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校对)第1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9/1544

  所以,想要尝到最美味最纯正的干品海鲜,发制特别重要,甚至是整个烹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要发制的干品海鲜有三种,干鱼翅、干鲍鱼、干海参。
  三种食材的品质都很高,堪称极品。
  特别是季文轩带过来的两头鲍,简直可以说是有价无市的存在。
  在鲍鱼中,对鲍鱼的品级分类一般都是按照头数来说,比如两头鲍,四头鲍等等。
  鲍鱼几头的说法是源自重量,也就是一市斤能称几个的意思。
  一斤两个的鲍鱼称之为双头鲍鱼,一斤三个的称为三头鲍,一斤四个的鲍鱼称之为四头鲍鱼,以此类推,直至个头最小的三十二头鲍。
  这里的斤,不是常见的公斤市斤,而是由古代传下来的司马斤,这种称重方式原本流行于香港的金银饰品圈子。
  不过现在,金银首饰越来越多的开始用西方称量单位,反倒是海产品,越来越广泛的开始使用司马斤。
  按照单位换算,每司马斤的重量是604克,换算成市斤的话,是一斤二两。
  鲍鱼个头越大品质越好,价格也会越贵。
  两头鲍基本上属于有价无市,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所以民间又有“千金难买双头鲍”的说法。
  特别是现在,海洋捕捞越来越泛滥,品相绝佳的鲍鱼更加难以寻找,每次有双头鲍出产,几乎都会以拍卖的形式进行销售。
  除了鲍鱼之外,海参也会用头数来定级。
  不过海参的个头相对较小一些,市面上一般三十到四十头的海参,就属于送礼佳品了。
  个头均匀,肉质肥厚,价值不菲。
  不过个人吃的话,没必要买这么好的,五十头到七十头的就行。
  这样的海参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一些,吃起来口感也不差,比较划算。
  至于次一点的,一般都是一百头以下,这样的海参个头较小,一般会用做某些菜品中的配料。
  跟鲍鱼一样,海参也有个头比较大的。
  比如也有三头五头之类的,但这种海参极为罕见,甚至可遇不可求,所以市面上很少能买到。
  而且海参市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不少海参中都有加入一些比重高的杂质,以此来增加重量。
  甚至直接用药水泡涨,然后再进行干制,达到个头硕大的目的。
  另外不同地区出产的海参价格差异很大,口感和营养也不一样,所以购买海参一定要擦亮眼睛,否则就容易上当受骗。
  这类海鲜干品,购买时候记住一点就行:贵的不一定真,便宜的绝对假。
  所以,切记别贪便宜,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倪长业拿来的海参是二十头的辽参,品相个头都属于市面上能买到的极品。
  相对于南方沿海地区的出产的海参,北方的辽参因为生长缓慢、肉质肥厚而著称,在海参中,辽参一直属于珍品。
  今天用的三种食材都非常难得,所以这次的视频拍摄,让徐拙略略有些激动。
  第一次拍视频用这么高的成本,这视频要是不火真就亏大了。
  他用手托着海参和鲍鱼分别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发在微博上:“新的一期视频预算炸裂,你们猜猜是什么菜?”
