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852

  贾环在船舱内来回走动着,时而推开船窗,在窗边眺望着金陵。去江西时,路过金陵,因急着赶路,受到龙江先生心情的影响,他似乎没什么感觉。
  而此时,他却是心潮起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她,薇薇。
  雍治十二年,在苏州的初识。他在太湖上吟诵的那首诗:青衫少年无人识。在陈家大船上的认识。她仿佛如他的脑残粉。
  想起在清明时节那纷纷的小雨中,在苏州城里的闲谈。她追着他一起返回金陵。
  “我想回金陵,不行吗?”那说话时的动人神态,明丽的容颜带着一抹难言的妩媚风情。
  想起,花魁大赛时,在莫愁湖上,她的亲近。在众目之下,坐在他的身旁。香风袭来,一双星辰般的明眸看着他。明丽不可方物。
  还有,他凑近她脖子说话时,她的娇羞。肌肤、脖子、耳根正在变得绯红。美丽无端。
  想起,她搬来住在他位于武定桥和安街的斜对门。想起,他写给她的美人词: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
  想起,同游秦淮河上,她单独唱曲子给他听: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想起,他夸赞她是大青衣,在船厅中录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词,想听她的声音:雍治十二年秋,与美泛舟于秦淮河上。试填新作听新曲。
  想起,她直白的问他:贾郎可愿为我赎身?想起她因他的沉默而哭泣,转身离去,丢下一句:贾环,我一定会让你这辈子都记住我。
  想起,他给的五年之约。想起在将要北返京城之间,他约她再次在冬日泛舟秦淮河上:做一些我们终身难忘的事情,这才叫情调。
  想起,教她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女儿情”,想起她的温柔缱倦,想起在金陵码头前,歌彻长江的送别。
  让我留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在那座烟雨的古城里,我从未忘记你!
  ……
  ……
  “嘭。”
  雇来的楼船停靠在金陵城外的码头上。天已经大亮。金陵,这座繁华的巨城,国朝的南都,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胡小四,你处理,回头在武功坊里的住处等我。张校尉,你们自己到驿站里先住下。”贾环留下两句话,大步流星的下了楼船。
  贾环急不可耐的下船,让正在下船帆,挽着缆绳的船老大和伙计们都哄笑起来:贾大人急着去见相好啊。
  胡小四拿银子付船资。带队的锦衣卫张总旗沉敛的笑一笑,带着三名下属下船,自行前往驿站。
  ……
  ……
  贾环在金陵住了两年,很熟练的在码头雇佣小船进城,顺秦淮河而下,过大功坊、府学、武定桥、文德桥、夫子庙、江南贡院。
  位于秦淮河南岸的教坊司、旧院、珠市,便是在贡院对面。一条条的街道中,楼馆林立。贾环弃舟登岸,径直到晓梦阁中,在后院一间幽静的小厅中,见到管着晓梦阁的金妈妈。
  上午时分,富丽堂皇、雕栏画栋的晓梦阁中略显冷清。春日的阳光透过纸窗落在桌椅,香炉、字画上。
  上茶的圆脸俏美人,还停留在小厅中,不肯走。目光落在贾环的脸上,不断的巡梭:一身水蓝色的绸缎长衫,头戴唐巾。容貌普通,身量颇高,自有一种摄人的风采。这就是传闻中的贾先生?
  金妈妈徐娘半老,四十多岁,笑的有点夸张,拍手道:“嗳哟,贾探花,不想你今日到金陵!真是盛事。盛事。薇薇还说你要四月初才从江西回。”
  贾环听的不对味,打断她的话,问道:“薇薇不在金陵?”他虽然心急如火,但到金陵,到晓梦阁,并没有大张旗鼓。
  金妈妈讪笑道:“薇薇前几日去了苏州。她有一位徒弟想要在苏州扬名,她跟着过去帮衬。大约过几天就回了。”
  贾环满腔的热切,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薇薇不在金陵。他还要再等十天左右,才能见到她。
  贾环沉默着,脸色难掩失望。惆怅难言的情绪徘徊在心头。还有着疲倦,他昨晚几乎没睡。
  “我给薇薇写一封信,告知她我已经到金陵。劳烦金妈妈顺路捎带到苏州。”
  贾环当场提笔写了信,交给金妈妈,说了几句话,怅然的告辞离开晓梦阁,坐船往武功坊而去。他并没有催薇薇立即返程。只是说他到了金陵。她在晓梦阁里担任唱曲的教习。有自己的“事业”也好,左右只是在金陵再等几天。
  轻舟在秦淮河中缓慢的行驶着。两岸春光烂漫,草长莺飞,杨柳郁郁葱葱。江南已经暮春之时。
  贾环坐在船中,情绪有些低落。固然是再过十天左右就能见到佳人。但,他还是很难忍住心中惆怅的情绪。贾环无奈的一笑,真是好事多磨!
