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3/852

  而纺织工厂的兴起,令大量的工人失业。若非朝廷有向西域、辽东、安南的移民政策,只怕民乱会骤起。再有,工厂三天两头的出事,报纸时常报道。
  贾环微笑着点头。这些事,他心里有数。这是手工业向工业化过渡的必然阵痛。当年英国,还发生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贾环和龙江先生饮过酒,看看怀表,约下午一点,推了他打麻将的邀约,起身告辞,笑道:“我约了人听戏。”
  “是桃花扇还是白蛇传?”龙江先生取笑一句。这是如今天下最流行的两个爱情曲子。和贾环在集贤楼门口道别。
  ……
  ……
  金陵最知名的剧院:金声园,位于夫子庙北,即原明朝的中山王府。贾环的马车自金川门的集贤楼徐徐而来。
  这些年,随着齐大学士的执政,周朝国力开始恢复。京中的米价都稳定在10元一石。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这是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
  充足的粮食供应,人口的滋生,催生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昆曲、马球、足球、戏院、麻将、相声、评书、大鼓等。其中,戏曲更是呈百花齐放的态势。
  金声园是贾环的产业,距离贾环的昭文园不算远。诗诗,薇薇,玉华偶尔会登台唱曲。
  金声园分前后两个区域。贾环的马车会一趟贾府后,停在后面的园林中,顺着楼梯到二楼幽静的“地”字包厢中。
  包厢中布置的古香古色。布置着软榻、桌椅。温暖如春。
  此刻,正中的软榻上,正坐着一位穿着浅白色长衫的美人,年纪看起来约三十出头,身姿纤巧、婀娜。气质温柔妩媚。自有一股浸润透的美妇风情。
  正是跟着贾环到金陵生活的秦可卿。
  包厢门敲响,丫鬟开门,秦可卿连忙起身,见是贾环进来,俏丽的鹅蛋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上前两步,迎着他,温柔的道:“环叔!”
  贾环笑着将她抱着在怀里,亲昵的抚着她,“可卿,等了一会吧?”
  “嗯。我等着环叔呢。”秦可卿温柔的点头,带着无限缱倦。正要依偎在贾环怀里,见贾环身后还跟着鸳鸯、袭人。“呀……”俏脸一下子变得滚烫、绯红,娇羞难言。在这一瞬间,妩媚之意流泻,堪称尤物!
  她是这样的性子。性格柔弱,心里要强。但生活中,人又其实挺有情趣的。
  鸳鸯、袭人两人笑一笑,打招呼,“秦姐姐。”前尘往事,俱成烟云。她没有住在昭文园,而是在昭文园后,隔壁的院落里。和贾环有一子一女。
  秦可卿回礼。
  几人随意的寒暄着。宝珠带着小丫鬟们退出包厢,带上门。
  秦可卿弯腰着,添茶倒水,温柔细致。美眸从贾环的脸上掠过,柔媚的一笑,有着春水一般的柔媚。
  贾环欣赏着她美丽的风情,和鸳鸯、袭人落座。三十八岁的大美人,容颜、身材,此时还如同三十出头的美妇一般,温柔的令人沉醉。
  袭人的性情温柔和顺,嘴角带着笑,低着头吃茶。
  鸳鸯则是娇嗔贾环一眼。三爷荒唐起来的时候,确实非常荒唐。
  少顷,白蛇传开场。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
第964章
结束和开始
  十月份,自京城的信使到金陵再北归,江南的冬渐深。一场细密的白雪,冷冷咧咧的将浩荡山河笼罩,在天地间描绘出一副苍茫、安宁的画面。
  大运河上,一艘精美的楼船于下午时分游入画卷中,徐徐的抵达扬州的东关渡头。楼船中的乘客正是前往京城的南京吏部尚书宁儒。另有美妾、老仆、长随相随。
  如今海运繁盛。每日自岭南、泉州、华亭等港口至天津的船只络绎不绝。更别提往来高丽、东瀛等地的船只。大运河的千年繁华,正在逐渐的淡去。
  扬州知府沈长吉带着扬州府中的几名官员并十几名随从,等在东关码头上。小雪飘扬,遮掩着十数张伞盖。
  除沈知府外,驻守在扬州的淮扬巡抚,分守道,分巡道等大小官员并没有前来迎接。
  值此之时,朝堂风云变化!执政九年多的齐中堂因病致仕,以曾大绅为执政宰辅。萧丕、殷鹏为辅。此时,龙江先生因天子问询江南纺织厂事故进京。纺织厂近年来已出现多起工伤。官场中人对他的仕途并不看好。
  高大的楼船抵达码头后,沈长吉迎着龙江先生,一路至驿馆中。
  接风宴设在驿馆东的小楼中。此处可以俯瞰扬州城东的美景:江城一色。扬州盐商们的园林天下闻名。扬州城外的驿馆,自也是一等一的精美。景色宜人。
  永兴年间,大学士齐驰主持盐法改革,改总商制的纲盐法为票盐法。楚西各岸,盐价骤贱,民众为之欢声雷动。扬州盐商的辉煌就此一去不复返!
