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48


[1]
「某氏」:二十四卷本無。
[2]
手稿本「鬱鬱」上原有「稍」字,塗去。
[3]
此上十字:鑄本無「自持」二字;「婆」:二十四卷本作‘姑’。
[4]
「衣巾」:異史本作「衣中」。
[5]
鑄本無「相」字,並二十四卷本、異史本「骨」作「膚」。二十四卷本「是」作「此」,鑄本「恒」作「夜」。
[6]
「不欲言」:二十四卷本作「不好言」。
[7]
「百術爲之禁咒,終亦不能絶,乃使代伏匿室中」:鑄本作「百術禁咒,終不能絶,乃使陳代伏匿室中」,二十四卷本無「亦」字。
[8]
「書生果復來」:鑄本作「書生復來」,二十四卷本「來」作「至」。
[9]
椸枷:〖吕註〗《禮·曲禮》:「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註:「直者曰楎,横者曰椸,皆置衣之具也。」○王禹偁詩:「振衣衫作拂,解帶竹爲椸。」
[10]
「枷間」:鑄本、二十四卷本作「枷上」。
[11]
「作聲」:二十四卷本作「作響」。「渺」:異史本、鑄本、二十四卷本作「杳」。
[12]
「墮」:青本、黄本作「墜」。「案頭泥巾猶存」:二十四卷本「頭」作「上」,並於「猶存」下有「意是廟中土偶。遍視近村諸神祠,皆無缺巾破衣者。然自此遂絶,不復來。其妻亦漸復其初矣。」
土地夫人[1]
窵橋王炳者,出村,見土地神祠中出一美人[2],顧盼甚殷;挑以褻語[3],歡然樂受。狎暱無所,遂期夜奔,炳因告以居止[4]。至夜果至,極相悦愛[5]。問其姓名,固不以告。由此往來不絶。時炳與妻共榻,美人亦必來與交,妻竟不覺其有人[6]。炳訝問之,美人曰:「我土地夫人也。」炳大駭,亟欲絶之,而百計不能阻[7]。因循半載,病憊不起[8]。美人來更頻,家人都能見之。未幾,炳果卒[9],美人猶日一至。炳妻叱之曰:「淫鬼不自羞!人已死矣,復來何爲?」美人遂去,不返[10]。土地雖小,亦神也,豈有任婦自奔者?憒憒應不至此[11]。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12],謂此村有污賤不謹之神。冤矣哉[13]!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黄本、遺稿本)
[1]
青系無此篇。
[2]
「神祠」:鑄本、二十四卷本、遺稿本作「祠」。
[3]
「挑以褻語」:鑄本作「試挑之」。
[4]
「居止」:鑄本作「居址」。
[5]
「悦愛」:遺稿本、二十四卷本作「愛悦」,黄本作「歡愛」。
[6]
「共榻」:黄本作「並榻」。「必來」:遺稿本作「必求」。「竟不」:鑄本作「亦不」。
[7]
「不能」:二十四卷本「莫能」。
[8]
「不起」:手稿本原作「不能起」,塗改。
[9]
上十一字:鑄本、二十四卷本無「能」字。異史本、遺稿本「炳」作「病」;二十四卷本「果卒」作「死」,「美人猶」作「而美人猶」。
[10]
「不返」:鑄本於此下另起行。
[11]
「憒憒應不至此」:鑄本無。
[12]
「千古」:遺稿本作「千載」。
[13]
「冤矣哉」:鑄本作「冤哉」。
寒月芙蕖[1]
濟南道人者[2],不知何許人,亦不詳其姓氏。冬夏惟着一單帢衣[3][4],繫黄縧,别無袴襦[5]。每用半梳梳髮,即以齒銜髻際[6],如冠狀。日赤脚行市上,夜卧街頭,離身數尺外,冰雪盡鎔。初來,輒對人作幻劇,市人争貽之。有井曲無賴子遺以酒,求傳其術,弗許[7]。遇道人浴於河津[8],驟抱其衣以脅之。道人揖曰[9]:「請以賜還,當不吝術。」無賴者恐其紿,固不肯釋[10]。道人曰:「果不相授耶?」曰:「然」。道人默不與語,俄見黄縧化爲蛇,圍可數握,繞其身六七匝,怒目昂首,吐舌相向。某大愕[11],長跪,色青氣促,惟言乞命。道人乃竟取縧[12]。縧竟非蛇,另有一蛇蜿蜒入城去。由是道人之名益著,紳家聞其異,招與遊,從此往來鄉先生門[13]。司、道俱耳其名,每宴集,輒以道人從[14]。一日,道人請於水面亭[15]報諸憲之飲。至期各於案頭得道人速客函[16],亦不知所由至。諸客赴宴所[17],道人傴僂出迎。既入則空亭寂然,榻几未設,咸疑其妄。道人顧官宰曰[18]:「貧道無僮僕,煩借諸扈從[19],少代奔走。」官宰共諾之[20]。道人於壁上繪雙扉,以手撾之,内有應門者振管而起。共趨覘望[21],則見憧憧者往來於中[22];屏幔牀几,亦復都有。即有人一一傳送門外。道人命吏胥輩接列亭中[23],且囑勿與内人交語。兩相受授,惟顧而笑。頃刻,陳設滿亭[24],窮極奢麗;既而旨酒散馥,熱炙騰薰,皆自壁中傳遞[25]而出。座客無不駭異。亭故背湖水[26],每六月時,荷花數十頃,一望無際;宴時方凌冬[27][28],窗外茫茫,惟有煙緑。一官偶嘆曰:「此日佳集,可惜無蓮花點綴[29]。」衆俱唯唯。少頃,一青衣吏奔白:「荷葉滿塘矣!」一座盡驚[30],推窗眺矚,果見彌望青葱[31]。間以菡萏,轉瞬間,萬枝千朵,一齊都開;朔風吹來[32],荷香沁腦[33]。羣以爲異。遣吏人蕩舟採蓮,遥見吏人入花深處;少間返棹,白手來見[34]。官詰之,吏曰:「小人乘舟去,見花在遠際;漸至北岸,又轉遥遥在南蕩中。」〔但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以色相求之,愈難而愈遠矣。
