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852


第965章
风起于微
  贾环的话,让宝钗的嘴角禁不住微微翘起来,一个很娴静、淑女的浅笑。明艳的如同一株牡丹浅浅的绽放。
  凝视着宝姐姐那水杏般的美眸,贾环微微失神,沉醉于她的美丽中。宝姐姐大他两岁多。再过一个月的时间,正月二十一日,便是她32岁的生日。正值她一生之中最美丽、诱人的时间段中。
  贾府中的人,因宝钗肌肤雪白,体态微丰,将她比作杨贵妃。但,杨贵妃比宝姐姐多的,位列四大美人,无非就是多一层身份而已:唐玄宗的爱妃。
  论容貌、才气、品性、为人处世,杨玉环何能比得了他的宝姐姐?杨贵妃的姐姐,在长安何其的跋扈?他要做的事情,是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又岂是唐玄宗那种封建帝王可比?
  在贾环看来,真正像杨贵妃的,是杨皇后。九年前,他在永寿宫中,一睹她的容颜,五官精致。冰清玉润。绝代美妇!堪称尤物!他曾俯视过她的风情。
  这么些年过去,杨燕燕早已在京中郁郁而终。元春为太后。
  贾环牵着妻子的手,和她并肩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她美丽的侧颜,伸手轻拈着她落在肩头的一根发丝,再宽她的心,道:“姐姐,现在正是子文掌握大权时。我去京师做什么?我在江南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想干活的人干不了,心里的怨气可想而知!他怎么可能去学张居正?他与张先生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年龄。他今年才不到三十岁。可以允许宁淅犯错误,可以允许改革的事业出现反复。
  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改革都会出现反复。
  权术上的考量,贾环说话点到即止。但,其中的凶险,他和宁潇都深知。再者,他留在江南,继续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发展资本的力量,事半功倍。
  宝钗偏头,依偎在丈夫的肩头,明眸流波,含笑道:“那,夫君可以去餐厅里吃腊八粥了吗?”
  贾环笑一笑,搂着妻子的腰,宝姐姐身上的幽香,满在他的鼻端,“嗯。”
  书房门外,香菱和如意两人娇俏的而立,对视一笑。府里都很担忧三爷想去京城呢。奶奶出面,一问便知三爷的心意。这么些年过去了啊!荻少爷、茂少爷都长大、开蒙。两人仿佛还是新婚时。
  ……
  ……
  永兴八年的腊月,在江南江北一般同的雪景中,徐徐的流逝。就如同秋季时的政治风波,徐徐的平息。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时,自京中出发返川的齐大学士带着家人,刚刚走到湖广武昌府。
  在武昌府城东,精美的府邸之中。齐驰半倚坐在正房的床榻上,挥挥手,让服侍他的妻妾、儿子们都离开,道:“你们都去过年吧!别耗在我这儿。”
  少顷,正房里便空下来。值此时,他的病情已经大致稳定下来。六十多岁的齐中堂,一个人沉思着他这些年来的宦海沉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咚,咚……”
  敲门声响。齐驰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门口胡炽正恭敬的而立,笑道:“兴斋来了。坐。不必拘礼。我已不是国朝的宰相了!”他和胡炽交情非同一般。这栋住宅都是胡炽在武昌府的产业。
  胡炽去江南传信返回京城后,一路追随着齐驰返乡。以两人的年纪,恐怕这一别,就是再无相见之日。是以,他一路相送。这是一个商人的忠义!
  胡炽身材矮小,干瘦,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黑色的长衫,笑着走进来,拱手道:“大帅今日感觉可好些?”
  “死不了。”齐驰洒脱的一笑,寒暄几句,对胡炽感叹道:“我这一生,唯识人耳!”
  比如:军事长才曾季高。依靠着曾季高,他征服西南,拓土千里。比如:到此时,依旧对他不离不弃的胡炽。有这份忠义,他值了。
  还有,信守承诺的贾环。京中的政治安排,基本都依着他的意思进行的。贾环停留在金陵,并未去京师。他内心中,感慨难言!
  从雍治九年那时起,他就未曾看错过贾环!
  胡炽坐在椅子上,看着衰老的齐大帅,眼睛微湿,点点头。
  ……
  ……
  永兴十年春,天下公认的永兴朝名相齐驰,继何太师之后国朝又一位名留青史的宰辅,在四川老家中病逝!谥“文正”。以其文治武功,有大功于国,配享太庙。
  周史记载:本朝自定鼎以来,贤圣继作,山岳降灵。英人杰士,比肩相望。然论功见于世者,寥寥数人。齐驰方肃,夺群小之威福以还天子。举贤任能,改革弊端,恢复国力,复皇周天威于四方。
  宪宗初践大宝,当是时,内忧外患,民气未复。柱石倾移,朝野多故,时事亦孔棘矣。齐驰以一身搘拄其间,沛然若有余。奖励人材,振饬纲纪。伟哉宰相才也。
  古称社稷臣,何以尚诸?
