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852

  现在整个朝堂之中的情况,就是正人君子去了大半。但是,大环境如此,贾环亦无可奈何。
  他内心之中,隐隐有些猜测,这可能一场朝政大风暴即将来临的先兆。权力在制衡的状态,才是最平稳的。各方相安无事,而现在朝中被贬了这么多朝臣,平衡已经被打破。他不知道,问题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太阳渐渐的斜去。贾环站起来,道:“雁阳,朋友有通财之谊,你要是手头周转不开,可以开口。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千万不要去借官债。”
  贾环这是很委婉的提醒了。官债只是小事。他要提醒的是:不要收黑钱,到时候身不由己。
  御史,是有话语权的。朱鸿飞现在于下层来说,也是颇有权势的大人物。大把的商人、商人集团会奉承他,或者买他开口在朝堂中帮忙说话、发声。
  很显然,贾环看得出来,他的用度有点不对劲。朱鸿飞讪讪的笑了一下,道:“有困难的时候,我会说的。”
  贾环笑一笑,不再说这个话题,和朱鸿飞道别离开。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
  十八日,朝廷沐休。大臣们休息,天子也休息。下午时分,雍治皇帝到凤藻宫中见元妃。
  四周宫女、太监环视。雍治皇帝和贾元春在花园里漫步。跟在后面不远处的抱琴、陈太监高兴的肩膀都微微有些发抖。这是天子时隔多月,第一次来凤藻宫中。
  雍治皇帝看看身边花容月貌的女子,问道:“元妃送礼给燕燕,为什么不亲自去大明宫中看她呢?”
  他早前的三位贵妃,周贵妃不去大明宫他能理解。而贾贵妃竟然不去大明宫中争宠,这让他有些好奇,同时又有些微微的失落,他是九五之尊。
  不得不说,皇帝,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
  贾元春温和的笑一笑,道:“陛下,臣妾为杨姐姐高兴,也很羡慕。但若是人去了大明宫,彼时倒不方便她调养。”
  这是一句“真话”。因为贾元春为贵妃,她要去大明宫,当时还是妃子的杨妃就必须得以贾元春为尊。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贵妃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但是,如果这样,天子会高兴吗?看看吴贵妃的待遇就知道。
  雍治皇帝哈哈一笑,挽着身边光采照人的美人的玉手,道:“爱妃的弟弟很不错。朕要赏他一个好差事。”
  哄的元春心情大好,语笑嫣然,美丽无端。雍治皇帝和贾元春愉快的闲聊说话时,外头的太监来报:“陛下,户部尚书卫弘、兵部尚书高国对求见。”
  “让他们去西苑候着。朕一会就要去那里。”雍治皇帝本来是打算出宫去西苑的,到凤藻宫这里坐一坐,没想到元妃如此“有趣”、可人,他多留了一会,道:“爱妃要和朕一起去西苑吗?”
  贾元春道:“臣妾就不打扰陛下处理国事。”
  雍治皇帝笑一笑,心中满意至极。倒是有些后悔之前因为元妃的家事疏远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若是一个无情的女人,他还宠着干吗?
  ……
  ……
  雍治皇帝摆驾西苑。吴王早早的南海的一处明轩中候着,等着天子过来鉴赏书画。
  这时,天子进来,吴王忙行礼,“臣弟见过陛下。”
  雍治皇帝摆摆手,招呼吴王坐下来喝茶,笑道:“叫皇弟今天过来,倒是有办法解决皇弟世子的教育问题。本朝的贾探花给你的世子当老师如何?小贾还是很不错的。”
  小贾当然很不错,所有的人都在骂皇帝,他没有骂啊!锦衣卫的监控显示,他在私下里都没有骂。这一点,让大获全胜的雍治皇帝心里很舒服。
  当然,贾环在私下里骂没有骂,锦衣卫哪里知道?贾府里的暗桩早被清了。再派过去的,根本接近不了贾府核心区域。但是,锦衣卫有脸对外说吗?
  吴王笑道:“陛下说好,那一定就是极好的。我听过贾探花的事,他在家里搞族学,办的非常不错,远近闻名。京西闻道书院,他亦贡献了很多良策。”
  雍治皇帝微笑着点点头,让户部尚书卫弘、兵部尚书高国对进来。两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
  高国对代表武臣和卫弘打官司,要封赏的银钱、绢匹。这是天子在勤政殿上金口玉言。但是卫弘一口咬定,国库没钱,最多出5万两银子。事情闹到天子面前来。
  雍治皇帝皱皱眉,但他知道卫弘是能臣,并不苛责。因为,朝廷正在对西域用兵,这是耗费钱粮的大户。问高国对,“高卿,还差多少缺额?”
  高国对道:“回陛下,按照齐总督报上来的军功,封赏前方将士,还需要30万两。”
  雍治皇帝就是一笑,挥挥手,道:“这差多少?从朕的内帑出吧。”天子的金花银,一年有100万两。
  高国对欲言又止,看看吴王。吴王也是欲言又止。吴王是内务府总管,管着皇帝的内帑使用。
  雍治皇帝的笑容慢慢的淡了,沉着脸,厉声问道:“怎么回事?”
