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852

  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华夏。
  一月下旬,有胡儿于南城崇文门外闹市中拔刀伤人。为乌孙国王子侍卫。大学士何朔令南城兵马司缉捕,连坐二十余人,尽斩于西市。遣使问罪乌孙国王。
  煌煌上国之民,有罪,有司问之,岂能见辱于胡儿?吾辈之刀剑不利乎?吾朝之枪炮不利乎?
  西市是周朝杀人行刑的地点,伪清的菜市口与之类似。当日,京城百姓齐聚西市,拍手叫好。自此,京中并全国各地,胡使、胡儿悉守《大周律》、从汉俗,不敢再仗着个人的武力,嚣张跋扈。
  何大学士的执政风格,展露无疑。
  隶属于翰林院的文学周刊《翰苑文话》报道出来后,士林中一片叫好、赞誉之声。在贾环的主持之下《翰苑文话》已经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皇周定鼎中原,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朝廷重开陆上丝路,丝绸、茶叶等货物自长安出发,经由南北中三线,于张掖、酒泉、瓜州汇聚于敦煌,出西域。如今海贸繁华,基本都汇聚在广州。广州行商,富可敌国。但,海贸亦有到不了的地方,以及季节性。陆上丝路,也有相当的利润。
  京师并非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的中心。不可能如同唐时的长安那般繁华。但,它是政治中心。在皇周对外征战获得一系列的胜利时,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者,有事而来。约三百万人口的京城展示着她的活力、魅力。
  雍治十四年的春天,在一场带着料峭春寒的小雨中,悄然到来。
  京城西,妙峰山下,被誉为京西明珠的东庄镇浸润在小雨中。镇上,车来人往,繁盛异常。会试将近,以教育产业闻名北地的东庄镇与士子交流频繁。
  另外,天子对吴王很信重。而吴王是妙峰山上潭拓寺主持智尘大师的好友。吴王妃信佛。吴王时时的带着家眷、子女来潭拓寺。京城有些人慕名与智尘大师结交。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道书院周边都是居民区。镇中心距离书院有几里路的距离。
  旧校区里教授童生的一处学堂中,一名秀逸的少年坐立不安,翻着《书院讲义》,眼神呆滞,心不在焉。
  少年约十一二岁,容貌秀气,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丝绸材料的汗巾,挂着玉佩。扇袋里装着乌檀木的名贵折扇。一看就知道是名门贵族出身。
  闻道书院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由山长张安博个人出资建立书院。在雍治九年的水灾重建后,随着咸亨商行的成立,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书院。
  再加上第二任院长叶鸿云锐意改革,采纳贾环的诸多建议。此时的闻道书院已经是全国顶级的书院。设有藏书楼,印书局,操场,食堂等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配置。
  又设教授、讲师等等级,配备住宅,发放薪酬。京城中大小的学院数十家,很大一部分优秀的老师,都转投闻道书院。其中不乏拥有进士功名者。
  书院又在经义外,设有算术、刑名、钱粮、钱粮、管理、经商、工科等课程。若是无意于科举,可转修这些课程。亦可选修。毕业后,有的进入咸亨商行。里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有的给老师的官场朋友们当幕僚。有的,去其他商行中谋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全国的官办县学、州学、府学,私立的学院中闻道书院是佼佼者,在教授童生、秀才这个级别的学问上,独领风骚。
  所以,不乏权贵子弟入学就读。像秀逸少年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很多。
  闻道书院招收学生,有多种渠道。大致上,分两种。权贵子弟,可以缴纳500两银子,入学就读。其余,以资质论。有招生考试。学校中设有奖学金。
  书院校风严谨,以文章、考试成绩论英雄。类似于现代的公立中小学合体。
  课桌旁,少年的朋友写了一张纸条过来,问道:“贾兰,你怎么啦?过两天可要县试了。”
  雍治十四年春,在礼部会试决出天下文魁的同时,天下各州县同时在举行童生试三关的第一关:县试。
  现在还留在闻道书院里读书的童子,基本都是宛平、大兴两县的考生。路途较远的,已经各自回县。贾府地处京城内城西,属于宛平县。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
  贾兰想了想,在纸上提笔,回答道:“我娘今日来东庄镇。”
  十一月,太子政变。贾府遭受大难。幸得环叔调兵回来撑过去。他很担心他娘亲。他回府小住了几日,又给他娘打发来书院读书。他知道他娘:望子成龙!