  既然见不到薇薇,贾环的行程应当是先回金陵的贾府祖宅,见一见管家,族老,吃个饭,再去见山长。还有在金陵城中的亲戚、故旧们。但是,贾环想先回武功坊看一眼。他梦里见江南的地方。
  ……
  ……
  小船在武定桥边停下,贾环付了船资,走上岸边,进了和安街。幽静的青石板街道中,几名行人走过。
  和安街这一带,一贯很安静。
  “三爷?啊……你回金陵了。”看门的老仆惊讶之后,将贾环迎到家中,又转身去润德坊通知贾府。
  看着院落里熟悉的一草一木,贾环追思往昔,感慨良多。裴姨娘身死于此。这里也是他和林妹妹感情之始的地方。
  而他这两年因恶了天子,始终无法兑现他给林妹妹的承诺:赐婚。好在,林妹妹二月十二今年才满十四岁。他还能略几年的时间去谋划。这件事依旧很难,很难。
  贾环在东厢房里看了看。黛玉的卧室还保持着原样,当日,苏诗诗还在这里教她弹琴。
  想着香踪飘渺的苏诗诗,他似乎还能看见她清丽娴雅的玉容,她美丽的舞姿。还有在这里,在雨中的下午,她在他嘴唇上柔柔的一吻。这让贾环心中,因未见薇薇而返回的惆怅、黯然情绪再深三分。
  金陵这里,有太多,太多终身难忘的回忆。
  ……
  ……
  贾环从东厢房里出来,听到外面有声音。返回到前院,刚出正厅,就看见门外,一名清丽、婀娜的美丽女子走进来,白衣胜雪。身后还跟着一名俏丽的丫鬟,喊道:“小姐,小姐,你慢点。慢点。”
  贾环站在正厅的门口,三步台阶上,愣愣的看着庭院里的女子,半天没回过神来:苏诗诗。自他和宝姐姐成婚后,在京中消失了两年多的天下第一名妓:苏诗诗!
  苏诗诗没再往前走了,定定的站着,一身白衣,清丽,曼妙。在这春风沉醉的日光中,她的倩影,若如玉女,国色天姿。清澈醉人的美眸呆呆的看着贾环。
  一时间,有千言万语,都不知道如何去诉说。
  她听丫鬟丹儿回来说:贾环回来了。她忙过来看看。而现在,她确认,真的是贾环回金陵了。
  苏诗诗展颜一笑,不意间泪水滚落,若如断了线的珍珠。她转身就走。一若雍治十二年的那个夏天。
  再见苏诗诗,贾环内心之中,仿佛一道闪电,刺破了那阴郁,忧伤,惆怅情绪的乌云。如同山林之间,有清泉流泻而出,有黄鹂在枝头唱着清脆、欢快的歌。
  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一扫而空。还有疲倦。他突然间明白,薇薇在书信中说的惊喜是什么!是她。苏诗诗一直都在金陵。而且,和薇薇有着联系。
  贾环喊道:“诗诗,别走!”
  雍治十二年那个夏天,他心情复杂的目送苏诗诗娇羞的近乎是逃跑般的从他的书房中离开。雍治十五年的暮春,落英缤纷,他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再次离开?
第639章
白玉兰
  雍治十三年底,废太子事落幕。他成功的带领着贾府避过暗流。龙江先生宴请来京的萧梦祯、韩秀才。提起隐退、芳踪杳杳的苏诗诗,他当时感慨万千。
  她在教坊司的赎身文书,是他赎的。而后,她飘然离开京城,不知所踪。
  当是时,他怅然若失,或许:你爱想起我时,就想起我,就像想起夏夜的一颗星;你爱忘记我时,就忘记我,就像忘记春天的一个梦。
  如今,相会在金陵!
  ……
  ……
  “呃,姑娘,你怎么……”追到院落中的小丫鬟丹儿看到自家小姐转身要往外走,很是惊讶。等听到贾环出声留人,她家姑娘才停下来。她看看贾环,小嘴撅起来:哼,负情薄义之徒。
  谁家公子若得到她家姑娘的垂青,不得美死啊!偏偏他两年的时间,却不曾询问她家姑娘的去向。
  贾环轻声道:“诗诗姑娘,这么些年未见,可还好?”
  认真的说起来,自雍治十二年夏,他和苏诗诗在金陵一别,自此再未见面。在京城时,他关注着苏诗诗的消息,但从未去见她。算起来,有近三年时间。
  苏诗诗转过身,清丽的容颜上,满脸泪痕,梨花带雨,娇柔的清叹道:“贾先生,人生若只如初见。”
  贾环感慨的苦笑一声,他能听出苏诗诗语气里的欣喜与幽怨。或许那应该是一种纠结的心态吧!伸手,邀请苏诗诗到正房中稍坐小叙。
  他和苏诗诗的初见,是在雍治九年的春天,那时,她白衣蹁跹,舞姿动人。因他年幼,特意在他身边执壶斟酒。他曾赠词:佳人相见一千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
  是想,他们的关系,若是如初见时,没有日后的这些事情发生,就很好了。这是悔恨将情丝系在他身上。还是说:此时相逢,记起我们初见时的美好。是感叹,是幽怨。
  春日融融。正房中的厅中,寂然无声。
  贾环才回来,茶水都没有。两人相对而坐。丹儿退在门外,将空间和时间留给贾环和苏诗诗。
  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横亘在两人中间。贾环和苏诗诗之间,有太多的故事。他们认识是那么的早啊。却又近三年未见一面。又如何能没有疏离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