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852

  ……
  ……
  红楼原书第七十一回,红楼十五年,贾母于八月初三,八旬大庆。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
  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伽楠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
  余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
  贾政,贾赦等人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宁荣两处齐开筵宴。原因是: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这是非常扯淡的一个理由!
  宁荣两府合起来有多大?多少屋舍?难道还安排不下几百人的酒宴?
  红楼十五年,贾府的颓败之相已显。贾元春在宫中位置不稳,贾政刚刚交了学政的差,新官位没有落定。在这样的局势下,还办了八天的酒席。真正的原因恐怕是:走夜路,喊声壮胆!
  到永兴十一年春,王夫人六十的寿辰,以贾环的权势,太皇太后贾元春的地位,自不必如此了。
  贾府议定只办三天的酒宴。由三月一日至三月三日。宁国府专门接待男客,荣国府接待女客。贾环的无忧堂则是接待他的同学,师生,故旧等。
  寿礼除宫中赏赐外,只接受世交,门生故旧的贺礼。无关人等,一概不发请柬。
  至二月二十九日下午,贾环自东庄镇上回来。贾琏带着贾蓉、贾蔷、贾琮、薛蝌等人,忙着寿宴的事。府内则是由王熙凤、李纨、尤氏统筹。
  二儿媳薛宝琴年纪轻,只能打下手。她的主要任务,还是照看参佛修道的贾宝玉。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都回到贾府。湘云,巧姐两人亦于此日提前抵达。
  迎春和薛蝌就住在离贾府不远处。探春嫁给骠骑将军沈迁,住在城南正西坊沈府。惜春跟着罗君子在东庄镇闻道书院。湘云和纪澄住小时雍坊。巧姐是北静王的儿媳。
  她们都在京中。
  而宝钗,黛玉几人远在江南,派了鸳鸯领人带着生日贺礼抵达京城。亦有给贾环,姐妹们的书信捎来。她们将在稍晚的时候启程,前来京师。毕竟,搬家不是易事。
  夜间时分,宁荣两府灯火通明,颇为热闹。明日便是酒宴,上千名仆人们早忙碌起来,做着各种准备。
  贾环和一同返京的罗向阳,纪澄,萧梦祯在无忧堂前院里随意的说着明日待客的事。气氛轻松,自如。贾政派了长随信儿过来传话,喊他去一趟梦坡斋。
  ……
  ……
  贾环自无忧堂前院出来,过荣国府北街,进贾府,由甬道直走,过荣禧堂,向南大厅,抵达梦坡斋。这里是贾政的小书房。陈列精致,一件件的文玩,器物,字画,无不透着门贵族的气派,浸润着百年世族的底蕴。
  贾政一身浅白色的儒衫,头戴进贤冠,须发半苍白,背微驼。老年儒士。他背着双手,看着窗外的夜色。见贾环进来,转过身,道:“环哥儿来了,坐。”
  贾环躬身行一礼,依言坐下。二月初九在大明宫解决政变后,随后几天,和政老爹见过面。谈过几句局势。
  贾政沉吟着道:“近日天子下诏起复你。你母亲的寿辰操办,对你影响不大吧?”
  新近登基的治平天子酬功,起复贾环为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任南书房行走。贾环推辞不受,去了一趟东庄镇。操办此事的是甄太后。
  他担心夫人的寿辰操办,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耽搁儿子的仕途进步。
  政老爹是中人之姿,在政治上颇为平庸。很多事情,看得并不透彻。贾环早已经过了走仕途的阶段。
  贾环并没有嘲笑贾政。政老爹这是关心他。神情平静的道:“无妨。”
  贾政点一点头。看着已经三十岁的儿子,捻须一叹。时光荏苒,他已经老了啊!
