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248

[30]
「以風」:二十四卷本作「益以風」。鑄本「破女」作「發女」,「頓蘇」作「頓活」。
[31]
二十四卷本無「蓋認其墓,疑其復生也。」。
[32]
二十四卷本無「夫人果生耶」五字,「針耳」作「針也」,「共詰」作「並詰」;鑄本「共詰」作「詰」,「更生」作「復活」;青本「生耶」作「生也」。
[33]
鑄本、異史本「捐金」作「損金」;二十四卷本「爲買」作「買」。
[34]
二十四卷本「母事」作「母事夏」,「不坐」作「不至坐」,鑄本「未諾」作「不允」。
[35]
上十字:二十四卷本作「母女相見,哭失聲。即從女志,使從夏」。
[36]
鑄本「負之」作「負女」,「見之」作「見」。
[37]
「虞至」:鑄本作「女見虞至」。
[38]
「見女」:鑄本作「又見女」。
[39]
「病幾殆」:鑄本作「偶病劇」。
[40]
「分一」:鑄本作「一」。「誓」:康熙本作「實」,今據四參校本改。
[41]
此上四十六字:二十四卷本「爲笑」作「爲歡」,「夏愈」作「夏」。鑄本「聞之」作「聞」,「但復」鑄本作「但得」。「針者」作「針亦」,「自少」作「從」,「逾歲忽舉」作「逾年忽生」,「爲笑」作「爲歡」。異史本「人以爲」作「僉謂」,「爲笑」作「微笑」
[42]
「言出」:二十四卷本作「言一出」。
[43]
「爲之簡對」:鑄本作「爲揀」,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爲之揀對」。
[44]
「富而」:鑄本作「爲富」。
[45]
「子亦」:鑄本作「子」。
[46]
「自道」:鑄本作「自言」。
[47]
二十四卷本「昨日方」作「已」,「呼女出,告以情」作「以情告女」;鑄本「方受」作「已受」,「王言」作「王所言」,「頗不」作「不」。青本「婚」作「婿」。
[48]
「無顔」:二十四卷本作「無言」。
[49]
鑄本「投狀」作「控於」,「宰意」作「意」。
[50]
此上三十九字:鑄本「能堅」作「能斷」,「之從」作「從之」,「退以」作「又以」,「邑宰」作「官」,「赴都道」作「北上公車」;二十四卷本「之」作「是」。
[51]
青本「虞轉」作「轉」;鑄本「傅姓」作「姓傅」,「鄉捷」作「鄉薦」,「猶以」作「以」,「蓋母囑」作「其母囑令」;「其女已嫁否」作「女曾否另字」。異史本「猶」作「尤」。
[52]
鑄本「婿來千」作「婿遠來數千」,「質實」作「憑據」,「傅篋中」作「傅啟篋」。「傅篋中」:二十四卷本作「傅於篋中」,青本作「傅篋」。
[53]
此上十九字:鑄本「而真」作「果真」,「當集」作「當官」,「謁邑宰」作「謁宰」;青本「當集」作「當」;異史本「謁邑宰」作「邑宰」。
[54]
鑄本「禮闈」作「會試」,並異史本、青本「而返」作「而還」;二十四卷本「市幣帛而返」作「還東昌」。
[55]
上十五字:鑄本作「到閩,又報至東,傅又捷南宫」。二十四卷本「進士報已」作「而捷報又」。
[56]
入都觀政:〔吕注補〕《明紀·洪武十八年》:「帝庭試進士,擢一甲爲翰林院修撰;二甲爲編修檢討;命進士觀政於諸司,其在翰林院承敕監中書六科者曰庶吉士,在六部、都察院諸司者仍稱進士。」○按:進士入翰林自此始,庶吉士及進士觀政之名,亦自此始。
