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8/852

  房中银架边,鸳鸯拿白毛巾温柔的给贾环洗脸,抿嘴笑着,轻声问道:“阖府忙的团团转。太太那里都脚不沾地。三爷今天反倒是似乎不太忙。”
  “当然清闲。以我的身份,有几个人是要我亲自招待的?”贾环在鸳鸯面前装个逼,擦干脸,笑一笑,轻抚着她滑腻俏丽的脸蛋,在她脸蛋上轻吻一口,低声道:“想不想茶儿?”
  提起女儿,鸳鸯柔软的点头,依偎在贾环身边,“想呢。昨晚还梦到。”她在昭文园是内管家。但府中的丫鬟们都是称她金姨娘。她和三爷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姐儿名叫茶儿。
  贾环抱着她,道:“我已经回信给宝姐姐、林妹妹她们,让她们安排好金陵的事就启程来京。大约五月份就能到京中。”
  两人正说话时,外头小丫鬟气喘吁吁的掀起门帘进来,道:“三爷,太后和天子私访到府中。正在荣禧堂……”
  话未完,鸳鸯禁不住斜贾环一眼,掩嘴娇笑,“咯咯。”
  贾环笑着扶着额头。这才装完啊,就有必须要他接待的人到了。
  ……
  ……
  荣禧堂位于贾府正中心,正房所在。是贾府的政治活动场所。
  贾环抵达荣禧堂时,就只有贾政在陪着甄太后,治平天子说话。甄祎不欲暴露行踪。政老爹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在太后和天子面前,虚坐着,感觉极累。
  贾环见过太后,天子后,体谅的道:“父亲,今日府中宾客较多,这里有我就行。”
  贾政告辞出去后。荣禧堂中就剩下贾环,甄祎,宁炎。
  甄太后一身轻柔的玉色长裙,勾勒着她美丽的身段。肌肤白皙,俏丽如花,三十一岁的美人,眉眼间带着英气。放下汝窑茶碗,道:“贾学士,梦阮在贵府中帮忙?”
  甄宝玉,表字梦阮。
  贾环轻轻的点头。甄宝玉一早就过来帮忙待客。贾府、甄家是多年的世交。
  甄太后俊丽的眼眸看着贾环,忍了忍,没忍住,质问道:“贾学士何以拒绝天子的诏令?”
  起复贾环兼任礼部侍郎,这是她和曾缙商量的结果。她并无恶意。按照官场惯例,起复是官复原品。等贾环起复后,再加官让他进军机处为大学士。
  长公主宁潇和她谈过贾环的想法,但她还是忍不住当面问贾环一句。她难道是无脑的女人吗?会害他吗?她很清楚,贾环是最大的保皇党。
  贾环看着倔强的甄太后,想一想,解释道:“当前北疆,南疆都在作战。朝中大局,当以稳为主。萧丕被除名,蔡学士入军机处即可。我起复之事,不急。”
  他的位置,只有为大学士,宰辅才可以。而曾缙,殷鹏的位置,现在不宜大动。
  甄祎微怔,知道她想错了。心中的情绪消失,微微汗颜。
  半晌,她生硬的切换话题,道出她今天的来意,“贾先生,子文临终前就说要炎儿拜你为师。我今日带着炎儿来拜师。还请贾先生答应。炎儿,在宫中,我怎么和你说的?”
  天子拜师,当然不会这么简陋,密不可宣。今日她带宁炎来见贾环,是以示诚意。
  宁炎的容貌像宁淅多一些,十三岁的少年,看着贾环,眼中带着些审视的神色,他和贾环并不亲近。但,当日他父皇临终时,确实是这么说的。这时,听母亲的话,起身作揖行礼,道:“朕愿在先生门下求学。望先生收录。”
  一身常服的治平天子在贾环面前折腰行礼。或者,穿上龙袍,这一幕要令人震撼的多!
  因私下礼出宫而来,治平天子未穿龙袍。但,这是祭告过太庙,接受过百官朝拜,实打实的天子啊!
