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6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2/852

  黛玉一袭白色的拖地长裙,一头青丝挽着发髻,插着镂空的玉簪,身姿窈窕婀娜,坐在亭中铺着坐褥的石凳上,如娇花照月。丫鬟们环侍。
  黛玉细声叹道:“宝姐姐、三姐姐,不复你我当日在京中赏菊的盛况了!”
  探春,宝钗,宝琴,香菱都在。
  当日,海棠社,一众姑娘们在贾府中咏菊。有菊花诗十二首: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而今,迎春、惜春、湘云俱在京城。
  探春笑一笑,点头。二哥哥婚后,越发的向佛,时常在寺庙中留宿。而三弟弟在西域,真理报上,常有战事消息。令人担忧。
  “嗯。”宝钗轻轻的一叹。以她端庄、持重的性情,这时,亦是一声长叹。秋声知我意,当送长安西。
  ……
  ……
  重阳节,天下共度。
  京城,西苑,御花园中,秋菊绽放,争奇斗艳。各色品种:白菊,红菊,墨菊等。
  雍治天子携着杨皇后、独孤贵人、青美人在花园中品酒赏花。太监总管许彦并几个太监,在跟前凑趣、说笑。
  雍治天子时而开怀大笑。
  天子许久未曾有这样高兴的劲头。一切的原因,自是因为昨日抵达的捷报:西域大捷。阵斩近五万,俘获十万余,畜牧百万头。可以说,一战,而使西域攻守之势异也!
  午后,天子到御书房中,听取朝廷重臣们:华、卫、宋三位大学士,并工部尚书纪兴生、兵部尚书孟何、魏其候、北静王、成国公、吴王,对西域的赏赐方案。
  下午时,赏赐方案便是传出:封平南伯、右都御史齐驰为定西候,授光禄大夫。追封其母、封其妻,荫其子。其麾下各将校,依功均有封赏。赏赐无数。赦西域布政司官员等擅离职守之罪。
  犒赏军队的钦差,重阳节后,便选定人选:翰林院侍讲费敏政,稍后从京城出发。
  ……
  ……
  距离北山战役的获胜,已经过去十天。大胜之后的欢喜、高潮,慢慢的落幕。
  去往龟兹的偏师,暂无消息。周军兵锋,越过大漠后,直逼哈密,虚晃一枪后,占领柳谷河旁的柔远城。屯兵于此。威胁伊州府全境。
  随后,救死扶伤的工作展开。各种处理物资的工作,亦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进入九月中旬,西北已经是冬季,不适合大规模用兵。战事相对平静。三军将士,都在等候着朝廷的封赏。
  在这样的背景下,贾环在大并泽颁布的法令:凡胡儿辱及大周官吏者,死。这条法令在敦煌地区,引起很大的反响。如西域左布政使韩伯安在私下里议论时,便很不以为然:“贾子玉以为他是谁?天王老子?终究是少年得志!”
  如追随贾环的府学学子韩无功,和同学们在府学中讨论时,感叹贾环的强硬。具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以直报直,恩怨分明。这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大迥异于贾环在外的才子形象!
  而敦煌城中,普通的感受是朝廷的法令,对于蛮族越来越强硬。但无疑是符合大胜时期的氛围的!
  一场冰冷的小雨,落在敦煌城中。晚秋时节,已是冬临。总督府衙门外的一处酒肆中,总督府中得用的吏员章青正在被一名老家来的商人邀请吃酒。
  商人约二十多岁,在行商这个行当中来说,非常的年轻。正是九月初六日时,在大并泽营地门口,看着贾环带着大周骑兵出行,感叹自己白活二十多年的商贾:长安人娄冻。
  章吏员四十多岁,捻须道:“非是在下推脱。牛羊等畜牧买卖,以及奴隶人口买卖都是各方盯着的肥肉。娄员外所求,在下一个吏员如何做的了住?”
  娄冻沉默着,不死心地问道:“那么,还请章大人指点一条明路。”
  章吏员道:“如今总督府中,说话份量最重的无疑是贾参议。而且,他是负责大军粮草的转运使。其次是大帅的幕僚,人称西南钱王的胡炽。娄员外想要有所获,则可从这两人身边的随员入手。”
  娄冻点点头,谢道:“多谢章大人告知。”
  ……
  ……
  一层秋雨一层凉。而敦煌在九月中旬晚秋时,完全是冬季的模样。
  贾环在总督府附近购置了一间占地数亩的院落,安置随从,家将。自北山战役大胜后,驿站里的文官们便逐步的搬离驿站。贾环自是随大流。
  则是驿站里住的确实不舒服。但贾环的性格,自是不会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当出头鸟。
  敦煌的房价,和京城自然不能比。这栋精美的宅院,价格100余两。对他而言,轻松的很。至于来源,不用说的太明白。敦煌城中,约三十多名胡人贵族,富商被处死,逮捕。家产充公。剩余的,都是惊弓之鸟。
  小楼走廊处,贾环赏着雨。
  心绪飘飞。
  西域的情况,自西征大军出京,到他西行,来到敦煌,局势一直都很紧张。像弓弦一样绷紧着:胡骑即将压境,西域局势糜(和谐)烂。到此时,可以说,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已经过去。
  接下来,将转入战略进攻时期。
  大军当前的目标,由守住西域最后的据点:敦煌,瓜州,变成攻占龟兹。而后是,光复北庭、安西四镇。
  他现在正处在大战后的空闲时间段。暂时不去关注军政大事。他在思念着金陵的佳人们。
  这时,钱槐从楼下上来,道:“三爷,门外有一个叫娄冻的商人求见,想请你吃饭。”
  贾环头都没回,笑道:“钱槐,他给了你多少红包?退回去吧!”