  想雍治七年的春节时,环哥儿才那么点的个子啊!那时,是要作诗。由此而崭露头角。他还训斥过环哥儿。
  他六十多岁的人,这一辈子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早秀,早亡。幸而长孙读书有成。大女儿在宫中,历经坎坷,现被尊为太皇太后。为天下最尊贵的女子。二女儿嫁在沈府,若北疆大胜,必将会被封为王妃。
  嫡次子宝玉,他最喜欢,最得意的儿子,如今却是令他失望。宝玉心灰意冷的修道向佛。
  环哥儿,这个庶子,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千秋功过,自有青史评说。
  他知道环哥儿和他并不亲近。但,他终究是他的父亲。
  “去吧。去你母亲那儿看看。”
  ……
  ……
  夜间八点许,王夫人的东跨院中,还是很热闹。贾府的姑娘们都回府,夜里摆饭后,都在王夫人面前顽笑。
  计有:薛姨妈,迎春,探春,惜春,巧姐,宝琴,李纨,尤氏,湘云,邢岫烟,李嫂,李纹、李绮。还有各自的丫鬟们,陪房们。如平儿等。
  赵姨娘在这里,是可以有一个座位的。但她嫌不自在,没有来王夫人这里。
  贾环进来时,王熙凤刚去怡红院,将宝玉拉来给王夫人贺寿。她一身锦色的对襟褂子,风韵犹存。依稀可以窥见她十八岁时的美丽风情:凤辣子。
  王熙凤扭头,笑道:“嗳哟,环哥儿来了。我们正说着你呢。”
  姐妹们“刷刷”的目光看过来!贾环是下午回的贾府,还没有和她们照面。这时,微笑着点一点头,让鸳鸯把礼盒给玉钏儿收下。跪下来给王夫人磕头,“儿子为母亲贺寿。”
  礼法如此。
  王夫人面相衰老,坐在房中正中的位置,彩云两个大丫鬟随侍在身后。含笑着点点头,“环儿起来!”她如今的地位,如同当年的贾母。
  往事便如在风中消逝。她知道,贾环是贾府如今鼎盛的根基。
  贾环起来,一一的和薛姨妈,迎、探、惜、纨、琴、云等人见礼。得体而从容。
  迎春鹅蛋脸,浅绿色的褂子,温柔可亲。三十多岁的成熟美人,笑着点头,“三弟弟,你回来了?”她婚后的生活很幸福。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迎春和薛蝌的婚事,是贾环亲自点的。薛蝌即便有心,亦不敢娶妾。夫妻和和美美。
  探春俊眉修目,一身浅土黄色的长裙,修长窈窕,风姿不减当年大观园时,顾盼神飞。她和贾环的感情深厚,螓首微点,略心疼的看着依旧身形消瘦的弟弟,道:“鸳鸯姐姐,他的三餐,你要盯着些。”
  鸳鸯忙应下来。
  “三哥哥,你去书院又不到我府里坐一坐呢?”惜春盈盈一笑。将近三十岁,昔年小美人脸上的清冷之色,几乎全无。罗向阳待妻子极好。溺水三千,只取一瓢。
  李纨微笑着回应着贾环,美眸中透着感激。贾兰考取进士,又外放一方知府。她得了朝廷的诰命,心满意足。她还是贾府中不争的珠大奶奶,老好人。但心中的桎梏,已然打碎。
  再见李纨,贾环心中亦是感叹。她已经老了。如凤姐般,只能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姿。他又如何能忘记,雍治七年的腊月二十八日,在贾母的聚宴上,他所欣赏的美女。
  “云妹妹,近来可好?”
  史湘云一袭粉色长裙,依旧是爱笑,乐观,豪爽,诗才敏捷的姑娘。她笑盈盈的道:“环哥儿,你看,十九年前,我们在园子里起诗社赏雪咏梅的姐妹们都到齐了。可惜宝姐姐,林姐姐、香菱不在。你上京,怎么不带她们回京呢?”
  十九年前,多么的遥远啊!那是雍治十三年: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这话说的满屋子里的人都笑起来,“哈哈……”只要关注报纸上消息的人都知道,贾环是昼夜兼程,自金陵赶往京师,得以平叛。这一路,哪里适合带家眷随行。
  面对云丫头的“质问”,贾环笑一笑,道:“过几日,她们就会启程进京。”
  贾环的目光再落到许久不见的贾宝玉身上,“宝二哥……”
  十九年的时间,大脸宝已经由一个粉嫩的小鲜肉,变成沧桑的中年大叔。
  贾宝玉冷淡的看贾环一眼。即便贾环权势滔天,那又如何?与他何干?他的梦,在庄子的遐游,在佛说的一花一世界。林妹妹呵……
  贾环没再管宝玉。
  他近年来心境平和许多。但,他还是不认为逃避现实的人,值得尊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命,要自己挣!
  甄宝玉就强很多。
  王夫人亲自打一个圆场,道:“环哥儿,你舅舅如今年事已高,还在边疆为官。身体吃不消,你将他调回京城,享几年福吧。”
  王子腾如今在辽东总兵任上,开拓着东西伯利亚。话虽如此,实际上事务清闲。那片广袤的土地上,那有多少人口?那有人可以抵挡周王朝的兵锋?
  贾环略一沉吟,点一点头,应承下来,“好。”
  ……
  ……
  到三月一日的正日子,宁荣两府、无忧堂中,俱是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宾客如云。宁荣街被堵的水泄不通。
  京中的大小报社的记者都汇聚在此,采撷素材,这两日报纸上的报道,可想而知。贾环提前就给萧梦祯打过招呼,真理报用一条简讯就可以,不要报道。京中的报纸就不管了。
  宁荣街外的一座酒楼二楼中,日升昌的少东家,晋商路简带着两名随从落座。看着街口牌坊处,都堵的车马不通,禁不住摇着手中精美的香木折扇,叹道:“唉……这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贾府之盛,国朝未有!”
  他走过贾琮的门路,但贾环母亲的寿宴的一张请柬,已经不是银子的问题。靠的是权势!
  就在路简感叹贾府强盛之时,街口忽而传来一阵喧哗声。
  ……
  ……
  三月初一的上午,贾环在荣禧堂中会客完,到东跨院赵姨娘的小院里休息。
  鸳鸯带着小丫鬟们等在这里。她穿着一身水蓝的对襟褂子,身姿高挑,成熟的美妇,细腰丰臀。鹅蛋俏脸上有着几点雀斑。她十七八岁时亦是水葱儿般的女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