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9/852

  黛玉和香菱两个你一言我一句的论诗,湘云跟着插话。她是个极喜欢热闹,爱笑、雄辩的女孩子。宝钗和贾环两个对视一眼,莞尔一笑,走到隔壁屋子的窗前。
  宝钗面对着贾环,轻声问道:“夫君,外头的事情可都忙完了?”吃饭的时候,略说了说。再者,她感觉得到贾环今天心情很好。
  贾环笑着点头,见没有丫鬟跟着过来,悄然的握住宝钗的手,在娇妻面前吹牛,“善谋者,无赫赫之名。”
  宝钗禁不住掩嘴噗嗤一笑,“扑哧。”明丽、娴雅的女神如若秀丽多姿的少女。
  贾环也笑,给宝钗说起京城的风波。事情都快要完了,他当然不介意和宝钗说。
  心中同时感叹。大观园的时光,是整个红楼的高潮。曹大师,用女孩子们的美丽,笑声,构筑出繁盛的气象。诸芳零落是贾府凋零。诸芳齐聚,则是高潮。
  自雍治七年,黛玉到贾府。雍治八年,宝钗到贾府。一个个美丽的女孩子们汇聚在荣国府中。谓之金陵十二钗:钗、黛、云、探、纨、迎、惜。
  另,妙玉,秦可卿,王熙凤,巧姐,俱都在贾府中。只有元春在宫中。
  在大观园中的金钗们,她们气质各异,风情各异,才情各异。等到搬进大观园中,起海棠诗社,金钗们的交情、关系,变得极好。宝钗和湘云的关系,宝钗和黛玉的和解等。
  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个大观园,便成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笑声,无比美好的地方。八七版的红楼,便以笑声,体现了这十三年,十四年的美好时光。
  贾环亲历着娇妻宝钗的变化。第一次见面时,那个黄昏中,她的端庄、冷艳,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现在的宝姐姐,显然,有着更多少女生动的一面。
  这并非是宝钗的性格变化,而是,她在姐妹们,在他面前的变化。冷美人再冷,在丈夫,在闺蜜面前,不可能也冷着吧?冷,是对陌生人而言。
  贾环是喜欢她这样的。不需要压制少女天性。
  ……
  ……
  听贾环说完,宝钗抓住重点,担忧地问道:“夫君,舅老爷得罪的人越很,报复却全落到大伯身上。这……如何是好?”
  贾环胸有成竹的笑一笑,正要回答。身后的门边传来湘云的笑声,“环哥儿,宝姐姐,你们的悄悄话说完没有?说完了,林姐姐要罚环哥儿。”
  “呵,这从何说起?”贾环好奇的和宝钗一起走到厅中,黛玉和香菱都在书桌边。
  黛玉抿嘴一笑,娓娓道来,“环哥,你为我们海棠社的副社长,自开社以来,一首诗未作。固然云妹妹是说不让你做,免得我们不得趣。不过,我们作过的题目,却无妨。正好给香菱做个示范。”
  宝钗天质聪慧,她虽说刚担忧,问自己的夫君,但见贾环笑的从容,就知道他有对策,所以这时倒没有多担心。就顺着黛玉的话“起哄”,笑道:“颦儿这个罚的雅。不若以菊花为题,我给你磨墨。”
  宝钗虽然起哄,但还是在照顾贾环。海棠社的两次诗会,咏白海棠是限韵的,难度较大。而咏菊,则限制较小。
  宝钗挽着衣袖磨墨,黛玉笑吟吟的站在贾环身侧,香菱在一旁围观,湘云在书案的对面看。丫鬟们如如意、彩霞、莺儿、紫鹃、袭人、沫儿、翠缕都围着看。
  贾环提起细管狼毫笔,对黛玉笑道:“我于律诗不擅长。有一首五言。”说着,在薛涛笺上落笔。香菱雀跃的一字字念道:“秋菊。寒菊立冷秋,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湘云才思敏捷,道:“咦,这与那首青松是一脉相承的风格。”
  宝钗点头,满头秀发上的珍珠步摇晃动,环佩铿锵,“嗯。云丫头说的是。”
