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8

王桂庵
寄生
周生
褚遂良
劉全
土化兔
鳥使
姬生
果報
公孫夏
韓方
紉針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錦瑟
太原獄
新鄭訟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檜
浙東生
博興女
一員官
附録
附録一:補遺
附録二:各抄刻本序跋、品題
附録三:重要版本編次對照表
卷一
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諱燾,邑廪生[1]。一日,病卧,見吏人持牒[2][3],牽白顛馬[4]來,云:「請赴試。」公言:「文宗[5]未臨,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馬從去[6]。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入府廨。宫室壯麗,上坐十餘官[7],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繆[8]〔馮評〕繆非美諡也。一説繆與穆通。○本朝定諡忠武。可識。簷下設几、墩[9]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10]。几上各有筆札[11]。俄[12]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但評〕有心無心,明慎用刑之道,不外乎是。〔方評〕有心爲善則偽,無心爲惡是過,其賞罰當有差等。遽曰不賞不罰,亦非平論。然可知冥間責備賢智而寬待愚不肖也。〔馮評〕儒家、道教、釋宗,三教一家,同此妙理。○此高一層議論,可通其理於聖學。昔半癡居士爲之解曰:「中人以下雖有心爲善亦賞,中人以上雖無心爲惡亦罰。」更爲圓通。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13],君稱其職。」公方悟[14],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15],惟聽録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壽籍[16]。有長鬚吏,捧册翻閲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17]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18]九年,瓜代[19]可也。」乃謂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但評〕立言之旨,首揭於此。給假九年,〔但評〕推仁孝而給假,得自聖帝之命,立言有本,有關名教不少。〔方評〕孝通神明,故準給假。與陽世告終養同。及期當復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二公稽首並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馮評〕新城别號長山。△按:長山在新城西南。張某。以詩贈别,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20]。公既騎,乃别而去。及抵里,豁[21]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22][23],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於是日死矣。後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24]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内[25],忽見公鏤膺朱幩[26],輿馬甚衆,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爲神,奔訊鄉中[27],則已殁矣。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後無存,此其略耳。
〔但評〕《考城隍》,寓言也。自公卿以至牧令,皆當考之。考之何?以仁孝之德,賞罰之公而已矣。○一部大文章,以此開宗明義,見宇宙間惟「仁孝」兩字生死難渝;正性命,質鬼神,端在乎此,舍是則無以爲人矣。「有心爲善」四句,自揭立言之本旨,即以明造物賞罰之大公。至「有花有酒」二語,亦自寫其胸襟爾。
〔何評〕一部書如許,託始於《考城隍》,賞善罰淫之旨見矣。篇内推本「仁孝」,尤爲善之首務。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康熙本、青本、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鑄本)
[1]
上十二字,鑄本作「宋公諱燾,邑庠生」;「丈」:青本作「夫」。
[2]
牒:〖何註〗公文也。
[3]
青本、黄本「吏」下無「人」字。
[4]
白顛馬:〖吕註〗《詩經·秦風》:「有馬白顛。」傳:「白顛,額有白毛,今謂之的顙。」
[5]
文宗:〖吕註〗《詩源指訣》:「陳子昂作《感遇詩》三十八首,王適見之,曰:『海内文宗也。』」△按:文宗於此指主考官。
[6]
「力疾」:除青本外,各本均作「力病」,今據手稿本《雲蘿公主》及青本改。鑄本無「從」字。
[7]
「坐」:康熙本作「座」。
[8]
關壯繆:〖吕註〗蜀後主建興七年,追諡帝壯繆。宋高宗建炎二年,加封壯繆義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封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郭子章謂「繆」與「穆」通。