  然而,一个“朕”字,暴露了治平天子心中的想法。
  贾环安稳的坐着,淡淡的看着宁炎。显然,宁炎和子文的性格,是不同的。
  荣禧堂中安静下来。
  宁炎等了半天,都不见贾环答应,抬头看贾环。就见贾环温润的眼眸看过他,仿佛一眼能将他看透。宁炎忙低下头。
  他想起宫中时母亲的话。想起那日在大明宫中,那些被杀的叛臣。心里禁不住打一个寒颤。瞬间从这些天登基为天子的飘然情绪中出来。
  他感到畏惧!他的帝位,贾环可以给,也可以剥夺。情分在他父皇那里。而不在他这里。
  贾环晾皇帝晾得差不多,这才道:“你父亲曾在我门下求学。按理我是不收你的。既是子文的遗愿,那便如此吧!你和士英,炽儿一起求学。”
  熊孩子有熊孩子的教法。叛逆中二,有叛逆中二的教法。
  ……
  ……
  永兴十一年三月初一,贾环母亲王夫人六十寿辰,尽管贾府刻意低调,但那场面,真真个是烈火烹油一般。到这个局面,接下来就是盛极而衰。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然而,稍后便有消息传出来,令看衰贾府的人大跌眼镜:太后与天子私服驾临荣国府,为贾府太太贺。荣宠一时。朝野惊叹。
  而就在惊叹声还未消失前,三月十六,钦天监看好的日子,治平天子在文华殿中,拜贾环为师。
第979章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上)
  边月随弓影,胡露拂剑花。
  永兴十一年春末,塞北之北,贝加尔湖附近的一处平原上。周军大营连绵起伏。
  大战之后的气息,弥漫着整个军营。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沈迁带着亲卫巡营完毕,驻马在山坡上,眺望着异域风情的土地,心中轻轻的一叹。
  永兴十年五月,他率十万精锐大军出塞。平定漠北娜敏公主的叛乱,将其人头悬挂在和林城外,余者累京观。然后,率军北上,与沙俄东进的八万大军交战。
  历时数月,诱敌深入,击溃沙俄大军,只有约五千人逃走。阵斩其元帅波沃洛夫。
  周王朝与沙俄帝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碰撞,取得空前璀璨的胜利。此战之后,不仅中西伯利亚尽在掌握中,西西伯利亚的平原,亦在周军的兵锋之下。
  沙俄帝国的执政者,现在要考虑不是东进战略,而是能否保住富饶的西西伯利亚。
  咸海,夷播海周边诸族尽皆臣服。这一战打出国威。
  然而,他为国朝名将,指挥作战,向来体恤士卒,伤亡较少。此战军中伤亡却高达到三万。这令他心中情绪不佳。誓扫胡奴不顾身,三万貂锦丧胡尘。
  而且,京中的局势,亦令他担忧。京中有消息传来,永兴天子在病中。
  沈迁原来亲卫首领徐伯的长子徐桉轻声劝道:“二爷,沙场征战,生死由命。我听鸿胪寺的翻译说,沙俄那边比我们这里的医疗条件还差。士卒若牲口。”
  沈迁沉默的看着夜幕下的远方草原。晚风吹着他的披风,猎猎作响。仿佛应和着风中飘扬的红色的周军大旗。
  “踏踏”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数名周军信使飞奔而来。看情况,是从漠北而来的。一名校尉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报道:“骠骑将军,京中来信。”
  沈迁接过信件,看着信签的印章,神色微动。这是贾环的印章:昭文居士。拆开看完,禁不住仰头大笑!
  “二月初八,永兴天子薨。环自金陵来,已定京中局势。于乔当提兵横扫西西伯利亚,尽取乌拉尔山以东之地。政治之策,无他,唯二字:废奴!”
  ……
  ……
  四月底,整个京城仿佛处在一片沸腾、欢乐的海洋中。漠北传来大胜的捷报,紧接着,南洋哇爪的叛乱平定。全国的报纸都在连篇累牍的报读、解读这两场战争。
  北胜沙俄帝国,南定土人叛乱,连续的大胜,提振着周王朝国民的士气、荣誉感。
  京中的氛围,就仿佛是这初夏般炙热!而一个月前,贾府盛景,贾环为帝师之事,在公众的舆论中逐渐的消失。
  六月底的微风带着夏季的燥热,透窗而来。西苑,含元殿宫殿群,临太液池的一处雕梁画栋的楼阁中。贾环在此教授着治平天子宁炎《明史》。
  虽说他以公孙杰、宁炽为宁炎读书的学伴,但有些课程,他必须要单独教。
  楼阁中,窗明几亮。盛夏上午的阳光洒落在书桌,书本上。
  贾环来回踱步,说道:“明万历天子深居宫中几十年,号称不理国事,明中枢官职空缺近三分之一。然而,朝廷还能继续运转,没出大错,安世以为,这是为何?天下人皆以为万历天子不理政务。但万历年间的三大征,皆是出自其手。今国家疆域数倍于明朝,安世以为,如今的情况,当如何为天子?”
  宁炎为太子时,自是由宿儒、翰林教授经义、学问、礼仪。但,他年纪尚幼,未取表字。而等现在他登基,谁可称呼天子的表字?
  三月中,拜师时,贾环赐字:安世。这个表字,亦蕴含着贾环对宁炎的期许。
  宁炎时年十三岁,他的容貌肖似永兴天子宁淅,又继承了一些甄祎的美貌,于清秀之外,还显得俊朗。很精神的小伙子。这时,身穿着浅白色的龙袍常服,坐在书桌后,目光追随着贾环,带着尊敬。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令他颇感兴趣!而这段时间以来的教学,亦令他认可贾先生的学识:天文地理,世间万象,自成一个体系。
  宁炎想了想,迟疑地答道:“贾先生,第一题,是不是可以解释为朝廷体制犹在?第二题,如今疆域大增,我亲政后,自当勤政。”他精力充沛。
  贾环摇摇头,“以第一个问题的语境,说明没了天子,朝廷一样可以运行。关键在于政治制度。第二个问题,安世,天子勤政可以暂时解决问题。比如明太祖,明成祖都很勤政,那之后的皇帝呢?治标不治本。”
  宁炎一怔。
  贾环再道:“天命在宁氏。但,天下的权力不必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一个人的精力,智慧终究是有限的!必须要借重天下的聪明人治理国家。所以,明有内阁,本朝有军机处。”
  宁炎沉思着。
  贾环并没有打扰宁炎思考,微微一笑,走到他的案几边,坐下喝茶。
  这时,楼阁下传来脚步声。片刻后,就见甄太后一身粉色长裙宫装,带着两名侍女走上来。
  贾环,宁炎起身见过礼,甄太后应着,轻笑着道:“贾先生,我让人准备了冰镇的绿豆汤,用以消暑。”将近五个月的时间过去,她逐渐的从丧夫之疼中走出来。她现在的生活重心是儿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