  扬州盐商大部分都是徽商。盐法改变后,衰落的徽商们,将资本转投至贾环在江南所主导的金融、工业、文化产业中,得以保留元气。并没有如同贾环原时空的清末那样:家产被抄,屋舍园林,一律罚没,家族子孙,流离失所。
  此时,扬州园林依旧维持着昔日的体面、辉煌,就是例证。当然,扬州不再是江南的文化中心,徽商亦不没有参与发行纸币。这正是其实力衰退。
  雪花飞扬的洒落,覆盖着假山、奇石,松林。小楼内点着炭盆,温暖如春。
  小厮们送上酒菜,悄然的退下小楼。沈长吉作为龙江先生的门生,陪着吃了几杯酒,语气带着迟疑,缓缓的道:“老师此去京师……当小心京师气候。”
  龙江先生时年将近六十,闻言微微一笑,抿着黄酒,淡然的道:“长吉,你有心了。”
  天下皆以为权力中心在京师。但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权力的中心在金陵:贾环。
  一代名相齐驰因病致仕。长久以来,永兴朝稳定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京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暗潮涌动。然而,齐中堂亦欲平稳过渡。贾子玉想政局稳定,天子想朝堂安宁。他此去京师是接任吏部尚书。
  ……
  ……
  冬日,天晴。京城西北郊,大明宫。
  长春仙馆。
  富丽堂皇的皇家殿宇中,永兴天子宁淅一个人在屋中独处。冬日上午的阳光从洁净的玻璃窗透进来,落在白玉地板上。带着冬季特有的幽静的气息。
  太监、宫女们都等候在门外。宁淅思绪飘散。他母亲生前来大明宫,便是住在此处。
  齐先生致仕。平静了近九年的帝王生涯,就此打破。现在的国家,并非中原一地,北至贝尔加湖、西至呼罗珊,南至南洋诸岛,东至东瀛等岛。海上千帆竞发,带回来的消息,日新月异。
  纵然为皇帝多年,但他对于如何妥善、合格的处理天下大事,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
  所以,在宰辅、大臣等等政治安排落定后,他依旧去信给江南的先生,希望先生能回京城帮他。
  宁淅正沉思着时,太监总管袁琪静悄悄的走进来,低声汇报道:“万岁,长公主到了。”
  永兴朝的长公主只有一位:吴王嫡女,执掌少府的永清公主宁潇。她深得天子信任。在朝中颇有呼应者。
  宁潇稍后自殿外而来。贴身的丫鬟紫儿、婉儿两人留在殿门口。她二十九岁的年龄,穿一身浅白色的宫装,身姿修长。举步徐徐而来,气质静谧、明艳。
  倾城佳人。
  宁淅笑一笑,“潇姐姐……”做个手势,免掉宁潇的礼节,急切的道:“可是先生的回信到了?”
  他和先生的私信,从不走官方渠道。明万历皇帝和王锡爵的沟通,就是私信被泄。再者,先生信中的言辞之意,唯有潇姐姐才能解读的透彻。
  宁潇轻轻的一笑,从袖袋里取出贾环自金陵回的书信,递给宁淅,“陛下先看看。”
  “嗯。”宁淅欣喜的接过信,聚精会神的读着信。半晌之后,难掩失望之色。
  信中,先生敦敦教导,勉励他尽力而为。治国不要怕犯错误,重要的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宁淅收起书信,叹道:“唉……!潇姐姐,先生为文坛宗师,爱江南美景,不爱这北国风光!”
  永兴六年,大周的文坛领袖方宗师去世。谥:文成。贾环继承方宗师的衣钵(方宗师是贾环乡试的座师),为国朝文坛新的领袖!在报纸上大力推行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
  宁潇温雅的笑一笑,“美景一时观不透,天缘有份画中游。”
  她亦想贾环来京师。但,现在确实不是时机。并非有贾环当年当着百官的面许诺,在永兴朝永不入仕的阻拦,而是政治上的因素。现在正是天子掌权时!
  齐大学士致仕,至此时十一月底,种种政治安排已经落实。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时,这亦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
  ……
  十一月底,京中正寒冷着。讲武堂第六期的毕业生林司,以千户职,分配到正阳门当差,已经过去数月。
  傍晚时分,一帮同僚们在城门口的耳房里闲聊着报纸上的趣事:沙俄与奥斯曼、法兰西的大战又起。
  ……
  ……
  腊月时节,金陵城中尽是节日气氛。春联、年画在街肆上随处可见。
  昭文园中,贾环在书房的窗前,看着书房后的几杆翠竹,沉吟着。
  突然,身后传来脚步声。贾环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是宝姐姐进来,笑一笑。
  宝钗穿着素雅的水白色棉袄,额前刘海整齐。娴雅的轻声道:“夫君还在思量去京城的事吗?”
  贾环笑着摇头,让她放宽心,“姐姐,我不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