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852

  下午时分,翰林院中议论纷纷。很多人看贾环的眼光都变了。比如周慎行。别说贾赦只是他大伯这种话,这年头流行的是株连。天子本来就看贾环不爽,说不定会顺势罢了贾环的官。
  贾环刚得了同年好友御史朱鸿飞派人来的通知,回到检讨厅中就给正在翰林院里修书的方宗师叫过去。
  堆满各种书籍,略显杂乱的公房中,方望一身青袍坐在书案后,“子玉,这到底怎么回事?你府上不是你管事吗?”他去荣国府参加过贾环的婚礼,知道怎么回事。一个翰林主导一府之事,不是很正常?
  贾环苦笑一声,“方先生,我早提醒过我大伯,停止参与边贸。当时我父亲还在京中。我大伯他不听,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背后照旧。我都请祖母约束。也没有用。我能怎么办?”
  语气抱怨。
  方宗师前两天去嘲讽了下死对头傅伯龙,心情正好,这时最得意的弟子竟然遭遇这种“祸事”,让他皱着眉头。
  其实,稍微有点官场常识的都看得出来,背后搞事的人,目标是谁。贾环是被殃及鱼池。这可以视为,王统制的政敌在阻击他晋位大学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亲属都约束不了,还谈什么治理天下?何以服众?
  但是,对贾府来说,证据、事实确凿,你难道让朝廷不惩罚?朝廷明文禁止铁器流入草原。
  方望想了想,提醒道:“亲亲相隐,你给朝廷自辩的奏章,不可太过。其他的,你心里应该知道怎么办。”
  贾环埋怨的语气,方望还是听的出来。但贾环自辩时,对他大伯贾赦,用语不能太过。一个大义灭亲的人,是得不到主流舆论承认的。只能捏着鼻子认。
  接下来,贾府只能打底牌,贵妃牌。然后,看天子的想法吧!
  贾环躬身行礼,道:“学生省得。”告辞回检讨厅,写自辩的奏章。他当然要申辩。
  ……
  ……
  五军都督府中,王子腾在自己的公房中,翻看着材料,提审人犯,询问京营各级将校。忙碌的很。忽而,随从进来,悄然的在王子腾耳边说了几句。
  王子腾脸上微变。吩咐下属稍缓接下来的询问,一个人在公房中背着手,来回踱步。
  他在上奏章的前夜,和贾环专门谈过一次。贾环告诉他:我大伯贩卖铁器的事,我会劝阻他。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通报元妃,在天子面前解释一二。所以,请舅舅放心。贾家不会影响舅舅的升迁。
  现在呢?
  王子腾一脸的冷笑。看来,他那位天才般的外甥,约束不了他的大伯啊!
  从王子腾的角度而言,他并不视这是多大的阻力。朝堂舆论、看法,这些都没有什么用。贾府是他的亲戚不假,但是,他管不到他妹夫的哥哥头上去吧?
  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要是贾赦是他妹夫还可以这么攻击他。贾赦是吗?
  这件事,最根本的,还是会损害他的政治盟友元妃在宫中的地位。贾赦犯罪,影响的是天子对元妃的感官。
  其实,贾环向他承诺时,他怎么会信?就知道大约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牺牲贾府的利益、外甥女的地位,换取他本身的利益,这笔交易如何不能做?
  他不可能因为汝阳侯的威胁,就有所顾忌。贾环年纪轻轻,主动在他面前打包票,这可就怪不到他头上去。
  王子腾脸上的冷笑,慢慢的变成高深莫测的笑容。他才是这次风波中最大的赢家!
  ……
  ……
  太子的势力,早就是已经落花流水,再无翻盘的可能。所以,即便贾府给套进风波里去,京城中与其说看贾府的笑话,还不如说是看王子腾的笑话。
  贾环去通政司投了自辩、请罪的奏章,提前早退,在夕阳中坐马车返回贾府。
  御史成群结队的弹劾贾赦,如此大的动静,贾环早派人回来通知。贾环回到府中时,贾府里早乱成一团。
  贾赦在贾府里没什么人望,没人同情他东窗事发,但都害怕被株连啊!
  贾环刚在望月居前院里下了马车,早等在这里的小厮来请,“老太太请三爷回来立即过去。”
  贾环平静的道:“我马上过去。”转身,回了房间里先脱下官服,换上水蓝色的儒衫,带着自己的大丫鬟晴雯、如意,往贾府西路贾母上房而去。步履从容。
第521章
我欲杀之
  贾母上房处,人心慌乱,气氛紧张。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李纨、薛宝钗、尤氏、探春等人都在,嬷嬷、仆妇、丫鬟们环绕在屋中,俱是做立不安。
  所有的人都在焦虑的等待着贾环来给一个准确的说法。
  贾赦是荣国府的嫡长子,礼法上是荣国府的一家之长。他要是被治罪,贾府怎么可能不受到牵连?
  通敌之罪,抄家杀头。大周律上写的清清楚楚。这个家,可就是指的荣国府。贾府大房、二房可没有分家。而且,整个贾家,虽以宁国府为长支,但权势尽在荣国府。荣国府一倒,宁国府能撑多久?