  黛玉心里诵了一遍,道:“到底与我们闺阁女儿的诗风不同。环哥意志坚定,这种傲视寒霜的气魄,只有他写的出来。”
  这首诗,与黛玉夺魁的三首诗相比,整体上要逊色。但气魄,坚定之处,别具一格。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亦是名句。
  群芳环绕。贾环笑一笑,喝着袭人递来的茶,道:“你们别愁诗社人少。前儿金陵那边传信。凤嫂子的父亲去世,她哥哥王仁要来京。同行的有几家亲戚。其中,宝姐姐的堂妹薛宝琴、珠大嫂的寡嫂的两个女儿李玟、李琦,还有……颦儿,我们那年在苏州蟠香寺见到的,用竹筒剩水给我们的那个女孩,你还有印象吗?大太太的侄女邢岫烟。她们几个都是能作诗的。不日就要到京城。”
  红楼诗社之盛,是大观园之盛,是整个贾府的风流富贵气象的具体呈现。薛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四人以“过客”的形势进入贾府,更添加欢闹、繁华。
  黛玉微微点头,“环哥,我记得。”明眸看着贾环,秋波盈盈,她想起苏州祭拜父亲时,想起她和贾环在金陵的日子。往事如尘、如烟。
  贾环这个消息让香菱和湘云都很兴奋。宝钗倒是微微娇嗔丈夫一眼,而后一笑。
  贾环随口就说出四个女孩子的名字,这是很失礼的行为。因为,女孩的名字,一般只有她的家人、亲戚,丈夫才知道。天知道贾环怎么知道的?
  风流名士的做派呢!
  她的环兄弟呀!家里一个林姑娘,东庄镇上有个林姑娘,金陵还有个林姑娘。她不知道的,说不定还有呢。
  ……
  ……
  宝钗的担忧,贾环没有回答。但这件事,却在京城中迅速的发酵。
  九月二十六日后,京城最流行的两条流言。第一,王子腾要升大学士,第二,贾赦通敌,走私铁器给草原蛮族。传得有鼻子有眼。人人皆信。
第520章
东窗事发,贾府卷入。
  关于荣国府一品爵一等将军贾赦通敌的流言在京城中的传播,并非一朝一夕就爆发。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酝酿。只是在天子即将离京的这几天达到舆论的爆发点。
  原因,很多人心知肚明。王统制的“政敌”出手了。要知道,他是元妃的亲舅舅。
  国朝是一个讲究血缘、宗族的社会。
  荣国府南面的街巷是宁荣两府奴仆居住的地方。两府是百年世族,人口滋生,街巷之中房屋纵横错落。
  晚秋之时,上午的阳光和熙,路边墙角的枯草上泛着白霜。在崇文门街西开当铺的冷子兴提着几盒糕点、果子走进岳丈周瑞家中。
  “哟,贤婿来了。”周瑞正在院子拿着大竹扫帚扫地。满脸风霜,看起来日子过的不怎么好。
  周瑞丢了扫帚,招呼冷子兴到客厅里吃茶,又将冷子兴带来的糕点、果脯铺开,两人在八仙桌边相对而坐。周瑞奇怪地问道:“贤婿今天为什么事而来?”
  周瑞在雍治八年被贾环设计,剥夺了管事职位,赶到贾府外打杂。同时,当时还是贾环“盟友”的大老爷贾赦敲诈周瑞六千两银子。这掏空了他的家底。要不是女婿冷子兴帮衬,他家就得破了。
  冷子兴快四十岁,一副员外模样的装束,笑道:“难道没事就不能来看看老泰山?”
  这种虚话!周瑞笑呵呵的应着。等着冷子兴的下文。
  今年初,贾环掌权,贾府革新,他被贾府裁员。闲在家里。前不久,两个儿子因做事不用心,被荣府里的琏二奶奶,给打板子撵出来。一家子就指着他老婆在贾府当差吃饭。日子过的紧巴巴。
  他这个女婿能图他什么?不过是想要知道些上层的消息。贾府现在是什么声势?京中一流的世家。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消息比较灵通。
  冷子兴和周瑞说了一会家常话,这才说明来意:“老泰山,现在京城中银根略显紧张,这怎么回事?”