  这些天,许多人来访他。结交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隐晦的表达,希望帮助大军处理“战利品”。但是,这事,他怎么会应承?他一听商人就知道。
  不错,他现在在总督府的份量很重,基本可以决断所有的政务。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事情,这是齐总督的权限,他还不至于傻到越界。
  所以,郭家屡次请他去吃酒,他暂时都没同意。
第802章
郭府酒宴(上)
  二楼门口,钱槐青衣小帽,赔笑着。随着三爷在敦煌的地位上升,他在人前炙手可热。这些日子,奉承者很多。三教九流都有。但在三爷面前,他还是昔日的小跟班。
  钱槐服帖的道:“三爷,我这就去退。那姓娄的商人给了我50两银子的红包。”
  贾环微微挑眉,从凄迷的秋雨上收回视线,转过身,走进雅致的花厅中,笑道:“哦?这个价格有点高啊!他还有什么话?”
  贾环对自己长随传话的“价格”还是心里有数的。一般而言,给钱槐通传的红包在2两银子到5两银子左右。特别传话,也不过是10两银子。
  要知道,在敦煌,七个人吃一顿丰盛的早饭:牛肉面、羊肉合汁只要不到十银元。物价比京城要低许多。
  钱槐笑嘻嘻的拍马屁,“三爷明见。他说他愿意在三爷门下奔走,效犬马之劳。我看他是想在敦煌城里的‘买卖’上分一杯羹。”
  大胜之后,俘获的人口,牛羊,都需要消化掉。这需要依靠商人。最近很多人找到三爷请托。
  贾环听的好笑,道:“行了。不要卖弄口舌。”微微一顿,吩咐道:“你和他接触着,摸摸他的底子。我回头说不定会用他。”
  钱槐领命下楼。
  贾环做到花厅的桌子上喝茶,微微沉思。
  对于俘虏的胡人,按照惯例,被卖做奴隶,他持中性态度。但蓄奴,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落后的。将来肯定要打破这道枷锁。
  只是,从大周当前的社会形态来说,奴隶是一个家庭的财富。奴仆的子子孙孙都归主家所有。这是堪比土地的财富。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工业化没有开启之前,对于大量的自由人口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但是,要注意到,自康顺末年末以来,农村中,大批的自耕农破产,卖身为奴,托庇于豪强,逃避朝廷苛捐杂税,谋取生存。和明朝中后期的情况类似。这是周朝社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
  自耕农的大批减少,则国家税赋减少。国家税赋减少,当国家财政破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不言自明。这是国家和地方豪强利益的矛盾。
  若是日后他执掌大周中枢,必定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必定会出问题。但,他现在能做的是:在西域推行废汉奴令。
  至于,奴隶贸易,他肯定不会参与。战利品如何分,这是齐总督要考虑的事情。像胡炽,捐出家产,为大军垫付军费,岂能不赏?还有3000万银元的西域债,本息需要偿还。
  还有将士们需要赏赐,笼络军心!大军的缴获,大都归国库所有。但将士们并不需要牛羊、人口,而是需要美酒、绸缎、银元、爵位。这都需要变现。朝廷的赏赐,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运送物资到西域来。
  贾府真正在西域中赚钱的生意,是信丰银号的银行业务。当然,因为晋商的支持西域债以及银票的通兑,晋商票号,包括胡炽的天顺丰,都在做这些业务。
  贾府的优势在于,贾环出身于旧武勋集团。这实际上揽下大半的军中业务。
  贾环正思考着,一名貌美的胡姬侍女,提着茶壶、糕点,走上来,手中拿着一叠帖子,微微屈身,小意的汇报道:“老爷,这是今日门房里收到的帖子。”
  她约二十五岁左右,穿着蓝色的薄袄、葱绿色的马面裙,身姿修长,凶口丰腴。圆脸肤白。风情柔美。以贾环挑剔的眼光,亦觉得此女养眼。据闻,这是敦煌某月氏贵人家的美妾。他这栋宅院里的丫鬟、仆妇,都是韩家帮着采购的,质量上乘。州学学子韩无功家中,经营着数处银矿。
  “嗯。”贾环心里惦记着宝姐姐她们,只是欣赏下胡姬的风情,倒不会有别的想法。点点头,打发她下去,抿着温茶,翻一翻拜帖,又看到郭家的帖子,想一想,决定在去瓜州之前,去一趟郭家。
  牛羊、奴隶贸易的事情,他能否拿到份额,要看后日的瓜州之行,齐总督的分配。无法许诺什么。他没有权限。但,不好寒了郭家的心。
  ……
  ……
  小雨下了一夜。北风寒。郭家村中,一片片院落、屋舍沐浴在小雨中。
  郭家,是敦煌本地的大族。繁衍百年。家族人口近千。整个郭家村中都是郭氏族人。
  这成片的屋舍中某处,一间精美的少女闺房中,一名二八年华的少女,正伏在拔步床中,低声啜泣。容貌不可见,只从她的身段看,可知是美人。
  一名身姿纤细的二十四五岁的美少(和谐)妇,站在一旁,低声劝道:“娥娘,乖!老爷的决定,如何改得了?再说,那贾参议于我们郭家有大恩。年前有为,才比你大两岁,就是布政司的参议。城里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你给他做妾,不算辱没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