[57]
二十四卷本「廬墓在,遂獨往」作「桑梓地往」;鑄本「遷父」作「扶父」,「後數」作「又數」。
[58]
「癉惡彰善」:鑄本作「彰善癉惡」。
桓侯
荆州彭好士自他飲歸,下馬溲便,馬齕草路側[1]。有細草一叢,蒙茸可愛,初放黄花,艷光奪目,馬食已過半矣。彭拔其餘莖,嗅之有異香,因内諸懷,超乘復行。馬騖駛絶馳,頗覺快意,竟不計算歸途,縱馬所之。忽見夕陽近山,始將旋轡。但望亂山叢沓[2],並不知其何所。一青衣人來,見馬方噴嘶,代爲捉銜,曰:「天已近暮,吾家主人便請宿止。」彭問:「此屬何地[3]?」曰:「閬中[4]也。」彭大駭。蓋半日已千餘里矣,因問:「主人伊誰?」曰:「到自知之。」又問所在[5],曰:「咫尺耳。」遂代鞚疾行。人馬若飛,過一山頭[6],見半山中屋宇重叠,雜以屏幔,遥睹衣冠一簇,若有所伺[7]。彭至,下馬,相向拱敬。俄主人出,氣象剛猛,巾服都異人世,拱手向客,曰:「今日客莫遠於彭君。」因揖彭,請先行。彭謙謝,不肯遽先,主人捉臂行之。彭覺捉處如被械梏,痛欲折,不敢復争,遂行。下此者,猶相推讓,主人或推之,或挽之,客皆呻吟傾跌,似不能堪,一依主命而行。〔但評〕讓,美德也,然亦自有節,故揖讓止于三也;况侍於長者,有不敢以客自居之禮乎。每見一席之間,拘迂太過,不憚其勞。本讓也,而跡若相争,至於彼此相持,逾數刻而不能下,于斯時也,惜其不遇桓侯。登堂,則陳設炫麗,兩客一筵。彭暗問接坐者:「主人何人?」答云:「此張桓侯也[8]。」彭愕然,不敢復咳。合座寂然。酒既行,桓侯曰:「歲歲叨擾親賓,聊設薄酌,盡此區區之意。值遠客辱臨,亦屬幸遇。僕竊妄有干求,如少存愛戀,即亦不强。」〔馮評〕似桓侯聲口。彭起問:「何物?」曰:「尊乘已有仙骨,非塵世所能驅策。欲市馬相易,如何?」彭曰:「敬以奉獻,不敢易也。」桓侯曰:「當報以良馬,且將賜以萬金。」彭離席伏謝。桓侯命人曳起之。俄頃,酒饌紛綸。日落命燭,衆起辭,彭亦告别。桓侯曰:「君遠來,焉歸?」彭顧同席者曰:「已求此公作居停主人矣。」桓侯乃遍以巨觴酌客,謂彭曰:「所懷香草,鮮者可以成仙,枯者可以點金。草七莖,得金一萬。」即命僮出方授彭。〔何評〕桓侯有點金術。彭又拜謝,桓侯曰:「明日造市,請於馬羣中任意擇其良者,不必與之論價,吾自給之。」又告衆曰:「遠客歸家,可少助以資斧。」衆唯唯。觴盡,謝别而出。途中始詰姓字,同座者爲劉子翬[9]。同行二三里,越嶺即睹村舍。衆客陪彭並至劉所,始述其異。先是,村中歲歲賽[10]社於桓侯之廟,斬牲優戲,以爲成規,劉其首善者也。三日前,賽神方畢[11]。是午,各家皆有一人邀請過山。問之,言殊恍惚,但敦促甚急。過山見亭舍,相共駭異[12]。將至門,使者始實告之,衆亦不敢却退。使者曰:「姑集此,邀一遠賓[13],行至矣。」蓋即彭也。衆述之驚怪。其中被把握者,皆患臂痛,解衣燭之,膚肉青黑。彭自視亦然。衆散,劉即襆被供寢。既明,村中争延客;又伴彭入市相馬。十餘日[14],相數十匹,苦無佳者,彭亦拚苟就之。又入市,見一馬,骨相似佳,騎試之,神駿無比。逕騎入村,以待鬻者;再往尋之,其人已去,遂别村人欲歸。村人各饋金貲,遂歸。馬一日約行五百里[15]。抵家,述所自來,人不之信。囊中出蜀物,始共怪之。香草久枯,恰得七莖,遵方點化,家以暴富。〔馮評〕人間杯酒尋常事,笑煞桓侯亦世情。敬詣故處,獨祀桓侯之祠,優戲三日而返。