  冷子兴做的是当铺生意。当铺具备金融功能,类似于现在发放小额贷款的小银行。前段时间,太子找晋商借贷100万两白银上呈天子。雍治天子立即兑付,将银子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剩余的银子,还采购了一批皇室用度。雍治皇帝不是新封了杨贵妃?也要赏赐、赠予。
  而最近天子要开木兰射圃,又是晋商赞助。晋商的票号是初级银行的模式。数百万两银子的流出,令他们在京城地区的银根略显紧张,信贷收缩。冷子兴这样的“小银行”,立即就感受到。
  但是,冷子兴不是官场中人,消息模模糊糊,甚至相互冲突。所以到周瑞这里来打听。
  周瑞将他知道的消息说了,也只是个大体轮廓。两人聊了几句。话题就自然的转到了最近贾赦的事情上。
  提起贾赦,周瑞就是一脸的冷笑,当然,他心里更恨贾环,道:“怎么是假的?琏二爷这些年,年年都要去平安州。不是参与走私贸易是什么?嘿,这贾府,我看要不了多久要倒掉。”
  冷子兴笑一笑,他知道他岳父心中的怨气,道:“怎么会?贵妃还在宫中。政老爹都给今上钦点了正四品的福建学政。官升两级。可见元妃正得宠。”
  周瑞哂笑道:“你知道什么?朝廷设九边,屯着十几万大军防着鞑子。走私铁器到草原上,这样的大罪,今上怎么可能忍?要我看,必定是抄家杀头。呵呵。”
  说到这里,周瑞心中极其的快意。贾府被抄家的话,他并不会被牵连。不过是换一个主家,继续当奴仆罢。一想着,那个小王八蛋,就要给锁在囚车里,他心中就极其的兴奋!
  冷子兴一时沉吟着。朝廷明文规定,禁止铁器流入草原。别说,天子要是雷霆震怒,贾府还真有可能被抄。
  只是,宁、荣两府,百年的公侯世家,就这样倒了?感觉,真是世事无常!
  ……
  ……
  九月二十七日,御史闻风而动,上书弹劾一等将军贾赦通敌。带头的,是在前一次言官清洗风波中缩卵的当红御史赵俊博。
  他曾被视作御史中的风向标。经常有各种团体、派系给他递材料,请他发声,推动朝局,政斗。赵俊博每每上书弹劾权贵,每弹劾必中。名气很大。但这不过是他的为官之道。
  何大学士带着文官集团中的精英们硬顶雍治天子时,赵御史就选择了明哲保身。
  此时,因为在关键时候没有科道言官的风骨,被士林骂得声望下跌的赵大御史再次出手,直指外戚贾赦。
  当天下午,都察院的五六十名御史,风闻奏事。弹劾贾赦。掀起一股极大的舆论浪潮。
  在朝廷的程序中上,庙堂诸公都不得不“知道”此事。
  在军机处中,一叠叠的写着弹劾贾赦的奏章摆放在四位大学士面前时,谢、何、刘、韩四位大学士的反应各不相同。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在座的四位宰辅,每个人都心中有数。
  贾赦是谁?谁认识啊!一个外戚算得了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九省统制、军机章京、钦差清查京营、上十二卫、殿前侍卫司的王子腾!
  何大学士看看谢旋,什么都没说。谢玉石出手了吧?毕竟,谢旋保太子的立场,他们都知道。在官场上改换门庭,这是大忌。王子腾不听“招呼”,谢福清怎么可能没动作?声势浩大啊!
  但,他不可能因为对贾环比较看重,就违背自己的原则去管这件事。这些不法勋贵,罔顾国法,竟然敢走私铁器给鞑子。到头来,那铁器杀的不是大周的子民?
  混账至极,其罪当诛!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9/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