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7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852

  贾环沉默了一会,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他的不满、苦涩、沉静,在这个举动中展露无遗,道:“卫相,宋大学士这么告一记刁状,我连上书辞官的机会都没了!”
  有宋溥的话在前:不为君父的名声考虑,只顾自己。他再上书辞官,那真是明白的和天下人说:我就是觉得天子是个昏君!届时,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卫弘轻轻的点头。宋溥确实是在整贾环、张安博。
  政斗,无所不用其极!允许几年前贾环把宋溥搞的灰头灰脸,被阻拦晋升军机处,不许宋溥整贾环?宋溥又不是木头人!
  卫神童给贾环斟酒,略显担忧,直言问道:“子玉,那你现在什么打算?”
  他其实比贾环还要大四岁,时年24岁,一身白衫,唇红齿白,很俊美的青年。他妻子是前大学士刘飞白的孙女。孩子都有了。
  他担任了三年的翰林庶吉士,散馆后,转任礼部主事。不像书院的弟子纪澄,留在翰林院任翰林编修。
  而上一科在京城的书院前辈们:许英朗,纪鸣都转外地任职。年后小聚时,他们都不在京中。
  按照卫阳的想法,既然在天子面前挑明平定西域以贾环为首功,当今天子为何不赏?
  就算觉得贾环年轻,将来威胁太大,可以如沈于乔一样,赏他的父亲贾政啊!荣国公之上,还有王爵。说到底,天子心中还是有刺!这是贾环昔年历次政斗留下的后遗症。
  雍治天子和齐驰的谈话还没传出来。按照雍治天子的说法:贾环这个人,想法有点多!潜台词是,他不放心!贾环套马甲搞事,他又不是没经过。
  贾环抿一口酒,没有隐瞒,道:“我在杨皇后面前下点功夫吧!”辞官,这是他原本想好的退路之一。他打算在雍治王朝末年,离老皇帝远点。现在此路不通。
  几天前,他到东庄镇上给叶先生拜年,他当时的感觉是:他面临的局势如同堰水湖,湖中的水越累积越多,很危险。现在得卫大学士告知含元殿上的详情,感受是:如临深渊!
  他已经站在深渊边上。局势更加的危险、紧迫!天子有杀他之意,这是确凿无疑的事情。现在,刀快架到他脖子上。
  “嗯。”卫弘提醒道:“子玉,要重视,要快啊!”现在能改变天子主意的只有杨皇后。
  以他的政治水平,当然知道贾环说的是什么:不仅仅是给杨皇后送银子,还有推雍王上位。主少国疑,这没错。但历史上不是没有托孤的先例。比如:当年的三杨。事在人为。
  但这件事,要快!以他的眼光判断,天子的身体撑不了多久的!
  贾环凝重的点头。
  吃了一会酒,贾环心里有事,告辞离开。卫弘没有挽留。他找贾环来,就是告诉贾环情况:政敌出手,天子有杀意。提醒贾环不要误判,要快!
  卫阳起身送贾环出门。一路穿过卫府的屋舍、园林,到一处僻静的角门处。冬季的寒风呼啸,冰冷刺骨,吹动着贾环、卫阳的头巾、衣衫。
  卫阳看着贾环沉静的神情,忍不住感叹道:“子玉,你……唉……你要是留在西域该多好啊!保重!”卫神童双手抱拳。
  “元皓,谢谢!”贾环点点头,笑一笑,坐上马车。马车徐徐的远离。
  卫阳心中感慨难言。
  自雍治八年起,他和贾环认识,算起来,如今过去十二年!才华横溢,意志坚定,格局非凡,气度恢弘。在西域金戈铁马,纵横万里,征服诸胡。
  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英才!
  这样的一个杰出人,天子竟然要杀!他如何不叹?
  今晚会是他和贾环最后一次喝酒吗?他从爷爷的语气听出,大变或许就在最近。留给贾环的时间不多了。
  子玉,保重!
  ……
  ……
  华美的马车平稳前行。
  胡小四、钱槐两人在马车外赶着马。四匹来自大宛的骏马,在皎洁的月光中,踩着小碎步往四时坊而去。达官贵人们的府邸上的喧闹隐约传来。
  贾环喝了一点酒,依靠在马车中的软榻上,手指轻按着额头,思索着。
  他本来已经想好在正月后辞官:辞官要讲究时机。但谁想到正月十三,宋溥在含元殿上来这一手?这打乱了他的布置。
  卫阳说他没回京城就好。不用面对如此局面,但实际情况哪里是如此?
  第一,躲在西域就没有祸事?他回京还没一个月,什么事都没做,没在天子面前晃,局势不是一样一步步的在恶化?