  ……
  ……
  一代名相齐驰的致仕、归乡,落幕。就像是一条单行线,渐行渐远。他的病去,是后话。
  时光匆匆的流逝。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天下午,贾环带着孩子们到莫愁湖踏青放风筝回来,金陵知府袁枚来访。
  他正是当年那位写诗讽刺贾环的江南才子:到底公卿负前盟,荣华情重美人轻。林仙领略情中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贾环在府中洗过手、脸,彩霞端着水盆、毛巾离开。他和玉华说笑几句,逗着黏他的女儿几句,换了衣服,到前院里会客。
  精美的小厅中,袁知府正悠然的喝茶。见贾环进来,忙起身,道:“在下叨扰贾学士了。”
  贾环一边走进来,一边伸手示意他坐下,随意地笑道:“子才若是真怕打扰我,便不该来。说说看,什么事?”
  小厮上了茶。
  袁枚笑呵呵的道:“江南子弟多才俊,近日要在秦淮河中举行文会,在下特来邀请贾学士参加。”
  贾环抿一口茶。
  袁枚笑道:“当然,贾学士若无时间,一定要留一首佳作,供一干后辈们学习!”不提贾环的帝师身份,仅仅是他的科名:雍治十三年的探花。这个资历,在士林中,就非常高。“前辈”当之无愧!
  贾环就笑,伸手虚点了下袁枚,道:“你啊……我前几日正好有一首习作,便给你拿去吧。”
  他为文坛盟主,亦需要帮手。他这些年,专注于推动工业的发展,在诗词,文章上的功夫,渐渐的下的少。袁枚便是他所中意的接棒人选。这点面子要给他。
  ……
  ……
  永兴九年,江南江北于春风中传唱着贾环的新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时,在皇宫之中,永兴天子宁淅颇为躁动的来回踱步。
  齐驰致仕,曾缙为执政宰辅。周王朝的历史,就此翻开新的篇章!永兴天子亲政。
  而永兴天子此刻,就是遇到亲政后的难题。
第966章
洪波涌起
  傍晚的夕阳在天际边燃烧。映照的宫室、殿宇间流光溢彩。威严与贵气同在。
  这里,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是整个东方地区的权力中心!四海之内,万邦来朝!这里是周帝国的统治中心!
  永兴天子宁淅穿着一身暗红色的龙袍,时年二十九岁。独自的徘徊在乾清宫后的殿宇里。头顶的天空,仿佛给金碧辉煌的宫殿屋檐遮住,在傍晚时分更显幽暗。
  太监总管袁琪带着几个小太监进来。小太监们手中提着精美的银质食盒。
  袁琪此时白发苍苍。距离当年的政变,已经过去九年。袁老太监低声劝道:“万岁,喝点粥吧!你中午都没吃东西。”
  “唉!朕中午哪里吃得下!”宁淅长叹一口气,走到桌子边坐下,道:“若是先生在京就好了。”
  袁琪对小太监们做个手势,示意把食盒铺开,准备天子用膳。低着头,建议道:“贾学士在金陵,路途遥远。万岁若有疑难,何不问长公主殿下?”
  老太监是一位政治明眼人,水平大约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只是受到本朝内监不得涉政的规定,无法施展其才华。
  他是宁淅母亲的老人,又服侍宁淅多年,会偶尔在政治上提点宁淅一两句。
  宁淅大口的喝着粥,他也有点饿,道:“不能问潇姐姐。否则,将来黄河河工出事,朝野必定要追究她的责任。”
  近日黄河春汛。河道总督卢言信上书,要求调拨大量的银钱,维护黄河沿线堤防。然而,户部尚书彭世俊以国库难支,提议分段,分时的治理方案。
  他为此而发愁。
  南书房里蔡学士、纪澄等人的意见是支持卢总督:一劳永逸!治水关乎民生,不可大意。然而,军机处里的三位大学士都赞同彭尚书的意见。老成谋国。
  他一时间委实难以决断。
  他内心里是倾向于南书房给出的意见。作为贾环的学生,这点眼光,他还是有的。但要他强压军机处的曾、萧、殷三位大学士,他又犹豫的很。
  宁淅的性情,还是偏软。且,他拿不出解决治水银钱的办法。
  这只是明面上,就事论事的困难。更深层次的,还涉及到朝堂的政治博弈!
  军机处对于制衡其存在的南书房,心存不满,有意试探。若是齐驰执政,南书房的作用自然是很小。但,现在换了曾缙执政,他要和试探着南书房磨合,划分彼此的权力界限。
  同时,亦属于派系之争。卢总督为历代执政大学士所器重,他在河道总督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专注治理黄河。但基本会把他划归为何朔、贾环一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