  发出来之后,他顺手给于可可发了条消息,让于可可开始让人宣传这事儿。
  他拿来几个小竹筐,把干鲍鱼、干海参以及鱼翅分别放进去,摆在工作台上,然后把要用到的配料在另外一个工作台上摆好。
  开始拍摄。
  徐拙和三位老人全部穿着崭新的厨师服,他羡慕的看了一眼三位老人胸前绣着的国徽,然后开始介绍今天要做的菜品。
  三丝鱼翅是一道汤羹类菜品,做法倒是不复杂,也就是把干制海鲜发好之后,用浓鸡汤打底做成汤羹就行了。
  不过这道菜想要做好,首先要发制海鲜。
  对很多人来说,这有点陌生,也有点不以为然。
  这玩意儿发制不就是用水泡发就行了嘛,这有什么难的啊。
  “把海鲜泡发确实不难,但是想要让干品海鲜的口感味道个头全都达到绝佳的地步,还是挺难的。
  因为这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行。”
  徐拙介绍完之后,便站在旁边,看三位老人讲解干品海鲜的发制方法。
  原本徐拙打算安排让三位老人一人讲解一样呢,结果三人表示拒绝,因为干品海鲜的发制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重合的地方很多。
  所以没必要分别讲解。
  特别是第一步,几乎所有的干品海鲜都一模一样。
  而第一步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把准备好的干品放进盆里,然后倒入半盆清水,有条件的话直接用矿泉水也行。
  然后放进冰箱的冷藏室,持续不断的泡制两天两夜。
  在泡的时候,为了防止盆里的水腐坏变质,每隔六小时就要换一次水。
  另外,勤换水也能让干品海鲜中的杂质去除,这样做出来的海鲜口感和味道会更好。
  把三种干品海鲜分别泡进清水中之后,老爷子说道:“今天用的鱼翅因为个头大,加上比较厚实,所以才需要延长浸泡时间。
  一般的鱼翅个头小,而且薄很多,基本上泡一夜就差不多了。”
  泡上之后,泡发的步骤就已经结束。
  因为没有提前准备,而且加速泡制的话会糟蹋食材,所以等下次拍摄,真的要到两天以后了。
  不过既然三人已经凑齐,徐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拍摄完干品海鲜的泡发之后,徐拙就拉着三位老人,一块儿拍摄了乌鱼蛋汤这道美味。
  上次在倪长业家虽然做过一次,但还没拍过视频。
  今天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徐拙做了酸辣乌鱼蛋汤,老爷子做了烩乌鱼蛋,倪长业做了老式乌鱼蛋汤,而季文轩,则是做了比较创新一点的清蒸乌鱼蛋汤。
第1495章
三丝鱼翅(下)
  两天时间,徐拙和三位老人结结实实的拍了好几道菜品,而且全都很完美。
  在拍摄的时候,大家也没忘记冰箱冷藏室里的那些干品海鲜,除了晚上之外,白天几乎一直遵循着隔六小时换一次水的规定。
  而且在换水的时候,几个老人还教徐拙检查干品海鲜发制进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轻轻用手去捏,刚开始只有外皮稍稍有些发软,但是里面依然是硬芯。
  一直到两天后,徐拙发现,所有的干品海鲜都能捏动了。
  不过捏起来整体偏硬,有点像是在捏橡胶轮胎的外皮一样,能感觉到变软了,但也只是很轻微。
  特别是海参,捏起来能感觉有很强的韧劲儿,另外个头好像也稍稍舒展了一点,不过并不明显。
  现在已经用冷水泡透,可以进行发制的第二步操作了——闷煮。
  这一步也挺简单,三位老人依次在灶上摆上三口锅,锅里加水,然后依次把三种食材放进锅里。
  开火,进行烧制。
  整个烧水的过程不盖锅,这样能够让海鲜中的一些异味散发出来。
  等锅里的水开之后,调成小火,继续煮制一会儿,然后关火,盖上锅盖,开始闷。
  这一步,主要是把海鲜煮透,然后用闷的方式让海鲜胀大。
  比如海参,通过这一步的操作,个头差不多能涨发一倍,这样不仅个头更大,看起来更美观,更重要的是,这样吃起来口感也会更好。
  闷是个很考验耐心的步骤,需要闷半天,这样才能彻底把干海鲜闷透,涨发得也更加彻底。
  这次煮的时候,因为防止串味,所以这三样食材煮的时候用了三口锅。
  平时在家自然不用这么讲究,不过拍视频嘛,就得端着点,这样才能体现出食材的不同之处。
  半天过后,三位老人依次把已经泡得涨发的食材从锅里捞出来。
  相比较煮之前,海参和鲍鱼的个头明显胀大了不少,而鱼翅却没涨发多少,不过已经彻底变软,边缘比较薄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丝丝缕缕犹如粉丝一样的半透明胶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9/15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