異史氏曰:「觀桓侯燕賓,而後信武夷幔亭[16]非誕也。然主人肅客,遂使蒙愛者幾欲折肱,則當年之勇力可想。」
吴木欣言:「有李生者,唇不掩其門齒,露於外者盈指[17]。一日,於某所宴集,二客遜上下,其争甚苦。一力挽使前,一力却向後。力猛肘脱,李適立其後,肘過觸喙,雙齒並墮,血下如涌[18]。衆愕然,其争乃息。」此與桓侯之握臂折肱,同一笑也。
〔何評〕爲桓侯客不易。○此書桓侯易馬事。
附考
《夷堅志》:蜀車騎將軍張翼德廟,原在遂寧之涪江。元豐三年,邑人任慶長始侈大之。後五十歲,當建炎三年,榱棟仆落,榛棘叢翳。任氏之孫揆復一新之。又三年,當紹興初,元北虜震摇關輔,張魏公宣撫處置秦蜀,移屯閬中。
(原載吕湛恩《〈聊齋志異〉註》)
【校記】(底本:康熙本
參校本:青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
[1]
「自他」:鑄本作「友家」,並異史本、二十四卷本「路側」作「路傍」。
[2]
二十四卷本「夕陽」作「西陽」,「但望」作「但見」。鑄本「近山」作「在山」,並異史本「沓」作「踏」。
[3]
「此屬」:二十四卷本作「此係」。
[4]
閬中:〖吕註〗《寰宇記》:「閬中本漢舊縣,閬水迂曲經其三面,縣居其中,故取以爲名。」○按:今屬四川保寧府。
[5]
此上十三字:鑄本作「主人爲誰?曰到彼知之。又問何在」。
[6]
「山頭」:青本作「山頂」。
[7]
「伺」:二十四卷本作「俟之」。
[8]
「張桓侯」:青本作「桓侯」。
[9]
翬:〖何註〗音煇。
[10]
賽:〖何註〗先代切,報賽也。今俗報祭日賽神,借相誇勝曰賽。通作塞。《前漢書·郊祀志》:「冬塞禱祠。」註:「報其所禱也。」
[11]
「賽神」:鑄本、二十四卷本作「賽社」。
[12]
「相共」:青本作「相與」。「駭異」: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駭疑」。
[13]
「遠賓」: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遠客」。
[14]
二十四卷本無「十餘日」三字。
[15]
「遂歸」:青本作「送歸」。「約行」:鑄本作「行」。「一日」,異史本作「日」。二十四卷本「行五」作「五」。
[16]
武夷幔亭:〖吕註〗《諸仙記》:「武夷山神號武夷君,始皇二年,語村人曰:『汝等以八月十五日會山頂。』是日,村人畢集,見幔亭彩幄,設寶座,施紅雲紫霞褥,器用具設,令男女分坐。聞空中人聲;須臾樂作,亦不見其人,酒行命食,味皆甘美,惟酒差薄。因名其地爲幔亭。」〖何註〗幔亭一作慢亭。
[17]
「外者」:鑄本作「外」。
[18]
「如涌」:二十四卷本作「如泉」。
粉蝶