  吴王和高国对都跪下来。吴王艰涩的道:“陛下,前者甄家所欠内库两百万两白银,而今还没有上交。本来是规定分数年还清。现在只交了5万两上来。”
  雍治皇帝眼神骤然的冷下来。
第498章
贾府家宴
  甄家的家主甄应嘉于雍治十一年被调离金陵,卸任内务府江南织造郎中一职,“升任”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自此江南第一世家,烟消云散。
  而内务府相当于秦汉的少府,是天子的私库。甄家因为接驾,在江南织造任上亏空两百万两白银,实际上是欠天子的钱。
  因为甄家的大姑娘是太子妃。甄家老封君与太上皇关系密切。天子还是给甄家留了面子。当时在追查、清欠的大背景下,只是将甄应嘉调离,命令甄家分期还款。
  雍治天子还惦记着甄家每年贩运私盐数十万两银子的收入。肯定可以还清欠款。但,到如今已经有两年的时间,甄家欠天子的内帑的钱还没有还。
  这是几个意思?
  雍治皇帝如何能不怒?
  “查!”
  ……
  ……
  天子罢甄应嘉的官职,查抄甄家的命令很快就传到军机处,继而传变整个朝堂、京师。
  国库因供应西征大军,没有多余的余力去奖赏西南开疆拓土的将士。天子的内帑,却因为甄家还差200万两白银,刨除各种支出,其实没剩多少。天子收入高,花销也大。
  现在,差不多就等着抄甄家的家产来弥补窟窿。
  第二天上午,锦衣卫缇骑带着圣旨,出京城,南下金陵。要论抄家,锦衣卫才是个中好手。不少人仿佛看见前明时、国朝初年的特务统治时期:缇骑四出!
  整个朝堂十分安静,对此没有异议。不久前,敢于直言,维护道统、规矩、礼法的硬骨头的正人君子、言官们都被清扫一空。现在,谁会为甄家冒头说话?
  接圣旨的是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经纬。他将作为明面上的抄家负责人。
  ……
  ……
  甄家与贾家是世交,虽然现在已经切割,但甄家被抄家,还是引起贾家的关注、讨论。
  十九日的傍晚,贾母在府中设宴,为贾政践行。明天,政老爹就将启程,前往福州,担任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提学大宗师。简称提学副使。正四品。
  贾母上房,花厅中摆了五桌酒。小儿手臂般的粗的蜡烛点了数排,长长的木架子,将花厅中照的灯火通明。
  座中陈设,名贵异常。尽显贾府百年世族的富贵风流之韵。贾母又将她最喜欢、珍贵的一副“惠纹”璎珞,共十六扇摆开,可见她心中之欢喜。
  贾母居东而坐,坐在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榻上的一头设有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
  奢华之处,可见一斑。
  上面一席是薛姨妈,她算是府中的客人。贾母在榻前再设一席,算是她的位置,让宝玉、湘云、黛玉坐了。宝钗现在是贾府的媳妇,不坐这里。
  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一桌。再往下是尤氏,李纨,凤姐、宝钗一桌。西边则是贾府三艳:迎春、探春、惜春姐妹一桌。外头廊下,贾政、贾环、贾琏、贾琮、贾兰、贾芸一桌。贾蓉、贾蔷、贾琼,贾琛,贾璘、贾菖,贾菱,贾菌一桌。
  贾赦在酒席开始之后,略微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
  贾母也知道他在这里,彼此不自在,便由得他去。这种场合确实难为贾赦。他母亲不喜欢他,他看他弟弟不爽。结果,他侄儿他惹不起。任谁坐在这样的场合中吃酒,都会不爽。
  贾母带上老花镜,歪在短榻上,让鸳鸯拿着美人拳帮她捶腿,吩咐丫鬟将她面前的几样菜赐给外头的贾政,感叹道:“我家有如此场面,是天恩浩荡(元妃)。又点了政儿做学政。说起来,甄家老太太,我有许多年没有见了。唉……”
  邢夫人、王夫人等女眷一起劝贾母。外头的事,贾政被卷进去,府内自然是有耳闻。
  这边,宝玉只顾着和黛玉说话,殷勤着,把史湘云晾在一边。只是,史湘云看着黛玉不怎么搭理宝玉的样子,差点笑起来。
  史湘云前些时候八月中秋前,给史家接回去住了一段时间,这两天又给贾母接来小住。
  起因是那日史家打发来接,湘云住在贾母处,往园子里来向宝玉辞行。随后,黛玉来送。接着,宝钗赶来。青年姐妹,感情正好,离别之时,缱绻难舍。
  史湘云眼泪汪汪的,只是因为家里人在,不敢表现的太委屈。宝钗内心里明白:若是她家里人会去告诉她婶娘,等湘云回去只怕要受气,因而,催湘云赶紧走。
  众人送到二门外,史湘云拦住,不要大家送,悄悄的对宝玉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这句话,当真是听者心酸、闻者流泪。
  宝钗回来,给贾环说起这个话题,感叹湘云的遭遇,在史家做不得主,做针线活要做到三更天(凌晨一点)。异常的苦。贾环当即没说什么,安慰了娇妻几句。过中秋,就打发人去史府,以贾母的名义将史湘云再接来小住。
  以他如今在四大家族内的地位,史家两个空头侯爵,敢不给面子么?环三爷的面子,比史家多一个“做针线活的人工”要重。
  贾母只是感叹甄家的遭遇,富贵无常,京城烟云。给儿媳妇、孙媳妇们一劝就收住了,这个话题本来就不能深谈,前些日子家里还清出过皇家密探:锦衣卫。很吓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