道人笑曰:「此幻夢之空花[35]耳。」無何酒闌,荷亦凋謝;北風驟起,摧折荷蓋,無復存矣[36]。濟東觀察公甚悦之,携歸署,日與狎玩。一日,公與客飲。公故有家傳良醖[37],每以一斗爲率,不肯供浪飲。是日客飲而甘之,固索傾釀[38],公堅以既盡爲辭。道人笑謂客曰:「君必欲滿老饕,索之貧道而可。」客請之,道人以壺入袖中,少刻出[39],遍斟坐上,與公所藏更無殊别。盡歡始罷。公疑焉[40],入視酒瓻,則封固宛然,而空無物矣[41],心竊愧怒,執以爲妖。笞之[42],杖才加,公覺股暴痛;再加,臀肉欲裂。道人雖聲嘶階下,觀察已血殷坐上[43],〔但評〕聲嘶階下,血殷坐上,安得遍傳此法,以酬天下之挾嫌而誣笞人者。乃止不笞,逐令去[44]。道人遂離濟[45],不知所往。後有人遇於金陵,衣裝如故。問之,笑,不語[46]。
〔何評〕狡獪。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青本、異史本、鑄本、黄本、二十四卷本)
[1]
手稿本原題「寒月芙蕖」,被塗去,於其右旁加「濟南道人」四字,墨色較淺淡,不類作者筆迹。諸參校本均作「寒月芙蕖」。
[2]
「濟南道人者」:二十四卷本作「稷下道人者’。
[3]
單帢衣:〖何註〗帢音恰,帽也。弁缺四隅者。單帢衣,單者復之對也。俗云無裏。古人帽亦云衣,如尚書高光進面衣,唐邊塞曲有「鐵縫耳衣寒」句是也。但「帢」字,恐是袷字之訛。△按:帢、袷可通。
[4]
鑄本無「惟」字。
[5]
異史本、鑄本無「别」字。
[6]
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無「際」字。
[7]
「弗」:鑄本作「不」。
[8]
二十四卷本無「津」字。
[9]
「驟抱其衣以脅之,道人揖曰」:手稿本原作「驟抱其衣以脅之曰:『不傳我術,我將以衣去,使爾動撣不得。』道人揖之曰」,塗改。
[10]
此上十字:二十四卷本無「者」字,「釋」作「與」。
[11]
「其身」:青本作「其首」。二十四卷本「六七」作「五六」,「某大愕」作「無賴大驚」。
[12]
「某大愕」:二十四卷本作「無賴大驚」。「乃竟取」:二十四卷本作「乃取」。
[13]
手稿本「往」上原有「道人日」三字,塗去。
[14]
「輒」:鑄本作「必」。
[15]
水面亭:〖吕註〗《道園學古録》:「李泂居大明湖上,作天心水面亭、白雲樓、都閫故宅,見《濟南圖經》。」
[16]
「客函」:鑄本作「帖」。
[17]
「客」:鑄本作「官」。
[18]
此上十九字:二十四卷本「亭」作「庭」,「咸」作「衆」,「榻几」作「几榻」;鑄本「顧」作「啟」,並異史本「榻几」作「几榻」,「咸」作「或」。
[19]
二十四卷本無「諸」字。
[20]
鑄本無「宰」字。
[21]
「起」:鑄本、二十四卷本作「啟」。「覘」:青本、黄本作「觀」。
[22]
「往來於中」:青本「於」作「其」,二十四卷本「於」上有「其」字。
[23]
此上二十一字:「亦復」,二十四卷本作「一切」,「吏」作「隸」。
[24]
「受授」:青本、黄本、鑄本、二十四卷本作「授受」。「亭」:二十四卷本作「庭」。
[25]
遞:〖何註〗傳送也。
[26]
「背」:異史本作「皆」。
[27]
凌冬:〖何註〗凌冬之「凌」,當從氵,歷也。△按:凌通陵,逾越,又與淩通。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夌,經傳多以陵、以凌、以淩爲之。」
[28]
「凌」:二十四卷本作「隆」。
[29]
此上十一字:二十四卷本「佳集」作「宴集」,「蓮」作「荷」;「集」:青本作「景」。
[30]
「盡」:鑄本作「皆」。
[31]
「青」:鑄本作「菁」。
[32]
「來」:鑄本作「面」。
[33]
沁腦:〖何註〗沁,七鴆切。沁入其腦也。韓愈詩:「義泉雖至近,盗索不敢沁。」
[34]
「白」:鑄本作「素」。
[35]
幻夢之空花:〖吕註〗釋典:「幻夢空花,徒勞把捉。」
[36]
「矣」:二十四卷本作「者」。
[37]
二十四卷本「客飲」下有「道人亦在座」五字。「家傳良醖」:鑄本作「傳家美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