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852

  贾母道:“还是环哥儿稳。琥珀,把这个鲟鳇鱼给环哥儿送去。他喜欢吃这个。”
  前段时间,贾政差点给舆论骂死。贾府上下都急的上火,结果是贾环稳着,告诫众人:谁都不许乱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在贾政官升两级。
  这时,贾政进来,身边带着贾环,贾环给贾政斟酒。贾政跪在地上给贾母敬酒。搞得贾环很郁闷,政老爹跪着,他难道能站着不成?他是很不喜欢跪人的。贾政一跪,满屋子人除了贾母都站起来。
  贾政即将远行,此时情绪激荡,声音有些哽咽,道:“儿子给母亲敬酒。祝母亲身体康健。儿子远行,不在母亲跟前侍奉,望母亲保重身体。勿以琐事为念,不要操劳、思虑。外头大事,有环哥儿在,不会出问题。”
  贾母也是感慨的紧,喝了酒,道:“不想你有今日的成就。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你感到高兴。”
  不要看不起正四品的提学副使。贾政的年纪明显还没有到线,一任清贵的提学官之后,肯定还要往上升。从三品,就是一省之参政,雅称大参,出镇数府之地。
  正三品,那就是六部侍郎。可称为高官了。官场人生,做到侍郎致仕,谁都不能说此人的官场生涯是失败的。相当荣耀。
  一时间,母慈子孝。场面感人。
  贾环对此兴趣乏乏,与斜对面的黛玉四目对视。
  黛玉轻轻的抿嘴,嫣然一笑,悄然的别过头去,美眸之中,波光潋滟,妩媚无端。在人前呢。不过,她心里为环哥感到高兴。府中,都知道、认可,他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这一幕,宝玉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林妹妹何时对他这么笑过?只感觉心都碎了,愣愣的站在原地。
  ……
  ……
  贾府夜宴结束之后,各自散去。府内的场面,自是有王熙凤收拾。王凤姐干的其实是“辛苦活”。
  夜色如墨。笼罩在天地间。晴雯、莺儿两人挑着戳灯,走在前面。贾环、宝钗并肩走在甬道上。香菱、如意两个走在身侧。
  香菱穿着褐色的披风,精致美丽的少女,她还是有点呆呆的,问道:“三爷,怎么天子还缺钱使用?”刚才在夜宴上,提起甄家被抄的缘故。
  皇帝要奖赏将士,却发现自己内帑没钱。原因是甄家欠钱不还,搞出一个大窟窿。
  贾环莞尔一笑,大有深意的道:“天子永远都缺钱用。”
  这种政治权谋的话,几个少女是听不懂的。宝钗微微一笑,她略微懂一些,知道自己夫君话里的意思。
  看着香菱呆呆的,似懂非懂,贾环心情愉悦的一笑。不要去关去天子的私库里有没有钱。你一年给两百万两的金花银,天子能花的出去,给五百万一年,他照样能花出去。
  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国库里的钱粮。周朝,连同时支撑两线作战的经济实力都没有啊!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当年,明朝张居正变法,执政十年,留下一个强盛的国家。府库充盈。这支撑了后来的万历三大征!
  由此推测,现在国库的情况,只怕要类比万历中后期的情况了。宁周王朝,正沐浴在盛世、太平、强大的余晖之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
  第二天,八月二十日,贾政起程。贾环率贾府子弟相送至城东。政老爹一样的先走京杭大运河至南方。同行者有小妾赵姨娘、心腹白师爷、长随李十儿,门客詹光、胡斯来等十几人。
  与此同时,京城内城,吴王府中。吴王正在和幕僚师谊在一处小厅中商议聘请贾环为世子宁澄的老师的事。
  天子吩咐,谁敢不从?雍治皇帝携西南大胜的余威,在朝廷,百姓中威信大增。
  秋高气爽,小厅中干燥,舒适。
  吴王一身蓝色家具常服,感叹道:“天子推荐贾探花为世子之师,师先生以为,本王要以何种方式请他来。”
  贾环怎么回事,前因后果,他都是了解的。他和潭柘寺的智尘大师私交不错。智尘大师与贾环相交莫逆。别看天子夸的很好听:小贾很不错。
  但其实,内心之中对贾环依旧是很不信任。给世子做老师,日后能做什么呢?大概,汉朝才华横溢的才子贾谊就是他的模板。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499章
即将败露
  师谊,字巨源,三十多岁,监生出身。有一把很漂亮的胡须,容貌英俊。他与闻道书院的院长叶鸿云私交极好,他对闻道书院最杰出的弟子贾环自是很有了解,见吴王问,便道:“王爷,不若学生去贾府请他过来。”
  现在的情况,天子要压贾环的前程。名满天下的贾探花,其实没什么前途。无需大张旗鼓。
  吴王想了想,道:“还是我亲自去拜访一趟吧。若是给他拒绝,我在天子面前也好交代。”从内心里来说,吴王并不觉得贾环可以教导、纠正他那个顽劣的儿子。
  真名士,自风流。但凡名士,都是有脾气的人。他派幕僚去请,未必请的来。亲自去一趟,免得日后天子问起来怪罪。
  吴王下了决定,师谊不再多说,下去准备拜师的礼物。
  ……
  ……
  天子下令罢黜甄应嘉的职位,查抄甄家,京城之中,整体反应极其的淡然。