  贾赦犯了这样大的罪,御史群起弹劾,现在贾府众人还没有情绪崩溃,只是慌乱、焦虑,主要原因是大家心里是还想着宫中有元妃在,舅老爷王子腾大权在握。
  只是,这对于当前的局势有没有效果,行不行,需要环三爷来给一个准话。
  贾母满头银发,气闷的侧身坐在塌椅上,顿着拐杖,厉声骂道:“鸳鸯,你派人去催,叫他快点来见我。这混账东西,天天吃酒玩小老婆。他有脸捅出这么篓子,没脸来见我?”
  她活了快八十岁,算是见过京城中的各种政治风暴,没想到临老时,自己的家族遭遇这样的危机。前段时间,贾府里还在说甄府的事,转眼间,厄运落到自己家中。
  “诶。”鸳鸯一身葱绿的对襟褂子,连忙应声。挑起帘子,出了花厅,派人再去催贾赦。下午时三爷就派了人回府通知,老太太大怒,催这么一个多时辰,大老爷还没过来。
  鸳鸯为人还是很公允的。贾府面临着大难,她心情也难好。只是,在难过之外,也有一缕难言的快意。前段时间,大老爷贾赦将她逼得有多惨?还是环三爷开解她,护着她。
  他也有今日呢!果然是现世报。
  ……
  ……
  贾赦在贾府东路自己的院子中,来回踱着步。带着眼镜,一身褐色的棉服,略显臃肿,面相衰落。
  邢夫人给贾母派过来叫贾赦过去,这时,一句话都不敢说,在一旁候着。
  贾赦当日觉得贾环吓唬他,不以为然。他以为就算事发,也不过是罚银子的事,但现在,几十名御史同时上书,异口同声说他通敌,他在愤怒之余,感到害怕。
  他怎么能不愤怒?他最多就是卖一点铁器。别把京城各大家族想的那么洁白、高尚,谁不违法乱纪的捞银子?屁股都不干净。他这算什么事?
  但,御史却扣帽子说他通敌!这罪名就大了。他有一百张嘴也说不过御史。如何说的清?黄泥巴掉到裤裆里。
  通敌的罪名,他也怕啊。
  这时,外头门帘外脚步声响,一个小丫鬟来催,“大老爷,老太太请你过去。”
  贾赦不耐烦的转过身,看向门外,语气粗暴的道:“不去。”随即,又仿佛想起一件事来,问道:“环哥儿回了没有?”
  门外的小丫鬟正给贾赦的语气吓的哆嗦,答道:“三爷已经回府了。派人回话,说马上到老太太屋里。”
  “走!”
  贾赦一听,抬腿就往门外走。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实际上,他也要听贾环的判断。不得不听。贾府最重要的政治资源,在贾环手中。贵妃、王子腾不认他。只认贾环、贾政。
  ……
  ……
  荣国府前院,被用作“纠风办”驻地的一处优雅的小院中,小厮们云集。院内,贾蓉、贾蔷、贾琏、贾芸四人都在。这里是贾府实际上的管理机构。
  贾琏急得如同热窝上的蚂蚁,在花厅里来回走动,不时的唉声叹气。
  贾蓉安慰道:“琏二叔,别着急,环叔虽然派人回来通知,哪里事情就到了那一步?”
  贾蔷也跟着安慰道:“是啊,琏二叔,府里还有贵妃在。”
  贾琏摇头,长叹一口气,没说话。他恐怕是整个贾府最担心的人。他是贾赦的儿子。贾赦犯事,他首先就要被殃及到。
  这时,外头一个小厮气喘吁吁的来回,“大爷,三爷回了望月居。给老太太叫去。”
  贾蓉几人对视,商量了几句,贾蓉和贾琏两人赶到贾母上房处去打听消息。
  ……
  ……
  初冬的天很短。天空微微有些黑迹。贾环带着丫鬟们到贾母处,已经是下午五点许,夕阳只剩几缕的余光。
  精致、富丽的花厅之中,贾府内眷云集。丫鬟们都已经离开。气氛相当的沉闷。王夫人、邢夫人、宝钗、探春、王熙凤、尤氏几人的神情不一,焦虑中带着担忧。
  这种场合,薛姨妈自是避开。李纨、宝玉、黛玉、湘云、迎春、惜春都在花厅后的小厅中等着消息。探春管着大观园,宝钗作为贾环的妻子,她们两人当然有资格参与贾府重要的场合。
  贾赦比贾环来得早,低头站着厅中,一脸讪讪的表情。
  贾母扶着拐杖,身子微微前倾,征询贾环的意见,“环哥儿,现在该如何是好?”
  贾环坐在椅子上,轻拍着扶手,叹道:“老太太,现在这个情况,不是我们府里怎么想,而是要看天子怎么想。我已经上奏折自辩,请罪。大伯等会回去写一封奏章认罪吧。”
  贾赦不满的瞪着贾环,推脱责任,“环哥儿,我只是参与平安州的走私贸易,贩卖铁器,是下面的人所为,我在京城怎么可能事事知道?我难道要认通敌的罪名?”
  贾环冷笑道:“大伯这话竟别对我说,给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说去,给满朝的御史说去,你看他们信不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