造假,灾民能否及时得到救治,是否有新的状况出现?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贾环主持、处理。沙抚台并不擅长实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