  除了贾府众人感叹了一回,基本没什么人关注。毕竟,曾经的江南第一世家在雍治十一年就已经烟消云散。两年过去,京中的权势人物们,和甄家的来往就很淡了。
  甄家在京城中的实力就剩下:太子妃甄大姑娘,九皇子梁王的正妻梁王妃甄二姑娘。
  在官场实力收缩的情况下,甄家在京城中的各种产业产值大幅萎缩。一年下来,各种生意、铺子的利润,已经不足五千两银子。
  在京城整体反应平淡之下,却有一个人感到极其的害怕、惶恐。八月二十日的下午,宁溥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内书房中,几乎后悔的想要哭出来。
  宁溥是当今天子的嫡长子。今年24岁。在13年前,11岁时,雍治天子政变夺位登基后,就被册封为太子。嫡长子的身份,令他无可争议。
  而这样顺风顺水的经历,造就的是他并不算坚强的意志。甄家的私盐利润,每年五十万两白银。宁溥除去各处的开销,太子各处的开销有赏赐、结交、花销、礼节往来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投到了上十二卫、京营十二团营中。
  上十二卫,又称天子亲军,赫赫有名的锦衣卫就是上十二卫之一。另有旗手卫、金吾卫、羽林卫、府军卫、虎贲卫等。
  京城内外的军事力量,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京营十二营。这是精锐禁军。第二,上十二卫,除开锦衣卫、旗手卫等卫之外,驻扎在皇城各处,拱卫皇城安全。
  第三,殿前侍卫。共三千人,负责天子身边的安全。中央警卫局。
  雍治皇帝当年政变,就是亲率京营中几营,勾连金吾卫、羽林卫,杀入皇城中,先干掉太子,再兵逼乾清宫。迫使其父下诏退位。
  雍治皇帝正当盛年。今年四十三岁。宁溥并没有政变夺位的想法。他是太子,只需要等着继位就可以。这只是做一个准备而已。防的是他的两个兄弟:晋王、楚王。
  良好的皇家教育让他明白,军权才是日后顺利登基的关键。任何一个皇帝绝对不会允许儿子们沾染军权。所以,他做的比较隐蔽,慢慢来。毕竟,他父亲正当盛年,压的住各个皇子。
  然而,现在,这件要命的事情有可能随着甄家被查抄而暴露。每年五十万两的白银流入东宫,天子只要智商正常,都会去查太子,看他怎么花的钱。
  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甄家销毁了所有的银两来往记录。
  但,其实他心中很清楚,若是甄家的资产弥补不了200万两白银的窟窿,他父皇必然会让锦衣卫调查原因。而,这都是那个该死的贾家庶子造成的。
  一切,都要从贾环和郑盐商的恩怨说起。若是郑家没有被淮扬巡抚沙胜抄家,何至于会到这一步?如果,甄家不是因为接待太上皇四次南巡,亏空过多,何至于会到这一步?
  一切的一切!
  然而,这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可吃。
  ……
  ……
  宁溥在书房里惶然时,书房外头响起侍奉他多年的李老太监的声音,“咚咚”,“殿下,傅先生来了,到今天讲经的时间了。”
  “知道了。”宁溥答应一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略微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情绪,走出书房,带着李太监出了寝宫,到东宫前面的偏殿中听大儒傅伯龙讲经义。
  偏殿不大,陈设着书桌、案几。八月下旬的秋日透进来,微微有些凉意了。
  宁溥在不经意间打了一个冷颤,和大儒傅伯龙相互见礼。
  傅伯龙将近七十岁,身材高大,长须花白。穿着灰色的长袍。他一眼就看出宁溥心不在焉。作为大儒,他对教学还是有一套的,当即没有立即开始讲课,而是和蔼的问询道:“殿下若是有难事,可以说出来让我听一听。”
  宁溥苦涩的一笑,这种事他怎么给老师说?岔开话题,道:“不知道傅先生和方望的论战如何了?”
  傅伯龙和方望在文坛上还在就文言文、白话文,文风取向、文学奖等事,大打擂台。
  傅伯龙哂笑道:“老夫何惧方凤九?”
  宁溥轻轻的点头。
  ……
  ……
  太子在上课时,太子妃甄大姑娘坐着轿子前往德胜门左近的梁王府探望妹妹。
  皇子成年之后,给予封号(亲王),搬出皇宫,居住在京师内城中。内务府给银二十万两安置。九皇子并非雍治天子的嫡子。因王妃的缘故,与天子交好。
  梁王府修的美轮美奂,太子妃甄静儿到来,梁王府中门大开。很快就给引入内府中。梁王妃甄舒儿出来相见。屏退左右后,房间中再无她人。姐妹两抱头痛哭。
  于此时的女子而言,出嫁从夫。但是,老父被罢官,甄家被天子下旨查抄,家中祖母、姐妹、兄弟,不知道是何种惶然,何等凄惨。想起来,如何不是悲从心来?
  甄舒儿泪眼婆娑的道:“大姐姐,事情还有转机吗?”梁王的份量是不够的。太子或许能劝得天子回心转意。
  甄静儿抿一抿嘴,摇摇头,道:“妹妹,你府里要转移一些银两留给世子、郡王们日后使用。”太子做了什么事,她自然是一清二楚。甄家被抄家,那些事很大的概率会被曝光。
  甄舒儿一脸震惊的看着自己的姐姐,半晌说不出话来。甄家被查封,关梁王府什么事?唯一的可能,就是有可能牵连到太子。而她作为太子妃的妹妹,则会受到牵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