陽曰旦,瓊州士人也。〔馮評〕袁子才將此篇演化七古長篇,名《颶風引》。偶自他郡歸,泛舟於海,遭颶風。舟將覆,忽飄一虚舟來,急躍登之,回視則同舟盡没。風愈狂,瞑然任其所吹。亡何風定,開眸,忽見島嶼,舍宇連亘;把棹近岸,直抵村門。村中寂然,行坐良久,鷄犬無聲。見一門北向,松竹掩藹[1]。時已初冬,牆内不知何花,蓓蕾滿樹。心愛悦之,逡巡遂入[2]。遥聞琴聲,〔馮評〕從颶風大作,天地震炫後,忽聞琴聲,直覺心清神爽,别是一番世界。小説《三國演義》叙先主馬跳檀溪後,入水鏡荘聞司馬德操琴聲,同是一樣景色。步少停。有婢自内出,年十四五以來[3],飄灑艷麗,睹陽,返身遽入。俄聞琴聲歇,一少年出,訝問客所自來,陽具告之。轉詰邦族,陽又告之。少年喜曰:「我姻親也。」遂揖請入院。院中精舍華好,又聞琴聲。既入舍,則一少婦危坐,朱絃方調,年可十八九,風采焕映;見客入,推琴欲逝。少年止之曰:「勿遯,此正卿家眷屬[4]。」因代溯所由。少婦曰:「是吾侄也。」因問其「祖母尚健否?父母各平安否?」陽曰:「父母,都各無恙,惟祖母六旬,得疾沉痼[5],一步履須人耳。侄實不省姑係何房[6],望祈明告,以便歸述。」少婦曰:「道途遼闊,音問梗塞久矣。歸時,但告而父:『十姑問訊矣』,渠自知之。」陽問:「姑丈何族?」少年曰:「海嶼,姓晏。此名神仙島,離瓊三千里,僕流寓亦不久也。」十娘趨入,使婢以酒食餉客,鮮蔬香美,亦不知其何名。飯已,引與瞻眺,見園中桃杏含苞[7],頗以爲怪。晏曰:「此處夏無大暑,冬無大寒,花無斷時。」〔何評〕瓊已然,更去三千里可知。陽喜曰:「此乃仙鄉。歸告父母,可以移家作鄰。」晏但微笑。還齋炳燭,見琴横案上,請一聆其雅操。晏乃撫絃捻柱。十娘自内出,〔馮評〕晏方撫絃,在俗手必即鼓一操,此却接入十娘自内出。此不肯用平筆。晏曰:「來,來!卿爲若侄鼓之。」十娘即坐,問侄:「願何聞?」陽曰:「侄素不讀《琴操》,實無所願。」十娘曰:「但隨意命題,皆可成調。」〔馮評〕隨意成調,惟精此道者能之,如歸去來辭、赤壁等篇皆可入譜,勾撥挑剔,自叶宫商。陽笑云[8]:「海風引舟,〔何評〕已是絶妙好調。亦可作一調否?」十娘曰:「可。」即按絃挑動,若有舊譜,意調崩騰。静會之,如身仍在舟中,爲颶風之所擺簸[9]。〔但評〕海風引舟,絶妙命題。意調崩騰,令人静會,如親歷其境者,無文字之文才是至文。陽驚嘆欲絶,問:「可學否?」十娘授琴,試使勾撥,曰:「可教也。欲何學?」曰:「適所奏《颶風操》,不知可得幾日學?請先録其曲,吟誦之。」十娘曰:「此無文字,我以意譜之耳。」乃别取一琴,作勾剔之勢,使陽效之。陽習至更餘,音節粗合,夫妻始别去。陽目注心凝,對燭自鼓;久之,頓得妙悟[10],不覺起舞;舉首,忽見婢立燈下,驚曰:「卿固猶未去耶?」婢笑曰:「十姑命待安寢[11],掩户移檠耳。」〔馮評〕接得入妙。審顧之,秋水澄澄,意態媚絶,陽心動,微挑之[12],婢俯首含笑。陽益惑之,遽起挽頸[13],婢曰:「勿爾!夜已四漏,主人將起,彼此有心,來宵未晚。」方狎抱間,聞晏唤:「粉蝶!」〔馮評〕粉蝶之名却從晏隔壁唤出。婢作色曰:「殆矣!」急奔而去。陽潛往聽之,但聞晏曰:「我固謂婢子塵緣未滅,汝必欲收録之。今如何矣?宜鞭三百!」十娘曰:「此心一萌,不可給使,不如爲吾侄遣之。」〔馮評〕仙人依然眷屬,不知塵心動否,又拖下。陽甚慚懼,返齋,滅燭自寢。天明,有童子來侍盥沐,不復見粉蝶矣,心惴惴,恐見譴逐。俄晏與十娘並出,似無所介於懷,便考所業。陽爲一鼓[14],十娘曰:「雖未入神,已得什九,肄熟可以臻妙。」陽復求别傳。晏教以《天女謫降》之曲,〔但評〕暗借點題。指法拗折,習之三日,始能成曲[15]。晏曰:「梗概已盡,此後但須熟耳。