[9]
墩:〖何註〗音敦。平地有堆曰墩。李白詩:「冶城訪古跡,猶有謝安墩。」
[10]
連肩:〖何註〗猶隨肩、比肩也。
[11]
筆札:〖吕註〗《前漢書·司馬相如傳》:「請爲天子遊獵之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按:札,木簡之薄者也;又,櫛也,編之櫛齒相比也。見《釋名》。
[12]
俄:〖何註〗五何切,頃刻也。
[13]
城隍:〖吕註〗王敬哉《冬夜箋記》:「城隍之名見於《易》,若廟祀則莫究其始。」《禮記》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爲蜡。」註:「伊耆,堯也。蓋蜡祭八神,水庸居七。水,隍也;庸,城也。此正祭城隍之始。」○按:城隍廟之神,丘文莊以爲祀於開元之後,不知蕪湖建祠昉於赤烏。武陵修祠,著之民吏。《困學紀聞》云:「北齊慕容儼鎮郢城時,城中先有神祠,俗號城隍神。」則六朝已有之矣。〖吕註補〗:《説文》:「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14]
「方」:康熙本作「乃」。
[15]
終其天年:〖吕註〗《戰國策·韓策》:「老母今以天年終。」
[16]
「像者」: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者像」。「命」:青本、黄本作「令」。
[17]
躊躇:〖何註〗音儔除,猶疑不進也。《前漢書·李夫人傳》:「哀裴回以躊躇。」
[18]
攝篆:〖吕註〗漢許慎《説文解字叙》:「秦書有八體。及新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即小篆也,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攝篆,謂攝其印,即所謂繆篆也。△按:攝篆,即代掌印信,代理職務。
[19]
瓜代:〖吕註〗《左傳·莊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20]
「燭」:青本作「月」。「無燭無燈」:康熙本作「無燈無燭」。
[21]
豁:〖何註〗呼刮切,豁然開寤也。△按:「刮」應作「括」。
[22]
呻吟:〖何註〗呻,氣也,嘆也。韓文:「察其嚬呻。」註:「蹙額愁嘆也。」歐文:「暫痛勿呻吟。」
[23]
「若」:二十四卷本作「然」。「寤」:鑄本、二十四卷本作「晤」。「棺中」:康熙本脱「中」。
[24]
濯:〖何註〗音濁,浣也。
[25]
「内」: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作「裏」。
[26]
鏤膺朱幩:〖吕註〗《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詩·衛風》:「朱幩鑣鑣。」傳:「幩,飾也。國君以朱纏,且以爲飾」。〖何註〗鏤膺,《詩·小戎》:「虎韔鏤膺。」膺,馬胸前帶也。朱幩,《詩》:「朱幩鑣鑣。」鑣,補嬌切,馬銜外鐵;幩音汾,飾也。人君朱纏爲飾,一名扇汗,一名排沫。
[27]
「訊」: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作「詢」。
耳中人
譚晉玄[1],邑諸生也,篤信導引之術[2],寒暑不輟[3];行之數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4][5],聞耳中小語如蠅,曰:「可以見矣。」開目即不復聞,合眸定息[6],又聞如故。謂是丹將成,竊喜,自是每坐輒聞,因思俟其再言[7],當應以覘之。一日,又言,乃微應曰:「可以見矣。」俄覺耳中習習然,似有物出,微睨[8]之,小人長三寸許,貌獰[9]惡如夜叉[10]狀,旋轉地上[11]。心竊異之,姑凝神以觀其變。忽有鄰人假物,扣門而呼,小人聞之,意張皇[12],繞屋而轉,如鼠失窟。譚覺神魂俱失,不復知小人何所之矣[13],遂得顛疾,號叫不休[14];〔但評〕謂丹將成而轉得顛疾,所謂畫虎不成者也。聖賢之道則不然。醫藥半年,始漸愈。
〔何評〕導引之術,不得正宗,故生怪異。《參同契》言之甚詳。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康熙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青本)
[1]
「玄」:手稿本、康熙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鑄本缺末筆。青本作「元」。
[2]
導引之術:〖吕註〗《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又《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穀導引輕身之術。」
[3]
輟:〖何註〗音啜,歇也。
[4]
趺坐:〖吕註〗《婆娑論》:「結跏趺坐,是相圓滿。」註:「跏趺,大坐也。」〖何註〗趺音膚。趺坐,俗謂盤腿坐也。△按:唐善導《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行者若欲坐,先須結跏趺坐,左足安右髀上與外齊,右足安左髀上與外齊,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指面相合,次端身正坐。」
[5]
「趺」:康熙本作「跌」。
[6]
康熙本「眸」下衍「目」字。
[7]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無「思」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