  这次含元殿议事,主要推手是宋溥,这梁子早就结下。他回不回来,都是一回事。
  华墨推波助澜,起因必然是应云妹妹的事。闯华府之事,还没了结。在顺天府处拖着。他自是知道华墨不会善罢甘休。得罪华墨,弊端很大。但已经得罪,能如何?
  他几日前在吴王府中,和纪婉儿见过面,她跪求他帮忙复仇。他答应下来:来日方长。纪系残余是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二,他留在西域,握有兵权。但雍治天子的圣旨到西域,解除他的兵权,很难吗?当年盛唐开元,唐玄宗解除节度使兵权,一纸诏书。何况国朝的人心,比唐如何?
  再退一步,就算有人追随他抗旨、造反!他从西域起兵打到京城?这得多大的脑洞?
  第三,三姐姐婚事,他如何能不回?这是亲情啊。
  ……
  ……
  贾环正沉思着,马车外传来钱槐的声音,“三爷到府里了。”贾环的马车已经停在无忧堂的前院里。小厮、管家们过来侍候。
  贾环回过神,下车,往堂屋里走。众奴仆忙跟着。贾环边走吩咐道:“派人去里头说一声。我在书房里休息。”又道:“去请张伯仁到夕韵堂来。”
  因探春的婚事定于正月二十日,宝姐姐生日的前一天。张四水提前从家中赶回来帮忙,今日刚到。
  寒风吹拂着贾环的脸庞。他往院落西边的夕韵堂而去。
  他在卫府说了一半的实话。他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凶险的局面,近乎死局!他不可能不多做准备。特别是现在在“辞官”这张牌被废掉后。
  他首选的方案,还是与杨皇后联合:保命,推雍王上位。但,假设杨皇后无法说服天子呢?还需要准备一个备用方案:我花开后百花杀!
  这是,他今晚要和张四水谈的。
  面对着雍治天子高高举起的屠刀,他就算畏惧,又有何用?难道畏惧、求饶、表忠心,雍治天子就会不杀他?他不会坐以待毙,不会愚忠!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第917章
青史必不罪我
  夕韵堂中的烛火灭掉。一夜商谈的内容,亦随着蜡烛熄灭而结束。无忧堂的园林、院落,沐浴在造成的阳光中。几只小鸟在枝头“啾啾”鸣叫。
  无忧堂的西角门口,纪澄坐着一顶小轿抵达。他非京城人,家在北直隶永平府。正月十八便是所有衙门开始上班的时间。他昨日便到京师。今日来拜访贾环。
  贾环住的无忧堂这里,访客较少。无关的人,多半都在荣国府前院候着。更何况贾府如今远不及昔日。不过,贾环这里人口不少,奴仆进进出出。
  “纪翰林早。”“纪大人好。”纪澄一路畅通无阻,在甬道上,有相熟的管事们停在路边,笑呵呵的招呼着。
  纪澄一身青衫,时年二十三岁,容貌清秀,满面春风的拱手,一一回应。他和史姑娘的婚事已经大致定下来。还在下聘礼,看日子。预计会在春末成婚。
  到夕韵堂所在的院落门口,纪澄深吸一口气,整整衣衫,迈步进去。
  他和史姑娘的婚事,能得偿所愿。都是拜院首所赐!他岂是知恩不报的人?他昨日回京,晚上便听说了含元殿议事的经历。他是前途无量的翰林。消息渠道并不闭塞。
  为他的婚事,贾院首得罪了华大学士。他早上过来,看他能不能帮上点忙。
  ……
  ……
  一夜未眠后稍作休息的贾环在无忧堂的书房里招待着前来拜访的纪澄。
  幽雅的外书房中,清茶袅袅。带着清寒的日光,落在小厅中,桌椅阴影斑驳。
  纪澄感激的道:“我和史姑娘的婚事没有院首的支持,肯定无法成。我铭记在心。”
  以他和贾环的私交,这样感激的话,他还是要说出来。因为,恩情太大。
  贾环疲倦、温和的一笑,道:“伯言,听到昨天京中的消息了?日后好好的待云妹妹。”
  他倒不会虚伪的说:不关纪澄的事。他和华墨非同一阵营。但华墨短期内肯定顾不上他的。含元殿上,华墨推波助澜的根本原因,便是那日强闯华府之事。
  纪澄用力的点点头。他会的。
  接下来,两人谈了什么,就不得而知。
  ……
  ……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贾环和纪澄在书房里密谈时,隔着数个院落,贾环视线看不到的地方,跋忽勒依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吹着胡笳。他是月氏国贵族出身,音律谙熟。
  小厅的八仙桌上,一壶残酒已空。酒壶边是一把长剑。
  他在碎叶,为救出族人,出卖他心爱的女子宛国公主。又因刺杀的变故,被迫给贾环卖命。自西域来京师。汉人新年,他亦思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