  春节时,以如今贾府权势之盛,门前宾客如云,外加世交好友的来往、年酒、唱戏,府中太过于热闹。他在府里只住了五天,就回到书院读书。此时,他有些想念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小雨飘零。
  闻道书院新小区内的教授院落区,院长叶鸿云的住处。敞轩中,汇聚着数名士子: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卫阳、许英朗、姚纬、纪鸣。谈笑甚欢。
  来自书生食府的美酒佳肴,陈列在案几前。小雨落在栏杆、石板处,欢乐的汇成小溪,流走。
  今日众人聚会,主要是贾环来信给叶先生:问诸位同学,何时出发至京城参加丙辰科会试。他安排食宿。另有书信给诸位同学。
  雍治十三年,天子以太上皇七十寿辰开恩科。当时,闻道书院只有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参加,全部取中。
  贾环以一句“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夺取会元,殿试探花,现为翰林侍讲。公孙亮弃官,回书院治学,他的志趣不在仕途。罗向阳立誓非三鼎甲不入仕途,在书院教书,攻读。
  雍治十三年,同样是乡试年。八月,庞泽,乔如松,许英朗,卫阳等多人参加乡试。只有许英朗一人通过北直隶乡试。其余几人,两试不中,科场蹉跎。
  因而,今年的会试,只有去年六月来京城参加贾环的婚礼留下来的纪鸣纪德信、罗向阳、许英朗参加。书院诸人,并无国子监贡生。
  叶鸿云性情宽厚,摇头,轻叹道:“子玉的心态如今是越来越悠闲。这不是什么好事。我虽然于官场不大懂,也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唉……”
  他有点担心。贾府如今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这样的态势,其实反而更容易出事。而贾环似乎安于享乐。
  公孙亮温润如玉的笑一笑,宽慰道:“叶先生,贾师弟现在蛰伏一段时间也好。他这个年纪的翰林侍讲,太吓人。总要等风头过去。听闻,何大学士很赏识他。”
  回头,他会提醒下子玉,不要沉醉在温柔乡中。
  庞泽容貌丑陋,穿着整洁的澜衫,他娶了一位贤妻。他于权谋是相当精通,笑着道:“叶先生,子玉不被当今天子所喜,逆势而为,反而不美。休息一两年也好。以我对子玉的了解,他不是受制于人的性子。必定不会想着仕途止步与翰林侍讲。叶先生但可放心。”
  他很清楚,山长有意将政治资源都留给贾环。贾环身上背负着的是整个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意愿。贾环不可能以翰林侍讲,成为整个体系、团队的旗手。
  相信贾环心中有数。官位肯定是要升的。不过,最近蛰伏一段时间,是很正确的选择。
  叶鸿云点点头,笑了笑,道:“好了,不谈这个话题,谈一谈诗词。”举杯与众弟子饮一杯。
  公孙亮长身而起,兴致勃勃,持杯笑道:“子玉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自此怀古无词矣。不过,我更喜欢那首‘大呼前辈李青莲’。”
  这首诗确实给人才华要溢出来的感觉。众人轻松的笑谈起来。敞轩中的气氛,在小雨中,变得文采飞扬。
  ……
  ……
  在闻道书院的众人笑谈诗词、人生之时,一辆自荣国府而来的精美马车于雨中抵达东庄镇。李纨在马车内,捋了下额前的秀发。秀雅的少妇风韵流泻。
  与此同时,另一辆精美的马车从书生食府出来,在十字路口,转向去往京城。
  雨滴落在青石板上。马车轱辘轱辘的走过。林芝韵看着手中精美的请帖。这是贾府信丰拍卖行的邀请函。
  丫鬟雨儿坐在一旁,身姿娇小玲珑,比例极佳,粉色的裙子压在座位上,勾勒出圆润的臀部,精巧、青涩,性感难言。
  雨儿好笑的托着香腮。她怎么会看不出她家小姐内心的期待呢?
第553章
贾府缺银
  夜幕甫降,贾府中灯火点点,在月夜中略显的清冷。
  元宵过后,宫中就传出消息,太上皇并一位老太妃身体欠安。国朝以孝治天下。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能省亲,并且宴乐俱免。故而,以宁荣两府如今权势之盛,府内却灯火冷清。
  贾府西路,凤姐院中。凤姐穿着粉红色的单衣,倚在床榻上,盖着鲜艳色彩的水蓝色薄被,小腹微微凸起,有些显怀。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
  室内如春。凤姐皱着娥眉,凤眼微微眯着,一看就知道在思考着事情。
  平儿去王夫人面前回了事回来,和凤姐说“太太准了”,又忍不住劝道:“你这是何苦呢?你是有身子的人。府里的事有三姑娘管着的。她是三爷的亲姐姐。谁敢作怪?”
  凤姐怀孕。在贾环的建议下,贾府以李纨、探春治事。李纨尚德不尚才,治家失之以宽。这两天更是去东庄镇上探望儿子贾兰。贾兰马上就要县试。贾府的内务,全部都压在敏探春身上。
  贾府的内务,自是王夫人说了算。当然,贾环要是提出建议,王夫人自会好好掂量掂量。
  贾环建议凤姐休息,倒不是和王夫人争什么。他的目光早已经超越贾府。他只是关心下凤姐的身体,还她父亲的人情。现代医学讲的很清楚:孕妇头三个月要好好休息。
  但是,凤姐的权力瘾头很大,又好面子,争强好胜。虽说怀孕,虽说“被休息”,但毕竟贾环并没有说剥夺她管理内事的权利。而且,王夫人亦很倚重凤姐。所以,实际上,凤姐还是在分管着部分贾府的琐务。
  这对于她的身体而言,便是很不好了。
  平儿作为王熙凤的身边人,自是知道得很清楚。凤姐这两天已经添了许多病症。但,凤姐哪里肯听平儿的劝?她自持身体强健、年轻。
  凤姐瞪着凤眼,数落平儿,冷笑道:“环哥儿利害又如何,府里如今精穷,公中的帐上一分银子都没有。快要打饥荒,他岂不是焦头烂额?三姑娘是好的。可府里那些管事的,那个是省心的?”
  红楼原书,没有贾环的崛起,凤姐也要让探春三分,轻易不敢惹探春。更别说现在!
  她倒没有和探春争什么的想法。探春日后毕竟是要出嫁的。对探春的才华,她是认可、欣赏的。她针对的是府里的管事娘子、媳妇。斗心眼嘛,阖府的媳妇,谁斗得过她?
  平儿只摇头,转移话题,道:“公中没钱的事我听说了。这个月月钱都差点发不下来。听我们爷说,三爷自己拿了三千两银子给公中周转。”
  王熙凤点头,思索的道:“要我说,府里这局面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五十万两的赎银,将贾府的家底掏空。下面的人感受的不清楚,她和丈夫贾琏却是很清楚。
  贾府现在可以说是看着风光。内里却到处是大窟窿:值钱的资产如土地、生意、商铺都抵押给晋商的票号。月息七厘(0.7%)。府里的用度,东挪西凑,如履薄冰!
  这时,丰儿挑起门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