嫻此兩曲,琴中無梗調矣[16]。」陽頗憶家,告十娘曰:「吾居此[17],蒙姑撫養甚樂,顧家中懸念。離家三千里,何日可能還也!」十娘曰:「此即不難[18]。故舟尚在,當助爾一帆風[19]。子無家室,我已遣粉蝶矣。」〔馮評〕明透下。乃贈以琴。又授以藥,曰:「歸醫祖母,不惟却病,亦可延年。」遂送至海岸,俾登舟。陽覓楫,十娘曰:「無須此物。」因解裙作帆,爲之縈繫。陽慮迷途,十娘曰:「勿憂,但聽帆漾耳。」繫已,下舟[20]。陽悽然,方欲拜别,而南風競起,離岸已遠矣。視舟中糗糒已具,然止足供一日之餐,心怨其吝[21]。腹餒不敢多食,唯恐遽盡,但啖胡餅一枚,覺表里甘芳。餘六七枚,珍而存之,即亦不復飢矣[22]。俄見夕陽欲下,方悔來時未索膏燭。瞬息,遥見人煙;細審,則瓊州也,喜極;旋已近岸,解裙裹餅而歸。入門,舉家驚喜,蓋離家已十六年矣[23],〔馮評〕「十六年」字爲下粉蝶降生作根據耳。始知其遇仙。視祖母老病益憊;出藥投之,沉疴立除。共怪問之,因述所見。祖母泫然曰:「是汝姑也。」初,老夫人有少女,名十娘,生有仙姿,許字晏氏。婿十六歲入山不返[24],十娘待至二十餘,忽無疾自殂[25],葬已三十餘年。聞旦言,共疑其未死。出其裙,則猶在家所素着也[26]。餅分啖之,一枚終日不飢,而精神倍生。老夫人命發冢驗視,則空棺存焉。旦初聘吴氏女未娶,旦數年不返[27],遂他適。共信十娘言,以俟粉蝶之至,既而年餘無音,始議他圖。臨邑錢秀才,有女名荷生,艷名遠播。年十六,〔馮評〕與前「離家十六年」句應。未嫁而三喪其婿,遂媒定之。涓吉成禮,既入門,光艷絶代。旦視之,則粉蝶也。驚問曩事,女茫乎不知。〔馮評〕縹渺不盡。蓋被逐時[28],即降生之辰也。每爲之鼓《天女謫降》之操,輒支頤凝想,若有所會。〔馮評〕結筆飄飄欲仙,更着不得贊詞。〔但評〕不結之結,趣味悠然。
〔何評〕《海風引舟》,《天女謫降》,二琴操是其命意處,而文品若仙。
【校記】(底本:康熙本
參校本:青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
[1]
「亘」:異史本、鑄本、二十四卷本作「垣」。二十四卷本「掩藹」作「掩映」。
[2]
「遂入」:二十四卷本作「而入」。
[3]
鑄本「年十」作「年約十」,並青本無「以來」二字。
[4]
康熙本「逝」作「避」,無「勿遯」二字,今據四參校本改。「此正」:青本作「此即」。「眷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瓜葛」。
[5]
「各平安否?陽曰父母都」:參校本均作「年幾何矣?陽曰父母四十餘都」。
[6]
「不省」:青本作「不知」。
[7]
青本「引與」作「因與」,「桃杏」作「桃李」。
[8]
「不讀」:但本、圖本作「未讀」,二十四卷本作「不諳」。「笑云」:青本、鑄本、二十四卷本作「笑曰」。
[9]
「按」:異史本作「接」。「如身仍」:青本作「身似」。「之所擺簸」:二十四卷本作「擺簸狀」。
[10]
「頓得」:青本作「頓然」。
[11]
「待」:青本作「侍」。
[12]
「媚絶」:二十四卷本作「媚人」。「挑之」:青本作「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